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民间习俗

时间:2016-11-07 15:27:48     编辑:Ky02
20

下元祭水官是传统节日的最早起源~也当上后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下元节当天民间有享祭祖先、修斋设醮等习俗~具体的下元节习俗都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吧!

下元节的民间习俗

下元节的民间习俗

下元节的民间习俗:享祭祖先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 - 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狠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要我说啊~下元节有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 - 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 - 阳光的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

除此以外 - 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下元节的民间习俗:吃节令食品

其实吧,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等等,下元节也有属于它的饮食习俗。“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接着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

(算命www.bmfsm.com)

今天不一样推荐下元节的时令食物——麻腐包子。麻腐包子标记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

大家可能不知道,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下元节的民间习俗: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跟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

祭祀时~摆上斋品 - 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在也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

水、跟“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是日入夜,乡人以鱼、鸡、猪肉等食品祭土神。新 成立后 - 这项活动已基本停止。

下元节的民间习俗: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 - 全要修斋...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同祖先。

莆仙民间的习俗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

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 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 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 - 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说实话、“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 - 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 - 之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

在一块儿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

说真的~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左右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没问题吃到狠多祭祀过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