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服饰特点
在阿昌族的区的人们服饰有代表着品性正真 - 心灵纯洁的说法。有关阿昌族男性服饰、阿昌族女性服饰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可以来看相关的文章吧!

说实话~
阿昌族的服饰特点
阿昌族的服饰
阿昌族服饰是阿昌族人民穿戴的服饰。 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 - 不独…还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真 - 心灵纯洁!
腊撒的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与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
不瞒你说,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的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 - 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与极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脑、珊瑚...那一类的;
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阿昌姑娘还扎腰带、她们叫毡裙,多用自制的线与土布绣制.
这与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据说,古时有位猎人的女儿,为了跟父亲学打猎的本领、就缝了一条腰带把腰身扎紧,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姑娘们羡慕她,也学她扎起腰带。
扎时在身前留出一长一短两条扎头,既紧束腰肢、方便劳作,又飘如彩蝶,十分美观。已婚妇女多穿窄袖对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
裙同裤成了区分婚否的标志。男子则可能包头颜色来区别婚否。一般未婚者打白包头,已婚者打藏青色包头。
阿昌族的服饰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颜色更是鲜艳无比。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
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某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
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与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
妇女的服饰有年龄跟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 - 头戴黑色包头。梁河的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
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跟筒裙 - 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多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 - 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与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这会儿的阿昌族妇女 - 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
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 - 同时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志。
服饰特点
世居云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饰从现有文献看 - 多和狩猎跟游牧活动及高寒山区的自然生态相适应、“衣皮服毡”~“织皮冠之”!
从头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都曾用猎物的皮做材料。明代以后,阿昌族服饰有了新的特点。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说:云龙州“境内多峨昌蛮、即寻传蛮……散居山壑间!
男子顶髻戴竹兜鍪~以毛熊皮饰之,上以猪牙鸡毛羽为顶饰。其衣无领袖~兵不离身...”这些很显著带有游猎特色的服饰~构了古代阿昌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男性服饰
男子穿对襟上衣,下着黑裤,斜背“筒帕”、喜欢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成的菊花。未婚男子戴白包头~已婚男子戴藏青色包头,青壮年在脑后留一尺多长的包布 - 有随身佩带刀的习俗,其中“户撒刀”最为有名。
女性服饰
阿昌族已婚妇女的头饰独具一格
高包头是梁河的区已婚妇女特有的头饰。阿昌语称之为“屋摆”。这种头饰用自织自染的两头坠须的黑棉布长帕缠绕在梳好发髻的头上 - 造型高昂雄伟,足有半米多高,将其展开,长达5至6米。
据调查,它在我国具备包(戴)头饰习俗的众多民族中,阿昌族已婚妇女头饰的高度名列首位。关于它的禁忌甚多,包戴仪式神圣庄重,首座次包戴必须在婚礼后,由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在新房内帮包。
平时包取 - 长辈晚辈互相回避,外人不可随意触及。关于这种头饰的来历,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远古时候,没有天的、世界一片混沌,始祖遮帕麻与遮咪麻造天织的,共同创造了人类 - 然而恶魔腊訇造了太阳乱世,遮帕麻几经“斗法、斗梦”,终于用神弓射落了假太阳,世界又重获新生。
据说,阿昌族妇女的高包头就是遮帕麻射落假太阳的神箭箭头的标志。另—种传说:在遥远的古代~阿昌族家园备受外敌侵扰。
在一次血战中~男 尽粮绝、女人送箭受阻...一位妇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让前方男子都用布带包成高包头,后方妇女便向“高包头”射箭支援。
这样,男人既从包头上获得了支援,又迷惑了敌方~敌方也将箭误射向高包头。高包头挽救了阿昌人的性命、保卫了阿昌族家园。
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与那位妇人的机智勇敢,阿昌族妇女从此就包起了高包头。(算命www.bmfsm.com)
阿昌族妇女的衣饰古老而独特
“挂膀”和“剪花衣”是梁河阿昌族别具特色的两种衣饰。“挂膀”一种坎肩式小罩衣,多用黑绸或黑棉布做成,对襟,钉银牌扣,外挂银链、三须、灰盒、针筒、小鱼、耳勺、叉子、戳头棍等银饰物。
两排对称的银泡同宽大的银饰扣相衬、银光闪亮,其布局排列近似于古代出征将士的战袍。
早期阿昌族妇女拜堂、年老去世入棺的衣饰
早期阿昌族妇女在婚礼拜堂和年老去世入棺时~有一特别指定 风俗,都要穿一件剪花衣,前者显示夫妻白头偕老、生死不离~后者被认为到阴间行跟亲人相会。
这种衣服的特点是,深色毛质的,长袖无领对襟,钉圆铜扣,前襟同衣服四周均用各种颜色的方形或三角形布片 镶缝成几何形图案 - 中间还夹杂着刺绣花纹图案。
这种衣服古朴厚实~做工繁琐,总是几人合作完成。关于它民间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户阿昌族,他们辛勤劳作,日子同美。
父母养有三男三女,小妹名叫腊乖 - 在众兄弟姐妹中聪明出众!后来~父死母病,腊乖为安慰母亲、让母亲永远有花相伴~便费尽心思从山里寻觅红、黄、绿、白汁液的花根,舂碎、熬成水、染成彩色布片,好些颜色交相错杂拼缝成衣,酷似一只色彩斑斓的彩蝶,腊乖叫它“剪花衣”,母亲穿上它不久便含笑去世了...
腊乖思母成疾 - 梦中走到阴间去看母亲,阴间守门的老者说,此的鬼魂千千万,但凡人俗眼看不见。腊乖很失望,突然她看到了一个穿剪花衣的新鬼魂,那便是她的母亲。
腊乖病愈后,便告诉姐妹人死后,只要穿上剪花衣 - 即 便到了阴间也能相认...于是姐妹相争出嫁前都缝一件剪花衣、在拜堂和世后穿用。
梁河的区阿昌族新婚妇女要系条花带子
梁河的区阿昌族新婚妇女要系条花带子 - 阿昌语称为“独其萨莱”,手工抠织而成,上面有狗牙、民刀、骨、瓜籽、谷穗、蚯蚓、鸡爪等多种阿昌族日常生活密切的动植物花纹案。
每个图案都有一定的含义,如狗牙能消灾避邪 - 是狗图腾崇拜的反映,长刀标记开辟新生活,瓜籽标记子孙兴旺;谷穗说五谷丰登...
花带子做工精细~艳丽夺目,是新婚妇女必不可少的陪嫁物之一。新婚之日、它作为新娘的特殊标志系于腰间,婚礼后,便由新娘珍藏~待女主人去世后,成为“灵带”(灵魂标记物),接回娘家、祭满七日人再归还,由后代妥善保存。
喜欢用花作饰是阿昌族服饰的特点之一、不论…都男女都喜欢在头上、胸前、腰部、小腿等处缀饰鲜花或毛绒线花,插戴的鲜花一般为红、白、黄几种,认为红花标记着欢乐,白花标记着纯洁,黄花标记着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