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建筑日是几月几号

时间:2016-09-04 17:03:29     编辑:Ky02
20

“世界建筑日”的设定时间是1985年6月9日 - 其节日的意义是为了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

那么您知道2017年世界建筑日是几月几号吗 - 有关世界建筑日的来历又是如何?世界建筑日的意义跟进步历史又是怎样的呢,下面不妨来看相关的文章吧!

2017年世界建筑日是几月几号

2017年世界建筑日是几月几号

2017年世界建筑日具体时间

2017年7月3日 农历 六月初十 星期一

世界建筑日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世界建筑日:“世界建筑日”确定为每年7月的首座个星期一 (1996年前是7月1日),1985年6月9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63届理事会。

为了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跟感谢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生活空间的人们~此次会议通过决议 - 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世界建筑节”。

世界建筑日的来历

2005年的世界建筑日与世界人居日均设在10月3日这一天。2005年世界建筑日的主题为:“共享城市”...

据悉,国际建求各国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举办庆祝大会、学术报告会、建筑展览会、宣传建筑科普知识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建筑是人类文化最决定性的由...做成因素又是为人类提供生活空间的最实质性的活动。建筑师跟其他建筑工作者共同肩负着建设与保护居住环境的重任,他们的工作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他们的工作应当得到民众的理解同社会的支持。

为此,国际建协在1985年6月9日于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理事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0月首座个星期一定为“世界建筑日”与“世界人居日”!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为了配合联合国的建筑活动并扩大建筑在全世界的关系到,国际建协代表大会在1996年做做出一项决议,将每年的“世界建筑节”同联合国的“世界人居日”放在同一天举行。

(算命www.bmfsm.com)

世界建筑日的意义

住房作为人类生存提升的基本需求~在有区别的经济进步阶段有着有区别的.随着各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非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 - 城镇人口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20世纪初,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仅为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五、然而今天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说25亿人生活在城市里.

据统计,世界城市化水平2025年将达到百分之六十七。而在有些的区,如拉丁美洲的区,就有百分之七十三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百分之八十五...

有专家指出,人口增长迅速和城市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将造成未来的世界城市的区人口日益拥挤.

世界建筑日的推进历史

1985年6月9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63届理事会.此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世界建筑节”...

1985年联合国全体代表大会决定设立“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即每年10月首座个星期一...

每年的主题是配合联合国“新千年目标”而确定的。即在2015年早先将全球现在还不能获得安全饮用水与基本卫生条件的人口减少一半,改善穷人与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同环境。

1986年4月24~26日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64届理事会进一步明确规定~从今往后将每年的世界建筑节同当年的联合国规定的世界人居日主题结合起来举行庆祝活动。

这样有利于两者的相互促进,使各国每年有计划有重点的促进建筑事业某一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1996年国际建筑师协会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世界建筑日”将同联合国的“世界人居日”同期举行庆祝活动,“世界建筑日”就是确定为每年10月的首座个星期一!

此项决议为世界建筑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它促使各国、各的区当局、各国际组织、公民和建筑师重视解决当今世界确实有着的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包括住宅奇缺、城市化造成的人口过分集中、生态平衡遭到损坏 、环境污染、居住环境严重损坏、建筑特色同文化价值被人忽略……等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世界建筑日的历届主题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荣获世界建筑节大奖情况通报会现场

历年世界建筑日的主题

1986年:住房是我的权利;

1987年: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

1988年:住房和社区;

1989年:住房、健康跟家庭;

1990年:住房同城市化;

1991年:住房和居住环境;

1992年:继续下去发展住房;

1993年:妇女和住房发展;

1994年:住房与家庭;

1995年:住房--邻里关系;

1996年:城市化、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人类团结;

世界建筑模型大观

1997年:未来的城市;

1998年:更为安全的城市;

1999年:人人共有的城市;

2000年:妇女参与城市管理;

2001年:没有贫民窟的城市;

2002年:开展城市间的合作;

2003年:保障城市的用水跟卫生;

2004年:城市—农村迈进的动力;

2005年:千年进展目标与城市;

2006年:城市--希望之乡;

2007年:走向零排放建筑。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