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花灯的由来

时间:2016-10-24 17:39:46     编辑:Ky02
20

人过元宵佳节传统的饮食习俗有吃“元宵、汤圆”,主要活动是“赏灯、猜灯谜、耍龙灯”。

而元宵节看花灯的习俗流传了几千年,您知道元宵节花灯的由来吗?下面不如快来看相关的文章吧!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

元宵节花灯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 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不能少的娱乐文化 - 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和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 - 士族庶民、一律挂灯 - 成为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元宵节是 传统的灯节!

每到着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五彩缤纷.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一)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 - 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与寺院“燃灯表佛”.所以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步在 扩展开来.

(算命www.bmfsm.com)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二)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持火把驱赶虫兽 - 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 - 西南一些的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 -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 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三)

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处深宫、没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尽孝。为此,她欲跳井自尽.为了帮助元宵姑娘为父母尽孝、智者东方朔想出了一个计划!

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都。

为了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问东方朔该怎么办...东方朔回答说火神最爱大红灯笼。他建议在街道上悬挂大红灯笼,皇帝、皇后、六宫嫔妃和朝廷大臣都要外出观赏灯笼。

着样 - 火神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灾难也就有机会避免了。皇帝采纳了东方朔的建议,当所有人都外出赏灯时,元宵得以有机会溜出皇宫,和家人团圆。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四)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的、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作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