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串门的,古代串个门你知道有多累吗?

穿衣梳妆停当,出发拜会朋友~这才是真正考验普通人个人风度的时候。别急,登门还没...的时候准备好礼物先.这倒不费什么东西脑筋、《周礼》早就规定好了见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礼 - “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帝王)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鴈,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普通的读书人之间以“雉”,也就是野鸡为礼物 - 这是别有深意的!缘于雉这种动物奉行一夫一妻制,是守信义的标记,同时必须是死的~以表达“为君致死”之意,尽管活野鸡留着能生蛋~煮了吃味道也更好。
不管怎么样,你现在终于提着礼物来到主人家门口了。如果你是初次登门,很有可能会吃闭门羹——别慌,主人不是要赶你走、正相反,这是在表达恭敬,同类于“哎呀怎么好意思让您亲自屈驾光临寒舍呢,您还是请回吧,下次我去拜访您”。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站在门口一再恳请,直到主人接收到你的诚意迎出大门 - 宾主互行拜礼,接着主人三揖从右边入门、你从左边进去,在庭中递上礼物、再经过“哎呀哎呀太客气了拿回去吧”与“那怎么行你就收下吧”的三个来回,主人终于接过礼物,让你进屋了。哦对了,这只野鸡最终结果是还是你的。若对方与你身份很,就会在不久接下来回访,待再次见面的时候把它带来。若主人的身份比你高,则这次告辞的时候就在门外还给你了...又免不了三推三拒——唉,做个客真累啊。
进了屋也不能轻松...进门请脱鞋,别踩脏了一会儿的坐席...是的、桌椅这两种现代生活中最基本的家具,出现的时间比你我想象的要晚得多.直到唐宋年间、它们才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 - 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因此室内往往满铺筵席,脱鞋甚至脱袜入室就成了最基本的礼节 - 否则便是对主人不敬。后果有多严重?!据《吕氏春秋》记载、有一次齐王生病 - 名医文挚用激怒他的方法为其治病~其中一项就是不脱鞋进室。于是齐王见文挚“不解屦(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且“登床,履王衣”,勃然大怒、竟下令将他活活烹死...
君子坐席也有许多讲究 - 例如效仿孟母教子的“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是指席子的四边要跟墙壁平行——她该不会是个强迫症患者吧?!《礼记》还规定“父子各式各样席”、“男女有区别席”、“有丧者专席而坐”...坐的姿势也不能随随便便,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这是一般姿势 - 跟着老友谈天说地无妨;若要向对方说尊敬 - 就得抬起臀部,挺直上身、摆出“跽”的恭敬姿态!好不容易坐定,又冷不丁来了一位尊者,还要让席以表谦卑——唉、做个客真累啊。要是主人留你吃饭喝酒,更累...互相礼让了好一番、座次终于安排好了,开始敬酒...这简直是一场拉锯战:主人先敬宾客,宾客还敬主人、主人再敬宾客;下一步主人敬介宾(就是宾客请来的宾客)、介宾还敬主人;最后主人向众宾敬酒...
更有甚者,每一轮敬酒早先,主人都要当着众宾的面进行“盥洗”、洗手、洗杯具。这在后来更像是一项关键的敬酒礼仪 - 但在先秦时代,反而主要是为了实用功能.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筷子,但它还没有作为日常用餐的工具 - 只有当从汤中夹菜时才使用 - 其他情况下则统统不绕弯子“动手”,合别人一起吃饭前不洗手也是失礼的行为。真正风雅的聚会可不只是觥筹交错,就跟...一样真正的谦谦君子可不只是守着这些繁文缛节...连西门庆都雇佣了一位文人温葵轩,在宴饮时陪宾客行酒令、附庸风雅 - 文人雅士则更需内外兼修。这又说来话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