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幸存抗战老兵李桂伏,102岁高龄老人曾是司号长

在雨湖区长城乡敬老院、有一间房格外显眼。门沿上贴着红色的“抗战老兵光荣”的横幅,里面住着一位102岁的老人,名叫李桂伏、曾是抗战前线的一名司号长...
可能是因为吹过4年军号,李桂伏老人说起话来口齿清晰,中气十足。只听他的声音,你完全想不到他已有百岁高龄!因为患有白内障、李老的眼睛已看不太清楚,加上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太灵活.但对那段当兵的岁月,他依然记忆犹新。
他被抓去充壮丁
1914年出生的李桂伏 - 有7兄妹~4男3女,他排行老三。读过3年书,后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没有再读下去~靠帮人看牛、做长工等赚钱补贴家用!
李桂伏在24岁那年、被“抽中”参军。那时被征集的壮丁家属 - 没问题通过凑集一些钱粮来抵扣兵役。可那时李桂伏家已拿不出多余的钱替他“买指标”、他只能是补充新兵、被安插在国民军衡郴司管区的一支部队里.
“各位走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走到郴州、在彼处扎营训练.”李桂伏回忆~那一批新兵里~仅有二十几个能够吹响号角,他就是其中之一 - 也故而成了一名号兵。那时候的号跟着眼下的各式各样~没有任何按键,控制号音完全靠舌头.吹号不仅得强大的肺活量,再加上得技巧...
当时李桂伏所在的部队~并不在最前线~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练习吹号。那个年代,主要的通讯方式就是司号。号分很多种 - 战斗时有冲锋号、前进号 - 撤退号等攻击号,平时有起床号、出操号、收操号等差事号.司号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所有的...都号音传递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告诉全体官兵。
李桂伏说,为了加强训练,他们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站在城墙上面对北边练习吹号,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经过1年多的艰苦训练、他当上了一名正式号兵。
没过多久,和他一批参军的其他二十几个号兵都上了前线。而他被留了下来~成了司号长~训练下一批号兵.
从未想过当逃兵
司号员哪怕不用带枪上战场参加战斗,但也并不轻松,特别是同样有危险性。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吹差事号,一到战斗时就得跟着部队上战场。尽管如此当兵有危险,但他从没想过当逃兵!
他回忆,那时候所有的兵都是睡通铺,他睡在二楼。一天晚上 - 他没有睡着,发现靠近墙边的兵把墙挖了个大洞 - 并将洗澡巾一截一截连起来从洞口伸出去...趁着夜色,十几个兵顺着这根“绳索”陆续逃走了,而他没有照做。
4年后~他被派往了广西柳州的前线。在前线 - 李桂伏不仅要司号、还要当炊事兵...可还没等到打仗,他染上了皮肤病~有鉴于此被连长吴瑞浦带回了家乡湘潭.那时,跟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部队发放的一身军服。
回乡后,李桂伏的病渐渐康复,可敌人已经快打来了、运输物资的路被截断。当时,他在当地一家名叫精益的公司找到了首座份工作,熬盐...大约两年后 - 宣布投降、李桂伏从湘潭到了长沙。为了讨生活 - 他拉过黄包车、当过当时省机构 卫生处的办事员,做过藕煤。
抗战老兵最光荣
尽管李桂伏并没有上过真正意义的战场,但有机会看出,他有一种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跟情怀。
1974年他从一煤建公司退休~跟妻子在家种田。妻子离世后,他于2010年住进了雨湖区长城乡敬老院。李老靠每月近两千元的退休金过日子,日常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
除了节假日来看望他的儿孙外、李桂伏最期待见到的是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包括志愿者送来的关于老兵的纪念品。
听说我们要给他拍照~李桂伏戴上了志愿者送给他的一顶老兵的纪念帽 - 慢慢地移步到了门口贴有“抗战老兵光荣”的对联下~让各位把这些都照进去,仿佛是告诉我们,抗战那一段岁月,最令他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