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姓,姓熊的名人

时间:2016-11-04 14:36:27     编辑:Ky02
20

  “熊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熊姓起源有六种说法,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那么您知道关于熊姓家谱、熊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熊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熊姓,姓熊的名人

熊姓,姓熊的名人

  

  熊姓

  熊姓是 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为楚国国姓,楚国贵族姓氏。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得姓始祖为鬻熊,为祝融氏的后代。

  熊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熊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熊氏的杰出人物,尤北宋为最。其中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的熊姓为汉化改姓而来,与楚国望族并无关联。

  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今属新郑)。华邑在新郑,有熊之墟,祝融之墟。重黎,郐国均在新郑”。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

  熊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

  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却己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 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源流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队伍 ,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 机构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熊姓家谱

  浙江余姚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熊元龄主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常山新村熊氏宗谱三卷,(清)郑启新纂,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座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新村。

  浙江常山熊氏宗谱五卷,(民国)徐燮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大桥村、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新村。

  江西南昌豫章熊氏九修族谱,(清)熊)熊魁等纂,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宜丰熊氏秀翁植下支谱,(清)熊炳星纂,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罐山熊氏八修族谱,首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卷首上册)。

  河南光山熊氏族谱四卷,(民国)熊绪端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 科学院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玉泉、熊济南等续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九房会刊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天门竞陵熊氏宗谱,熊矩曾撰,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二十二卷,首四卷,(民国)熊开疆、熊裕络等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施岗乡施岗村。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民伟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昱村。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熊瑞玲、熊敬三续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潘塘镇郑楼村。

  湖北新洲熊胡氏宗谱四十卷,首八卷,(民国)胡洪耀、胡嗣璈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材。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四十三卷,(民国)熊仕藻、熊俊廷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长岭乡雄原村。

  湖南长沙熊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熊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萧作斋序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兰溪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有二部,仅存卷首)。

  湖南宁乡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民国)熊明阳序,民国二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首)。

  湖南湘潭中湘熊氏宗谱十四卷,(清)熊广南、熊象琨等辑,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儒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民国)熊诗诚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熊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清)熊秀斐修,熊世骥纂,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座~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湘南湘乡北门熊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清)熊尧农、熊著圃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阴罗湘熊氏三修宗谱,(清)熊运泰、熊景胡等纂,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益阳熊氏续修族谱九卷,(清)熊章溥、熊世珍主修,熊开楠等纂,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79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湖南益阳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熊运莲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沅江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今仅首座~二存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蒲江县大兴乡熊氏族谱,(清)熊世清撰,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鱼江村。

  泮陵熊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熊文炽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五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熊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民国)熊家梁等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熊元龄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玉泉、熊济南等纂修,民国期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矩曾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末。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年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现被收藏在 席国彑站档案馆。

  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民国)熊诗诚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家谱网站。

  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熊军莲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沅江熊氏族谱三十五卷,首卷、末卷均上中下册。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源默熊氏五修族谱续编十八卷,(民国)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分八部,共十八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熊氏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民国)熊辉楚等纂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首座~四卷、第七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第三十四卷、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萍乡萍西湘东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常德熊氏三修族谱,(民国)熊正乡等纂修,民国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宿松熊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熊玉纶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首座~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宿松熊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朝年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首座~十二卷、卷末。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清)熊兆春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首座~三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五卷,首二卷,(清)熊罗衢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慎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首座~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民国)熊性淦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首座~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残本。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蒲圻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首座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熊氏续修族谱九卷,首一卷,(清)熊润先等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民国)熊润先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首座卷、第四~五卷、第七~八卷、第十~十一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衡山熊氏族谱六卷,(清)熊叨懋等纂修。清嘉庆十七年挹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首座~三卷、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浏阳熊氏续修族谱五卷,首二卷,附录一卷,(清)熊京裕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叙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太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注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家乘,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九卷。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安化熊氏五修族谱三十卷,首一卷,熊晓初主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档案馆。(算命www.bmfsm.com)

  熊氏续修族谱,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飞熊村熊氏修,待印。

  湖北鄂州熊氏宗谱九卷,首一卷,第七卷已遗失,(清)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熊昌起(字翥云)主修,现存于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望江村是日字号谱(此谱按千字文排序)。

  姓熊的名人

  熊安生——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省阜城东)人。通五经,精“三礼”,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皆劓。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熊朋来——元朝文学家、音乐家,豫章(今南昌)人,宋咸淳时进士。入元后,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经说》、《瑟谱》。

  熊文灿——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人,明代大臣,累官至兵部尚书。

  熊廷弼——明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他召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来攻。明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沈阳失守,再任经略,与巡抚王化贞不和。次年王兵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为魏忠贤冤杀。

  熊大木——福建省建阳人,明代通俗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编有《全汉志传》、《唐书志传》、《宋传续集》、《杨家将演义》等通俗小说,其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熊赐履——湖北省孝感人,清时大臣、zhengzhi 家、一代学者。累官至吏部尚书,治程、朱理学,认为可以用理学指导zhengzhi ,强化思想领域的统治。有《经义斋集》等。

  熊伯龙——清初无神论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省)人。历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学,通佛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曾编著《无何集》将王充《论衡》中驳斥谶纬神学的言论分类编排,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信仰崇拜 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不故意造作”,“灾异非天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为鬼神。

  熊姓起名

  熊姓男孩起名

  熊崇羽 熊崇泽 熊础涵 熊楚涵 熊楚豪 熊楚杰 熊楚婕 熊楚沛 熊楚轩 熊楚岩 熊传超 熊传豆 熊传发 熊传海 

  熊传粮 熊传亮 熊传秀 熊传真 熊春华 熊春晖 熊春回 熊春兰 熊春林 熊春阳 熊春尧 熊纯善 熊辞善 熊辞粟 

  熊从根 熊聪银 熊琮琮 熊璀瑜 熊翠嫦 熊翠凤 熊翠微 熊达能 熊大根 熊大进 熊大庆 熊大任 熊大荣 熊大同 

  熊大翔 熊大元 熊大足 熊丹凤 熊当当 熊道海 熊道慧 熊道全 熊道幸 熊道远 熊得元 熊德光 熊德贵 熊德华 

  熊德均 熊德坤 熊德邻 熊德陵 熊德龙 熊德平 熊德坪 熊德盛 熊邓生 熊迪华 熊迪粟 熊迪扬 熊迪逸 

  熊帝祁 熊点点 熊殿刚 熊殿钢 熊丁半 熊丁丁 熊丁凡 熊丁方 熊丁洪 熊丁华 熊丁汇 熊丁慧 熊丁江 

  熊丁漫 熊丁乜 熊丁敏 熊丁名 熊丁雯 熊丁兴 熊丁雨 熊鼎轩

  熊姓女孩起名

  熊阿丽 熊阿妹 熊阿英 熊哎瑶 熊艾玲 熊艾梅 熊爱玲 熊爱梅 熊爱萍 熊爱茹 熊爱婷 熊爱霞 熊爱玉 熊嫒琳 

  熊嫒梅 熊暧文 熊安娜 熊安萍 熊安琼 熊安文 熊安悦 熊奥娜 熊白雪 熊白玉 熊柏瑶 熊宝婧 熊宝萍 熊宝雪 

  熊宝燕 熊宝怡 熊宝玉 熊保玉 熊葆怡 熊贝燕 熊倍燕 熊蓓蓉 熊蓓燕 熊必文 熊毕琴 熊毕文 熊碧娥 熊碧花 

  熊碧娟 熊碧萍 熊碧瑶 熊碧玉 熊壁萍 熊壁玉 熊璧莹 熊飑玲 熊飚玲 熊彬芳 熊彬茹 熊彬雪 熊彬妍 熊彬燕 

  熊槟燕 熊冰芳 熊冰洁 熊冰梅 熊冰茹 熊冰艳 熊冰燕 熊冰瑶 熊炳文 熊炳怡 熊伯文 熊博文 熊才芬 

  熊才玲 熊才妍 熊才玉 熊采媛 熊彩芳 熊彩红 熊彩玲 熊彩萍 熊彩琴 熊彩蓉 熊彩婷 熊彩霞 熊彩艳 

  熊彩燕 熊灿丽 熊灿萍 熊茶英 熊婵婵 熊婵娟 熊婵选 熊产洁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