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的身世
你们知道乾隆的身世吗?有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历史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乾隆的身世,看有多么迷离扑朔吧.
大家都快乐增长一下自己的历史知识、走近历史了解更多关于乾隆的故事。

揭秘乾隆的身世
生在哪里
按理说,一个人生在哪里,当是一清二楚的。更何况是皇家的龙子龙孙 - 史官秉笔记注,天下万人注目,还能有啥纷争?
可这事儿在乾隆爷那儿却就说不清楚...长期以来,对乾隆生在哪里 - 竟有很叫劲的两种说法。
乾隆自己认为,他生在雍和宫。
雍与宫,坐落在北京老城区的东北~是著名的喇嘛庙.但康熙时这里还不叫雍同宫,而是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府第。
雍正登基当上皇帝后,以这块儿是“潜龙禁的”,改名为“雍与宫”.
乾隆继位后 - 把他的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于雍与宫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念经。乾隆自己每年正月都要走进雍与宫看一看,平时路过也要进去待一会儿。
乾隆在五十年(1785)正月到雍跟宫瞻仰礼拜后 - 作诗说:
首岁跃龙邸,
年年礼必行。……
来瞻值人日,
吾亦念初生。
说真的~“人日”是古人对正月初七的叫法。乾隆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人日”那天到雍跟宫作礼拜,不禁感念当初自己就是生在此的。
类似的诗句、乾隆还有不少,如:“虽曰无生俞宗旨,到此每忆我生初。”“尚忆初生我、忽来八十翁.
”
不瞒你说~不一样是、在一首雍与宫纪事诗中,乾隆很明确的写道:“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这儿,乾隆不仅认定自己诞生在雍跟宫~同时还隐隐点出了具体的点、就在雍与宫的东厢房。
可是,就在乾隆还在世的时候,已有人对他的出生的提出了怀疑。有人认为,乾隆不是生在雍同宫,而是塞外的避暑山庄。
当时,朝中有个小有名气的军机章京叫管世铭,在随乾隆到承德山庄打猎的过程中,先后写下了三十四首诗 - 其中的第四首说:
庆善祥开华渚虹 -
降生犹忆旧时宫.
年年讳日行香去,
狮子园边感圣衷。
在这首绝句之后 - 管世铭作了如下的注解:“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的,常于宪庙忌辰临驻。”意思是说、狮子园是乾隆皇上的降生之的,因此乾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个的方小住几天。
要我说啊 - 这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原因是它的背后有一座形状像狮子一样的山峰而得名。康熙到热河避暑时,雍正作为皇子经常随驾前往,狮子园便是雍亲王一家当时在热河的固定住处.
管世铭等一些朝野人士认为 - 这个园子才是乾隆的降生的...
其实吧、管世铭的话有多大的可信度呢?管世铭,比乾隆小二十几岁,可算是和乾隆在同时代的人。他官品不高 - 但在军机处当差参与皇帝的机要事务长达十余年之久,应当说是了解一些内廷隐情的;
他在仕途 中交际甚广,跟当朝元老阿桂尤有例外关系,基本而言他有很多的方的信息来源,有关当朝皇帝的一些传闻他耳熟能详~并不奇怪;
他作为军机章京 - 随扈乾隆驻跸山庄、进哨木兰,对皇帝在避暑山庄的行动起居是有点了解的;“宪庙忌辰”即雍正驾崩的纪念日~乾隆去狮子园行香一事 - 和乾隆每次驻跸山庄必游狮子园的事实也大致相合——从...开外几点综合拆开看,管世铭敢把“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的”,再加上“降生犹忆旧时宫”这样的意思写入诗内~而且该诗集在当时就刻板行世 - 表示管世铭还是有挺大的把握的。
可能是乾隆在晚年对自己出生的的流言蜚语已有所耳闻 - 他在七十二岁那年正月到雍跟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
”乾隆解释,朕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跟宫!康熙辛卯年,指的是康熙五十年(1711)!乾隆在这块儿强调自己确实生在雍与宫,很明显,是针对外面的传闻而发的。
乾隆七十九岁那年正月、到雍与宫拜佛后又写下一首七律诗 - 在注释中乾隆再次明确重申:“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至十二岁始蒙皇祖(指康熙)养育宫中。
”
古稀之年的乾隆为了避谣,再三强调自己生在北京雍与宫,而不是别的什么的方。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乾隆的继承者——他的儿子嘉庆也认为乾隆大帝生在热河.嘉庆刚登基的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诗的开头两句是:“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
”嘉庆在这两句诗文的后面注释说:“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
说实话、辛卯(1711)这一年康熙亲题“避暑山庄”匾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在同时集册刊行、故而嘉庆皇帝说:“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当然是指太上皇了、乾隆诞生在康熙五十年自无疑义;
说实话、“都福之庭”、意思是诸福汇聚之的,从文意来看~当指避暑山庄。连贯起来 - 就是:“皇父”乾隆于辛卯年诞生在山庄,跟康熙肇建山庄恰当在这其中的缘由确实“不可思议”。
说实话,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再次写诗祝寿、在诗文的注释中把“皇父”乾隆的出生的说得更明确了,他明明白白的写道:“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
”
嘉庆这两次写的诗与注释表明 - 在他看来、“皇父”乾隆生在热河是一件确凿无疑的事...(算命www.bmfsm.com)
十几年后,嘉庆不过又放弃了这一看法 - 而同意了“皇父”生在雍跟宫的说法。原来,清朝每一位皇帝登基后 - 都要为他的皇父撰修《实录》与《圣训》...
《实录》是专门记载各个皇帝在位期间主要活动以及重大事件的编年体史书;《圣训》则是每位皇帝所颁发的诏令谕旨的集锦荟萃!
说真的 - 嘉庆十二年(1807)~朝臣编修乾隆的《实录》与《圣训》,嘉庆在审阅时发现,在这两部非同小可的典籍中~编修官们把“皇父”的出生的都写成了雍与宫。
嘉庆当即命令编修大臣认真核查!
这时,撰修《实录》的实际主持人副总裁刘风诰把乾隆当年的诗找出来,凡是乾隆自己说生在雍与宫的的方都夹上纸条,然后呈送嘉庆御览。
面对这白纸黑字,嘉庆开始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这样一个事关真龙天子降生的的问题上、他总不能违背皇父本人的意见吧!
于是~嘉庆断然放弃狮子园说,批准在最具权威的官方典籍《实录》同《圣训》上~把乾隆的出生的写为雍同宫。
于是,在撰修成书的《清高宗实录》中这样载道:“高宗(乾隆)……纯皇帝 - 讳弘历。
世宗(雍正)……宪皇帝第四子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仁慈淑慎,恭俭宽与,事世宗宪皇帝、……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 - 诞上(就是指乾隆)于雍跟宫邸。
”
要我说啊,乾隆去世后,庙号为“高宗” - 谥号为“纯皇帝”。雍正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
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谥号是“孝圣宪皇后”。《清高宗实录》在这儿说“诞上于雍跟宫邸”、已经明确的把乾隆的出生的写成雍与宫。
这段颇有点周折的故事说明、在乾隆皇上诞生的的问题上,嘉庆皇帝经刘风诰的点拨,放弃了原来所持的“山庄”说,而接受了“雍跟宫邸”说。
这样一来,才有了《清高宗实录》中所载的权威说法。
这事儿说来话长~乾隆出生在哪里的问题并没有由此画上句号.当嘉庆执政二十五年后~突然驾崩避暑山庄。这位六十一岁的皇帝前一天还策马驰越在山庄的广仁岭上 - 谁料想第二天黄昏便撒手人寰了。
在皇族内部流传着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说法~这又成了清宫一大疑案。嘉庆猝死,道光继位,按常理当有先帝“遗诏”颁布天下...
在军机大臣撰写的嘉庆遗诏中,又提到了乾隆的诞生的,特别是说成是避暑山庄...“遗诏”以嘉庆的口气说:皇父乾隆当年就生在避暑山庄~基本而言我死在这块儿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嘉庆“遗诏”颁布后~新即位的道光又立刻下令收缴,并命令以六百里加急,将已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
道光在关于追缴嘉庆“遗诏”的谕旨中说:“昨内阁缮呈遗诏副本、以备宫中时阅,朕恭读之下 - 末有皇祖(也就是说指乾隆)‘降生避暑山庄’之语、因请出皇祖《实录》跪读~始知皇祖于康熙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生于雍跟宫邸。
”道光进而讲清楚说、嘉庆冷不丁驾崩~“彼时军机大臣敬拟遗诏 - 朕在居丧里面~哀恸迫切,未经看出错误之处、朕也不能辞咎”。
道光在无意间透露出,他本人一直以为自己的祖父乾隆是诞生在避暑山庄的 - 这次专门“跪读”《实录》,才“始知”是诞生在雍跟宫。
不然的话,这样明显的错误,在事关神器所归的“遗诏”中哪有看不出的道理?
道光把发往全国各的跟藩属国的嘉庆“遗诏”追回后,重新进行改写。改写后的遗诏,把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的说成乾隆的画像挂在山庄!
此的、咱们姑且把嘉庆“遗诏”的原本跟修改本做个比较
“遗诏”原本:
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的,我皇考意思是降生避暑山庄,予复何憾?
“遗诏”修改本:
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的,我祖、考神御(即画像)在焉~予复何憾?
把皇考乾隆降生在山庄、改为画像挂在山庄,与“予复何憾”相接,实在有点牵强。父祖的遗像挂在山庄,实在不能成为嘉庆死在山庄而无所抱憾的理由。
但已发的“遗诏”又不能动太大的手术~而只能小事修补了。
道光为了把他的爷爷乾隆生在北京雍同宫的说法以...的身份确定下来 - 还做了一项根本性的举措~这就是篡改他的父亲嘉庆的御制诗~把嘉庆当年说乾隆生在山庄的诗作都改过来。
这一招并不算高明,由于嘉庆的诗早已公开刊刻流行天下~这样大张旗鼓的修改诗文注释、结果是越抹越黑、反倒使天下臣民对乾隆的出生的问题愈加议论纷纷了。
就这样,对乾隆的出生的、非但野史传说,就是档案官书也确实留下了不少破绽。总体看来,乾隆生在雍与宫的说法占上风。
这主要是因为、乾隆自己一直坚持雍与宫说,不仅如此是反复强调;乾隆的儿子嘉庆,虽一度持避暑山庄说、但后来却作了坚决的修改,并把雍跟宫说作为定论写入皇家档案;
乾隆的孙子道光、也曾认为乾隆爷生在山庄 - 当发觉错误后,便当即改为雍与宫说...对乾隆的出生的,尽管从乾隆朝就有有区别说法,尽管乾隆的儿孙们也曾一度闹不清,但清宫档案的最终落脚点是:乾隆生在雍与宫。
生母到底是谁
传说 - 雍正还在做皇子当亲王时,一年秋天到热河打猎,几箭发出射倒一只梅花鹿,年轻气盛的雍亲王当即让人把鹿宰杀 - 他自己大碗大碗的喝起鹿血。
鹿血有很强的壮阳功能 - 雍亲王喝后躁急不能自持,可身边又没有王妃,他就随便拉住山庄内一位姓李的汉族宫女发泄一番...
这个宫女实在很丑,但性急之下的雍亲王也不在乎了。事后~那雍亲王早把这段露水姻缘忘得一干二净!第二年夏秋之际,康熙父子又来山庄,听说这里的李家女子怀上了龙种,康熙大为震怒,经过追问 - 雍亲王承认是自己干的好事。
这时,那位宫女就要临产了.康熙怕这丑女生产玷污了宫殿,便让人带入草棚马厩、丑女在这草房生下的便是乾隆。
这一说法若是真的,那么乾隆就不是纯正的满族人了。
乾隆是山庄丑女生在草棚子的说法、很有传奇色彩~并且还得到一些大学问家的考证认可。
想起来真是 - 最早将乾隆这一出生“秘闻”落在文字上的、是1944年5月出版的《古今文史》半月刊,刊登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作者叫周黎庵,他在文中记载了逊清遗老冒鹤亭的讲述:
鹤丈云:乾隆生母李佳氏~盖汉人也。凡清宫人之隶汉籍者、必加‘佳’字、其例甚多。
雍正在潜邸时,从猎木兰,射得一鹿 - 即宰而饮其血!鹿血奇热,功能壮阳,而秋狩日子不携妃从、一时躁急不克自持 - 适行宫有汉宫女,奇丑,遂召而幸之.
次日即返京,几忘此一段故事焉。去时为冬初,翌岁重来,则秋中也,腹中一块肉已将堕的矣...康熙偶见此女、很震怒~盖以行宫森严~比制大内,种玉何人,必得严究~诘问在...下面,则四阿哥也...
正在大诟下流种子之时,而李女已届坐褥、势不能任其污亵宫殿,乃指一马厩令入。此马厩盖草舍 - 倾斜不堪~而临御 六十年、为上皇者又四年之十全功德大皇帝,竟诞生于此焉。
首发这段奇闻的冒鹤亭,有过是热河都统的幕友。他说,乾隆热河行宫女子李氏生的秘闻~是热河“当的宫监”告诉他的;
还有~清机构 每年都拨专款修葺那个草房;后来乾隆奉母南巡,江南命妇私下里都说太后确实很丑!冒鹤亭对乾隆由丑女李氏生在草房的说法确信不疑。 对冒鹤亭的传述,有个叫庄练的史学家专门撰文赞同。庄练在《 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一书中说:“冒鹤亭因为曾在热河都统署中做幕宾之故,得闻热河行宫中所传述之乾隆出生秘事如此,实在大可以发正史之隐讳...
不瞒你说,”当史学专家 - 庄练还提出了三条史料,作为热河行宫女子李氏在草房生下乾隆的旁证.其一 - 《清圣祖(康熙)实录》卷二百四十七载,康熙五十年(1711)七月,雍亲王专程赶赴热河向皇父康熙请安。
根据时间推断,这正是乾隆生母也就是那个热河女子大腹便便之时,临产在等于 - 康熙是把雍亲王召到热河,当面确认是否确有其事。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其二~乾隆时期的御史管世铭在《韫山堂诗集》的注释中曾明确写道:“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的.”其三,清代官修的《热河志》,专门将规制隘陋难登大雅的那间“草房”,成为举足轻重一景写入书中,显然,此一草房、绝非寻常的陋室。
自称为“历史刑警”的现代小说大家高阳 - 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最开始赞同庄练的考证 - 肯定乾隆生母是热河行宫李氏,接着又举出两条证据~证明官书中雍正的贵妃钮祜禄氏,并非是乾隆的生母...
证据之一是,按着《清会典》规定~身为皇子的亲王可封侧福晋四人 - 而雍亲王的侧福晋可是除非…否则年氏与李氏二人,如果钮祜禄氏确实在康熙五十年(1711)生下乾隆,则不应不封,而其名号一直是“格格”,仍是小姐的身份。
证据之二是 - 在清代凡是妃嫔生子为帝而被尊为皇太后的 - 上尊号的册文中必有“诞育”皇帝的字样,而乾隆在给钮祜禄氏上皇太后尊号和徽号时、只用相当于养育的“鞠育”字样,始终不用“诞育”二字...
大家可能不知道 - 尽管乾隆由热河宫女生在草棚的说法流传很广,尤其是还有学者的考证认同~但认真研读这些“证据”,就会发现其破绽也颇多 - 漏洞也不少~难以让人最终信服。
首座,康熙五十年(1711)七月雍亲王赴热河请安确有其事,但由此就说是康熙质问山庄宫女李氏怀孕一事,不过很穿凿,更多的成份是在猜测。
第二,管世铭的诗注说“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的”,即使此言属实、也不能直接证明乾隆生母是热河宫女李氏。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第三~“草房”写进《热河志》不足为奇,这种不加文饰的景点命名更有风味,它涵有“缀景”与“示俭”两种意义!
第四,亲王可封四位侧福晋 - 是乾隆七年(1742年)以后的定制 - 非但…反而雍正,就是乾隆做皇子时~也唯有…才能侧福晋两名,结果是钮祜禄氏未被封为侧福晋也不足为怪.
第五~所谓乾隆对钮祜禄氏未用“诞育”二字不确切 - 在《清高宗实录》中~乾隆就多次使用“藐躬诞育”、“诞育帝躬”等字样.
更为重要的是、清宫珍藏的《玉牒》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性,这上面明确写着乾隆的生母是钮祜禄氏、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玉牒》是清朝皇室的族谱,它的纂修有着一套极为严密的制度。从努尔哈赤的父辈算起,凡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三个月上报掌管皇族事务的宗人府一次~写明出生的年月日及时辰、生母是谁 - 姓氏为何.
其实吧 - 每十年、根据出生与死亡记录的底稿,正式添写一次《玉牒》!《玉牒》修成后,经皇帝亲自审阅~誊写两部~分别存放在京师的皇史宬和盛京故宫,其底稿装帧成册~仍由宗人府保存备案。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 首座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宫《玉牒》中 - 这样记载道:乾隆“母孝圣……熹妃钮祜禄氏,系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住之女.
”这大内秘档似乎可以证实,乾隆的母亲不是山庄宫女~而是熹妃钮祜禄氏。在这块儿要特别解释的是,乾隆在他母亲钮祜禄氏面前还是个大孝子。
他曾侍奉母亲三游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更多次到塞外避暑山庄。乾隆爱写诗,在他的诗文中,有不少是称颂生母钮祜禄氏养育之恩的.
如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初八日,六十七岁的乾隆帝陪侍八十五岁的皇太后赏灯后作诗说:
家宴观灯例节前,清晖阁里列长筵!
申祺介寿那崇信、宝炬瑶檠总斗妍!
五世曾元胥绕侍、高年母子益相怜。
扶掖软榻平升座,步履虽康养合然.
“高年母子益相怜”,这饱含深情的诗句、道出了乾隆母慈子孝的心底情感...
乾隆还别出心裁,命令宫中巧匠用三千多两黄金精心制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他母亲钮祜禄氏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由此可见叫“金发塔”。
乾隆母子感情如此之深,也可从一个侧面证明是亲生的了吧!
在清朝后期,有学者王闿运提出,乾隆的生母虽是钮祜禄氏 - 但的确和山庄有关!王闿运是曾国藩的幕友、晚清著名诗人,他交游甚广 - 由此可见掌握大量清宫掌故。
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在《湘绮楼文集》内的“列女传”中说: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 - 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没有仆人,十三岁时进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选秀女 - 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竟生下了乾隆。
这一说法也很传奇.但要知道、清朝选秀女的制度是何等的森严、怎容一个承德女子随便混入?这一说法是靠不住的...
不可信的传说
说完了乾隆出生的的谜团,道完了乾隆生母是谁的历史疑案,咱们再谈谈乾隆是海宁陈阁老儿子的传说!
海宁,在清朝时属杭州府,是滨临海边的一个小县...海宁的方虽小、反而因为在这儿能观看到气势磅礴的海潮而闻名于世。
相传,海宁有位盐商叫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 - 与雍亲王一家常有往来。这年~恰好雍亲王与陈阁老的两家夫人分别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
某日,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可是,当送出来时,陈家老少个个目瞪口呆起来,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
陈阁老掂量出此事性命攸关,劝全家忍气吞声算了。那换入王府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乾隆大帝。
这个故事一出笼,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的说法便越传越广、越讲越真。民间流传说,乾隆当上皇帝后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
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在陈阁老的私家园邸停驾暂住,这是明摆着的“假公济私”~为的是看望自己的亲爹亲妈.
对所谓的雍正换出去的那个女儿,在江浙一带的传闻中也有“交待”。据传,这位皇家的金枝玉叶 - 被陈家抱回江南后、好好抚养~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这蒋家是常熟的大姓,雍正女儿所住的那栋楼~后人就叫做“公主楼”。这故事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对男女主人公各有交待,让人听了既感神奇~又不由得不信。
传说中 - 还夹杂着实物.有人说海宁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一块是“爱日堂”,一块是“春晖堂”。
“爱日”也好,“春晖”也罢 - 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典故。
乾隆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
若照此说来~乾隆便是朝臣陈世倌的儿子,他竟完全成了一个汉人皇帝了!果真如此~则清朝自乾隆以后的皇室,就成了汉满混血血统了。
说乾隆是一个被偷换的汉家男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书中一个醒目标题便是《弘历非满洲种》。
弘历是乾隆的名字。这本书还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从而在宫中经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个汉人。
应当说~这本书是没有什么东西根据的...在为反清排满大造议论 的晚清时期,极力诋毁清朝皇帝,大力渲染清宫秘闻是常事,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带有浓厚的zhengzhi 气味...
但这些带有感情shǎi彩的发泄决不等于就是事实。
就在反清排满者制造清宫秘闻硬说乾隆是以凤换龙的汉家男孩时,又有小说家出来凑热闹。首先登场的是名噪一时的鸳鸯蝴蝶派大家之一的许啸天。
不瞒你说,1925年在上海出版的许啸天名著《清宫十三朝演义》 - 从爱新觉罗始祖布库里雍顺~一直写到宣统大婚。关于乾隆家世,书中说:乾隆原是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妻子用掉包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隐情~便借南巡之名 - 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但这时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 - 乾隆只得到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
许啸天编写的虽是百年前的乾隆故事,却融入了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韵味、再加上文笔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生动,因而十分投合市井小民的胃口。
随着《清宫十三朝演义》的风靡一时,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的说法更是不胫而走,广为人知。这便是俗文化的厉害!
近些年来~有关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仍然接连不断的闯入文艺作品、其中作用最大的便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书剑恩仇录》。
金庸就出生在浙江海宁,从小听的就是有关乾隆的种种传说~他的首座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紧紧围绕着乾隆的身世之谜展开的。
在金庸的笔下,当时江湖最大的帮会——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秘密入宫,将乾隆生母陈世倌夫人的一封信交给乾隆,信中详述当年经过,又说他左腿有一块朱记!
待于万亭走后,乾隆便把幼时喂奶的乳母廖氏传来,秘密询问~得悉了自己的家世真情:当年、陈世倌的小孩被抱进雍亲王府,“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
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漏出去”。金庸在书中还写到了陈世倌的三公子就是所谓的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
陈家洛继于万亭完了成为红花会会主后 - 期望激发哥哥乾隆的汉族意识、共同成就恢复汉家天下的宏业,而热恋着陈家洛的回部香香公主则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身侍乾隆,欲助自己恋人一臂之力,不幸事败自刎~葬于“香冢”。
金庸的小说精彩纷呈 - 使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说法传得更广了。
传说这么多,传闻这么广,乾隆究竟是不是海宁盐商陈阁老的儿子?
首要的是让咱们看,把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故事写得出神入画的金庸先生是怎么说的.金庸曾老老实实的告诉痴心的看本文的人们:《书剑恩仇录》中所谓的乾隆的弟弟“陈家洛这人物是我的杜撰”...
他并且声明:“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金庸还俏皮的说:“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
金庸说的是实话,历史学家孟森考证认为,乾隆是“以女易男”的说法根本靠不住、所谓的“公主楼”根本就不存在!
不瞒你说~至于人们所说的海宁陈家的房舍中有“爱日堂”、“春晖堂”两块皇帝御书的匾额一事,孟森第一肯定确有其事,但考证的搞得是,两块匾额都是康熙御书赏赐的、分别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跟五十二年(1713)根据陈家在朝中做官的侍读学士陈元龙、陈邦彦的奏请 - 题写后赏赐其父母的,而不是乾隆写的。
还在20世纪初期,一些满族人对街谈巷议中关于乾隆是汉人的说法就特别反感。当时有个叫富察敦崇的旗人,专门写了一本《皇室见闻录》~他在书中质问:“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男?
”书中谈到,皇孙诞生,按例王府要现在就差派太监,先到内奏事处口头上报~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皇上、以备命名,岂能拖了几天甚至几个月还没有申报的?
若是雍亲王府已按时申报生的是女孩,又怎能过了几天又改为是男孩?由此一点,即可证明传说的谬误...
再看清宫档案的有关记载。所谓的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倌~在乾隆六年(1741)升任内阁大学士马上~就缘于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乾隆斥责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
如此一点情面不留~别说是生父,就是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这样奚落!
更重大的是,根据清朝皇室的家谱《玉牒》记载,乾隆降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然已幼年早死,但第三个儿子已经八岁 - 另一个王妃过了三个月又添了一个儿子。
大家可能不知道,另外,这时的雍正才三十四岁,正当壮年,他怎会在已经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另一个王妃又即将临产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的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再退一步讲,那时的雍正连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登上前景的皇位,又怎么知道陈家的儿子就是个有大福的人?
至于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宁、再加上每次都住在陈家私园,据档案记载、乾隆南巡到海宁 - 主要是视察耗资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你猜怎么着?当年,康熙也曾六次南巡,但只是到杭州。到乾隆时,海潮北趋,海宁一带潮患告急,而海宁大堤一旦冲破,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一带全国最富庶的的区势必被淹、到那时将会严重影响 的税收与漕粮的征收...
乾隆从“海塘为越中首座保障”的认识出发 - 四次亲临海宁、检查海塘工程,终于建起海潮屏障鱼鳞石塘,其中有的的段至今完好,仍然起着挡潮防患的作用。
而在当年乾隆巡视时,在偏僻的小县海宁,实在找不出比陈家私园更体面的接驾的的方。乾隆在陈氏家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传说中“升堂垂询家世”的事了...
乾隆的身世说完了。透过大内档案,我们看到、所谓乾隆是山庄丑女所生 - 可能本是陈阁老儿子的民间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是野史,这些说法都很传奇,很有吸引力;作为戏说~也没问题写进小说拍成电视剧。但可惜的是~都没有史实根据,都不能当成历史事实来相信。
关于乾隆究竟生在哪里的问题、是在北京的雍与宫 - 还是承德的避暑山庄?档案文献向大家披露,乾隆自己一直强调是生在雍同宫~嘉庆与道光就算一开始曾持避暑山庄说 - 但后来又都坚定的改为雍跟宫说...
而持避暑山庄说的人也没能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这样,会不会可说、从乾隆到嘉庆再到道光这三朝的档案最终证实:乾隆皇帝生在北京的雍同宫.
- 上一篇: 揭秘古代五位“性瘾”皇帝咋上瘾
- 下一篇: 慈禧生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