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整理
很多学生在春节期间都会收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制作春节的手抄报。哪么手抄报的内容当然也是围绕春节而写~相关的春节的手抄报内容有什么呢?下面不如快来了解看吧!

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整理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一)
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这是除旧布新的意思、在这一年的最后时刻,一家人要团聚在家中,吃一顿年夜饭,说说笑笑~尽情欢乐!
很多人整夜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 - 这种习俗叫“守岁”...守岁的传统解释了 人对时间的珍惜。
除夕,孩子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孩子清晨醒来、自然是一阵狂喜。
长辈越多,孩子得到的压岁钱就越多。除夕零点、也就是子时,人们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这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交子”就是旧的一年的子时和新的一年的子时相交的时刻。
“饺子”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爆竹一声辞旧岁”。除夕夜最盛行的活动是放鞭炮~放鞭炮是为了驱散邪魔,祈求全年吉祥!
到了子时时刻,全国的农村、城市鞭炮齐鸣,烟花腾飞 - 巨大的声浪震耳欲聋~景象十分壮观。近年来、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都要看电视播映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场晚会长达五六个小时,节目精彩纷呈,好受人欢迎。
此刻、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除夕的一项决定性内容。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 - 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拥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 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 -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 家家户户开门的首座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 特产~还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能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 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算命www.bmfsm.com)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二)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 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 - 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 - 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区别、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 - 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 - 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春节里的一项要紧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与邻哪里祝贺新春 - 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是...造成的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与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迈进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 出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的早晨 - 人们都穿上漂亮的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 说些“过年好!”“恭喜发财”一类的吉利话...
亲朋好友利用这个机会欢聚叙谈,加深感情和友谊.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集体拜年的活动,叫“团拜’” - 团拜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大体而言很盛行...
眼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打电话拜年、这就更省时间了.
春节的拜年同欢庆活动要持续半个月,到了正月十五哪天、又变成一个欢庆的高潮,哪就是欢度元宵节。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三)
少数民族习俗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藏族除夕哪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标记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差不多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 - 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 - 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哪天定为"泼水节"。
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 "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别指定 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 唯有如此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哪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
"老婆婆继续劝说 - 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有区别: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说真的,"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意外地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 - 十分惊奇。这时 - 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 -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很多地方流传~成了 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上一篇:描写春节的经典古诗句
- 下一篇:春节为什么要拜年 春节拜年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