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满族火锅
满族火锅是历史很悠久的传统美食了,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关于满族火锅手起源有很三种说法,满周族先世女真人主有在野外狩猎,用鸡汤煮食鹿、狍肉片的饮食风俗,所以菜系属于清真成吉思汗打入中原的时候,用头盔盛马肉唰着吃,这被视为是满族火锅的起源。明末清初,清太组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带领部下在行军打仗途中,为了节省时间,就把菜全部放在一口锅内烧煮。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满族火锅的文章,大家一起看看吧。
满族火锅简介
满族火锅,历史悠久,属于清真。铜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猪肉、羊肉、鸡肉、鱼肉,不时还有野鸡、狍子、鹿肉及飞龙肉。有的也用各种山磨菇调汤,如榛菇、元蘑、草蘑、海拉尔蘑等,其山珍海味龙其不凡。
乌拉满族火锅是东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美食,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吉林乌拉是满语音译,据《吉林通志》记载:“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意为沿江,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下令统称吉林。冬季来到美丽的吉林市,有“一观一品”之说,“一观”即欣赏天下奇观雾凇美景,“一品”就是品尝美味的乌拉满族火锅。
满族火锅诞生在战场上
关于满族火锅的起源,一直以来流传着3种说法:
首座种说法是在金代。那时,在金国统治下的满族人的先世——女真人在野外狩猎时,为方便食用通常会架火烧陶罐,用鸡汤煮食鹿、狍肉片。陶罐内煮沸的鸡汤热气腾腾,鹿、狍肉片随切随煮随食。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在元代,火锅由中原流传到蒙古一带,蒙古人推而广之用来煮牛羊肉。与此说法迥异的观点则坚持,满族火锅不是中原的舶来品,而是元朝大军打入中原时带过去的。传说元世祖忽必烈特别喜欢吃羊肉片。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一心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在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在头盔中已经煮沸的开水里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元朝大军由北方策马扬鞭一路南下,入主中原。忽必烈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再后来,忽必烈的名人效应在南方发酵,于是满族火锅在南方入乡随俗。
第三种说法是始于明末清初时期。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带领铁骑在行军打仗途中,为了节省时间,令伙夫把猪、羊、牛肉等切成片放在一口锅内烧煮。后来,清军大举入关,便把这种饮食习惯带到了中原地区。
关于这几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满族火锅是游牧民族在铁马金戈的岁月中发明并传承下来的美食。在东北,无论贫富人家都讲究吃火锅。
满族火锅的做法
满族火锅中有两种经典做法。一是极具东北特色的酸菜白肉血肠锅。将酸菜切成极细的菜丝投进火锅里,将猪肉、血肠煮到半熟,切成薄片投入火锅中,这便是地道的东北酸菜白肉血肠火锅,滋味极其鲜美。尤其是在寒气逼人的冬天,吃了热气腾腾的酸菜火锅,浑身舒坦。
另一种做法就是久负盛名的涮羊肉火锅。此火锅先是盛行于清代宫廷,后流传至民间,由清真馆经营。民国初年最杰出的报人之一徐凌霄先生所著的《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
涮羊肉火锅采用炭火铜锅,用多种中草药秘制底料。羊肉用清真屠宰之法,以“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著称。而蘸料更是涮羊肉的精髓所在,除选用优质芝麻酱、酱豆腐、腌韭菜花、虾酱、虾油、料酒等原料之外,还选用30多种中药材,经科学配比调制而成,不仅保证调料的色、香、味俱全,同时还有滋补强身的作用。
涮羊肉火锅还有好多传说。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赐御酒一杯。
清代乾隆皇帝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乾隆退位时想要办个盛宴,于是和珅便建议办千叟宴,乾隆说天气太冷怕老人们受不了。和珅便说,那就吃比较暖和的火锅。就这样,全国的老人们暖暖和和地吃了顿美味的羊肉火锅,回去都夸皇上圣明,吃满族火锅就在全国盛行起来。嘉庆皇帝登基时,也曾摆千叟宴,所用羊肉火锅达到1550个,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
东北待客火锅的菜品摆放都是有讲究的。如果菜品摆放为“前飞(飞禽类肉)后走(走兽类肉),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宛若“众星捧月”式,那就表示尊敬来客;若对待不速之客,则把两个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锅前边,后边是走兽类肉,示意来客离去。
“民以食为天”,“吃”既是吃美食,也是体味和享用文化。满族火锅的红红炭火和沸腾汤水让我们的合家欢宴、亲朋相聚都具有了别样的温馨和真情。
满族的火锅
火锅是满族名馔,和涮锅大体相同,在制法和食法上有所区别。火锅是将鸡汤和原料放置锅内,用炭火煨制熟后,方可食之,涮锅是将汤放置锅内烧沸后,由食者已箸夹生肉片往沸汤中涮熟而食。这类锅子的烹调方法,起源于我国北方寒冷的地方,具体地说,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始创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初期,在民间已有吃火锅的习惯了.在内蒙古地区出土的辽代墓葬中的壁画上以有佐证.古时候,满族的先世狩猎野餐时,常用篝火烧陶罐陶壶煮肉食,随时采摘蘑菇、野山菜等投入壶中。关东严寒,往往边烧边吃,这就是火锅的雏形。后来随着金属用品的广泛使用,才使火锅正式诞生了。火锅成了女真军打猎的随行餐具便于携带。这种肉、汤、菜混为一体的吃法,逐渐行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民族风味,而且火锅的用料也增添了不少品种。将火锅这一烹调方法由关外传到关内,并在全国风行,这个贡献当归于满族入中原。如张友鸾在[谈北京菜]一文中所说 :“涮羊肉所用的火锅,是从东北随着清兵进关的”.在清朝宫中,历代皇帝都喜食火锅,都是御膳中的主菜。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宫廷内多次举办“千叟宴”,主菜是火锅,此宴上光火锅就用了一千五百五十五个。随着八旗官员驻防各地,火锅也就在全国风行起来,并成为街市酒楼饭店中经营的风味菜肴。结合当地的风味,又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不同风味的火锅。使火锅成为我国烹饪中富有民族特色的独具一格的佳肴美馔,深受国内外食者的喜爱。
- 上一篇:满族的传统服饰
- 下一篇: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满族节日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