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陇端节
壮族陇端节的具体时间是在每年的哪个时间阶段呢~而壮族地区人们过传统节日“陇端节”的风俗习惯又有哪一些?
壮族陇端节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下面可以快来看相关文章吧!

壮族陇端节
壮族陇端节的具体时间
壮族陇端节~是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节日,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
壮族陇传统节日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
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dizhi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
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
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
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
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与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跟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每一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英姿勃勃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 - 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算命www.bmfsm.com)
壮族陇端节的习俗
活动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
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
歌圩
陇端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 - 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
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如何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 - 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
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在...情况下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 - 以为定情。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
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 陇端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陇端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古代有一对情人 - 都是有名的歌手,频繁地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归咎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 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戏班表演
戏班表演是陇端节有一大特色亮点,在壮族民间就有“无戏不赶珑端街”的说法 - 可见看戏是人们过陇端节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过几天节就演几天戏,一般白天演武戏,晚上演文戏。如《弄娅皇》、《弄侬智高》、《弄三色》等,具备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红鸡蛋、花糯饭是壮族人节日各户必备的食品,用来招待远方的亲朋好友,边品花糯饭边看戏、好不惬意。
年青人则在节日里以歌会友 - 以歌传情 - 寻找心爱的伴侣.到时,你会听到:“三月里来珑端街~哥送月饼妹送鞋,哥送月饼用钱买,妹送鞋来自己裁”、“三月里来珑端街,锣鼓咚咚戏开台,青年男女唱对歌,寻根问底找情人”等民谣。
饮食
节前,以...的身份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
穿着
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跟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与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都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壮族陇端节的历史
”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 - 夜里演文戏 - 俗话说:无戏不陇端。
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为适当“风流人”,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
描写陇端节盛况的古诗
清明前后足欢娱, 博濑滩头记早趋!
翠盖如云来丽者、 青衫雾毂走狂奴!
未知东首谁为主, 不信罗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