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姓,姓汪的名人

时间:2016-11-02 14:16:43     编辑:Ky02
20

  “汪姓”百家姓氏之一,汪姓起源有九种说法,同时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那么您知道关于汪姓家谱、汪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汪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汪姓,姓汪的名人

汪姓,姓汪的名人

  

  汪姓

  汪姓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汪姓起源

  源流一

  出自夏王朝时期古诸侯汪罔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汪罔,古国名,被后世讹为汪芒国,国君防风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国语·鲁语下》等记载:夏、商王朝时期有一古汪罔国,国君名防风氏。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所杀,国人迁居湖州的深山里,称汪罔氏。汪罔国后为楚国灭之,国人避之于安徽歙县,改称汪氏。防风氏,是远古夏王朝前期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据典籍《广韵·唐》中记载:“汪,姓。汪罔氏之胤。”按典籍《说文解字》中的注释:“胤,子孙相承续也。”在典籍《国语·鲁语》中记载:“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禺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这在史籍《左氏春秋传》中也记载:宋武公子司空之世,长狄伐宋国,班在宋地长邱打败长狄,俘获长翟缘斯。鲁桓公姬允(姬轨)十六年(公元前696年)长狄伐齐国,王子成父俘斩长翟侨如和其弟荣如,将荣如斩首,并将其头埋在周之北门即济北谷城。卫国人又捕获其季弟简如。鲁文公姬兴十一年(公元前616年),长狄由侵齐伐鲁,鲁国在东郡濮阳的成地战败长狄,富父终甥杀长翟侨如,埋其首于鲁子驹之门,至鲁宣公姬馁十五年(公元前594年)荣如死时已有一百零三年,而其兄焚如尚存,至焚如长翟氏为长狄氏,此后长狄败亡,并无子孙存活于鲁国。孔子说:“在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可见,防风氏、汪芒氏、汪罔氏之名,经多次更改,至孔子时已无“汪芒氏”,只有汪氏。

  防风神话的被发现,是 新石器时期四大神话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流二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 西突厥 汪古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汪古部,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朝灭西突厥后,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 汪古部(onggud)或译作雍古、王孤、翁古、 瓮古、旺古、汪骨、汪古惕等,汪古族部为北朝、唐代等时期蒙古高原及以北以西的大部族,为突厥、回鹘、沙陀 等中亚、北亚、西亚 部族组成,后来改汉字姓名 汪姓少部分北迁,进入辽东地区生息繁衍。到了金国时期,辽东汪古部遗民融合于女真族,以故故落名称为氏,称汪古氏,金初在北边守长城抵抗蒙古,为回鹘、沙陀等组成,后来或留或徙至南方,分为多支。 至明朝末期,汪古氏已经多改称为洪衮氏,亦称洪果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洪衮氏,满语拼音为Honggon Hala,汉义“槐”,世居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等地,成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841年(唐会昌元年),回鹘为 东北亚的 黠戛斯 所破,其中一部分南走,定居于阴山地区。故其祖源与突厥和回鹘等有关。唐末,此部同中亚、西亚的突厥族沙陀部 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部关系密切,可能与部分沙陀突厥人融合,他们自称为"沙陀雁门节度"(即李克用)的后裔。后臣属于辽。辽朝授其首领官号详稳(大部族官),驻在阴山北的黑水(今内蒙古达茂旗艾不盖河)地。辽亡后归附金朝,为金朝诸部驻军之一。汪古的基本成份由操突厥语的各部人组成,容貌和嫠面的习俗同蒙古人有明显差别,故辽、金时称他们为白鞑靼。十二世纪末,净州以北的边墙建成,汪古部主摄叔、阿刺兀思剔吉忽里兄弟相继为金朝守边,称北平王。《辽史》、《金史》、《元史》以及《李朝实录》等书中,都记载有不少女真姓,多为多音节的姓,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将女真语姓改为汉字姓,这其中就有将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改为汉”族汪姓的。《续通志·氏族略》载:元时翁观,即汪古,亦作黄掴、雍古部人以汪为氏。元代汪世显家族就是汪古部落之汪姓。 清朝中叶以后,汪古氏、洪衮氏、洪果氏等,多改汉姓为汪氏、淮氏。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汪芒国,取自姬姓鲁国汪氏二世祖汪挺次子汪芒之名,这在除改姓汪氏外的所有汪氏宗谱中都能得到印证,后讹为夏、商时期的汪罔国名。汪芒国与汪罔国毫无瓜葛。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封叔叔周公旦于鲁国。后因周武王早逝,即位的周成王姬诵年幼,才十二岁,因此周公旦需要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护朝,他便派长子姬伯禽出任鲁国国君。鲁国传十三代十五君至鲁成公姬黑肱,生长子姬午后为鲁襄公,而次子因出生时两掌有纹,“左王右水”,因而取名为姬汪,是为公子汪,因名封爵为汪侯,食采颖川,世称“颖川侯”。这在史籍《姓氏考略》、《姓氏寻源》及《汪氏缘起考》等中皆有记载。公子汪生子为公孙挺(姬挺),公孙挺生姬诵,姬诵(姬满)被封于平阳(今山东邹城平阳寺镇,非山西临汾),汪氏家族的郡望“平阳”即缘于此。依周礼中“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的制度规定,因此从姬诵开始,以祖父之名别称为汪氏,称汪诵,后代世为汪氏。晋朝时期,淮安侯汪旭在其所撰的《上谱表》中称:“祖居颖,初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始祖为成公黑肱次子汪侯,食邑颍川。”汪旭所指的”颍川“,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历史悠久,境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六千余年的历史。秦朝初期,秦始皇在该地置阳夏县,故太康又有“阳夏”之称。由于夏王太康曾在此筑城居住,故而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改称其为太康县,并一直沿袭到今天。阳夏县,西汉时期属淮阳郡,东汉时期属陈郡,故曰“陈郡阳夏县”。晋朝时期,太康之地志陈属梁,并隶属于颍川郡。[5]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宋朝初期,福建莆田有一翁氏人家,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六子分金分银分家分氏各自立派,自力更生去发展。 其中,第六子原叫翁处休,被翁老赐姓为汪氏,遂成汪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翁姓避乱改姓是汪姓的又一源流。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入福建 莆田,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 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 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 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 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源流五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汪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汪,古河流名称,亦称潢水。在史籍《水经注》中记载:“潢水一名汪水,与洈水合,至沛入泗。”汪水,不是今辽宁省境内的西拉木伦河,而是中原地区民间自古就俗称的“小黄河”,源出今湖北省的麻城五脑山,东流经河南境内,最后汇入淮河。西拉木伦河在古代亦被称为“潢水”,但没有“汪水”之名。

  在汪水流域的住民,很早就以河流名称命氏,称汪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汪野国,出自秦、汉时期西北地区汪野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有“汪野”地名。据学者汪松寿考证,古汪野国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脉的玉门、阳关一带,“汉朝以前未通 ”,是古代西羌民族的世居之地,其境在秦、汉时期初成为大月氏、乌孙国和匈奴之地。

  汉武帝刘彻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将军霍去病率汉军西征,灭匈奴,始置玉门县,隶属于酒泉郡,西羌民族一时纷纷归附大汉帝国,有以古国名汉化为姓氏者,称汪氏,逐渐融合于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旺扎布氏,亦称王扎普氏、旺扎布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jab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汪氏。

  ⑵.蒙古族旺扎尔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j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即为汪氏。

  ⑶.蒙古族旺古尔沁氏,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gurcin Hala。清朝中叶以所冠汉姓为汪氏、王氏等。

  源流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吉林通志》记载:

  ⑴.满族瓦勒佳氏,亦称汪拉佳氏,满语为Wal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汪氏。

  ⑵.满族完颜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后,成为金国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称为王甲部,以部为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拉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蒙古氏、锡伯族也有完颜氏,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

  ⑶.满族汪佳氏,亦称王佳氏,源出黑龙江女真虎尔哈部,满语为Wanggiya Hala,祖先为汉族,东汉末年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黑龙江女真,世居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王佳(今辽宁辽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汪氏、王氏。 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土族汪姓 :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木哥率部归附明朝,因功授指挥佥事。南木哥子叫汪失去加,取汪失去加之首字为姓,称汪土司。由此,其后裔及所部民众以汪为姓。瑶族汪姓 :古代明朝宦官汪直就是瑶族人。在土家族、回族、锡伯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亦有文化上汉化后改汉字姓汪姓。

  源流九

  汪华:唐初歙州歙县东乡登源人(今属安徽绩溪县汪村),少年时以勇侠闻名,隋末据有宣、杭、睦、婺饶五州,建号“吴王”。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625年)降唐,被授予歙州刺史,总管歙、宣、杭、睦、饶、婺六州军事,封越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皖浙赣许多地方。到了宋代,尤其称盛于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和江西婺源。宋朝的邓世名说:“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后也”。

  宋元之际,越国公汪华裔孙已播衍到福建和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境内(今广东大埔)。到了明朝时期,汪华裔孙汪惟良从大埔迁徙到揭阳县九斗埔(今广东揭西京溪园美德村),成为汪氏开基祖。五百多年来裔孙秉承越 风,艰辛创业,耕读兼顾,人才辈出。后来的美德村人全姓汪,占潮汕汪姓人口八成,同时又是潮汕汪氏发源地,裔孙分播河婆、普宁云落及陆丰、五华等地。

  汪姓家谱

  全国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五卷 汪尚琳编 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汪氏世纪四卷 汪镂纂修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850年) 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汪氏续修统宗谱 汪子仁纂修 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 图书馆

  全国新安汪氏宗谱 汪镂纂修 / 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 / / 安徽省博物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五卷 汪湘纂修 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一卷 汪鸿懦等纂修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安徽省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二十八 汪云程修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新安汪氏迁派宝录提纲七卷 汪国言纂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 安徽省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一百七十二卷 汪湘纂 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 图书馆(今仅存首座五○卷)、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全国汪氏十六族近属家谱十卷 汪道昆纂修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 图书馆

  全国汪氏重修统宗谱一百五十卷 汪士芳纂修 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 图书馆(今仅存第七十五卷)、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正胍 / 明朝 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 / 明朝 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全国汪氏总谱渊源世系七卷 汪志英、汪志萋等纂修 明朝 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卷 汪元秋等纂修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869年) 图书馆,今仅存首座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 /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算命www.bmfsm.com)

  全国汪氏统宗正胍 汪廷桢纂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安徽省续溪县文物管理局

  全国汪氏统宗谱八卷 汪礼纂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浙江省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正胍 汪凯南续修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吉林大学图书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十一卷 汪德祖、汪肇基纂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 安徽省博物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一卷 / 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国汪氏世守谱十卷 汪廷洽重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 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

  全国汪氏通宗世谱二卷 汪世衙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国汪氏通宗世谱一百四十卷 汪玑汪、嘉祺等编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 图书馆(又一部存一百三十二卷)、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

  全国颖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六卷 汪承诜等修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汪氏统宗谱八卷 胡建昌重修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淤邨

  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六卷 汪庾等修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图书馆、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全国汪氏统宗谱十二卷 汪杏荣重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 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榔濛淤郁

  全国云岫柏峰汪氏宗谱六卷 汪自恒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一卷 / 清朝 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国颖川汪氏宗谱 汪应蛟序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汪氏世守谱十卷 汪守勤、汪世棠等修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 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

  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六卷 汪葆春重修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 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淤邨

  姓汪的名人

  汪昂:(公元1615~1695年),字仞庵,安徽休宁西门人。著名清朝医学家。有《素灵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

  汪士铎:(公元1814~1889年),字梅村;江苏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历史地理学家。汪士铎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曾经过商,中过举人,一生以游幕和接徒为业。主要著述有:《汪梅村先生集》、《乙丙日记》、《梅翁笔记》、《南北史补记》、《水经注图》等。留存下来的只有前三种,其中《乙丙日记》是一部谈人口问题的重要著作。

  汪士慎:(公元1689~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人(今安徽休宁),居扬州以卖画为生。著名清朝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

  汪姓起名

  汪姓男孩起名

  汪辰昊 汪辰浩 汪陈平 汪陈贤 汪宸龙 汪宸淇 汪宸琦 汪宸逸 汪宸宇 汪晨冰 汪晨晨 汪晨露 汪晨潞 汪晨璐 

  汪晨曦 汪晨星 汪晨轩 汪成斌 汪成东 汪成冬 汪成董 汪成栋 汪成海 汪成华 汪成杰 汪成俊 汪成礼 汪成龙 

  汪成明 汪成洋 汪成译 汪呈东 汪呈冬 汪呈董 汪呈懂 汪呈栋 汪承东 汪承冬 汪承董 汪承峒 汪承栋 汪承龙 

  汪承刖 汪承云 汪诚冬 汪诚龙 汪诚阅 汪城安 汪城郴 汪城东 汪城冬 汪城董 汪城栋 汪城弘 汪城企 汪城锌 

  汪城宇 汪程东 汪程冬 汪程董 汪程栋 汪澄东 汪澄冬 汪澄坤 汪驰鹳 汪驰弦 ** 伦 汪崇国 汪初菡 

  汪初柳 汪楚楚 汪楚乐 汪楚铃 汪楚宁 汪楚笑 汪楚奕 汪楚岳 汪春波 汪春华 汪春吉 汪春节 汪春菊 

  汪春兰 汪春莲 汪春勤 汪春生 汪春晓 汪春阳 汪春洋 汪春意

  汪姓女孩起名

  汪阿妹 汪艾莉 汪艾玲 汪艾悦 汪爱红 汪爱娟 汪爱丽 汪爱琳 汪爱玲 汪爱梅 汪爱美 汪爱萍 汪爱茹 

  汪爱婷 汪爱霞 汪安红 汪安玲 汪安娜 汪安萍 汪安秀 汪安悦 汪桉琴 汪傲雪 汪白妹 汪邦英 汪帮玉 

  汪宝玲 汪宝娜 汪宝萍 汪宝琴 汪宝琼 汪宝燕 汪宝怡 汪宝英 汪宝玉 汪保霞 汪保怡 汪保英 汪贝丽 

  汪贝玲 汪倍丽 汪蓓怡 汪本玲 汪本雪 汪碧芬 汪碧琳 汪碧霞 汪冰洁 汪冰倩 汪冰茹 汪冰雪 汪冰玉 

  汪冰悦 汪秉琼 汪秉瑶 汪伯梅 汪铂文 汪博琼 汪博文 汪博娅 汪才娟 汪才美 汪才琴 汪才玉 

  汪才媛 汪财艳 汪采玲 汪采文 汪彩红 汪彩洁 汪彩娟 汪彩萍 汪彩倩 汪彩琴 汪彩霞 汪彩燕 

  汪彩英 汪璨洁 汪草花 汪岑妍 汪茶芬 汪姹洁 汪婵洁 汪婵秀 汪婵媛 汪婵悦 汪婵粤 汪婵越 

  汪禅洁 汪蝉玉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