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时间:2016-12-31 09:10:52     编辑:noble
20

纵观 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贞观之治的唐朝是 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正缘于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 - 武则天才能做到“政启开元”,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开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 -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证。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 是国际上公认的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 .唐太宗是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因此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把人民跟君主的关系比作水跟舟 - 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任人廉能,知人善用,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让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 - 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比...多二十四位文武功臣 - 在附加一位贞观良相——岑文本~共二十五位文臣武将~一曲贞观长歌、世人歌颂。

1、赵公长孙无忌首座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 - 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最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长孙无忌

◇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赵国公)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贞观宰相之一...先世是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广博文史”。隋朝元年起开始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首座,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 - 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故而为“凌烟阁功臣首座”...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原来是长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淫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 - 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魏王李泰 - 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晋王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当上储君!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这是因为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包括武后趁高宗体弱擅权,跟武氏结怨!后遭武氏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 - 长孙无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贵州),不久被迫自缢身亡!

2、赵郡王李孝恭第二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合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李孝恭

◇ 宗室名王 - 独称军功——李孝恭(河间王)

李孝恭,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武德四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 - 练习水军 - 得李靖之助 - 灭萧铣~武德七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 - 压制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辅公祏,破广陵、丹阳 - 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宠信~逐步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3、莱公杜如晦第三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合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 贤辅谋深 - 遭逢明主——杜如晦(莱国公)

杜如晦(585年—630年) - 字克明~唐朝初期大臣~宰相之一!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对杜如晦特别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同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莱国公!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新建不久,他跟房玄龄共掌朝政 -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有“房谋杜断”中美誉。英年早逝~贞观四年病重而死 - 年仅四十六。

杜如晦

4、郑公魏征第四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jingong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 - 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 - 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首座,贞观接下来以魏征首座.贞观十六年病故。

魏征

◇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魏征(郑国公)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朝zhengzhi 家,贞观名相。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原来是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 - 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有机会见兴替、以人为镜,可能知得失!魏徵没 - 朕亡一镜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魏徵死后 - 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

郑公魏征原为李密谋士 - 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jingong 河北时被俘 - 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还没...的时候辅佐之功以房玄龄首座 - 贞观之后以魏征首座。贞观十六年病故。

5、梁公房玄龄第五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jingong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渭北 - 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房玄龄(梁国公)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唐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合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首座。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37年)封梁国公;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是一代良相的典范...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 - 因而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跟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 - 合称“房杜”。

房玄龄

6、申公高士廉第六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 - 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 - 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高士廉

◇ 才高望重 - 社稷之臣——高士廉(申国公)

高士廉,唐代开国功臣~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亡,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 - 以致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 - 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在贞观年间,任侍中、义兴郡公安州大都督(今湖北安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主持编撰《氏族志》...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

7、鄂公尉迟敬德第七

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首座...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合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 夺槊陷阵 - 智勇双全——尉迟敬德(鄂国公)

尉迟恭(585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唐朝大将,名恭,字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近乎被处死 - 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首座.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与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 - 曾于宴会超过因议论军功打伤某宗室将领。晚年闭门不出,炼制丹药自服,最终得享天年...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合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尉迟敬德

8、卫公李靖第八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差点儿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 - 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李靖

◇ 南平吴会 - 北定沙漠——李靖(卫国公)

李靖(571—649)~字药师~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相当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 - 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 - 惟多亡佚.李靖是不少将领中唯一能同李世民媲美军功的人,反而由于...的原因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基本而言多数时间赋闲在家 - 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终生无大患。

9、宋公萧瑀第九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jingong ,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合房玄龄、杜如晦不合~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 - 但压根儿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萧瑀(宋国公)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因反对出征高丽 - 被贬为河池郡守 - 到任后受薛举jingong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与,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贞观二十二年,萧瑀病死、年七十四...宫廷太常上谥曰“肃”,太宗认为萧瑀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总结一下谥曰“贞褊公”,册赠司空,陪葬昭陵.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忠厚梗直,毕竟逆触龙鳞,使人耿耿于怀.

萧瑀

10、褒公段志玄第十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决定性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段志玄

◇ 临危不惧 - 真正将军——段志玄(褒国公)

段志玄,唐代开国功臣。其父段偃师 - 隋末为太原书佐,从李渊起兵 - 官至郢州刺史。段志玄随父在太原时 - 甚为李渊次子李世民所重。李渊起兵时,志玄募兵得千余人,被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破王世充、窦建德后,以功迁秦王府右二护军 - 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 - 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

11、夔公刘弘基第十一

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 - 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jingong 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首座。jingong 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jingong 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刘弘基(夔国公)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同一些轻浮子弟跟任侠交往~不谋家产~依赖父亲的名声当了一名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 - 合李世民友善,jingong 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腐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病死。”

刘弘基

12、蒋公屈突通第十二

原为隋朝大将 - 历仕杨坚、杨广 - 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jingong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 - 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更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首座。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屈突通

◇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屈突通(蒋国公)

屈突通(557年—627年) - 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于是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李渊起兵后jingong 长安 - 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特别是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首座,升右仆射.后被委派镇守洛阳 - 于贞观元年病故

13、郧公殷开山第十三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jingong 长安.jingong 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同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 - 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jingong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 参预谋略 - 秦府能臣——殷开山(勋国公)

殷开山,名峤。唐高祖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涉书~工为尺牍。《唐书本传》其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殷开山年青时以学行知名 - 尤善尽牍写作.李唐起兵后,秦王李世民召之为长史、老四处招慰关中流民、群盗,并与刘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赐爵陈郡公.后来又跟随太宗评讨薛仁果跟王世充 - 以军功进爵勋国公...在征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 - 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贞观四年,诏以佐命之功配飨唐高祖庙庭。

殷开山

14、谯公柴绍第十四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首要战役。贞观年间以...的身份主将消灭总结一下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柴绍

◇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柴绍(谯国公)

柴绍(578年—638年)字嗣昌、唐朝大将,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 - 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 - 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也就是说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成为主将消灭最终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15、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 - 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合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同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jingong 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腐 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长孙顺德(邳国公)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也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跟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 - 跟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jingong 长安时任先锋 - 擒隋主将屈突通 - 拜为左骁卫大将军 - 封薛国公。此后功劳不显。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 - 顺德与秦叔宝等人共同打击的馀党。太宗即位後、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又特赐宫女...贞观年间因多次贪腐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长孙顺德

16、郧公张亮第十六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 - 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 - 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很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张亮

◇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张亮(郧国公)

张亮、史载其“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隋炀帝大业年间~投李密瓦岗军、因告密而获得信任。后来属李世勣,在李世勣投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李世勣、房玄龄荐张亮给李世民,为秦王府车骑将军,一点点大受宠任。李世民与太子、齐王争位时,派张亮到洛阳一带,广结当地豪杰以待时变。齐王李元吉向李渊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因此他被唐廷逮捕 - 严刑拷打下倒一直没把李世民招供出来。太宗践位,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贞观十七年四月、洛州都督张亮既然以前检举过侯君集,此次受奖擢升为刑部尚书且参知政事...646年~常德告发张亮养五百义子,意图不轨.太宗命马周调查此事确凿。太宗跟百官议论 - 定张亮为死罪 - 在长安西市处斩.

17、陈公侯君集第十七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侯君集(陈国公)

侯君集,唐朝名将,唐初大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幕府,从征讨有功,累迁左虞候﹑车骑将军...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门之变、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君集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 - 参议朝政(即宰相)...九年,为积石道行军总管,随李靖平吐谷浑 - 策划军事~分兵彻底、君集有大功...十一年~改封陈国公。十二年,迁吏部尚书,仍参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十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其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十三年冬,因高昌王曲文泰遏绝西域商贾合唐交往,唐又以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击之。十四年八月,进围高昌、这时文泰已卒,子智盛降,得二十二城,八千零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七百口 - 君集刻石记功而还。太宗以其地置西州.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 - 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因李世民念旧,故而留一子以继侯君集香火,并且时常到凌烟阁观侯君集画像而哭。

侯君集

18、郯公张公谨第十八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张公瑾

◇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张公瑾(郯国公)

张公瑾(594年—632年) - 字弘慎。开始在王世充手下为官...高祖李渊建唐,张公瑾归国~后为尉迟敬德等人将张公瑾荐于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让占卜的人烧龟甲卜吉凶,张公瑾恰巧从外而入~拿起龟甲扔在地上,进言道:“凡行卜签,是以决嫌疑,定犹豫~现在举事不疑,用得着卜卦吗?假设卜不吉,势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细想想...”李世民深然其言。其年六月四日,张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于玄武门之外、成为李世民日后登基的关键人物之一。、李元吉被杀后,其党羽jingong 玄武门,张公瑾有勇力 - “独闭门以拒之”。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在襄州都督任上病死 - 时年仅三十九 - 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 - 辰日不能哭泣)。

19、卢公程知节第十九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同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 已投降的平民、从而免官,后病故。

◇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程知节(卢国公)

程知节~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等于其中之一。程知节其实是世家大族完了~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 - 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已投降的平民,于是免官 - 后病故...

程知节

20、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

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 - 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虞世南

◇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虞世南(永兴公)

虞世南~字伯施, 余姚人 - 唐初zhengzhi 家,书法家,文学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 - 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虞世南尽管如此容貌怯懦、弱不胜衣 - 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 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 贞观十二年病故.

23、英公李绩第二十三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变成自立 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 - 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jingong 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跟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 - 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jingong 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在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 长城,义名天下——李绩(英国公)

李绩(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唐朝大将,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当上自立 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jingong 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跟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jingong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大唐文臣武将,贞观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将相!

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在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合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李绩

24、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同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 马槊英雄 - 勇武绝伦——秦叔宝(胡国公)

秦琼(?—638年) - 字叔宝~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同尉迟恭为传统门神。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内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同样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任徐州都督时去世.

附加一位贞观良相——岑文本

◇ 沉敏谦谨,一代良臣——岑文本

岑文本,唐朝宰相,聪慧敏捷 - 博通经史。他善于文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已散佚.当时~颜师古为朝廷重臣~文书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时。皇帝诏诰,皆出其手.后颜师古因事失官,当时皆认为无人后继。可是唐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太宗以岑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可见对他器重程度...他不仅富有才华,尤其是重于操守。每遇升官~不喜反忧 - 并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觉得应该多做实事 - 责任重大、故深受唐太宗赏识。在对高句丽的作战中,他曾合唐太宗同行。在辽东中,一切后勤事宜~比方粮草物资,整个委任于他,因操劳过度,染病在身...以致神情言辞异于平常,太宗看到后 - 为他担忧说:“文本今跟我同行,恐不能与我同返...”及至幽州暴病殃于军中,享年51岁。唐太宗非常悲恸、闻严鼓之声,说:“文本殒逝、令人悲伤、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即命停止夜警。自岑文本始,其从子岑长倩、孙岑羲相继为相,一门三相 - 令人惊叹。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