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
盛庸(?!-1403年),籍贯不详,是靖难之役得 军主要将领之一。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盛庸以参将得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
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 - 他又隶属李景隆.盛庸辞官后、多次遭到弹劾 - 被指有异心,盛庸无奈,于永乐元年(1403年)选择自杀。

盛庸简介
本名盛庸
所处时代明朝
去世时间1403年
主要成就多次击败朱棣
官职平燕将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盛庸以参将得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 - 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 - 李景隆又南逃.盛庸跟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
盛庸、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解围而去,盛庸等乘胜收复德州。九月论功时~盛庸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
盛庸随即被命为平燕将军~任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差不多参将,铁铉进升为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屡战燕军
当时吴杰、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驻扎德州 - 徐凯屯于沧州,互为掎角。这年冬天,燕兵袭击沧州、破擒徐凯,掠其辎重~进逼济宁...
盛庸率军驻扎东昌进行拦击,背城列阵。燕王率军直逼盛庸军得左翼、盛庸军不动!又冲其中坚,盛庸张开队列放进燕王,再以兵包围数重。
燕将朱能率番骑来救、燕王乘机突围而出...但许多燕军火器伤,大将张玉死于阵中.只有燕王以百名骑兵殿后、退至馆陶。
盛庸传令命吴杰、平安从真定拦截燕军归路。
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吴杰、平安在深州之战失利,燕军才得以返回。在这次战役中、燕军精锐差点儿丧失殆尽,盛庸军声威大振 - 建文帝朱允炆为此祭庙告捷!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军扎营夹河.朱棣率轻骑来探,掠阵而过...盛庸派遣千名骑兵追击 - 被燕兵射箭击退。
想起来真是,交战后,盛庸军持盾而进!燕王命步兵先攻~骑兵则乘机迅速推进!盛庸率军力战、斩其大将谭渊.而朱能、张武等也率部殊死战斗 - 朱棣以劲骑穿越阵地与朱能会合~盛庸得部将庄得、皂旗张等都战死。
这一天,燕军几乎失败...第二天再战,燕军在东北,盛庸军在西南,从早晨至下午~双方互有胜负!两军都已疲惫,将士各自坐下休息.
又开始交战~忽然东北风大起,飞尘遮蔽天空。燕兵乘风大喊 - 大概横击...盛庸大败 - 逃回德州,从此气沮。不久燕将李远在沛县焚毁运粮船只,盛庸军于是缺乏粮饷。
退守长江
建文四年(1402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捉。盛庸独自率军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战舰。燕将丘福等偷偷渡过淮河,出现在盛庸军以后...
盛庸军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由盱眙攻陷扬州。盛庸在及浦子口率军抵御~都失利...都督陈蠧率水师投降燕军,燕兵乘势渡江!
盛庸仓促聚集海船出高资港迎战、又败,队伍 溃散!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 - 自立为帝~盛庸率余部投降、随即奉命驻守淮安。稍后朱棣赐诏说:“以前山东未定 - 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
目前铁铉俘、诸郡有平定。朕念山东久为兵乱所困~疲于转输之劳。你必须抚兵养民,这样符合我得心意。”
无奈自尽
永乐元年(1403年),盛庸辞去官职...不一会儿、千户王钦揭发盛庸得罪状,朝廷现在就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于是都御使陈瑛弹劾盛庸心存怨恨,图谋不轨。盛庸因而自杀。
历史评价
张廷玉:东昌、小河之战,盛庸、平安屡挫燕师 - 斩其骁将~厥功甚壮.及至兵败被执,不克引义自裁,隐忍偷生~视铁铉、暴昭辈,能无愧乎?
蔡东藩:南北战事,一误于李景隆,再误于盛庸,白沟河之战,燕王矢尽剑折,逸走登堤,景隆不麾军追擒,使燕王得遇救杀回,转致败溃,是景隆之咎,固无可辞。
若盛庸固明明奏捷东昌矣、乌得而言其误乎?!曰,既诱燕王入围,何不仍用火器强弩 - 对待燕王。乃任其得救而逸、非误而何?!
或谓建文有诏,不杀叔父,盛庸不敢违命,以至于此!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使乘此得杀燕王,则燕军瓦解、大功告成 - 何至有再出之患乎?!
由斯以观~则李景隆固有误国之罪 - 盛庸亦不得谓非误国也.故吾谓盛庸之罪,不亚于李景隆.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
墓葬发现
墓址已被毁!江苏宜兴一农民发现盛庸墓碑,碑上刻有“明始祖晋封历城侯平燕将军显始祖考讳庸公”字样。(算命www.bmfsm.com)
明朝得盛庸抵抗朱棣这个人后来结局怎样
盛庸(?-1403) - 明初陕西人,洪武时官至都指挥.建文初、以参将从征燕王。二年(1400年)和铁铉合力败燕师于济南~论功封历城侯,授平燕将军,充总兵官。
伐燕,大败燕师于东昌、击杀燕师大将张玉。四年,在灵璧、、浦子口、高资港诸战皆败。燕王入京师,盛庸率众归降~奉命驻守淮安!
永乐元年(1403年)致仕。后都御史陈瑛劾其怨望有异图,遂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