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小吃有哪些
东乡族是 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东乡族人口数为515000,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你的民族是哪一个呢?你知道在东乡族的历史文化知识都有哪些吗?东乡族特色小吃是有哪些呢?是有鸡尾宴、东乡洋芋等等著名的小吃。
东乡族自治县美食
鸡尾宴
在黄土高原的尽头,洮河和大夏河的最下游与黄河刘家峡水库之间,夹着一块中间高、四周低平的土地。这里黄土山峦起伏,村落棋布,炊烟袅袅,层层碧绿的梯田旋上蓝天。黄河、洮河沿岸,绿树掩映,花朵喷香,渠水哗哗,庄稼繁茂,而东乡族人就是世代居住在这块黄土丘陵山地。
关于勤劳诚朴的东乡族人,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肉质细嫩、不膳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的"东乡手抓羊肉",但是在饮食方面,东乡族还有更多人所不知道的别具情趣的的鸡尾宴。 好客是东乡族人的美德,只要你是被邀请的客人,你就会感到东乡族人的热情、诚挚、豪爽和对贵客特有的尊敬礼节,这鸡尾宴就是反映这种礼节的典型例子。
到东乡族人家做客,主人会根据来着的身份伺候客人。先是让座,让客人中的年长者坐中间上席,然后主人为客人沏上"三泡台"盖碗茶。茶过三巡,便有年轻人端上油黄酥脆的油香,接着是发子,炒菜,手抓羊肉,而最后一道菜,必定是鸡肉。
东乡族人吃鸡,先请阿訇宰好煮熟后,按鸡的部位解成十三块。先把鸡的两只大腿、两个胯子、两块勺勺解下来,再把鸡翅和小腿剁成四块,鸡胸部的岔子肉剁成两块,还剩一块是尾巴骨,亦即鸡尖。
在东乡族人看来,鸡肉中最上的就是鸡尖。将剁好的件子按客人的长幼尊卑依次而食后,主人会把鸡尖让给来客中最尊贵的客人品尝。被让到鸡尖的客人也不立即吃下去,而是夹起鸡尖要给自己认为有声望的人和同辈礼让。一般,席间客人互相礼让鸡尖是客套程序,增加了寒暄和谦让的热闹气氛,但让归让,一般客人谁也不能接受礼让的鸡尖。在东乡族人的席面上谁要是吃了鸡尖,象征着他代表全桌客人,接受了主人的款待,说明他是主客,今天的宴席是为他的到来而准备的。吃了鸡尖的客人也感到被客人尊重的满足和骄傲。
关于鸡尾宴的吃法,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很早以前,有位东乡族人请外庄的一位头面人物和本庄的绅士来家中做客,没想到当时宴席上的鸡尖竟被本庄的绅士不客气地吃了,于是外庄来的客人当即拂袖而去,认为自己是贵客,鸡尖理应由他吃,结果被他人吃掉,意味着自己的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生气离席。此事后来经德高望重者评理,最后以本庄的绅士拉双羊上门赔礼道歉,才算了结。
由此可见,东乡族的鸡尾宴是一种十分严格和讲究的习俗,它说明东乡族人特别重视礼貌和自身尊严。
东乡人与东乡洋芋
洋芋是东乡人的命蛋蛋。
洋芋和东乡人一样,自落户千旱贫瘠的东乡山区,在这块厚重的黄土地上相依为命,经历千百年风雨沧桑、年复一年、生生息息。
就说洋芋,自传入亚细亚的撒马尔罕的撒尔塔部落后,在这块土地上吸收水分、吸收养料、沐浴太阳,繁衍很快,整个部落与周边兄弟民族广收博种,受到广泛喜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自东亚蒙古民族兴起,在马背上定天下的当年,金戈铁马挥师东西,占领东部众多民族地域,鲸吞弱小 ,扩军充兵,弯弓射大雕稳住 北方、东方及西部后,野心勃勃的蒙古贵族本兵向西,蒙古铁蹄以锐不可挡之势冲锋闯人西域,逼紧撒马尔罕,摧毁撒尔塔部落,广大的土地沦为蒙古入的天下。蒙古贵族为其长期统治与占领的战略需要,迫使许多不同信仰、不同民族部落的民众打破原始格局,向东迁徙,分散各地,化小对其统治的仇视和对抗,也利用矛盾相互抗衡,减少对统治者的或明或暗威胁。又为了对付中原民族,把不同地域和肤色的人划分等级。西域迁徙过来的部落民族统称色目人,把他们加在蒙古人与中原汉人中间、相互双重制约。在夹缝里生存使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
蒙古队伍 征服西域部落撒尔塔人的一支,迫使他们东迁到甘肃省河州地区的东乡,向东对兰州、陇西,向西对凉州、西宁,屯垦放牧,被蒙古队伍 称作探马赤军。蒙古人从战略上考虑,让他们留守在四面临水,中间高突的黄土坡上,平时耕牧自养,战时成为随时可调遣的后备军。从撒马尔罕迁过来的这些撒尔塔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他们坚信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习俗,坚守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民族群体自东迁后,在不同的年代,又有许多寻觅亲属的撒尔塔人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流传播者来到东乡地区,定居融汇传播交流伊斯兰文化,有的娶亲坐家,编人居民户藉,放牧农耕,和周边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尽管生存条件严酷,但他们不畏艰难,立足扎根繁衍,一代一代传承在这方纯真厚实的黄土地上,成为如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枝。
那洋芋传播到东乡地区后,适宜了这块黄土地,这是天公作美,还是人为或是天意的巧合。在东乡这块贫瘠干旱的土地上,海拔在2000米左右,山坡层叠,阴山阳坡交替,日照长,通风透气性好,土质松散,地温四季分明,一般情况适合洋芋吸收水分湿气,是非常适宜洋芋生长的自然条件,又处在当今科学测定属无公害、无污染农作物生长带上。种植上分早迟两季洋芋。那黄土地蕴含的无极微量元素更是洋芋营养丰富,苍天毕竟要养人,这里夏田不成秋田成,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还是苍天发怒、吝啬得不降雨露的干旱年,那洋芋的产量有多有少,块很或大或小,阳坡不成阴山有,见苗三分收,土地不亏待人,多少总是有产出,“勒则给”有薄有厚的事。小麦、豆类颗粒无收,但那洋芋还是养育了这方生灵。
东乡人和洋芋有特殊的感情。
有一个民间传说,说东乡族的英雄米拉尕黑为国出征抗敌,在保卫京畿的战役中,仗打得非常吃紧的时候,后续粮秣未跟上,在克敌制胜的关键时刻,统帅米拉尕黑一筹莫展,他的坐骑战马前蹄刨土觅食,以嘶鸣报告战将们挖出久藏地下人未识的块茎洋芋,补充了军粮马料,打败了人侵的敌人,赢得了**的胜利,拯救了城堡、 和人民。
蒙古人迫使撒尔塔人东迁时,他们在马背上驮着《古兰经》,驮着洋芋种,千里迢迢带到了住地,作为吃粮,作为马料,种植繁育扩大,成为人畜的命蛋蛋,从那时传授到现今,相依为命、情真意切、难分难离。近数十年,文化科技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对饮食更加重视了,经省上和 部委鉴定绿色食品时,东乡县产洋芋一路领先夺冠,云盖华冠。有位熟悉东乡地区的科学家说东乡洋芋是直接人厨的最好食品,无须弄巧加工精品,就这样成块加工吃是营养最丰富的可口食品。
有人把洋芋唤作蔬菜,这话也对,洋芋这物看起来物小,种于土长于土,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有相当的包溶性,和什么味道都能合得来,贫贱富贵它不分,酸甜苦辣腥咸都适宜。经勺子匠的分拨,合理烹饪.绞到一块,干炒、汤渗清蒸都鲜味爽口,卓然超群百吃不厌,那滋味别具一番风韵,让人常思念,在大排当餐厅饭庄或人家庭院,处处有它的踪迹,香味袭人,大腹便便的老板们,吃饱了,摸着肚皮,啧啧赞口不住哩、对洋芋爱而不释呢。有位当高干的领导,对烧烤洋芋铭记于怀,回乡时首座顿饭就是吃煮洋芋。
有人把洋芋算作主粮,这话也不错,当年生产队作业分配口粮时,一斤小麦或是玉米可顶替五斤洋芋,换句话就说五斤洋芋换一斤主粮,咱东乡产的洋芋可不同别地方,那洋芋含淀粉足、营养相当丰富,没有麻辣怪味,人吃了骨硬体胖,精力足,男俊女美。牲畜吃了长膘力大。东乡人的洋芋外地人来兑换,一斤小麦只换二斤洋芋还不愿意呢。在东乡县的山区,过去吃粮以洋芋为主,那些小伙子们穿的单薄,可体质个个硬棒,脸蛋黑里透红,体格健壮,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哩。人的先天智商高而聪明。那些女娃们高挑个儿粉嘟嘟的脸蛋,漂亮又好看,说话声脆音亮,没有嗓音间泥泥囊囊的,原前捡地耳、挖野菜,很不起眼,可嫁到城里,她们个个亮豁,比起当今城里台上表演时髦模特更胜一筹。听奶奶们说东乡人生这些男娃女娃时其中体现一个家庭的清净与懒堕。就拿捏正月头上的洋芋地耳包子,老人们嘱咐捏包子讲究的褶褶哩。俗话说:“有肉的包子不在褶褶上”,可那捏的嘴嘴褶褶东乡人认为相当关紧,提高嘴嘴会使生出的杂娃,尕妮哈的脖颈长、个儿大、体形美,穿衣系领子合体好看,尤其是女娃子,长旗袍一穿,高领衣管住美项,碎步走路,像春风摆柳一般,袅袅娜娜。包子捏的没看象,生儿育女短颈短腿粗脖子,睡觉不用枕头,呼噜打得连天响,不要说难看,男娃作不成亲,女娃嫁不出门。
东乡人自古以来,对洋芋有多种吃法。
锅里煮洋芋。秋后的洋芋满山满坡盛开白花,地愣上野葱花芳香,此时,从地里掏出的新鲜洋芋放到锅里穹熟,揭开锅盖时馨香扑鼻,满锅是散开的牡丹花。记得有位***** 到东乡县视察,县上准备了穹洋芋,端上桌子,那位领导见了非常高兴,在品赏中动情地说,这就是你们东乡县的宝贝啊,这种馨香味全国不多,作为品牌,打出去效益会很好。东乡县1500多平方公里的黄土坡,据县上管农业的领导说,每年产出数十万吨洋芋,销往xianggang 、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获得很高声誉。青椒炒洋芋块、红椒青葱炒,洋芋条条加羊肉、牛肉块,切片炒等五花八门。有滋有味、清香四溢,让人吃得舒服得劲。如今城市农村也用到排场头面地方。
炕灰烧洋芋。早上,长辈们去上寺做礼拜,家里的主妇们随之起床,在滚烫的炕灰里埋洋芋,烫灰拨开放进后,用棍棒稍加搅动后,过上半个时辰,那洋芋就烤熟了,掏出装到竹筛子里,用口吹掉灰尘,滚烫冒热气,好吃极了。吃洋芋刮三炮台碗子茶,好不可人可心,相应成趣,舒坦得很。
地头烧地锅锅。大凡野外吃洋芋,多半是地头烧地锅锅。曾下村驻队的省州干部和插队知青,已过二十多年了,时值今日,仍恋恋不舍,深情不忘。秋收挖洋芋时,层林尽染霜叶红,淡雾薄薄罩山野。东乡人忙于地头农活,抢时间搞秋收。于是从家里背上柴草。风吹日晒人意好,就在地头塄坎上挖-个锅灶,在安放锅口处用干土块堆砌底大顶小的百孔“宝塔”,封顶后用柴草点火猛烧透逸宝塔,炎炎烈火,袅袅青烟,柴火噼啪爆响,待土块烧得嫣红火烫时,即到下料烧洋芋的火候,先掏出灶堂内的柴灰燃物(免得洋芋皮染黑),堵死烧火门,再敲开塔顶土块,一面用木棒敲碎土块,一面向里装洋芋,装满荡平后,用湿土厚厚封住焐严,不让灶热外传。半个小时,洋芋熟了,从灶门处开挖掏出,那洋芋外皮黄灿灿内中白透明,烧得熟透,散发诱人清香,有巧夺天工的浑然野味的香气,好吃极了。如今已把东乡洋芋的地锅操作用于大雅之堂。
土生土长的东乡人和土生土长土的洋芋相依为命,成为开发西部的亮丽的风景和野餐美味,极具充实浪漫的诗意。
东乡手抓
甘肃“东乡手抓”香飘四海
“东乡手抓”羊肉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独有的民族品牌,以其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省内外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年产值超过2亿元。
“东乡手抓”羊肉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巨大。这归功于其品质的优良,“东乡手抓”味美可口,色鲜肉嫩,肉纤维脂肪含量适中,无膳味、肥而不腻,鲜美无比,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久病虚脱者几顿“东乡手抓”使你顿时恢复元气,有常吃习惯的人,几天不吃,叫你想得发慌,就是生在东南沿海吃不惯羊肉的人,一经得食“东乡手抓”,美食美味使人流连难忘。
“东乡手抓”羊肉的原料——东乡羊原为蒙古羊种,主要食用无污染的干旱草原植被。“东乡手抓”制做有一套独特方法,羊只囫囵下锅,先用猛火猛攻,待水沸腾时打尽带有许多杂质血液的沫子,放置花椒、胡椒、姜片、草果、蒜苗、红辣子、青盐等佐料,而后再施以慢火、血水将干,捞取剁块食用,顿时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算命www.bmfsm.com)
东乡族饮食习俗
东乡族聚居在 西北部甘肃省境内,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主要为信仰**** 的回族人和蒙古人。
东乡族的日常饮食多为小麦、青稞、玉米、豆子、谷子、荞麦、胡麻和沙甜肥大的"东乡土豆";"东乡土豆"水少面饱,沙而甜,含淀粉量高,东乡人常用土豆作点心、醋、粉条等多种食品,深受人民喜爱。 副食是鲜嫩醇香的"栈羊"、牛、鸡、蛋、蔬菜和瓜果。他们一日三餐,饭菜合一、多原料合烹是其饮食的显著特色。
如青稞炒面,拌胡麻煮的稠汤;嫩麦穗煮熟磨成长"麦索",拌炒菜、油辣子、蒜泥合食;青稞、豆子混合磨粉,用酸浆水和匀做成面疙瘩;面粉搅成糊,加土豆丁和酸浆水制成的"散饭";稠面浆加韭菜、胡萝卜、咸菜、葱花、辣椒、蒜泥、酸浆水做的"搅团";牛羊头蹄汤加各种粮食煮成的"罗波弱粥"。
东乡族饭食中也有单料单做的,如青稞发酵后蒸熟的"锅塌",硬面团放在琼锅中焐熟的"琼锅馍",发芽小麦磨浆夹在两层薄饼中烙熟的"芽尝",小米面用滚开水搅成糊状在炕洞焐熟的"米面窝窝"。由于许多粮食事前都要粉碎,所以东乡族中每户都有一副小石磨,相当精巧。 在日常饮食中,东乡人特别偏爱土豆制品,几乎餐餐不离。在时在炕火灰中焐,有时放在火上烤,有时加羊肉丝炒,有时煮烂用青稞面、酸菜、蒜泥拌吃,真是百变百吃不厌。
东乡人一日三餐,都是盘腿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吃。东乡族人吃饭时先敬老人动口品尝,席间吃肉、喝饮时要先敬老人动口。妇女一般另席就餐。凡有客人到家,一定要让客人在炕上的首位坐下(坐位以炕内靠墙的为首位),然后端上盖碗茶、面饼、麦索、辣子炒土豆等款待客人。
东乡族的陪客习俗也很有特色,男客人由男主人招待。一般男主人在炕边给客人添茶取饭,自己不坐也不吃,妇女一般避而不见;女客人由女主人招待,女主人可以陪同客人坐下一起吃。
宾客食俗
在招待来客时,他们要侍立一旁,一再劝客人吃饱、喝好,这叫"伺客",东乡族伺客吃鸡时有一种独特的习俗--礼让鸡尖。"鸡尖"是指鸡的尾巴骨。一只鸡炖熟后要剁成13块,即鸡尖(鸡尾)、胯子(两块)、大腿(两块)、勺勺肉(两块)、叉子骨(三块)、翅膀(两块)、鸡头等十三块,长辈吃大块,小辈吃小块,鸡尖最为贵重,一般都献给客人。
得到主人所敬"鸡尖"的那位客人,不能立即吃掉"鸡尖",而是要待大家吃到最后时,再夹起"鸡尖",礼让给自己认为有威望的人或同辈人。一般席间客人互相礼让"鸡尖"是常规客套程序,谁也不能随便接受。要是那一位客人吃了"鸡尖",象征他代表大家吃了席上的鸡,说明他是主客,今天的鸡是专为他的光临而宰的,感到十分荣幸、自豪。
东乡族的肉制品也是自成章法。如吃羊,全羊下锅清煮;内脏(当地称为"发子")切碎盛于碗中,调进姜米、花椒、葱花、细盐,用笼蒸熟。进餐时,先上"发子"后上全羊,故有"先来的发子又后来的肉香"之说。待到上全羊时,要将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尾等)依次入席,使餐桌上样样俱全。煮过羊的汤,则加精肉少许和各种调料,最后端上,也是求"全"。
饮食相关
东乡族的筵席也别具一格。每逢节庆,都要摆"古隆伊杰宴",意为"吃面食"。主要食品有炸油香、麻贴(油花小馒头)、酥馓(** 花)、仲卜拉(3 公斤左右的白面蒸馍)、拉拾哈(刀切面)、锟锅子(果糖蛋奶馅料的发酵饼)、荞麦煎饼、芽尝、米面窝窝等。客人来后全部上炕,主人负责招待而不陪吃。
开席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致颂词,大家静心恭听,此为"告毕";然后众人边吃边议,山南海北地聊天,此为"论"。客人的食兴与谈兴愈高,主人愈高兴,说明饭菜精美,客人满意,待客热情。
东乡族人在农闲时,往往十来个合得来的人有"打平伙"的习惯,即除一人作东不出钱外,其他人摊份子买只羊到东家连做带吃。以后各家轮流作东。若是东家拿出自养的羊,过后折成钱粮由众人分摊。东家做饭时,要另行准备油香、馒头、盖碗茶(八宝茶、紫阳茶、细毛尖茶均可),并将羊肉煮熟分割成胸、背、肋、前腿、后腿、尾巴六大块,配搭成堆,人各一份;羊杂碎和脖子肉切碎煮汤后,也是人各一大碗,大伙吃不完的食物也可以带回家。东家除一份肉、一碗汤外,还独得羊皮。
进餐时,大家高高兴兴边吃边"论",不论多长时间,东家都要招待到底。这种聚宴表现出东乡族农民寻求友谊与支持的心理,以及平等合作、睦邻敦亲的愿望。
东乡族人喜欢喝绿茶。一般群众每餐都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有人喜欢用小茶壶泡茶。茶叶短缺时,人们还采些当地的一种干草当茶叶。东乡人把平时喝茶称作"刮碗子",其中的含义除了喝茶外,还有聊天的意思。
东乡族的饮食禁忌与信仰**** 的其他民族基本相同。突出之处在于注重礼仪,例如来客,主人要率领全家成员出门迎候;敬茶端食均需双手呈送;老人坐炕必居上方,老人未食,晚辈不可动筷;媳妇送菜必须躬身进出;晚辈不能当着老人的面抽烟,更不能在自家的老人面前喝酒。
东乡族日食三餐,每餐不离洋芋。洋芋既可当菜,又可当饭。煮、烧、烤、炒均可,特别是冬春二季,在炕洞烫灰里烧焐的洋芋最为适当,食用时剥去表皮又沙又甜。每年入冬以后,东乡族的家庭主妇,每天早上首座件事,就是把洋芋焐在炕洞的烫灰里。焐熟之后,全家围着炕桌吃洋芋,以此为早点。也可以将洋芋切作小块,洗净,入锅煮,快熟时加青稞面,并把洋芋块捣碎,放酸菜、油蒜泥,作为早点。
东乡族的特色饮食
"麦索"是东乡族风味食品,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稞或大麦,摘下来蒸熟,用小石磨碾制成筷子头大小的柱状体,拌上大蒜、辣椒面吃,独具地方特色,是东乡人用以待客的珍贵食品。有时也用油香、手抓羊肉、鸡肉等待客。
"罗波粥"是一种特制的美味可口的肉粥,和回族人爱吃的肉油饭相类似,其作法是,在肉汤里放入小麦、青稞、蚕豆、扁豆、玉米和肉丝,煮成糊状即成,美味可口,若再泡上油香,就是东乡族的上等佳肴。
东乡族讲究吃鸡,素有无鸡不成席之俗。无论在待客或喜庆日子,鸡肉必不可少。宰鸡程序十分讲究,请阿訇或念经人宰鸡,鸡毛只能用手拔,不可用开水烫,认为用开水烫鸡毛易拔,但鸡皮易破,其内脏会污损鸡肉。拔掉毛取出内脏后用草火烧燎,这样肉嫩酥脆,炖熟后味道醇香,兼有烤鸡味道。食用时按辈龄分食鸡肉。待客时,一只鸡按部位剁成13块,客人须按自己的身份依序吃。一般长辈吃大块,晚辈吃小块。东乡族视鸡尖为待客的珍品,须将其礼敬最尊贵的客人,否则便是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