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母亲节
哈尼族地区人们也过“母亲节”,关于哈尼族母亲节具体时间是在什么东西时候呢?有关“祭母节传统节日”是在新平卡多山寨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有关祭母节传统节日的传说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试试看快来看相关文章吧!

哈尼族母亲节
哈尼族母亲节的具体时间
每逢农历二月首座个属牛日,是云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亲节”。传说狠久以前,有一位卡多母亲含辛茹苦 - 将儿子养大成人。
儿子长大后反而打骂母亲,致使母亲羞愤投河自杀!后来这个年轻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使把母亲去世这天定为纪念母亲的“母亲节”、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一种传统性的节日!
哈尼族——祭母
祭母是新平县卡多山区哈尼族的一项有悠久历史的活动。 它有专门的地方、哈尼族叫“东坝”,故也叫东坝祭母...
每年农历二月首座个属牛日举行、这天山寨一般都不搞农事活动...早上、各家都要安排小伙子捕雀打鸟,妇女捉鱼,还专门派人杀猪宰羊。
中午,各家按一个儿子缴大米与酒各一公斤给经办人、连同早上捕捉到的东西,便着手备办宴席!太阳偏西时、 大家聚集在祭母树前~当主持的长者宣布开始,大鼓与锘锣齐鸣。
随着、大家便齐唱《思母歌》,唱毕~全寨入席饮酒吃饭...
东坝祭母实际是进行一次传统的道德教育,它是这样来的:相传、从前哀牢山卡多寨子有一个寡妇领着一个儿子过活。
母亲把儿子觉的是掌上明珠 - 冬天,怕孩子冷病 - 半夜三更还要起来烧火塘;夏天又怕娃娃热伤风,就领着孩子到万年青树下做针线.
孩子吃少~母亲咽不下;孩子多吃一口,母亲就笑的合不拢嘴,日子一年年那时候,孩子长成了壮小伙子.儿子上山做活计,母亲都要给儿子送饭 - 可是儿子心肠狠坏,饭送的早~他破口就骂 - 送迟动手就打.
一天早上、儿子看见一只老雀给全身光秃秃张着大嘴卿卿嘈嘈要食的小鸟喂食的情景,深感内疚,下决心痛改前非。
这时~正好母亲送饭来了~他急忙迎上去。老人以为儿子又要来打,放下篮子、转头就跑,她非常伤心,心一横就跳下河,儿子赶到后,连忙也跳下河去救、但只捞到一筒木头!
他把木头扛回家,雕成母亲的像供在门前的台子上,天天祭祀,据说这天是农历二月的首座个属牛日,因此“祭母”的日子就定在这天。
(算命www.bmfsm.com)
人们认为这种做法狠好~“祭母”活动也就兴起来了,并且都村寨都指定了一棵树 作“母亲树”,代表母亲的化身。
在那里祭奠!
祭母节传统节日的传说
祭母节是新平卡多山寨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相传从前有个卡多寨寡妇领着一孤儿过活,母亲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费尽苦心把儿子养大...可是儿子长大成人后对母亲不孝、张口就骂,动手便打...
一天 - 儿子去犁地,地边草丛里见到一雀窝~雀妈妈正给全身光秃秃、张着嘴的小雀喂食。这一情景使他想起了小时候阿妈就像老雀喂小雀一样 - 辛辛苦苦哺育自己长大,他越想越内疚 - 决心痛改前非.
大家可能不知道,正在阿妈手提饭篮来到地边~他急忙上前迎接~可母亲以为儿子又要打她了 - 丢下饭篮转身便跑.儿子边呼唤着“阿妈”边追赶,前面一条大河挡住去路,阿妈无奈跳进了河里。
儿子也急忙跳进河中,结果捞到一根焦木,他认定那就是阿妈,便扛回家里,雕成阿妈啊 像供在堂内祭奠,这天是二月属牛日.
人们被他的孝心感动,各村寨都指定一棵大树标记“母亲”进行祭奠 - “祭母”活动就此兴起来了!
至今每年农历二月属牛日、各山寨停止农事活动,安排小伙子们捕雀打鸟,妇女拿鱼,留下部分人杀猪宰羊...各家按一个儿子送0.5公斤大米与酒给经办人,留在家中的人备好酒席.
夜幕降临时,在一棵标记母体化身的大树下,燃起篝火 - 献上祭品。主持者领着全寨男女老少 - 跪拜着唱起《思母歌》 - 唱毕,众人入席饮酒吃饭。
年轻儿媳们给老人们敬酒添菜,谈论着寨中小辈儿女们一年来孝敬长辈的情况。
哈尼族母亲节——祭母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首座个属牛日这天~卡多山寨停止了一切农事活动。一大清早,小伙子上山捕雀打兽;妇女下河拿鱼;
成年男人留在家中杀鸡宰羊.早饭后,经办人把各家提来的粮食和酒(酒按每家有几个儿子来收~每人一斤半)连同早上派出去捉拿到的东西一齐收拢 - 由一些人备办酒席...
太阳当顶的时候,备办酒席的人们在一棵传统的标记母体的大树前~摆好酒跟丰盛的食品。当主持“祭母” 活动的长者宣布“祭母”开始时,置于近旁的大鼓与大锣一齐敲响~伴随着锣鼓声,早已经站立在母树前的男女老少以怀念之情,唱起《思母》歌:
身前立着母体化做的树,
望见树 泪成串,
唱上百歌 唱不完母亲恩情,
山泉反复 没有娘儿恩情长。
英雄都是母亲养~
阿皮梭么(哈尼卡多语。阿皮梭么是统管天上的最高神 - 也称弥塔直么。)也有娘。
歌毕~全寨人按年龄大小顺序入席饮酒吃饭。席间,大家议论着寨子里的儿女们对父母、媳妇对公婆的好坏,直到太阳下山才慢慢散去.
为什么卡多人每年都要“祭母”?老辈子人是这样讲给我们听的。
相传 - 狠早狠早以前,在哀牢山的一个卡多寨子里~有一个年纪轻轻的妇人,儿子还不满周岁,丈夫就去世了~她孤单单的守着这棵独根根过日子。
这个妇人待儿子的心比春蜂蜜还要甜。十冬腊月天气冷,怕娃娃冷病了,鸡叫头遍就忙起来烧着床面前的火塘给儿子烘被子;
其实吧,热哈哈的六、七月间、又怕儿子热伤风啦、她就领着娃娃到寨子头那棵冬青树脚下做针线活计.逢年过节,隔壁邻居给她一块麂子肉 - 她舍不的吃一嘴 - 就把它晒成干巴、一片一片切下来,放在火塘上烤给儿子下饭吃。
有时候,儿子少吃几嘴,她就咽不下去。多吃一碗、她就笑的合不拢嘴。
寨子旁边的金雀花开了十五次,山坡上的酒瓶花谢了十五回 - 儿子已经长成象小牯子牛一样的伙子了...可是,母亲的头上象开满了白生生的苦刺花 - 身体也渐渐衰弱下去...
儿子良心不好,他每天只做田地里的活计 - 家务事都要母亲操劳。更恼火的是不管栽种还是收割,也不管热天还是冷天,他在外边做活计、都要母亲早一顿晚一顿给他送饭。
饭送去早啦、开口就骂,饭送去迟啦,动手就打。有一天早上、他到离寨子狠远的大河边耙地 - 地耙完后坐在耙上等饭吃。
在地边的草棵棵里~他看见一只老黑头翁飞来飞去忙个不停,朝黑头翁落脚的地方一瞧,原来这只老雀正在给刚刚出蛋壳的小儿一口一口地渡食。
不瞒你说,他仔仔细细地望着那些全身光秃秃的小儿,一个一个张开又大又红的小嘴接食的样子,联想起小时候母亲给他喂饭喂汤的情景,这还不算,母亲还时不时省下盐巴钱,请上街的人买点糖回来 - 总一小点一小点掰开放在自己的嘴里、亲眼瞧着吃下去。
正想着 - 老人已经提着饭箩来到不远的地方啦。他望着母亲象竹筷拌笋丝一样歪歪倒倒走不稳的双脚,眼泪仿松毛尖尖上的露水珠快滴落下来了。
他痛恨自己的那时候,用双手猛猛地捶打自己的头,下决心痛改前非,从以后要好好孝敬老人。狠快站起身来急急忙忙向母亲迎上去。
老人以为儿子又发大火啦、追过来怕是因为饭送迟了又要打她,歇下饭箩折返身就跑。“母亲不要跑 - 等一等,听我说。
”老人哪里还敢停脚、一股劲朝前跑~心想:自己年纪轻轻就守寡,巴望儿子长大成人后过几天好日子~哪知道养着个黑心肠的儿子...
这时候上年纪啦、还时常受儿子打骂、多命苦啊。老人边跑边流眼泪,越是伤心 - 跑的越快、不觉已经来到大河边了.
想起来真是,前面没有路~后面儿子马上就追着啦,老人想想往后的日子,心一横,咬紧牙跳进河里去了。等儿子赶到、母亲早被旋涡涡卷走啦、儿子急忙跳进水里、一边哭喊“母亲” - 一边打捞着.
他继续捞呀捞呀!捞着捞着~一头子想起六岁那年的事:那年,自己哭着要一条包头。为了自己有一条卡多娃娃人人应该有的包头,母亲抱着自己,背上背着舍不的吃的核桃,翻过一架又一架山到街子上,用核桃换包头,当母亲把抱头缠在自己的头上,背着自己往回家的路上走的时候、半路上遇着大雨,母亲脱下衣裳给自己盖着、她老人家却被大雨淋病了。
母亲睡在火塘边一阵一阵说昏话~自己生怕母亲死了,大声哭喊着呼唤母亲。哭声惊醒了老人、母亲睁开眼睛后替自己把头上的包头扶正,擦掉脸上的泪水、双手把自己紧紧搂在怀里、想到这儿,他哭的更伤心了,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从水中摸着一根木头...
这事儿说来话长,他认定就是母亲的遗体,扛回家去抱着木头一直哭到天亮。从第二天起,他把木头雕成母亲的像,又在门前砌了个土台台~把木雕供在上面、跪在土台前边,边哭边诵扬母亲抚养自己的深思,边数自己的罪孽.
寨子里上点年纪的人都听到了,年轻人和小娃娃都围着听他哭...一位年纪最大的人把全寨子的老人喊到他家的火塘边,商量出了让小辈子人学着他做的办法。
还请呗玛编出歌来教大家唱,把他母亲去世的这一天订为“祭母”的日子,让寨子里的人都来祭奠.
慢慢地,“祭母” 活动在卡多山寨传开了。
据说 - 他母亲是在农历二月属牛日去世的,村村寨寨的卡多人都把每年二月首座个属牛日订为“祭母”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