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姓崔的名人

时间:2016-11-11 15:13:03     编辑:Ky02
20

  “崔姓”汉族百家姓之一,崔姓起源有五种说法,得姓始祖是“崔季子”。那么您知道关于崔姓家谱、崔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崔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崔姓,姓崔的名人

崔姓,姓崔的名人

  

  崔姓

  崔姓是 、朝鲜和韩国的姓氏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

  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属于中原地区望族、全国大姓;望族分布于今山东淄博、河南濮阳、河北安平、湖南桂东等地;主要堂号有博陵堂、清河堂等。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 姓氏中排行第54,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韩国为多。

  崔姓起源

  崔[cuī]姓的起源有五个: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元和姓纂》卷三载:“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采食于崔,遂为崔氏。”《通志·氏族略》载:“姜姓,出齐丁公伋,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氏,遂为崔氏。”姜太公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有个嫡子名季子,本应按礼制继承齐国君位,季子却让位于姜得(史称让国叔乙,即齐乙公姜得),自己则采食于封地崔邑。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之为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嫡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叔乙。叔乙继位后,封季子卿大夫把崔邑(今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季子后裔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崔姓。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避居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续任鲁卿大夫,仕宦罔替。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字伯基)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南祖房崔氏、青州房崔氏、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安平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等定著十房,光在唐代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首座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李郑王」。

  南北朝时,博陵崔氏为首座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称“崔、卢、李、郑、王”均为一流士族。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时,依习惯把崔氏列为首座大姓,唐太宗知道后大怒,说:崔氏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首座?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后来唐机构 下令改皇室李姓为首座,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源于高丽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今韩国庆尚道庆州)。从公元四世纪末起,新罗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登王朝通交,大力吸收 汉文化。期间使用汉字并创造了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2]  明、清时期,有大量高丽崔氏进入中原,逐渐成为今朝鲜族崔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 机构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源于被土家族同化,崔姓十五世孙崔如意为秦朝大夫,有二子,长子崔伯基,次子崔仲牟。其后裔明征南侯崔友,系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明朝初年,崔友奉朝命,偕兄崔泰由陕西咸阳率兵入黔,保境安民,兴教化,发展生产。后崔泰回原籍,崔友卜居贵州沿河祐溪,是为沿河崔氏始祖。崔友定居后与当地土家族人通婚被同化为今贵州、重庆、四川等境内的土家族崔氏。

  崔姓家谱

  山东庆云崔氏族谱四卷,(民国)崔汝璸、崔毓鑫等续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 科学院图书馆、***、美国。

  江苏泰兴润东崔氏续修族谱八卷,(清)崔敦文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江苏海安虎墩崔氏族谱,(明)崔三锡纂修,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木刻清顺治间补修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洲崔氏宗谱六卷,(清)崔元鸣等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

  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四卷,(清)崔纪龙等重纂,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六卷,(民国)崔希圣重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崔氏重修庆源堂谱序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章村乡。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章村乡。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章村乡。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民国)周权纂修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仁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座~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章溪崔氏积善堂宗谱不分卷,(民国)邵国卫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章溪屏山崔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崔前育、应廷赓等纂修,民国十儿年(公元1930年)敦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鄞县章村乡崔岙村。(算命www.bmfsm.com)

  浙江常山定阳崔氏宗谱二卷,(民国)崔谷亘重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招贤乡招贤村。

  浙江象山崔氏家谱一卷,(清)蒋凤仪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崔衍祥等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石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妾徽黄山仙源崔氏支谱六卷,(民国)崔祥奎等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 图书馆。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享叙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涛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妾徽黄山仙源崔氏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森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太和崔氏支谱十卷,崔玉峰修,现收藏于苗集镇西崔庄。

  福建浦城崔氏合修族谱十一卷,(清)崔维城、崔映魁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南项城崔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项城县档案馆。

  仙源崔氏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森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

  湖南宁乡崔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尊高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默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

  太平仟源崔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森编,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

  太平仟源崔氏享叙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铸编,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 家谱网站。

  朝鲜朔宁崔氏三编世谱,总目一卷,(民国)崔鹤九编,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铜版活字印本四册。

  姓崔的名人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daikao 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琦:(1939年— ),河南宝丰人,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崔姓起名

  崔姓男孩起名

  崔皑皑 崔艾璇 崔爱方 崔爱伏 崔爱华 崔爱桦 崔爱佳 崔爱军 崔爱均 崔爱莲 崔爱民 崔爱敏 崔爱宁 崔爱珍 

  崔爱周 崔安安 崔安俪 崔安琪 崔安旭 崔安学 崔敖尘 崔傲尘 崔傲宇 崔傲雨 崔奥林 崔奥宇 崔跋锏 崔霸人 

  崔百信 崔佰阳 崔柏勋 崔包涵 崔宝玛 崔宝泉 崔宝祥 崔宝信 崔宝友 崔保信 崔报信 崔蓓蓓 崔本彬 崔本海 

  崔本华 崔本清 崔本秀 崔笨笨 崔匕馨 崔毕宁 崔弼诚 崔斌强 崔斌清 崔冰冰 崔冰嘉 崔冰清 崔冰研 崔兵真 

  崔丙鲲 崔丙松 崔秉昌 崔秉辉 崔秉骏 崔秉韬 崔秉炎 崔秉誉 崔炳晨 崔炳辉 崔炳松 崔炳涛 崔波涛 

  崔铂粼 崔博翰 崔博泓 崔博今 崔博俊 崔博天 崔博伟 崔博闻 崔博翔 崔博轩 崔博羽 崔卜罂 崔才华 

  崔才智 崔彩虹 崔彩云 崔彩运 崔灿然 崔粲灿 崔粲粲 崔粲璨

  崔姓女孩起名

  崔艾娟 崔艾琳 崔艾婷 崔爱芳 崔爱芬 崔爱红 崔爱花 崔爱娟 崔爱莉 崔爱丽 崔爱琳 崔爱玲 崔爱美 崔爱萍 

  崔爱倩 崔爱婷 崔爱霞 崔爱妍 崔爱英 崔爱媛 崔安娜 崔安怡 崔傲冉 崔傲雪 崔澳雪 崔白娟 崔白雪 崔百玲 

  崔勹琼 崔宝红 崔宝洁 崔宝娟 崔宝琳 崔宝玲 崔宝娜 崔宝倩 崔宝茹 崔宝文 崔宝霞 崔宝秀 崔宝嫣 崔宝艳 

  崔宝怡 崔宝英 崔宝瑛 崔宝莹 崔宝颖 崔宝玉 崔宝媛 崔保红 崔保花 崔保玲 崔保玉 崔葆秀 崔蓓蓉 崔碧芳 

  崔碧娟 崔碧雪 崔碧莹 崔碧玉 崔变英 崔冰洁 崔冰倩 崔冰琴 崔冰妍 崔冰艳 崔冰瑶 崔冰英 崔冰莹 

  崔兵芳 崔炳霞 崔炳英 崔伯茹 崔伯文 崔博文 崔博妍 崔博颖 崔礴文 崔卜文 崔彩娟 崔彩霞 崔彩妍 

  崔彩艳 崔灿文 崔粲文 崔粲颖 崔璨琳 崔璨玉 崔婵静 崔婵娟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