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时间:2016-12-07 14:51:19     编辑:ky04
20

  裕固族的人们传统日常生活跟其他的少数民族不一样,文化艺术也是,大多数都是在音乐上比较独特的主体,而你们知道裕固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有哪些吗?不妨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裕固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裕固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裕固族的文学艺术文化

  裕固族的美术

  裕固族人民擅长编织,他们能织出结实耐用的褐子,编织各种口袋、马缰绳等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而且还能在其上面织出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裕固族妇女的发饰上有用珊瑚珠、海贝、绿色和蓝色的绸片及各色丝线,编制成的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色彩鲜明,华丽大方,也是精美的手工艺品。

  刺绣和剪纸在黄泥堡、大河区一带比较盛行,妇女的衣领、衣袖、布靴上都绣有各种花、鸟、草、虫等图案,剪纸的图案风格大致和刺绣的花纹相似,形象活泼、栩栩如生,这与他们从事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裕固族的文学

  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体裁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叙事诗、谚语、格言等。神话中有创世神话、善恶神话、爱情神话;传说中有远古历史传说、民族祖先传说、劳动英雄传说、帝王将相传说、机智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婚俗传说、民族斗争传说等;民间故事中有魔法故事、灵怪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反封建礼教故事、爱情故事等;民歌中有劳动歌,如擀毡歌、割草歌、奶羊羔歌等;仪式歌中有酒歌、婚礼歌、祭祠歌、哭嫁歌等;生活歌中有知识歌、驼户歌等;情歌中有求爱歌、赞美歌、邀请歌等;叙事诗有著名的《萨娜玛珂》、《黄黛琛》等,还有许多寓言、笑话、格言、俚语、谚语等。

  《萨娜玛珂》是裕固族著名叙事诗,有多种变化了的体裁,主要是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据传,这位女英雄是某个部落头目的妻子,在一场与外部落的**中,她毅然参战。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勇气过人的萨娜玛珂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在取胜后返回的路上,她身负重伤,最终献身。这首诗歌颂了萨娜玛珂的事迹,表达了裕固族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景仰。有固定的曲调用来演唱。

  

  裕固族原生态艺术文化

  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文化的入注,传统的原生态音乐艺术品逐渐消逝,大部分宝贵的民族艺术财富随之流失。以前肃南随处可听的优美山歌、动人的男女对唱逐渐的消失,那种几乎人人都是歌手,一年四季都能听到歌声的景象慢慢的蜕化,大多数人已经不会演唱,只有从专业的艺术表演人员和一些民间的老艺人那里才能听到的裕固族民歌。这种优秀的文化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慢慢消失,懂得裕固族民间音乐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流行的音乐。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课,在弘扬 民族音乐的同时应对本民族音乐艺术加以补救,使更多的裕固族民间音乐得以保存和继承。

  裕固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裕固族人不但喜欢唱本民族的民歌,爱唱临近其他民族的民歌,所以我们既不能把凡是裕固族人唱的民歌都当做裕固族民歌,也不能把裕固族人用其他民族语言唱的民歌不看作是裕固族民歌。

  裕固族民歌它包括:首座是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方式继承下来的本民族传统民歌。第二是原形来自于其他民族,但裕固族已用自己的语言和审美观念加以改造,得到本民族的认可的民歌。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如果丢失自己的音乐,就如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失去了胳膊。裕固族音乐作为裕固族人民的宝文化,因该在保护的同时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裕固族民间音乐不会面临消逝的危险。

  我们生活的牧区,学生大多数一直生活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家人和老艺人接触和交流,这使学生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作品了解就越来越少,好多学生不了解本民族民间经典的音乐艺术作品,使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理解和创新能力逐渐衰退。(算命www.bmfsm.com)

  与此同时传统音乐的消失与现代的教育音乐课教学也有很大的关系。民族地区音乐课大多数也是以音乐课本作品为主,而课本中的音乐作品根本没有裕固族艺术歌曲,这样下一代人能学到本民族艺术作品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授要穿插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也就是要穿插民族历史的讲解。民间音乐以生活为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何理解民间经典作品,首先让学生理解生活状况和音乐背景。如《西至哈志》首先了解历史,只有了解了裕固族历史你才可以真正理解歌曲的内在含义和歌曲的表现形式。更多的老艺人是先唱歌曲后讲故事,也有的边唱边讲,这样可以更深的了解历史,也可以从历史中获得更深的民歌风格。

  裕固族音乐的继承和创作,要保持古老的裕固族原生态的音乐传统,还要大量吸取其他民歌的长处,使其更完美更能反映现实生活。对于原生态的作品应做大量的整理和搜集。在创作的时候一定抓住裕固族音乐的节奏和曲调,在特色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在生活的基础上寻找素材。

  裕固族地区学校音乐课可以作为民族艺术的补救课。例如:学习英语口语,首先创设语境这对于学习英语口语非常的重要。音乐也一样。首先给学生多听多接触裕固族经典音乐艺术作品,可以给学生留下印象,从中了解本裕固族民间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民族音乐的风格。在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的去创作,在创作的基础上更深的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学校可利用音乐课使学生接触一些裕固族的音乐艺术品,传承和发扬宝贵的文化财富。更重要的是在继承的同时重视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也是对本民族音乐艺术的延续。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学方式,只靠仅有的艺术演员和专业人士是很难普及传统的原生态的裕固族艺术作品。尤其是裕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这样更容易丢失现有的音乐艺术作品,也不可能补救已经消逝的艺术作品。

  裕固族民族音乐艺术面临着衰退和消失,如何保护民族音乐艺术品是作为裕固族地区音乐教师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裕固族是 少数民族中现有人数较少的民族,它继承着先辈们能歌善舞的习俗。主要居住在肃南县境内,以畜牧业为主,受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影响裕固族民间音乐大多以山歌、情歌为主。作品悠扬、开阔、热情奔放,音域宽广,曲调高亢、朴素动人,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情有着紧密的联系。节奏欢快、较为自由但大体规整,这是裕固族民间音乐艺术品的共同特征。

  裕固族音乐作品内容以草原为主描写牧民生活。《牧歌》中写到:“那些歌声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全在一场玉雪飘过后的草原上。”歌词表达了裕固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牧歌只应在蓝天白云骏马羊群牧人牧鞭牧笛的广阔无垠的肃南草原才有,在这雪山草原之间艰苦创业生生不息,人们在心情格外舒畅时才会唱起这金色的歌谣,正如《飞翔的祁连雪》中唱到:一片片神奇洁白的花朵,洋溢着生民无尽的活力。 

  

  裕固族的音乐艺术文化

  裕固族的民间音乐

  裕固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由于本民族的文字失传,裕固族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历史都要依靠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歌手来传承。裕固族曾经传唱着大量好听的民歌,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阿斯哈斯》、《萨娜玛珂》、《黄黛琛》、《路上的歌》、《说着唱着才知道了》、《尧达曲格尔》、《我只得到处含泪流浪》等等。这些歌曲反映了裕固族的迁徙史、婚宴祝酒歌、裕固族的女英雄,以及背井离乡的裕固族人的乡愁。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裕固族民歌品种很多,如叙事歌、牧歌、劳动歌、风俗歌、儿歌等,此外也有许多外来的歌曲,比如汉族的小调,回族和东乡族的“花儿”或“少年”,以及源于藏族的山歌、酒曲等等,令裕固族的民歌文化带有多元化色彩。叙事歌具有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等诸多功能,以讲唱本民族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等为主,一般它们的唱词篇幅长大但曲调较短小,可以反复演唱,旋律有较强的吟诵性。流传在东、西部地区的《西至哈至》,是一首著名的裕固族叙事歌曲,以口传的形式记录了裕固族先民由嘉峪关外东迁进入河西走廊的史实和传说,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甚有帮助。

  牧歌在西裕固语中称“玛尔至耶尔”,东裕固语称“玛尔至顿”,其流布范围较广,但较多见于西部裕固族民歌中。牧歌的节奏相对自由,近似于蒙古族的长调类歌曲;其曲调平和悠扬,用真嗓演唱,风格却与汉族的平腔山歌较接近。根据放牧牲畜的不同,这类歌曲又有“放羊歌”、“牧驼歌”、“放牛歌”等几种。其中东部裕固牧歌的题材多与马有关,如《海青马》《枣骝马》等,似乎可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部分裕固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与蒙古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

  劳动歌和风俗歌是与裕固族人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两种歌曲,前者多反映人们的劳动生活,后者则关系到人在生命各阶段的必经仪式。裕固族的劳动歌比较丰富,如在畜牧区广泛流传的“奶畜歌”,西部地区垛草时唱的劳动号子“垛草歌”,东部地区擀毡时的齐唱号子“擀毡歌”,以及其他如“割草歌”、“捻线歌”等。其中“奶幼畜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歌曲,主要唱给那些生育后不让幼畜吃奶的母畜听。它的词曲即兴性强,唱词多用虚词,时常也会插入一些规劝或责骂母畜的话,音乐或深情甜美,或凄婉动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令躁动不安的母畜变得安静、驯良,从而顺利下奶和哺乳幼畜。其实,这种“奶幼畜歌”在其它阿尔泰语系从事畜牧业的民族中也很常见,但若是从数量、应用和音乐等方面考虑,却是以裕固族的此类歌曲较为典型。婚礼和丧礼是裕固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此类仪式歌曲也非常有特点。比如在裕固族的婚礼仪式中,新娘出嫁前有戴“头面”(一种装饰品)的习俗,其时要唱“戴头面歌”;新娘离开娘家之前要与舅舅对唱“告别歌”;在两家举行的仪式中,婚礼主持人主持仪式时唱“待客歌”,等等。而在丧葬仪式中,盛行火葬的西部地区,出殡时有女子在路上唱歌送葬的习俗,亲友们以哭声相和,所唱即“送葬曲”。

  除此这外,在东部地区流传的婚礼歌、叙事歌、牧歌等民歌中,有一部分叫做“蒙曲”的歌曲,是由后来成为裕固族先民的部分古代蒙古部落带入并流传下来的。根据学者的分析,这些“蒙曲”的节拍节奏介于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之间,有可能保留了蒙古族短调向长调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特点,从而具有“活化石”意义。

  裕固族民歌的历史溯源

  裕固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本民族文字失传,反而使其民间口头文学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不仅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许多特点,而且与今日匈牙利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

  裕固族人民喜爱唱民歌。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在裕固人放牧的草原和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牛羊,并随时会听到引人入胜的歌声。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民歌在曲调和行式上,既继承了古匈奴的某些特色,又吸收了藏族"拉伊"、蒙古族"酒曲"、回族"花儿"'土族"宴席曲"的某些特点,并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裕固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裕固族是个很特别的民族,它们没有明显的男性传宗接代的宗法观念,也没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因此裕固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很高,它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由于"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失传,裕固族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的历史都要依靠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歌手来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因此它的民间文学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许多特点,"裕固族"曾经传唱着大量好听民歌,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阿斯哈斯》、《萨娜玛珂》、《黄黛琛》、《路上的歌》、《说着唱着才知道了》、《尧达曲格尔》、《我只得到处含泪流浪》等等。这些歌曲反映了裕固族的迁徙史、婚宴祝酒歌、裕固族的女英雄,以及背井离乡的裕固族人的乡愁。

  由于语言和居住地区不同,裕固族民歌分为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前者较多具有粗犷、奔放的气质,音调接近蒙古族民歌;后者则较平和、深沉,更多地继承了回鹘民歌的传统。

  裕固族民歌采用五声音阶,以羽、徵、商三个调式最为常见。由于歌词多为两句,所以曲调大多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单句体亦占一定的比例,东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的单词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在民歌中常出现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裕固族民歌中经常出现五度结构,一般说来,西部民歌比东部民歌更多采用这种手法来发展乐思。级进是裕固族民歌旋律线的基础,许多民歌差不多只由级进构成。跳进大多为四、五度上、下行跳进。

  裕固族民间音乐作品结构简单,大都和古代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放牧、奶幼畜、垛草等)及风俗习惯密切地结合着。它的歌词格律,分别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突厥语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特点。裕固族民歌可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因素。

  裕固族的民乐

  裕固族音乐乐曲朴素优美、自然流畅,有民歌音乐、舞蹈音乐、宗教音乐多种。裕固族的民族乐器种类也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寺院乐器,有盾(也叫法螺或海螺)、法锣(也叫大锣)、手铃、巴郎鼓、铜质甘令、毕练、大镲、大鼓、喇叭等,也有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如天鹅琴和牛角鼓等,现已失传。

  裕固族的传统音乐包括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其中以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为主体。

  裕固族的宗教音乐

  裕固族在明清以后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同时民间也保留了一些萨满信仰习俗,比如每年举行一至两次的敬“罕点格尔”(神)。在这些仪式活动中,佛教寺院诵经、作法、跳神等活动所用的音乐和乐器,基本与藏族地区的藏传佛教仪式音乐相同;萨满仪式中由敬神人“也赫哲”唱的整套歌曲,皆用包含了许多古老词汇的西裕固语吟唱,非常古朴、神秘。 

    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