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秦惠文王

时间:2017-03-25 16:12:55     编辑:ky07
20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 - 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 - 诛杀卫鞅。

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 - 变成秦国首座王。

在现代中,很多的电视剧以及电影大家都能看见饰演秦惠文王的角色,可见秦惠文王在历史中的作用有多决定性。

秦国秦惠文王

秦惠王嬴驷——秦国君主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又称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名嬴驷 - 孝公之子。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以辱之。

故孝公一死 - 惠文王即位,就将商鞅车裂,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一直向外拓展领土!

秦国在秦惠王朝是一个大进步时期,不光打通了中原通道,尤其是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与上郡、攻灭了巴蜀 - 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

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和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 - 是当时首座等的良田。

秦惠王哪怕车裂了商鞅~但商鞅的法令却没被废止。秦国的崛起并未因秦孝公与商鞅之死而中断。秦惠王不因人废法,实为过人之举.

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要杀商鞅

公元前339年 - 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机构 军击杀,尸体被车裂! 作为一个改革者、zhengzhi 家 - 商鞅对秦国的强大 - 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与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 变法内容关联zhengzhi 、经济、军事等全方位 - 和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

商鞅变法的效果也格外明显,《战国策》称赞商鞅变法的效果:“期年之后 -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

用今天的话来说、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有利于提高了综合国力!商鞅变法使一个落后的弱小的秦国、变为一个强国...

为秦后来统一 奠定了zhengzhi 、经济、军事基础...

一代功臣商鞅为什么会死?另外是死得那么惨?车裂,即五尸,是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

一般都要在“太史公曰”中人物成败原因的史学老师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传》中反而没有对商鞅死因进行认真梳理,只对商鞅做出六个字的负面评价:“天资刻薄少恩”!

依司马迁的意思,商鞅死于性格。意思是他为人刻薄少恩,不讲人情、没有朋友,没有人性、所以弄得天怒人怨,一生背负恶名,只有这样死路一条。

这也是事实,当时有一个叫赵良的人也曾指出商鞅“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 - 是积怨蓄祸也”,劝他早作退路,以避杀身之祸.

大家可能不知道,但巴布猜想、司马迁先生的这些评价也也许同他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他生在儒家思想渐成统治地位的汉武帝时代,加之他身体因遭腐刑致残,对讲求霸道、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极为厌恶!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 - 商鞅的悲惨结局确实有他的性格因素。但作为一个zhengzhi 家、他的命运事实上已经和时代、社会、 和各方利益相连 - 性格有时候只是形成他结局的一个因素 - 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 - 他的改革变法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司马迁也说:“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大家只要看商鞅变法对宗室贵族集团的具体损害就没问题明白,商鞅对宗室贵族集团利益的损害有多大、感情伤害有多深。(算命www.bmfsm.com)

秦惠文王的儿子详细介绍

长子赢荡,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

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着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于是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同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搞得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到了晚上,武王气绝而亡 - 年有二十三,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责任、将孟说五马分尸,诛灭其族。

次子,赢稷,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嬴姓、名则、一名稷,是秦惠文王之子 - 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诸弟争位;

赵武灵王与秦国的魏冉等大臣合谋、于是得立,是为秦昭襄王,简称秦昭王.昭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之公元前260年打败赵国的长平之战就是在其在位晚期发生的。

前256年,昭王灭东周...前251年,昭王死,年七十五。昭王在位时间长久,任用像...这些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军备战、富国强兵 - 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

公子华,即秦惠文王赢驷的儿子之一~(又说赢虔的小女儿)名赢华.赢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周显王扁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 诸侯国合纵对抗秦国。

秦惠文王对此感到十分头疼 - 客卿张仪立即建议攻打叫喊得最凶的魏国...很快,赢华跟张仪二人便率领秦军围攻魏国之邑蒲阳(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举克之并占领!

之后,赢华率秦军驻扎在蒲阳、而张仪却返回秦国。回来后,张仪向秦惠文王说,“请大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且派公子赵繇到魏国做人质。

我能说服魏国脱离合纵之势...”秦惠文王特别好奇,但还是同意了。以后~张仪跑到魏国对魏宣惠王说:“你看~秦国对你们魏国还是很厚道的!

这不 - 秦王令我将蒲阳归还与您~还将他的儿子做人质.魏国可不能无礼于秦国啊!”魏宣惠王十分高兴,将上郡十五县都交给张仪带去给秦国~以表达谢意。

如此一来~“五国合纵抗秦”被分化瓦解,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惠文王拜为太宰(丞相)。

在赢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称咸阳华氏。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