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
孙元良你知道是谁吗?他的儿子你又知道是谁吗?他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呢?下面这篇关于孙元良的介绍,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元良简介
孙元良简介及资料
中文名:孙元良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成都华阳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2007年5月25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籍贯浙江绍兴
绰号飞:将军
职务: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人物生平
学习经历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早年在私塾就学;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1928年改名 大学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附中,1952年改为南师附中);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首座期,毕业后任国民军首座军首座师连长、营长,后任首座团团长,参加东征、北伐。
勤奋读书
孙元良父亲孙廷荣是晚清的一名知县,67岁才生下孙元良。孙元良年少时 - 父亲便去世,但他一心秉承祖训,勤奋读书,成绩优异。
队伍情况
1926年 - 入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 首座次击败日军的战役”;
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军旅生涯
1924年初,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正在北大读预科的孙元良闻讯后马上报名投考。黄埔军校首座期学员的招考非常严格,必须要有人引荐。
孙元良的推荐人便是。1924年6月 - 在顺利通过了初试跟复试以后 - 孙元良成了了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与关麟征、陈赓、杜聿明、侯镜如等人一同被编在学生三队一区队。
自此,不满20周岁的孙元良开始了军旅生涯...
颇得器重
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元良是仪仗队队员 - 有幸在大门口迎接名誉校长;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孙元良文化程度较高、加之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颇得校长 的器重。
东征陈炯明(算命www.bmfsm.com)
民国14年2月广东国民机构 首座次东征陈炯明、惠州守将杨坤如见坚守无望 - 不战而降。 10月广东国民机构 第二次东征陈炯明.各种版本的战史都记载~在攻打惠州城的战斗中,时任第4团3连连长的仁在团长刘尧宸牺牲的情况下,高举军旗率领该连最先登上城头...
升任炮兵营长
至于他吹嘘的因“功”升任炮兵营长 - 那是1928年 资助孙元良去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镀金深造回国后的事情(这是下面要介绍的段子)...
实际上用点脑子都能想出来、炮兵这种技术兵种,会随随便便让冲锋陷阵的步兵去干?还一干就是营长?东征时的炮兵连长是陈诚。
北伐孙传芳
1926年国民军北伐, 的嫡系第1军第1师和程潜的第3军攻打江西的孙传芳。第1军贪功冒进~贸然攻打南昌。
侥幸得手后不思巩固战果,没想到大肆寻欢作乐。最后孙传芳部连夜反击时、第1师师长王柏龄正在窑姐的床上、党代表缪斌也临阵脱逃!
结果第1师一败涂地~南昌得而复失,王柏龄同缪斌遁逃避祸。
战斗甫一打响
孙元良时任第1师第1团团长,算是嫡系中的嫡系了,当时负责驻守牛行车站...战斗甫一打响、由于...的原因缺乏警戒~孙元良惊慌失措...内率先逃跑。
不瞒你说~部队群龙无首,尚未组织起管用的抵抗,已经纷纷作鸟兽散,致使战略要地失守 - 南昌门户洞开...事后,孙元良团被程潜派驻奉新,向东警戒,掩护主力部队集结、但孙却拒不执行命令,一闻敌讯,便继续西撤。
气急败坏
气急败坏,很快赶到奉新前线,当即召集第1师训话,声色俱厉~杀气腾腾:“这次打仗、第1团团长孙元良没有得到命令便退却,应照军的连坐法来枪毙。
这次失败,是各位军最不荣誉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倘使第1师不退下来的时候,我们的战事,一定不会失败;
致使孙团长没有命令擅自退了下来,一定要按法枪毙.咱们第1师~从前是最光荣最有名誉的队伍 ;现在被孙团长个人毁坏,难道咱们还能容忍这种败类,不枪毙他吗?!
”
并不是嘘声恫吓。第二天清晨 - 他又召集朱培德之第6军及孙元良团再次训话,重申了对孙元良的惩罚决定:“各位军的历史,是很光荣很名誉的。
眼下打下了南昌,又退回来,都是因为第1师第1团团长孙元良,没有命令 - 怕死退下来了~结果是有这一次的失败!
孙团长犯各位军的连坐法,我要把他枪毙。你们各位官长士兵,可晓得军法是不容情的,若是犯了连坐法~无论哪一个 - 都要依法枪毙的。
”
颁布《军连坐法》
自从“中山舰事件”后 - 员被迫退出第1军,结果本是精锐的第1军思想迅速下滑、军纪败坏、战斗力大不如前。 痛定思痛、颁布了严酷的《军连坐法》,整顿军纪。孙元良正好撞到枪口上,大家都以为他死定了。
很快,孙元良消失了。不料,1928年,孙元良突然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 - 气宇轩昂,面有得色。他非但躲过此劫、另外还去陆军士官学校镀了一层金。
归国后~就是任国民机构 警卫第1旅炮兵团团长.到了1931年,已升任警卫第1师第1旅旅长,可谓仕途坦荡,风光无限! 原来 在薛岳、刘峙等人的劝说下 - 考虑到孙元良忠心耿耿、是黄埔军校 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成员!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 - 黄埔一期生本来人数有限、历次战斗中战死者、 拉去者甚众(要知道黄埔一期生中, 员不在少数,赫赫有名的“黄埔三杰”中的两个半都是 员呢。 其中陈赓、是 员、贺衷寒早期是 员,后 加入 )!如今在军中能挑大梁的人已是寥若晨星、弥足珍贵. 成为此后争权力、夺江山之资本、怎么能为区区南昌失守而杀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寒了黄埔同学的心呢?)于是 - 法外施恩 - 孙元良因祸得福。 转战南 - 飞将军贪财好色
“一·二八”抗战后,损失惨重的几个德式师回到后方整编。当年秋天孙元良调任88师副师长~驻武昌。
同年12月在上海迎娶吴懿辉...1933年88师开赴闽赣“剿共”前线,压制 “福建人民机构 ”,与昔日并肩抗日的19路军兵戎相见。 后又参加第五次“围剿”,与红军作战。1935年初,88师师长俞济时调任 侍从室侍从武官长 - 孙元良接任88师师长!
同年孙元良率部借追击红军之机入川 - 驻万县。孙元良虽极爱钱财,亦甚好打猎 - 但极其厌赌、故88师在四川的军纪尚可!
1936年,阴云笼罩 !孙元良的88师重新移防无锡、江阴。1937年8月12日 - 88师经过紧急铁运抵达上海。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88师作为德式师主力之一、首当其冲冲在了最前面。国难当头、孙元良倒也卖力,88师将士用命、奋力拼杀。
可惜由于整个战役战术的失误,迟迟未能攻下日军阵地!没想到是日军依托火力优势跟坚固工事,固守待援。随着日军的增援, 不得不转入防御。
在这僵持状态下,孙元良贪财好色的本性开始显露.财政部为88师拨了26万元国防工事费。不过闸北有的是仓库、钢铁、包括老百姓逃亡后留下的空屋。
不瞒你说~孙部就地取材修筑工事,未花分文...所拨经费基本落入孙元良的腰包。结果由于...的原因材料质量不合格、工事防御效果低下,以至守军士兵往往未见敌寇一面、就在这劣质工事中葬身于日寇炮火之下。
说真的 - 时任第88师军械处主任兼南京通讯处主任的葛天回忆道:“(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学生代表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慰劳,这时孙元良看到一个女学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语要该女生单独在师部多玩一下,企图qiangjian 。
这个情况被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劝解白费劲。这时我到师部~冯要我再去一劝。我照冯意对孙劝说后 - 他竟说:‘英雄老是与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更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
’”
“在八·一三战事发生后,上海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都是满腔热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拥护抗战。
有的直接参加战斗,有的节衣缩食集资慰劳队伍 、凡是队伍 需要的物品,应有尽有。孙元良曾派师少将参谋长张柏亭、上校师附张裕良与上海各团体接洽、将一部分慰劳物姿变为现金、孙元良就这样从中渔利。
……还令该师军需主任宋尚鲁(宋希濂的亲兄弟)把上海抢劫来的棉纱等偷运武汉出售、所得的钱交我转其妻吴懿辉。
”
淞沪大转进~飞将军灵光突现
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10军登陆杭州湾金山卫,形成对淞沪前线 第三战区部队的包抄之势! 反击未果,为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不下令“转进”。
由于指挥混乱,通信手段低下~“转进”变成了溃退。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本来根据 的意思,命令88师以...的身份坚守闸北、希望能导致国际社会的注意与同情.
孙元良当下倒还清醒,就战场实际状况具陈己见~不主张作无谓牺牲~而是选拔一支精干部队择要固守一两个据点,掩护大军撤退。
提议得到了顾祝同的认同。于是孙元良把守卫闸北末了阵地的重任托付给所部524团1营,这才有了该团团副请缨率八百壮士(实为450人的加强营、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惊世壮举!
孙元良因功升为第72军中将军长,仍兼88师师长 - 后又得授国民机构 云麾勋章!
孙部从上海撤退时,花了整整一夜沿着租界转了半圈,由闸北至沪西新泾。恰好英军守卫的丰田纱厂人去楼空,抛下几千大包棉纱,自然成了孙部的战利品。
孙元良派出几十辆卡车,还有小火轮,将其都抢运到苏锡常抛售,全师从上到下又是大大发了一笔。孙元良这时可谓既升官又发财啊。
说真的~1937年11月9日、日军突破苏州河, 除104、105、106等师比较镇静外,余部皆溃不成军!孙元良现在带着几个卫士与部队失散、直到苏州才将参谋部重新集结起来。
南京保卫战,“飞将军”本色再现
淞沪会战失败之后,考虑到部队大多在溃退中,原本依靠沪宁之间“永备”工事进行梯次防御的战略部署难以实现, 本欲将南京设为不设防城市... 后顾及国际影响~加上唐生智的“军令状” - 国府决定机构 内迁,成立南京卫戍军,“死守”南京。 “孙元良到南京后,用整个精神到夫子庙听戏piaoji ,很少在师部做打击敌人的准备工作。”
1937年12月10日 - 南京保卫战打响.88师未经休整 - 迅速投入到南京保卫战中~负责守卫南京的制高点雨花台和南京城南。
虽说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武器、给养方面的全面劣势~仅仅两三天,外围阵地即告失手,复廓阵地主要方向也被日军突破...
1937年12月12日上午,雨花台阵地陷落,日军居高临下 - 攻击中华门阵地.88师262旅官兵不顾日军炮火,坚守城垣。
此时的孙元良可是率师直属队同262旅一部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在挹江门内被36师师长宋希濂的督战队用机枪“劝阻”,只得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
要我说啊,中午,中华门被突破!孙元良飞将军本色再现 - 不通知部队,独自逃跑~躲入南京外馆。葛天回忆:“(吴求剑说):‘在12月11日下午3时大概、我还同孙师长通电话一次、他告诉我见机行事,……就失了联络……’1938年5月中旬,孙元良到武昌珞珈山 训练团党政班担任副主任。
这时候该班有一个秘书卢则文,他同孙在苏州东吴大学同学,卢在抗战初期曾在一个外国公馆工作,有这个关系、孙就事先同他接头、一到南京紧急时候就偷偷摸摸只身逃躲卢为他接好头的某国驻华公使馆。
”另一方面一说~孙元良用金条收买老鸨,躲入南京青楼之中...
后来在《拉贝日记》中,找到了飞将军在南京躲藏的佐证:“对于 第72军军长兼88师师长孙元良、拉贝更是关心入微。
得知孙藏身在难民营中,拉贝亲自将他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顶层密室里居住……”
可是孙元良在其回忆录中反而厚颜无耻地写道:“我既然在江边找不着船~只好钻隙向东面的山地撤退。
各位从栖霞山龙谭车站间跨越铁路,南向进入山区。土族同胞殷情地供给食物,热心地带路,并代我们找船,给了各位不少方便,也添了大家无数伤心!
这样、我便带了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长兄弟~和一辈子的创痛与耻辱,从龙谭附近渡江,经泰兴、淮阴、徐州、郑州,于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汉。
”
结果72军包括88师群龙无首、在溃退中很多官兵无法渡过长江 - 在南京城内被日军俘虏、当上日军屠刀下的冤魂!可叹一支精锐的德式虎贲 - 就这样被葬送了。
不知道苟延残喘至今的飞将军 - 有何脸面去见九泉之下惨死的袍泽...
重振旗鼓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 - 称豫湘桂会战...此间 除了在长衡作战中还抵抗了一阵,基本就是一溃千里。
日军兵锋甚至直指离陪都重庆近700公里的贵州独山,一时重庆震动。
此时孙元良所部29军91师在严令下正火速驰援(顺便说一句,那个采访记录中孙部长途调动的里程自己加起来都对不上,不知道是飞将军自己老糊涂呢,还是胡大作家算术没学好)。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11月30日夜 - 91师搜索部队同日军前锋遭遇。1937年12月1日,91师在美机配合下,依托黑石关、白蜡坡等有利地形逐次阻击日军13师团步兵104联队(后有山炮兵19联队一部加强)。
日军104联队于是以第1大队迂回,于次日进入独山。独山守军放弃了大量的 物资,望风而逃!1944年12月2日,日军步兵104联队“未料到第1大队11时30分即已冲进独山! 海福联队长与野野山参谋一时真假难辨、直到再次来电证实 - 方始放心”。说日军推进太快,还不如说 溃退太快!
1944年12月3日中午~日军104联队主力转向进入独山、工兵13联队也随后进入。
当天日军第11军接到报告后,认为打通 交通线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而104联队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反之 增援部队已经赶到,并占有制空权!
于是命令第3、第18师团按计划“反转”。日军独山部队大队长以下军官申请拒绝反转,主张挺进贵阳~后在野野山参谋说服下作罢。
随后日军大肆烧杀抢掠,并损坏 了独山附近的每一个设施、工厂同军需物资 - 于1944年12月4日黄昏主动后撤。
白崇禧在事后的中也承认日军是主动撤退...
1944年12月8日拂晓,孙元良率部“克复”独山、顺便在滇缅路上截留了几十辆商车。
以此“功绩”、孙元良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不瞒你说~1945年5月 - 已经日薄西山,孙元良的29军在局部大fangong 的浪潮中~“奋勇”向前,一路克复河池、德胜、宜山(还得而复失了一次)、中渡、永福等地。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奉京沪卫戍司令汤恩伯之命出任常镇地区警备司令、后任第三方面军zhengzhi 部主任.
为扩充力量,孙把周佛海、刘明夏等人所辖伪军残余甚至一部分日军改编成卫戍部队,担当“剿匪”任务。
在一起借收缴敌伪财产之名,大肆搜刮。1946年冬,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任上嗜好跳舞,常与高级ji女 出入舞厅。
唯禁烟甚力。
淮海大战 - 飞将军全身而退
1948年初, 察觉出孙震有保存实力的企图、便欲罢其兵权、拟另派人统辖孙部。孙震为避免队伍 被蒋吃掉,在一块儿继续保有对旧部的领导权~于是推荐侄子孙元良接替自己,以求两全。
蒋考虑到孙元良毕竟出身黄埔嫡系,与川军原无大的瓜葛,于是顺水推舟,谕准此事。久失兵权的孙元良青云直上,就任第16兵团司令高位。
接管叔父队伍 后,孙元良仗着蒋、孙两大背景大肆贪腐 、冒领军饷与勒索、套购黄金等、甚至把老蒋下发给兵团官兵的数十万大洋赏金也尽数装入私囊。
有过与孙元良在上海南京战场并肩作战的宋希濂在调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前、一听到孙元良在徐州当兵团司令 - 便明确说明坚决不去:“孙元良我是深知道的、是个把个人看得比什么都高的人,我无法和他共事.
”
淮海战役( 称“徐蚌会战”)开始不久 - 孙元良16兵团第99军被配属在蚌埠布防~兵团主力奉调移师宿县~防守徐州后方。
随即被迫再次北上救援黄伯韬兵团...结果宿县也被中野三纵攻占,津浦线被彻底切断.黄伯韬兵团在碾庄被华野全歼。
此时黄维12兵团还在东进,妄图夺取宿县.黄维兵团具备4个军同一个快速纵队,其中包括 五大主力中的18军 - 是陈诚“土木系”的嫡系部队。
可是中野已经给他设下了大口袋,用近乎同等兵力,将其包围在双堆集。
在淮海完全陷入被动,杜聿明被迫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向西南撤退,企图依托淮河 - 会同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解黄维之围。
未料在永城地区陈官庄就被华野主力团团包围!杜聿明无奈下令三个兵团分三个方向突围。
当下孙元良将“飞将军”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至。孙元良指令16兵团所部分散突围、令曾配属过飞快纵队的125师掩护兵团部突围。
为防杜聿明变卦、孙元良还命令截断电话线,嘱咐指挥部电报一律不收.搞得邱清泉与李弥部真的奉杜聿明之命取消突围,孙元良部孤军突围,一万多人在混乱中被歼~军长、师长大多被击毙,残部只得重返包围圈。
可是孙元良出乎意料化妆成中尉副官~趁乱骗过盘查,只身逃脱!后又化妆成农民,逃到信阳火车站。
1949年1月6日,华野发动总攻,杜聿明、邱清泉等人非死等于降。孙元良却已经回到南京 - 获准重组16兵团了。
对比之下,“长腿将军”刘峙只能自愧不如,恐怕唯有…才能清末长跑名将叶志超才能比拟。
晚年定居 ,不提当年勇 1949年底,孙元良来到 。背着战败丧师之责~加上 高级将领间的内斗,他精神郁闷~最终选择了退役从商。
上世纪70年代初,孙元良一度旅居,开了一家名为“天福园”的面馆。
1975年,他重返 定居高雄,在当地一家针织品公司当董事长 - 退休后,孙元良到台北定居,闲来无事时著书立传 - 写了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书名犯基础常识错误)等。 晚年的孙元良很少提及当年的风风雨雨、心境平跟地专注养生;孙元良的第5个儿子孙祥钟,等于是影视双栖的 资深艺人、偶像演员秦汉~他曾回忆说:“即便是对自己的儿女 - 他也很少说起过去参与的战事。
”
1985年,孙元良最后一次高调亮相。由于...的原因军国主义否认1931年后日军在华大 的事实; 当年大 发生的时候孙将军正好偷偷离开部队、躲在妓院里避难;以...的身份历史的见证人,81岁高龄的孙元良在 高雄市发表了一份kangyi 书,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军国 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 逝世,享年103岁;在他过世前,是硕果仅存仍然在世的黄埔军校一期校友~ 生前行事低调的他,身后事家属也将力求精简; 他的后事家属会依照其遗嘱指示不发讣文,只在报纸登半版广告告知亲友,至于骨灰则暂厝林口、等待适当时机再迁葬回 南京。
孙元良的妻子同子女
孙元良(1904—2007)~原籍浙江省绍兴杨家垅(今齐贤镇)~出生于四川省成都;父亲孙廷荣~曾任清廷知县;叔父孙震,曾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五绥靖区司令官等职;子孙仲祥,又名秦汉,是 电影明星。
秦汉的父亲是孙元良
秦汉原名孙仲祥~父亲孙元良曾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在这场战斗中,800壮士苦守四行仓库~名扬中外。
这800壮士当年就是孙将军的部下...对此,秦汉自豪地说:“我父亲当时奉命带部队守卫闸北~抗击日军!
团长带领800壮士坚守四行仓库、这个手令就是我父亲下给他的。”秦汉和上海尤其有缘,由于他出生在上海,但很小他就离开了上海...
秦汉说:“我在襁褓之中就离开了上海.对上海 - 印象应该是没有的。
而言我在 时,就一直幻想上海,看一些描写上海十里洋场的书...张爱玲笔下的上海,给我们很多浪漫的想象、具备迷离色彩。
我首座次来上海,是1992年拍《阮玲玉》时...接下来、我每次来上海~总发现上海在突飞猛进地发生着改变、真是让人很诧异。
我觉得上海不得了,有世界大城市的规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