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

时间:2016-12-08 14:10:46     编辑:noble
20

建安二十四年 -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尽管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反而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反复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 - 着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 - 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过大概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老师

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怎么不出兵

章太炎曾提出独一份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着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着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 - 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说不定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说不定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着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着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 - 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都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着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着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着与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跟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 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 - 张飞尽管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十分敬佩尊重 - 而关羽就算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 - 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建安二十四年 - 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着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