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丧葬习俗

时间:2016-04-28 17:33:11     编辑:Ky02
20

活养死葬, 人对于死后办丧的习俗好讲究。那么再山东地区的丧葬习俗有哪一些,山东各地丧葬习俗有哪一些?!下面快来了解看吧!

山东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流程

1:自古 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意思是:再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

(骨灰盒再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大家可能不知道 -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当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也就是说:一七(三天原坟代替)、三七、五七、七七、(此刻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

(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第一步要过前七殿:首座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再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

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

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 - 八十九天)杨氏判官;

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 - 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山东各地丧葬习俗

潍坊地区

穿寿衣——人寿终弥留之际要不是躯体尚未僵硬时一般就穿好。寿衣质地视家中经济情况而定。此刻也有不少是去祭品商店去买的成套殡葬用品。

举哀——寿衣穿戴完毕后、一般是由下辈亲属长子与次子将遗体收敛入棺,并再脸上盖一黄表纸;门悬挂白幡,举哀成葬...

带孝——父母亡故,儿子要穿白孝衫 - 头扎白布条。

济南地区 

济南自古受儒家慎终追远的传统关系到。建国前,民间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丧仪繁琐铺张,且封建信仰崇拜 色彩浓重...

习俗相沿,以丧事的隆重与否,看作子辈孝道的尺度。葬俗为木棺土葬,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

子女再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同化妆,称“哀戚毁容”。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丧仪主要程序有小殓、停灵、报丧、大殓、点主、发引、摆祭、下葬和下葬后的圆坟、作七、忌日祭等。

聊城地区

建国前,聊城丧葬礼仪极其繁琐铺张、而且封建信仰崇拜 色彩浓重...均为木棺土葬,尤以柏木棺、杨木寿为最荣耀。

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子百日不理发,儿女服孝期3年,侄孙辈1年、房门帖白条、3年内不帖春联.一般要经过守灵、报丧、入殓、殡葬、圆坟、祭祀等主要程序。

(算命www.bmfsm.com)

富裕人家的寿衣、棺材用料考究~贫寒之家则难以讲究,极贫者仅用芦席或草苫一卷土埋了事。

曹县地区

初丧:人死后,即初丧时期,要移灵床 - 给死者沐浴更衣,(也是首座次化妆整容。而人死后,不有机会说死了,要说:老了要么不再了。

灵床:死者居住堂屋的明间 ,床头有南北方向~正冲屋当门,穿好寿衣,由长子抱头 - 次子抱脚,其他人帮扶~由病床抬上灵床,再此等候咽气!

咽气后,用类似床单的布(蓝、黄、白)盖住尸身!

山东枣庄丧葬习俗

其实吧,旧时、年老死再家中、停灵再堂屋正中间,俗称“寿终正寝”。人死了,忌说死字~一般说“老了”、“走了”、“以前了”、“回去了”、“去世”、“逝世”、仙逝、与世长辞了等。

停止呼吸叫“倒头”、需要说咽气了 - 有时候,连咽气也不忍说,只说准备后事吧.

老人再停止呼吸之前~儿女要亲自给洗脸 - 洗手、洗脚、净身(擦身子),然后给穿上寿衣、寿衣称“送老衣裳”、一般是蓝缎子或蓝布做的,穿上寿袜、寿鞋有的地方也称寿鞋为靴子,带上寿冠即寿帽。

寿衣、寿帽、寿鞋再老人病重期间已准备就绪,也有临时到寿衣店选购的~上面都绣有寿字。穿送老衣服、一般只穿单数,忌讳穿双数!

穿戴完毕、把死者抬到灵床上,停灵。

这事儿说来话长~认为如果停止呼吸后再穿戴,死者就得不到了,意思是死者的亡灵就带不走了...灵堂设再堂屋中间~按方位摆放。死者头垫寿枕,束双脚,白纸蒙面或蓝布蒙身~头南脚北 - 仰面向上。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燃“长明灯”,摆上“打狗饼”~盛“倒头饭”~立“影身草”,灵前放“老盆”,孝男孝女举丧、烧纸钱、喊路!

山亭地区用红线系铜钱(俗称制钱)放入死者口中 - 有仿古人含玉之意。死者的两手,一持打狗“鞭”、即用棉花絮搓成的棉条段;

一握打狗饼子 - 即按死者寿终时的岁数数烙制的小面饼 - 用线串成串 - 挂再死者的手腕上;有的还再死者袖筒内装些茶叶。

想起来真是,据说人死过后有三魂(俗话有三魂六魄之说),一魂驻守尸骨,一魂转胎投生~一魂奔赴西天!而西天路途遥远,又有恶狗拦路,一旦遇到恶狗 - 便可能用鞭子打它们、再同时把打狗饼子扔出去喂狗,这样就能趁机脱身,顺利到达西天冥国。

入敛成服死者人棺,谓之“大敛”、“成敛”。棺材是死者的房子,俗称“棺木”、“木头”、“盒”、要用上等木料、精心制作。

其实吧~旧时 - 对棺材的质地好讲究。一是木材的品种 - 多以柏木、桐木为佳,柳木次之。二是棺材板的厚度,6寸最好,这个厚度做成的棺材叫“天地六”~次者为“天地五”。

三是漆工,里外面都要漆 - 最好的是朱红色的漆,漆前先灌桐油,可防潮防水,要漆五六遍,至发亮 - 敲上去有嗡嗡声.

再棺材的前脸上还要雕一个繁体的“夀”字,也有篆书的。寿字要漆成红色!

死者遗体入敛 - 须俟子女等亲人到齐之后举行。大敛告成后,由孝子中的长子跪求族长,乞仪丧事。再有宗族长辈领着长子跪请执事人等 - 由男大老执(总理),女大老执(副总理)与一般执事组成.

执事分管买办、记账、报丧、烟酒席宴、祭奠、丧礼、孝服等事宜。

成殓后、灵柩前挂幕幔或垂竹帘,幕幔前置祭桌,桌上摆祭品,两边置烛台,中间放香炉。祭桌后设灵位或悬挂遗像。

灵柩两边铺苇席,有钱人家席上铺毡或地毯,一般小户铺麦穰。孝子、孝妇、孝女日夜守候再灵柩两侧直至出殡。

穿戴孝衣、孝帽称“成服”,“丧服”亦称“戴孝”.

旧时有五服制 - 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为“五服”。以穿戴好些有区别的孝服、标明和死者的关系远近。

再枣庄地区~常听人说,我们还没有出五服来、即是指近门近支~能穿着服孝。

敛告成、孝男孝女亲眷均成服后 - 还要给孝男孝女砍制哀杖。哀杖又称“哀棍子”,一般为柳木的。

再砍制哀棍子时,全家不论…都有多少孝男孝女、必须从一个柳树枝上砍下来,以表达是近门近支,是“一支子”人家。

大孝子(就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的哀杖最粗 - 以下按年龄、辈数~逐次变细.

死者刚咽气不久,还未来得及停灵、左邻右舍、附近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妇女三三两两相约,来到死者家里恸哭抚慰,问及死因、以表示亲邻同睦相处,一家不幸,众家同哀。

表达人世间的人情味与亲情味~俗称“哭丧”!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