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清明吃什么

时间:2017-02-21 10:23:28     编辑:noble
20

传统的节日有很多,而作为近期即将到来的清明节 - 你知道在清明里全国各地的吃食是什么样的吗?清明吃何事是最养生的呢?

如果你也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相关的介绍吧!

全国各地清明吃何事

全国各地清明吃什么

解读全国各地清明吃啥

浙江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艾叶大家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

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与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或绵菜汁顿时变得通体碧绿~鲜嫩欲滴.馅儿有豆腐干与着韭菜的,有熏肥肠拌芥菜末的。

有包成团子的,有做成圆饼的~也有包成饺子样但更精致些的 - 那皱褶的花边一个个碧绿剔透,美丽极了.

北京春饼

其实北京没什么尤其的清明食物,但有一样食物贯穿北京人整个春天 - 直到清明。每年立春日 - 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一咬咬到二月二龙抬头,还要叫回嫁出去的姑娘一起吃,再一咬就咬到了清明。

其实吧~春饼饼皮比烤鸭饼皮要大 - 并且有韧性~更有嚼劲儿,北京人称为要有骨力劲儿。卷的多是几种家常炒菜 - 多数时候为肉丝炒豆芽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葱花鸡蛋等!

油锅里一炸 - 就成了老外眼中大名鼎鼎的 春卷。

闽台润饼

清明吃润饼、在潮汕、福建同 很盛行、其实润饼的正名还是春饼。泉州、厦门的润饼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香菜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清香可口。

晋江的润饼难搞得多,包馅儿多种多样,甚至能摆得满满一桌,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大概在里面出现: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香菜、蒜丝……

广州一带清明吃什么?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只烧猪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甘蔗(俗称白蔗),还有其他的饼同水果之类,这是广州这边的风俗。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的不能少,每届该日,此俗死也不可少...

又清明节蛋,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则仅供玩赏而已。

烧猪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为适当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 - 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同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在闽东,家家户户则要煮乌稔饭!它是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颜色乌黑但却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

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吃芥菜饭 - 据说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在泉州和闽南一带清明常吃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混锅菜肴!

此类食物品种多样,荤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 - 类似的还有温州人的清明饼和潮汕人的饼!

芥菜是广东人清明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时令蔬菜,因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

江南一带清明吃何事?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完了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 - 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 - 清香扑鼻 - 吃起来甜而不腻 - 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就在于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分外重要。

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为适当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同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 - 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桂林清明吃什么?

粉蒸肉

清明节是年后首座个传统节日,人们过了一个冬天,冬去春来~借着扫墓的机会 - 郊外去踏青、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原因是乍暖还寒,早晨出门吃的点心喊马打滚,就是刚油炸出来的三角油堆 - 再在糖粉里滚一遍、蘸上糖粉好吃不烫嘴巴.

夜饭有一道主菜喊粉蒸肉。早也粉,晚也粉,这就是清明节美食的特色!

陕北吃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 - 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蒸食,取意子孙多福...做面花是古时陕北女人的拿手好戏。

不瞒你说,她们凭自己灵巧的双手,用最平常不过的梳子、剪刀、锥子、镊子等~就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好些形状的面花~与红豆、黑豆、花椒籽与食用色素等配合出各种栩栩如生、犹如艺术品般的大馍,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吃。

部分地方习惯做成飞燕、用柳条穿起来挂在窑洞顶或窗框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这样风干的面花,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再续上...

老北京传统的寒食十三绝

近年有民俗专家建议,传统的寒食十三绝——就是有老北京特色的十三样寒食节凉食,应尽快打包申遗,以免断了传承。

不论这行不行能够实现,姑且逐一看这些小吃的故事。

姜丝排叉、不不过北京传统小吃 - 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还有茶食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顺序上。

回族人不饮酒,但為了礼节 - 多以茶代酒 - 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硬面饽饽,是一种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烧,入口有咬劲~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现在已经无影无踪。

焦圈,形似炸麵包圈,色泽深黄 - 形如手鐲,焦香酥脆~常作為另一种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儿的配菜食用。与此相反在今天的营养学看来,太过油腻, 最好少吃...

糖卷餜~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清真节日食品、主料為山药跟大枣,全都有滋补作用,也是一道药膳!

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豌豆利秀、止渴、同中下气。按北京习俗~农历叁月初叁要吃豌豆黄!从而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

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同民间两种 - 故事里又与慈禧老佛爷有关~据传说西太后最喜欢吃了...

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这时候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原為御艾窝窝 - 后来在明代传入民间、《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窝窝。

马蹄烧饼,两层薄皮,内空 - 形似马蹄,现在也已没有售卖的了。

螺螄转儿、因其形似而得名,旧时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螄转儿 - 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用於下酒,有鉴于此北京有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馓子麻花,古名為环饼、寒具,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相当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跟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

驴打滚(算命www.bmfsm.com)

驴打滚、豆面糕又称驴打滚,以黄豆面為其主要原料~称驴打滚呢?仿佛是一种形象比喻,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

《燕都小食品杂?》中就说:黄豆黏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蜜麻花 - 又称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

糖火烧,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叁宝,其中之一就是大顺斋的糖火烧~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访的外国政要还特意带它回国呢。

芝麻酱烧饼 - 无需多说什麼。它的一个兄弟澄沙烧饼倒有点意思、因為豆沙馅要从边上露出一些 - 别名蛤饃吞蜜。

清明养生要吃些啥?

1、丝瓜花蜜饮

配方丝瓜花10克,蜂蜜15克.

做法:将丝瓜花洗净,放入茶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盖~浸泡10分钟后,倒入蜂蜜搅匀即成。服用时~拣去丝瓜花不用!

趋热饮用,每日三次.此方具备清肺平喘之功效。适用于肺热型支气管炎、咳吐黄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

2、银耳茶(算命www.bmfsm.com)

配方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

做法茶水去渣~银耳泡开加冰糖炖烂~倒入茶汁搅匀即可。此方带着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发热等患者。

3、枇杷叶粥

配方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 - 粳米50~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后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叶背面的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煮成稀粥。

此方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肺热咳嗽,咳吐黄色脓性痰,或咳血,呕血~还有胃热呕吐呃逆。

4、百合粥

配方百合60克,大米250克,白糖100克。

做法:将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再放入洗净的百合,加水适量!将锅置旺火上烧沸,再改用文火煨熬~待百合同米熟烂时,加入白糖拌匀等于成。

服用时,每日食3—5次 - 吃百合喝粥。此方具备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肺痨久咳,咳痰咯血~虚烦惊悸,神志恍惚等症.

5、枇杷银耳汤

配方新鲜枇杷150克、银耳10克 - 白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用冷水浸发清洗干净、放入碗内加少量水,上笼蒸至银耳粘滑成熟~选新鲜枇杷剥去皮~挖去籽 - 切成小片待用。

洗净锅,放清水烧开、先下蒸好的银耳、烧滚后再放入枇杷片与白糖、放入大汤碗中即成!此方可治疗肺热伤阴,肺燥咳嗽,咯痰不爽,肺结核等病症...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与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以前。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 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 - 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 - 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 - 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 - 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原来是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之后安葬遗体 - 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 - 洞里好象有啥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之后把介子推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要我说啊,走时 - 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显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 - 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 - 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 - 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 - 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 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显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 - 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也就是说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