干姓,姓干的名人

时间:2016-11-09 14:36:06     编辑:Ky02
20

  “干姓”汉族百家姓之一,干姓起源有十一种说法,得姓始祖是干犨、邗叔、段干木(李宗)。那么您知道关于干姓家谱、干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干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干姓,姓干的名人

干姓,姓干的名人

  

  干姓

  干姓也作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3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需要注意的是在简体中文里乾和干都被合并到了“干”,但作姓氏的“干”不是指“干活”和“树干”,在繁体中文中也应和“天干地支”一样应写作“干”。干姓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一为以国为姓。古代有干国(在江苏扬州一带)。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国人便以国名为姓,遂成干氏。其二认为出自子姓。比干之后,为避祸改姓。春秋时,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成为干姓的一支。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解释。

  干姓起源

  源出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时期的古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邗国,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姬邗叔所建。古代的邗国,即今江苏省江都县濒临长江北岸的古邗城。根据史籍《左传·索隐》中按载:“<左氏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说明是周武王姬发之子邗叔所建。邗国后来被紧临的郑国所灭,变成了郑国的一个邑,灭国时间当在公元前711年以前。“邗”字,最初见于史籍《左传》中的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在典籍《辞海》中注“邗”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古国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部,称作邗,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成为吴邑。”另一是“古城名,公元前486年吴国所筑,故址一说在今扬州市蜀冈上,一说在市东南濒江处。”邗国被吞灭后,在邗叔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邗氏,失国后去“邑”为干,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源出二

  源于兵器,出自春秋时期神兵干将,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干将,是古代战国时期的神兵利器。“干将”一般被认为是越国名师欧冶子的别名,实际上是他所铸的一柄剑的名称。在史籍《吴越春秋》中记载:“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莫邪断发翦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古代,历来有以神兵名称为姓氏者,因有以干将为姓氏者,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源出三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干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大夫叫干犨,为人干练而稳重,很受人尊敬,但他当时属于当时权势熏天的华氏家族集团。干犨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上古商代的开国君汤王。在干犨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源出四

  源于赢姓,出自春秋时期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以封地名为氏。据《路史》载:“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史记》中记载,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李宗又称段干木。从《路史》和《史记》上的记载可知,春秋时期老子的儿子宗,先封于魏国的段邑,后封于魏国的干邑,后来“以邑为氏”合其封邑名而称段干氏。段干氏得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的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以北地区,所以段干氏的发源地应该是山西,后来逐渐向东播迁。故段干氏后人奉李宗为段干姓的得姓始祖。

  在段干氏族人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段氏者,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五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候有个地名叫干隧(今江苏吴县),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地,当地人的工艺水平也高,多造有小城邑,其中就有干隧之邑,城邑中人取干字为姓氏,世代称干氏至今。据《姓氏考略》记载:“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氏,殪以邑为氏。干隧,战国时地名,越王擒吴王夫差之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六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纥干氏、厘若干氏、干已氏、阿伏干氏,可地干氏等部落。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九~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这些氏族部落皆有改为汉姓干氏者,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蒙古族将军干八秃帖木儿,其后裔以干为氏,主要居住在福建省福州、泉州等地。干八秃帖木儿,明初蒙古族将军,信奉**** ,原居通州,洪武末年调任(泉州石狮)永宁卫指挥使,世袭指挥使。随郑和下西洋有功,封万户侯。见《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卷之二十九 职官志武秩》。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八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地名长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长干,是古代民间称呼的一种地名。在典籍《左思·吴都赋》中记载:“长干延属。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闲平地,吏民杂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地有长短,故号大小长干。韩诗曰考盘在干。地下而黄曰干。”建业,就是今江苏省南京市,当地人称狭长的地块类型为长干,实际上为一种小规模的河谷平原地貌。居住于长干的“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长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九

  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古干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干国,是夏王朝时期即有的古诸侯国,在史籍《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荆有佽飞,得宝剑于干遂。干国,在今临淮,出宝剑。”关于干国,在殷商卜辞中就有商末纣王田猎游幸的记载,所到的地方即有“干”。在史籍《路史·国名》中记载:“干,桀臣干辛邦也。”也就是说,干在夏王朝的时候是夏桀臣子干辛邦的封地。在史籍《大清一统志·大名府》中记载:“干城,在开州北,《诗·邶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后汉书·郡国志》:‘卫国县有竿城。’盖即干城之讹也。今州北有干城村。”开州在今河南濮阳,在商都安阳的东南。古干国(今江苏扬州),在春秋末期被吴国所吞灭之后,其故国子民便以国名为姓氏,称干氏,并将这个姓氏带往分迁的各地,世代相传至今,文字改革中简化为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源出十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司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干,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王室内宫官位负责掌管舞乐器具,为典礼重臣,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司干掌舞器。”在司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算命www.bmfsm.com)

  源出十一

  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地名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干,就是国都的城郊地区,简称国郊,主要是由武将及其队伍 居住生活的地方,因武将不得居于城内,因此与公侯、臣子、庶支子孙们居与国郊,兼有防护守卫国都的作用。在典籍《诗·周南》中记载:“公侯干城。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为扞蔽如盾,为防守如诚然。”在居住于国郊的军民后代子孙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家谱

  浙江干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鄞县黄墩干氏宗谱十五卷,(民国)干丕桀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敬承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余姚道塘干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干锦书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唐]干玉良。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乐清干氏宗谱两卷,首一卷,(现代)干远祥等修,1982年据油印本复印。注:先祖为干昭、干尧章,始迁祖为干仲叔。原稿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江苏盐城干氏宗谱,(现代)干氏族人于清康熙三十.

  姓干的名人

  干将

  春秋末年吴国 庐时人。著名冶金匠,工于铸剑。吴王曾命他铸造宝剑。三年,铸成雌雄各一,雄为干将,称为"吴干之剑" 。

  干宝

  晋代人。字令升。晋朝新蔡人。著名史学家,卓学博览,好阴阳五行术数。元帝时,被朝庭召为著作郎,编修国史。他著作的《晋记》,直而能婉,评为良史。他编著的《搜神记》被评为"鬼之董狐"。他还著有《春秋左氏义外传》和《注周易周官》等数十篇。

  干吉

  干吉,一作干吉、干室。三国时代人。相传从一仙翁那儿学得道家经典,能治疗百病,祈神求雨。

  干奕

  元朝时北庭人。其祖畏惧孙儿归元,世居永昌。干奕历官平章政事,廉明典重,通达治体,政绩显著,皆有令闻。

  干道冲

  据《康熙字典》记载,《万姓统谱》见《姓苑》,宋时西夏有干道冲,其先 从夏主迁兴州,世掌夏国史。其通五经,官至中书宰相。元有干勒忠,习识女真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佥枢密院事。

  干桂

  明代顺天人,正德年间中进士,官至督御史,zhengzhi 严明,所官之处,豪强不敢妄为,威风收敛。

  干祖望

  1912年9月出生,教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系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创业者之一。主要贡献:无间断临床66年(未退休)。治疗慢性咽炎、增生性喉炎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85%以上。首座个人发表报导“喉源发性咳嗽”、“多涕症”。一个人包干办了“中医耳鼻喉科师资班”五期(全国共十期)。带出中医耳鼻喉科专业临床医师160名左右。1991—1994年首座期全国500名老中医继承工作运动中带了两名、成绩列江苏之冠、全国前茅。1990年在 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培训交流中心主办一班一人主讲及主持的“国际中医耳鼻咽喉科短期班”一期。学生来自美国及东南亚 和地区。在全国首座个人于1951年上海市松江县“城乡第四联合诊所”亮出中医首座个耳鼻喉科牌子。中医首座本《中医耳鼻喉科学》在1955年《新中医学》发表,长期连载公世。中医耳鼻喉科病以如今临床病来计算,2/5付之缺如,在20—30年予以补缺添加使其完整而能在临床上可应付。主持的南京中药学大学附院耳鼻喉科为卫生部指定为全国唯一的“建设中心”。在中医传统理论中深入开辟了不少新的论点及治法(在 中医药管理局编、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建国40年中医科持成就》的“耳鼻喉科”(422-434)中有忠实的反映。重订三因学说。四诊八纲扩展为五诊十纲。设计出“辨证公式”,填补了千年空白。把病因病机学,设想出“中介症”学说,用以弥补传统的笼统与固定化。追踪孙思邈的中西医结合手法来做中西医结合工作,已有20多年。代表作有:《孙思邈评传》、《干祖望医话》、《耳氏鼻咽喉口腔科学》、《干祖望医案》。主编或副主编的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等5种;与人合作的有《中医学概论》等14种;已**** 百多篇;小品医话四百多篇;1981—1988年在全国(包括** )公开发行的医刊杂志上刊出全国医界对干氏的治学精神、思想体系、学派风格、临床教学经验的探讨、研究、总结、继承、评议的文章104篇。1985年获江苏省人民机构 “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状及奖章;1991年获国务地 “特殊津贴终身奖”及证书。

  干姓起名

  干姓男孩起名

  干存毅 干存虞 干存煜 干存源 干存泽 干存增 干存璋 干存照 干存真 干存祯 干存甄 干存臻 干存振 

  干存峥 干存正 干存政 干存智 干存卓 干大胜 干大旺 干大为 干大卫 干大勇 干大正 干岱麒 干迨欣 

  干带娣 干丹丹 干丹丁 干丹尔 干丹凤 干丹华 干丹露 干丹妮 干丹晓 干丹鸯 干丹阳 干丹烨 干丹竹 

  干到耧 干道凯 干道林 干德海 干德浩 干德宏 干德盛 干德绣 干德银 干德云 干的秀 干涤清 干殿君 

  干定官 干东豪 干东浩 干东华 干东京 干东君 干东来 干东良 干冬凤 干冬铭 干抖娄 干朵灵 

  干恩予 干发兴 干凡帅 干繁螳 干方华 干方惠 干方慧 干方伟 干方星 干芳华 干芳忠 干飞飞 

  干飞浩 干飞苒 干非皋 干菲菲 干霏儿 干霏霏 干霏妮 干丰操 干丰鹏 干丰苒 干丰伊 干丰泽 

  干风珍 干峰兵

  干姓女孩起名

  干华丽 干惠芳 干惠芬 干惠丽 干惠霞 干惠英 干慧娟 干慧琳 干慧玲 干慧文 干慧颖 干慧玉 干吉燕 

  干继红 干加娟 干佳洁 干佳莉 干佳丽 干佳琳 干佳玲 干佳萍 干佳倩 干佳蓉 干佳文 干佳燕 干佳瑶 

  干佳怡 干佳英 干佳颖 干佳悦 干珈悦 干家文 干嘉洁 干嘉莉 干嘉丽 干嘉琳 干嘉瑶 干嘉怡 干嘉悦 

  干建芳 干建芬 干建红 干建萍 干剑红 干剑英 干健红 干健丽 干洁琼 干洁婷 干洁怡 干捷怡 干金娥 

  干金花 干金琳 干金玲 干金梅 干金萍 干金玉 干锦梅 干锦蓉 干锦茹 干锦怡 干锦媛 干妗娟 

  干进红 干京红 干景文 干婧捷 干婧筠 干婧琳 干婧瑛 干婧颖 干婧渝 干婧予 干婧妤 干靓婧 

  干靓冉 干靖梅 干静洁 干静娜 干静文 干静娅 干静燕 干静怡 干静媛 干菊芳 干菊妹 干菊英 

  干娟娟 干娟丽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