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丧葬习俗

时间:2016-04-28 17:27:04     编辑:Ky02
20

民间有很多关于丧事习俗合讲究~因地方省份的差异也有区别的丧葬习俗.那么您知道有关唐山丧葬习俗是怎样的吗 - 下面快来了解看吧!

唐山丧葬习俗

唐山丧葬习俗

唐山丧葬习俗程序

(一)装裹

人在弥留之际,遗嘱说完,家人就为其洗身梳头,由亲属给穿戴上预先备好的寿衣、寿鞋、寿帽,头盖白绢,内衣也全换新的。

女性有的穿裙子,头缠包头~俗称“穿装裹”。一般穿戴完毕等于咽气!也有的是咽气后再穿戴的.

凡有身份地位的:男性、均着官服、官帽、官靴。女性 - 富贵的 - 要左手金~右手银~着凤冠霞帔或官袄、官裙,头插金银钗。

穿完装裹后 - 将亡人顺炕沿暂放!此后,亲人手扶门框脚踩门槛为亡人“叫道”:“xx三条道走当中。

”一连几次。再将死人用过的行李抛上屋顶~以示人亡...亲人们号啕大哭,俗称“叫过亡”。

(二)戴孝

死者家族在五服小于 - 都穿戴用白布制成的孝袍、孝帽、孝鞋。子女穿重孝、披麻片或棉花、腰系麻批。一般亲友腰挂一条孝带布.

为亡人戴孝有个传说 - 来源于一个打柴人改邪归正的故事,很早以前,在燕山脚下~住着孤独贫穷的娘俩,妈妈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靠儿子上山打柴为生!

慢慢地妈妈老了~儿子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对妈妈啊 态度就变了 - 让他妈天天晌午前把饭给他送到山上,并时常打骂他妈.

一天快晌午了,他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等饭,看见树上有个乌鸦窝,窝里有个老掉毛的乌鸦,一群小乌鸦轮番地把叨来的食物塞进老乌鸦的嘴里!

他联想到“乌鸦返哺”,连鸟兽都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何况我是个人呢?他很后悔.

说真的、这时妈妈一路歪斜地挎着小竹篮来送饭、他忙站起来去迎接 - 妈妈因有事饭送晚了点,怕儿子又来打她,放下竹篮扭头就跑,“当”的一声撞在一棵大树上、顿时脑浆迸裂,流血而死。

儿子抱着妈妈啊 尸体悔恨地哭得死去活来。为了纪念妈妈~提醒自己,他用白布蒙在鞋帮上,鞋顶上缝块红布头... 白鞋帮表达妈妈啊 脑浆 - 红布头代表妈妈啊 血.不论走到那儿、只要看到鞋,就想起自己的过失,忠告自己不忘孝顺老人。

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变化,就有了为死人戴孝的习俗。不过儿子鞋上的红布头转到孙子、重孙子辈的鞋上。

一直到老人“五七”后,才把孝鞋的白布扯掉.

(三)停床

也叫停尸。在过堂屋一侧,用门板或木板搭好停尸床,男靠左侧,女靠右侧,头南仰卧;也有停尸在东西卧室的,要头西脚东,以示去西天之意。

亡人停放床上时~要下铺黄褥(或褥子),上盖青单,以表达儿女孝顺之意!

每手握一块糕点,好去阴间路上防狗咬喂狗用。也有的在亡人身侧或床下放一只白公鸡(布制的也行),以“避邪”用...

床头设案~点长明灯,摆四碟点心果品(有的摆猪、羊头、果品与点心),焚香烧纸、行三献礼 - 子孙哭泣尽哀。

(四)报庙

旧时,各村头都设五道庙~供奉山神、龙王、苗神、虫神、土地五神。人们平时生病、闹灾、死人、求子,都要上庙烧香,求神赐福消灾,保佑亡魂去西天路上顺利。

丧家请来村中操办丧事的人,俗称“大操”,也叫“大执宾”,同他协商丧葬仪式,办多少天,拿多少钱 - 怎么办?!之后由大操去操办事宜~分配角色 - 各执其事。

作为开端为孝子们制作孝衣,为亡人准备“导道车”(纸扎)一辆,将亡人中指(男左女右)拴上麻线,引魂于车上,孝子们边行动边说:“爸爸(或妈妈)上车吧,要朝西天大路走”,把魂引上车,也叫引魂。

亲人们披麻(腰束麻绳)、戴孝(白孝袍、孝帽、孝带、孝鞋)列队到五道庙或土地庙送魂、烧纸;也叫“送倒头纸”、“点浆水”、边走边嚎哭...

穷苦人家扎不起纸车~则用一把扫帚作导道车!此后 - 一日三餐前都要向庙送纸。

亲属与来客列队哭至庙,男前女后,外甥提灯笼在前~孝子双手端盛纸钱的盘子,后是亲朋。盘中纸焚于庙的香炉内,再列队回家、去回都要嚎哭!

扎纸扎,一般人家扎有九莲灯、车马、金银库筒...富贵人家还要有童男、童女、金刚、开路鬼、金银山、纸狮、纸厨、椅子、灯等。

(五)报丧

人死的当天,大操要派人写白纸字帖子、按主人指定的亲友家送信儿~叫“报丧”.报丧人要由主人指定在谁家用饭,不用饭的户不进屋 - 送了信儿或交了帖子即回。

亲友接到噩耗后~要备好烧纸、点心、挽联、幛子合祭礼前往祭吊。

亡人家门前设帐桌,有专人接纸、收祭礼...

(六)出殃榜

亡人家大门前出示殃榜,写明亡人的姓名,生卒年月跟合主祭人的关系。丧父为“故显考”,丧母为“故显妣”...

殃榜的字数为男单女双 - 于门侧“男左女右”!用长竿挂起“挑连纸”,一岁一条,另加两条,天地各一条、年长者尺寸长 - 年轻者短,纸条下边,男的剪成箭头形,女的剪成燕尾形 - 以示区别。

(七)吊唁

也叫“吊纸”、“奔丧”、“吊孝”。

亲友、乡邻到死者尸前嚎哭、跪拜磕头,鼓乐队奏哀乐,大操指挥、高喊“照客”、“伺帖”。

接待吊唁的为亡人的晚辈,在旁跪陪。双亲都已死亡的跪双腿~单亲死亡的跪单腿、男客由男人陪跪,女客由女的陪跪。

客人吊孝完,男女孝子向客人叩头“谢孝”!大操高喊“谢”...

(八)入殓

将亡人尸体由停尸床装入棺材叫入殓。一般停尸第二天或第三天入殓。先由死者长子用扁担或木棍将尸体撬动一下,为“撬殃”。

之后将尸体搭入棺内。棺木放在院中搭好的灵棚内~并用长板凳垫起。棺内底铺草木灰或石灰、木炭!儿女在尸旁撒铜钱.

富裕人家要装上古董、器皿及金银财宝。接着用土坯或棉圈垫稳尸体。女儿为死者用棉球醮水 - 洗脸净面,擦五官,谓之“开光”。

亲人基本到齐后 - 瞻仰遗容 - 哭罢就由木匠盖棺钉木楔。全家跪哭棺旁 - 钉东西楔子时 - 儿女们哭诉“爸爸(妈妈)东躲钉、西躲钉,三条道走当中”...

封棺加钉后,灵柩前设香案,摆供果 - 两侧摆纸人纸马(牛)、金银库筒等、孝子们灵前烧纸、大哭,以示对亡人永别之情...

直到出殡前,亲属们一日3次到五道庙送纸、夜间轮流守灵、烧纸。有吊唁者、孝子陪吊致谢。

灵柩一般在灵棚停放1~3天!富家停放7天或更长。停灵期间富户人家要请僧道诵经,超度亡魂。灵棚内挂出挽幛、挽联。

一般人家,都请喇叭班子 - 也有的人家请两班,对台吹奏 - 以纟食 亡人与观众。出嫁的女儿合孙女们,则竞相出钱,加吹曲调、奖励鼓乐手。

(九)发送

发送也叫“送路”~是治丧仪式中的高潮~意思是为亡人魂归西天送行发脚...一般在出殡的先天晚上举行.

程序是:先“取魂”、是收尾一次孝子们去五道庙送纸、领魂。由孝子4人抬着莲花椅(纸扎)~椅上放着亡人的“裹头” - 也叫“挑连纸”。

送纸队伍到庙时~女儿在庙内周围撒纸钱环绕,口称:爸爸(妈妈)回家吧,用手将“魂灵”抱上椅子,抬回家中.

将“裹头”穿上亡人的衣服,再放入椅子,抬到亡人生前的住室,同女客人行告别礼、再抬到大门口与男客人行告别礼。

下一步列队发行。“裹头”前有8名男孩手持莲花灯引路,后边是九莲灯,少者8对,多者30对 - 继续是鼓乐队,亲朋列队在后。

孝子们抬着“裹头”沿村主要街道转一周,以示向乡亲告别。各户在门口摆“路祭”~有糕点、茶水、烧纸等 - 并跪拜行礼.

然后列队来到五道庙前,举行告别仪式:亲友逐个向“裹头”行告别礼,孝子跪两旁叩谢,由大操指挥。

礼毕后,列队绕庄至十字路的西行道口 - 将荷花椅、九莲灯、车马库筒等堆烧,孝子及亲友痛哭、所谓亡魂已去西天,亲属们遂归...

(十)出殡

也叫“出灵”、“埋葬”。一般在亡后的第三天午饭后进行.

众劳忙人将棺材抬上杠架至坟地埋葬.出殡前,众儿孙要跪于灵前贺祭,棺材外套棺罩。棺罩,即以竹木为架,顶凸起,顶 钳以木刻、外涂金粉的球形体。

框架外,装衬红缎绣龙凤的帷幕。

发葬入坟时,棺同罩同起,孝子(长子)手执引魂幡,摔碎丧盔(停尸时烧纸用的盆),长媳抱罐(即香水罐、在罐内插一棵葱,放少许香油),儿孙们在棺前倒行百步或出村时方可转身前行。

一路喇叭鸣锣在前,家属亲友列队在棺后随行,号啕大哭!

有人在队前扔打狗棒、撒路钱、叫“买路钱”,以备死者去阴间路上贿赂小鬼,不受刁难 - 棒打野狗,平安地升入天堂。

送葬队伍行至村外稍停 - 与家人、亲友告别称“行路祭”。祭礼完毕,大操宣布亡人祭祀,如“五七”、“周年”等~通报亲友按时来祭、然后亲友离散。

这事儿说来话长,家人与至亲继续送殡至墓地。下葬时继嗣长子或长孙填首座锹土,其他孝子随后也扔一锹土~家属们大声哭叫...棺入墓穴前,穴的底部挖一小坑 - 内放一瓦罐,罐内放一条活小鱼作为陪葬。

填土时将“香水罐”放在棺材外顶端,孝子们脱去孝服,将棉、麻扔进墓坑、把引魂幡立于棺盖上,随填土一直提高二三次,以示后人一直升高。

边填土孝子们边哭、边在坟四周烧纸洒浆水!众挖坑人堆土成圆或长方形坟头。坟头堆完 - 棺罩抬回~众亲属停哭而归。

葬后3天内~每晚去坟前烧柴,谓之“烧炕”,为亲人取暖。

(十一)圆坟

你猜怎么着?下葬的第三天~子女们要去把方形坟丘堆圆。用秫秸折成的门,在新坟上插3道。亡人有功名业绩的~后人为其立石碑,铭刻其生平,这叫“圆坟” - 也叫“开门”。

亲人要在坟前立一块台石、当作供桌~子女们烧香,烧纸,上供~然后坟前跪拜、以示悼念。至此,丧葬仪式结束。

(十二)祭祀

“五七”。亡后35天为“五七”。家人与亲友们要烧香上供、烧纸哭夜!

这事儿说来话长,信仰崇拜 传说,死者魂灵在这天要过5道阎君的难关,如有亲属儿女哭送,可免去魂灵受审的苦难.这天除宴请亲友外,对帮助banli 殡葬仪式的大操及众多劳忙人,要进行宴请,以示谢意。

亡人百天,要过“百日”.一周年要进行“周年”祭...每到清明节要扫墓。

有的人家还要过“三周年”。这些节日亲友们都要来烧香烧纸上供。富有人家有庙堂的,祭祀于庙堂;

一般户房中设一龛 - 供奉神主。逢年、过节、初一、十五焚祝~出入门祷告,四时供鲜,生子娶亲诸事必祭,节日尤其是春节必祭,这叫“祭祖”。

建国后,各地五道庙被拆除,丧葬仪式进行了改革!唐山市各县区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建起了火葬场!各级人民机构 提出了一提倡、二停止、三代替的号召、即提倡火葬;

停止用棺材、停止土葬;用花圈、默哀、白花、黑纱代替披麻戴孝跪拜烧纸、用开追悼会、遗体告别代替送行,用骨灰盒代替棺材...

(算命www.bmfsm.com)

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死后,由村或单位主持召开追悼会,戴黑纱、放哀乐,以寄托哀思。一般群众、长辈逝世,也只是戴黑纱,以示悼念.总之丧俗明显简化。

80年代以后,旧俗有所抬头 - 丧葬采用停床、报丧等“一天拱”仪式。亲友送葬礼、挽联、挽幛等,中午宴请亲友~骨灰盒有的存于骨灰堂、有的仍像棺材一样埋入土中、圆坟等。

唐山丧葬习俗步骤

一、丧礼

(1)送终

在死者病重接下来,民间的习俗是尽量尽快通知不在身边的子女,尤其是儿子或嫡长孙~不能不到齐。病人弥留之际儿孙辈都守在床前,亲眼目睹老人去世,俗称“送终”...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俗称老人得儿女的济。未能给父母送终将成为儿女的终生遗憾,有没有儿女送终也成了民间判断老人有福没福的关键标准。

(2)装裹

在死者临终之际,家人要为其沐浴更衣,叫穿装裹...沐浴是给死者收尾一次洗浴身体,以让死者干干净净到另一个世界去。

浴尸不是真正的洗浴,而是一种标记性的行为,一般是死者的儿女按序醮水为死者标记性地擦拭。洗浴后,要立刻给死者穿上里外三新的寿衣以及鞋帽,左右手各握一块点心。

(3)停床

死者去世后~由子女将其尸体移放于专门设置的板床上~身上覆盖青单。床头须冲着屋当门、前面放上供桌,桌上摆些米饭、点心、水果等等的供品 - 点燃长明灯~烧上香。

(4)引魂

停尸以后,把准备好的纸扎导道车、由亲属放在当街大门口外,将死者中指系上白线引至车上,完了把车烧掉 - 称为“引魂”.

完了,将死者生前的行李抛上屋顶、以示人已过世...

(5)报庙

当导道车焚烧后,死者的家属按辈分列队~由死者的外甥打灯笼引路(故有“外甥打灯笼——照舅”之说),死者的长子用托盘托着烧纸同三炷香紧随其后,一路嚎哭去村口的“五道庙”送纸三次,俗称“报庙”.

而民国二十年版《迁安县志》曰:初丧之日,丧子哭于五道庙、又曰“送纸”、又曰“点浆水”.

(6)报丧

死者咽气后,家属请来素常操办丧事之人、俗称“大操”、“大执宾”,主持丧事。

然后由大操安排人员去死者的亲属家送信儿,俗称“报丧”...

(7)戴孝

死者的亲属根据亲疏远近,要穿上白布做的孝服或腰系孝带,以示哀悼,俗称“戴孝”。

古代丧礼中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穿着的服饰 - 从最粗生麻布到最细熟麻布共有5个等级,称为“五服”,它标志了直系血缘关系合旁系血缘关系的尊跟卑、亲跟疏的差异。

丧服具体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其中,齐衰又细分为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四等,合称为“五服九等”。

与死者的关系越亲,服制越重,其丧服形式也就越粗糙,以示哀痛程度之烈。与死者的家族在五服范围内的,都穿孝袍、孝帽、孝鞋...

死者子女穿重孝 - 披麻片或棉花、腰系麻批。一般亲友则腰系白孝带。

(8)出殃榜

亡人家大门前出示殃榜~写明亡人的姓名、生卒年月日跟与主祭人的关系。丧父为“故显考”,丧母为“故显妣”。

殃榜的字数为男单女双,按“男左女右”贴于门侧。用长竿挂起“挑连纸”,一岁一条,另加两条(天地各一条).

年长者尺寸长,年轻者尺寸短。按照亡人所见到下面儿孙几辈人纸就折几次!纸条下边,男的剪成箭头形、女的剪成燕尾形,以示区别。

(9)吊唁

也叫“奔丧”、“吊孝”、“吊纸”...

死者入殓后、灵柩停放于灵棚内,灵柩前放一供桌,上摆长明灯、香烛、供品、焚香烧纸!孝男在左,孝女在右 - 恭候吊唁客人。

吊丧者一般为至亲好友.礼俗规定 - 吊丧者必须馈赠奠仪,还有不同亲友吊丧的礼数也有区别。儿女亲家奠仪极重,女儿女婿也同样须出大奠仪。

亲友前往吊丧,不独要携带礼品同礼金,还须行礼~一般是到灵前跪拜磕头 - 并哀哭一番.死者亲属则在一旁陪哭~并给吊丧者行跪拜礼,称“谢孝”。

灵棚内外悬挂挽幛、挽联,陈列花圈、纸人纸马、金库、银库、摇钱树、椅子灯、九莲灯等。哀乐四起,气氛肃然。

(10)入殓

说实话,死者亲人到齐后、等于由死者的长子撬殃、由长子抱头 - 众亲人抬着尸体放入棺内。棺材底部铺上草木灰、烧纸~摆放硬币 - 尸体两侧塞满棉花,在死者头部放一只布公鸡(意思是鸡叫时,死者即知天明).

然后举行开光仪式,由死者的女儿或儿媳拿一碗水、用一块新棉花蘸水~将亡人的眼睛、耳朵、嘴巴擦洗擦洗 - 为死者开眼光、耳光、嘴光~目的是让死者在下辈子不致瞎眼、耳聋、挨饿...

之后盖上棺盖、用木钉钉好。孝子们大哭尽哀,继续举行大殓奠!大殓之后~早晚哭奠、吃饭时要供食于柩前桌上。

(11)守灵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死者停床后、亲人要昼夜轮流守护在尸体旁、俗称“守灵”。守灵除了哀伤亲人之死不肯离开半步之外,也可预防亲人因休克假死后复活而乏人急救或诈尸时无人处理~避免亲属吊唁时无人照应或香烛燃尽时无人续添、更防止食肉类动物偷偷损毁尸体而看好猫狗之类的动物...

孝子们连带着他晚辈亲属穿好丧服侍立灵旁,接待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

 二、葬礼

(1)发行

发行也叫“送行”、“送路”,意思是为亡人魂归西天送行发脚!

午饭过后,由亡者的女儿将亡人穿戴过的衣帽放入椅子灯中,接着由长子扶着导道车,鼓乐队在前 - 九莲灯引路,后面是导道车马、金库、银库等,其余孝子随行其后,在鼓乐声中至村口预定地点,将椅子灯、九莲灯、车马库筒等点火焚烧、表示亡魂已去西天。

焚尽后,亲属们遂归...

(2)出殡

出殡也叫“出灵”。出殡前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

发行归来后,由抬杠人员将灵柩抬起、由长子手持引魂幡倒退前行、引灵柩至大街已捆扎好的杠架上,跪于灵柩前,灵柩外面罩以棺罩~灵柩前放置烧纸用过的瓦盆,俗称“丧盆子”、“丧盔子” - 当灵柩抬起时 - 由死者的长子摔碎“丧盆子”,孝子们齐哭,之后正式出殡。

棺材一般由四人或八人抬,也有十六人、三十二人、甚至六十四人抬的。长子手执引魂幡~孝子们手执哭丧棒、长媳抱罐,儿孙们在棺前倒行至村口,一行人方可转身前行,直至墓地。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墓地的选择,认为墓地风水对死者后代有较大影响。选墓地就与选房一样,墓地称为“阴宅”,房屋称为“阳宅” - 只不过选房是在城里、而选墓是在野外。

墓地对后代的关系到、一般以隔代最为看得出来...根据墓地风水的各异,其对后代产生的关系到也区别 - 有的墓地旺人丁~有的墓地旺财富,有的墓地旺官运 - 有的墓地有利婚姻,而有的墓地不利婚姻 - 有的墓地旺男子、有的墓地旺女孩等.

墓地也是根据八卦二十四山形势、及其所代表的子女状态,来判断对后代的影响作用的。一般以“前有照、后有靠”的地方为好,即前有水流穿过,后有山峰为靠,境内层峦叠翠,墓地枕山面水!

死者去世前后 - 一般人家就已请阴阳先生看好墓地及墓穴的位置,挖好墓穴以待埋葬。(算命www.bmfsm.com)

(3)埋葬

埋葬是出殡安葬的最后仪式...以往大都有家族或村社墓地供一般人家掩埋,有钱者还可另择风水宝地予以安葬。墓穴称“圹”,入葬前要先烧火以“暖圹”~在圹底放上砖写的“地契”,下一步敲锣将棺材放进圹内。

主人与亲友各就其位,恸哭不止,以示告别。等下棺之后 - 再屈膝下跪,以额触地、以示生死离别,极尽哀思...之后掩土起坟、坟头插孝杖同魂幡.

结束安葬礼仪。

三、服丧

(1)圆坟

死者葬后的第三天,亲人们要抬着供桌、带着供品、至坟前祭奠。在同时修圆坟墓,使之美观。并在新坟上的前、中、后插三道秫秸框、称之为门,中间的框用五彩线上系一铜钱 - 以示为死者修造了房屋。

俗称“圆坟”.

(2)五七

葬后35天,亲友们来到坟前烧纸、摆供品、去掉坟上的三道秫秸框。

(3)百日

葬后100天~亲友们再次来到坟前烧纸、摆供品,以示怀念亲人。

(4)周年

亲人死后、首座年、二年、三年的纪念日,亲属们都要上坟烧纸、摆供品进行祭奠,以示居丧尽礼~慎终追远...孝子守孝、丁忧宣告结束。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孝子在亲人下葬之后 - 还要为死者设灵座~作“虞”礼(安魂之祭)。3次虞祭后则行“卒哭”礼(最后一次哭),献食举哀于灵座,以后早晚就不用再哭了!

停哭的第二天,作“祔祭”的仪式,将新神主(木制的牌位)迎入祠堂~附于祖考或祖妣之旁、与先祖一起接受祭祀。

礼毕后,又将新神主移回原处!丧后13个月为“小祥”,祭灵后开始吃苹果。25个月为“大祥”,将新神主正式迁入祠堂.

27个月为“禫” - 开始饮酒食肉.女儿须为父母服丧守孝,但不必住茅庐,睡草垫,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奔丧 - 在圆坟或五七以后就可回到夫家。

孝子孝女都须为父母穿丧服,三年期满结束。

1956年、 提出“墓葬改革”的口号,其主要内容是:平毁同迁移坟墓,规划并建立公用墓地、有计划地建立火葬场。

各地农村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掉了大量的坟墓 - 扩大了耕地面积。在同时以村为单位,建立了集体公墓,克服了乱葬遗体的现象。

1965年7月, 颁发《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改革旧的殡葬习俗、把殡葬事业统一管理起来等四点意见,全面推行火葬由此开始!

经过40多年的宣传与推广,各地的殡葬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多地建起了殡仪馆、火葬场与公墓 - 推行火化有相当的成效,初步建立起了公墓区制度,殡仪服务的水平正在提高,民间的丧事操办走向简单化、标准化、科学化!

20世纪70年代,人死后装裹、停尸、摆放花圈、放哀乐、亲友臂戴黑孝标或胸戴白花 - 吊唁、火化后,开追悼会,介绍死者生平事迹~归根到底骨灰在村中公墓安葬或在火化场灵堂寄存。

在圆坟、五七、百日及以后三年的祭日 - 举行轻松的祭奠活动.80年代后期~ 的旧俗经过略加改变后重新抬头,追悼会在城市保留,农村消失,放哀乐也改成了雇佣吹鼓手班子。

说实话,90年代以后,城市乡村虽仍然沿袭旧俗,但丧事越办越排场。鼓乐队由原来的唢呐、笙箫等民族乐器、提升到架子鼓、电子琴等电声乐队、在一起增加了演唱节目,甚至搭台唱戏者。

有些人家还雇佣职业哭祭者哭灵。糊纸扎由那时候的导子车、站棚人、金银库、椅子灯、招魂幡、打狗棒、发行车、摇钱树、聚宝盆、九莲灯,新增了冰箱、彩电、小轿车、楼房等.

上礼也由过去的礼金、糕点、烧纸、幛子 - 新增了毛毯、夏凉被等。礼金由过去的3、5元增加到百元或数百元。出殡由以往的人抬、马车拉、拖拉机、三马子,推进到使用卡车、轿车车队。

墓地也由过去的公墓、灵堂、改为私人墓地或公办陵园~穴位价格在几千元至十几万元不等、且墓地修建的越来越豪华。

一些人开始惊呼“死不起”,厚养薄葬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日益探讨的社会问题。有人开始倡导并力行海葬、树葬、遗体捐献等丧葬新风。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