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传统手工艺

时间:2017-04-20 17:40:54     编辑:ky05
20

  土族就像其它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民族的手工艺,土族的手工艺有,皮开刺绣,建筑和雕刻,还有舞蹈,音乐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显示出土族的特色。土族舞蹈主要是安昭舞和婚礼舞。安昭舞是一种歌舞相结合的形式,舞时人们排成一圆圈,一般由一人带领(通常为老年男子),一唱众和,歌声悠扬,舞步轻盈。一起看看土族的传统手工艺。

土族的传统手工艺

  土族的刺绣

  土族刺绣之所以自成一体,与其民族宗教、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土族姑娘从8、9岁就开始习练刺绣技艺,直到出嫁年龄乃至终生以刺绣为荣。土族刺绣的内容非常丰富,胸襟上绣有“转魁子”、“五瓣梅”、“太极图”等具有宗教色彩;饶有民间情趣的花围肚上绣有“孔雀戏牡丹”、“石榴花”、“寒雀探梅”、“狮子滚绣球”等传统文化;五颜六色的绣片、针扎、香包上,绣有仙桃、牡丹、佛手等吉祥、祝福图案。常用的针法有三种:平针、掺针、插针。平针以“平涂式”的色彩效果,使画面整体均匀、平稳;掺针以“晕染式”将画面颜色深浅过度自然,有光泽,质感强;插针以“点缀式”使画面局部华丽、活跃。不同针法又延伸出独特的盘绣、拉绣、挂绣。盘绣是将数根丝线搓成细绳,用绳线盘绣出图案,有立体感,多用于大腰带、钱搭;拉绣是将丝线绣出编织效果,一般用于彩带、花鞋、烟袋等;挂绣是用色线绣成彩条,装饰吊带之用;堆绣是将棉絮充入主体图案布里层,形成起伏不一的浮雕效果。如今的土族绣品已走向市场,成为特色浓郁的旅游纪念品。

  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

  土族的玉石雕

  青海玉石资源非常丰富,有互助的冻石、乐都的中坝玉石、湟中的丹麻彩石、祁连的祁连翠、格尔木的白 玉、海西的乌兰翠等。这些玉石材料的色泽、硬度、结构,各具特色。

  用冻石材料较为适合于雕刻中小型 工艺品,如龙凤章钮、各种动物、人物等,表现最多的是《雪山奔牛》。作为本省有特色的工艺礼品,在 ***回归之际,青海省人民机构 给******** 机构 送的庆贺礼品《江河源》,就是用此材料中的冰糖 玉色所雕制。

  中坝玉石,玉质色泽呈黄绿色,石质色泽呈暗色或墨绿色,花纹色泽十分美观,石材适合于 中小型工艺品的雕制,如雕制的酒具、熏炉、镇纸、狮兽、八仙、骏马等,显得深沉而庄重、高雅而稳定 。丹麻彩石,由于地质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自然而明显的特殊纹理效果,色泽以赭、褐、乳、白、黄等构 成自然块面结构的花纹肌理,花纹变化非常丰富。这种石材在国内也是罕见的,仅彩石片上的自然花纹, 就足以表现出有含意、有意境的自立 画面,用彩石制作的工艺品,有花盆、花插、花筒、小屏风、镇纸等 。

  祁连翠,材质细腻面微透明,多为玻璃光泽,色泽呈翠绿、淡青绿色,制作的工艺品有人物、动物、熏 炉、酒具及仿古器皿等,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收藏价值,古朴而典雅。

  土族的嘛呢石刻

  石刻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工具也很简陋,艺人用铁锤、钢凿,根据石块的大小和文字的多少,在起伏不 平的石块上进行凿刻,将图形阳凿或阴刻(即凸出或凹人),有的经石需要用颜色装饰,绘制中再用牛奶稀 释拌匀使用,有油质的色彩不易被雨水冲落,可使画面色彩保留很长时间。

  藏族文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易于美饰,表现最多、最突出的是“六字真言”即(咯、嘛、呢、叭、咪、眸),其内容寓意深澳,广意为 吉祥等。由这六个藏族文字组合成的画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六个字穿插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固 定的、规则的文字图案,用于寺院绘制装饰或铸刻在器物上;再一种是按六字顺序排列组合,并形成一种 固定格式凿刻在十公分见方的自然石块上。

  从旅游市场看,现有加工的嘛呢石刻产品还是很受游客的喜欢 ,它具有西部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神秘的宗教色彩。

  土族女子头饰

  妇女戴额带,其形如倒写的“丁”字,用蓝布或黑布做成两指宽筒状后缝合,交叉处用白线挑成齿形花纹,称“狗牙花”。头戴卷边毡帽,足穿“过加”、“花云子鞋”、“腰鞋”。“过加”,又称“其吉都鞋”、“仄子花都鞋”,鞋面上用彩色丝线绣成各种花卉及打仄子花,鞋尖饰彩色短穗,鞋后跟接三指大小的红布溜跟即成。“花云子鞋”,以鞋面上用彩色丝线绣制云纹状盘线图案,故名。“腰鞋”,又称“斯果尔玛鞋”、“怏子都鞋”,因其形似长筒靴,故名。老年妇女服饰以深色,黑色为主,一般头戴黑色卷边圆顶绒毡帽,身着小领斜襟长袍,上套黑色坎肩,不穿七彩花袖衫,不系绣花腰带。

  未婚姑娘习以两鬓梳小辫,中间梳一条辫,三条辫子合辫在背后,用绯红头绳扎紧,系一海螺圆片。少女额前戴的额带叫“箍儿”,白布绣花做成,宽二寸,长及两耳,上沿连几束彩线短穗和几个小铃铛。有的姑娘头戴一条绣花头巾。其裤腿套一尺长的红色“帖弯”,在膝下方用白色布条将“帖弯”与裤腿相连,使其经纬分明。发式、“帖弯”颜色和额带的不同,常是区别已婚或未婚妇女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