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易》?

时间:2012-04-17 11:10:21     编辑:ky01
20

  《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 观念(思想)文化的产生   《周易》同 文化基本精神   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孕育完了、比较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思想文化在殷周之际形成的《周易》里终于诞生了,这是现在 学术界略微一致的看法...

《周易》其书

《易》有三种,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 但只有《周易》流传下来!《周易》是 一部传世最早的完整的古籍! 你猜怎么着?它反映的是 早期符号文化,是一部以占卜为形式、以符号文字表示上古朴素的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奇书...至于它的作者,最早最传统的看法是: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周公旦写卜辞、孔子撰传(十翼) - 这是有名的“时历三古,人更四圣”故事。

不过此说早已被否定。《周易·系辞》中自己就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同纣之事耶?”可见当时就不清楚了。

这时候看来,《周易》只能看作是上古三代 文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书中还有“子曰”字样、能说是孔子所作吗?

《周易》的结构同体例

“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种含义.“周”有周朝、周密之意。其内容由经与传两部分构成。《易经》是主体部分 - 发展成于殷周之际~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最早解说 - 共有十篇 - 统称《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挂传》 - 《序挂传》,《杂挂传》),相传为孔子所作,孔子刻苦钻研,流下了“韦编三绝”的故事...近人研究~《易传》大抵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

  《周易》的基本内容

三字概括:象、数、言。象为卦象 - 共六十四挂象,由八卦演化而来。数为易数或筮数 - 即以数字的运算变化来观察自然界同宇宙。言为经文、等于卦辞同爻辞。八卦和所代表的八种物质如下:

象、数、言三者是统一的,象是本体、数是变化或纽带,言是解释。它们的关系如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  混沌的太极(图片天地自然太极图、流行太极图)→生两仪(阳·奇同阴·耦)→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 吉凶生大业。

《周易》里~八卦跟六十四卦的象即符号被用来反映天地万物与东西南北都方向、春夏秋冬各自季节的交替变化以及干支历法时辰的演变跟计算...什么的、并且都是象、数、言三者的统一(图片四象太极图、节气太极图)。

《周易》的基本文化观念或精神

  揭开《周易》卜筮怪奇迷离的神秘主义面纱,可看到中华先民对天地万物与社会以及人生的思索结果、它所记录的是中华先民无所不包的文明成就跟文化结晶。《周易》堪称 上古三代文化的百科大典,它对后世诸子百家特别是是儒道两家学说影响至深 - 文化中许多基本观念或精神都已初步发展成.这块儿仅叙其要者:

①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周易·乾卦·象传》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彖传》中说明需卦、大有卦、大畜卦时又分别说:“刚健而不馅,其义不困穷矣” -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日新其德 - 就可推动事物或社会一直向前进展。这正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重大的文化精神。

②法象天地、厚德载物的崇德观:君子有道,法象天地,厚德载物,以德育人 - 这是 文化的又一基本精神。《周易·坤卦·象传》里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跟天地之宜,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 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传上》还说:“《易》同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与天地雷同、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广大配天地 - 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天广地大 - “是故法象莫大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周易》法象天地,只要按照《周易》去做,就没有何事可担心的了。这里~法象天地成了后来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天地准成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厚德载物则成了儒家德治思想,有了了 文化博大的包容性特征~啥文化进来都可以象宽广的大地一样载生而行...

③太极两仪的宇宙生成观:《周易·系辞》认为,宇宙是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一分为二规律进行的...用数字说明就是1、2、4、8、16、32、64……还认为1、3、5、7、9五个奇数为天、合为25~2、4、6、8、10五个偶数为地,合为30,天地之数55,可推演天地阴阳变化 - 特别是天圆地方 - 既对立又统一!完了天地大衍之数继续演变而成四时、一年再加上天地万物之数!《周易》以数字运算变化组成了一个数结构的宇宙,被后世称为象数学~但作用不大 - 太极两仪宇宙观则对后世 宇宙理论关系到深远...

④穷变通久、物极必反的辩证发展观:由太极图、阴阳两仪和八卦组成的周易学强调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太极图、阴阳两仪和八卦的联系状态是圆形,内部两仪拧合难辩、挪让呼应 - 处于一直的运动和变化里面,外界面则流转光滑,它们浑然一体、相互依存又循环往复...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推动万物变化的物质力量正是阴阳两仪矛盾...

这其中包含了“三阳开泰”跟“否极泰来”两个成语。把它们运用到人事上就是:“通其变 - 使民不倦!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下》)这就是“穷则思变”的成语.

通变的目的是得利,从另一角度看得失并非固定的,所谓物极必反。如:乾卦的“亢龙有悔”、坤卦的“履霜,坚冰至”。

《系辞传》里还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故而“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 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 可保也”。 事在人为而不在鬼~吉凶利弊全自己怎么做.这个地方已经反映出了辩证法思想~它对后世 文化最是 哲学跟老百姓的言行关系到至深。

还对兵学、武术、医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⑤统合直观或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特点是整体性、应用性、简捷性、直观性、神秘性、模糊性跟灵活多样性。对事物或问题只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

这个地方以乾卦为例作不复杂说明: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比...多爻辞表面上看起来是占卜词~没有推理,相比之下使用范围不过挺广泛。因为它们说真的包括了事物由产生、推进演变到最终来讲转向对立面的极为简单却又极为难忘的共同规律。

即潜龙→田龙→跃龙→飞龙→亢龙(《周易》里的卦分为两种~一为大阳九,二为小阴六).

这就是《周易》统合直观或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它直截了当作用了 后世儒家与道家学说~又通过别人影响了佛家学说,以至于在 文化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无处不在。

比方、天人合一理论 - 针灸经络之学,之类的。

  :《周易》是一部上古三代文化的总汇书,在西方人眼里,它被看成是东方人智慧的结晶。各位应当透过它占卜的表面形式来探究它博大而深奥的智慧和精神...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