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翁姓的由来
翁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两百名,那么,翁姓的起源是怎样的呢?翁氏的家训有哪些呢?姓翁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呢?姓翁的现代名人有哪些呢?翁氏故居坐落在常熟古城区的翁家巷内。此宅始建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由两朝帝师翁同龢的父亲、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于道光十三年(1833)购得,作为奉养母亲之所。翁同龢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一起看看翁姓的由来。
翁姓的起源
因地得姓
周昭王封庶子食邑于翁,国亡后其子孙以地为姓。
因掌得姓
传说周昭王庶子出生时双手握拳,他人掰不开,独昭王能掰开,周昭王掰开后见初生儿左掌纹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纹如“羽”字,便将儿子取名‘翁”,后来翁的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古书称“氏以王父字”)。
因人得姓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等
翁氏的家训
一、定家训,传承良好家风
骆驼翁家,原以桥定名。骆驼桥建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至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重修。桥南堍旧名“六大”,民国时建为“六大乡”。翁维根,字雪根,今年83岁,旧骆驼明驼大队人,其所属分支孝友堂,坐落在骆驼桥后田央,占地628.3平方米,建有“凹”字形木结构平屋一幢, 穿堂一间,住房十一间,其中穿堂即名孝友堂。
翁氏松房翁维根排行第三,共兄弟姐妹六人,唯有他自幼长于父母身旁,言传身教,影响至深。1992年翁维根从电大退休后,搬至后大街社区,开始着手编写家谱。其实翁维根早在退休之前就萌发了把父母的精神代代相传下去的念头,但因工作繁忙,正式开始动笔已是1993年了。在反复编写四五次后,于1996年定稿,1998年印刷成册三十本,分发家族成员手中。
“我祖父去世前,家中生活很艰难。为促子女各立一业,所以在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分为‘松’‘柏’‘梅’三房。我爹爹是长子,因此我们这一房称为翁氏松房。”翁维根指着家谱告诉记者,祖父故去前欠下一笔债务,就把家产折算成银洋作价留给父亲,经酌价,屋宇家产什物,算上橱、柜、桶、箱、缸等所有东西,仍有不足,但父亲一肩扛起了所有债务,并在几年间偿还。
父辈以身作则,为这个家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翁氏松房家训:积财于儿孙,不如积德于儿孙。为防止身为独生子女的第三代第四代遗忘这些品德,翁维根在编写家谱之余,开始总结提炼父母言传身教的经验,完善翁氏松房的道德标准,又制定了家风、家规等。“诚实认真办事、循规蹈矩做人、勤俭刻苦创业、弘扬光大祖训”,简简单单的二十四字家风,凝聚的是做人的哲理。人字好写难为,一撇一捺之间所蕴含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念。东西太多,归结于这二十四个字也算不差。
为了这份可贵的精神财富的传承,翁维根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凝聚在一本60页的家谱、一则十二字的家训、一段二十四字的家风和一篇六十六字的家规之中。
“我们家翁氏松房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三代人总共有60多口。为使分散在北京、上海、杭州甚至国外的翁氏松房成员能够不因距离而日渐疏远,在我的提议下成立了翁氏家族联合会。”翁维根为此起草了成立联合会的全部章程,家族的成员也为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而各自出力,并在2011年10月3日,于镇海花园大酒店召开了成立大会。
此后,为了方便联络,翁氏松房建立了家族基金会,作为整个家族每年聚会的经费;还创办了翁氏松房网站,供家族内部人员远距离交流沟通;编印了通讯录,并实时跟进,不时“查漏补缺”;谱写了家歌,在《大海啊故乡》的曲子基础上重新填词,谱写了一曲《翁氏松房之歌——爸爸妈妈》……
“从2010年起,每逢春节,翁氏松房家族的成员都会想办法相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一天,我们还有一个保留节目,那就是饭后大家一起唱‘家歌’。”翁维根轻轻哼着曲调,在耳边回响着熟悉的旋律,不一样的歌词,颇有趣味。
二、忆父母,诉说家族往事
翁维根回忆,父辈为人之好,是当地叫得响的。“我爹爹名叫史谌,字永年,生于公元1892年,为人勤恳,乐于助人,常常代人写信,书写婚约、租房契、买屋契和买田契等,从不收取报酬。又常受聘到结婚人家处理总管事务,或给予贫苦乡邻经济上的援助,以解燃眉之急。遇到不好的收成年头,农民们要‘抛青苗’,来爹爹地方赊谷子度日,爹爹多不计较偿还,仅凭借者自愿;也不计较多寡,借钱也多如是。”翁维根说,在骆驼桥乡邻中,“永年先生是善良人”是有口皆碑的。而母亲林氏翠英,性格爽直,虽然不识字,但是为人处事大方善良,极讲信用。
分家后翁史谌外出学艺,学成后回到故乡骆驼,在邮局旧址西首开设了小店——“福昌”,以首饰加工、绱鞋为业,诚信经营,深得顾客信任。在营业逐渐兴旺,经济慢慢好转之后,扩大了店里的经营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商品种类售卖。店内从采购、加工管理到门市销售,都由翁史谌和妻子两人一手操办。在他们的精心操持下,生意兴隆,声誉四扬,在1934年10月店面搬移至原骆驼西街18号宝丰弄东首一间半店面的楼屋,再立招牌“翁福昌”,这也是翁史谌创业的昌盛时期。但他有钱绝不乱花,仍勤俭度日,兄弟虽已分家,各自立业,但还是尽“长兄代父”之责,助两个弟弟成家立业。
“抗战之前,翁氏松房已经有七口人,母亲为此多方筹谋,想要分担经济压力。恰逢叔父史誴从上海买来一台缝纫机,母亲如获至宝,马上开始学习使用,从此,店里就多了一项缝纫加工的活,专为绱鞋店加工缝绣鞋口。她手工精细,加工费便宜,交货时间从不耽误,订单也纷沓而至。加工品数量增加,母亲又是一个较真的人,只要有人要求加工,就来者不拒,十分迁就别人。光靠白天无法完成的工作,就在夜里加班加点,常常忙到半夜。有时为不失信用,就趴在缝纫机台上打个瞌睡后继续工作,通宵达旦。长时间赶工,不免出现因疲劳过度,额头撞到缝纫机上,或者是手指被针戳到等情况。但那些年,母亲从来没有一次不是按时完成订单的,这也让大家交口称赞‘永年嫂的吃苦精神谁都比不上’。”翁维根回忆父母,感慨万千。
抗日**后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投机商互相倾轧,大发国难财,翁史谌这样老实的经商者则每况愈下。当时翁家的家境已是外强中干,家中有这么多人口,只得另谋出路。翁史谌和张顺记阿青叔去黄沙闸运稻谷,帮着划船,却不慎被水草挟到河里,回家时身体冻得发紫。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翁史谌也从来没有忘记帮助过他的人,在几乎倾家荡产的时候也恪守承诺,将欠下的500元还清。终其一生他都诚实守信,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过来。
林氏翠英伴随翁史谌历经风雨,患难与共四十年。后来翁史谌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在临终前拉着妻子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家中帐子、被头,再不要自己洗了,两元一工,叫人洗吧……”母亲一生勤俭节约,这是她在长期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养成的习惯。
“这几年生活条件变好了,但我还是倾向于过节俭的生活。母亲从小告诉我,‘千日有,不忘一日无’‘一斗米,尤可俭;一升米,节莫及’。”翁维根对于“节俭”这个美德,似乎是刻进了骨子里,厕所一竖架的脸盆用以节水足可说明这点。
“小时候家里穷,难得有新鲜的菜可以吃,但如果有,母亲肯定会留一份给周围的邻居尝尝鲜。这个时候,母亲会告诉我,‘邻居碗对碗,亲戚盘对盘’,做人切不可小气自私。”翁维根说,就是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让他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是老百姓朴实的为人处事品德,应当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学会这些。”
沿袭自父辈的热忱、乐善好施,翁氏松房家族对待外人尚且如此,对家人也有这样一个约定,无论哪个家族成员有了困难,大家都应当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2012年,有一个家族成员生重病住院,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给他送去了大家族的温暖。
三、重品行,弘扬社会公德
家训、家风、家规带给翁氏松房整个大家族的是良好的品行。一如家规中所描述的,翁维根和妻子胡藕儿这对“教师组合”几十年来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有商有量,和双方的兄弟姐妹均关系亲密,来往频繁。
随着年龄的增长,翁维根有过几次住院开刀的经历,老伴胡藕儿总是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床边,端茶喂药,擦身换衣,直至康复。平时外出,两人总是同进同出,一起锻炼,一起买菜,一起出门办事,偶尔一个人出门,连卖菜的大爷都会问,“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啊?”
不久前,老伴脊椎动了一场大手术,两人面临着一场重大的生死考验。翁维根不分昼夜24小时守在病床前,精心照顾,终于把老伴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感念于珍惜生命,感恩社会的两人还一同照看、帮助周围病床需要帮助的病人。
2006年是翁维根和妻子金婚之年,他们捐出了退休工资的一部分给社区生活有困难的老人们。此后每一年,年年如是。这些钱称不上巨款,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份心意。
“我和老伴都是老师退休,退休工资足以保证我们生活得不错。想想自己的生活,再想想有些老年人生活得很苦,总觉得要做点什么,多的我们也没有能力,每年捐些钱也算是我们的一点点心意。”翁维根表示,“我母亲说过,‘屋上檐前水,滴滴不错移’,父辈对于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受到父母的影响很大,对周围人能帮上多少忙就帮多少。”除了钱,翁维根也会捐一些衣物、闲置的东西,这种行动不曾间断。
每到礼拜天,子女们就会回来看望翁维根夫妇,为两名老人带来欢乐。子女们也深受两老的影响,都积极参与公益行动。“子女很孝顺,上次老伴身体不太好住院的时候,在外地读书的外孙女连夜赶回宁波探望,之后又连夜赶回学校继续学习,很有孝心。”翁维根扶了扶眼镜说,子女的家庭荣誉感很强,去年他们家里还评上了市级文明家庭,大家都很高兴,一起庆祝拍照留念。
姓翁的历史名人
翁郡,汉代学者。
翁承赞,字文尧,唐代莆田县人(1956年后属福清),乾宁年间(西元894-898年)进士。唐末累官秘书郎、右拾遗。五代后梁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后授闽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晋爵晋国公。曾咏梅花诗:"忆德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翁肃,字彦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与翁彦约、翁彦深、翁彦国三兄弟及翁延庆、翁蒙之同姓同乡同朝,皆居** ,时称六桂同芳。
翁德广,宋代人。淳熙年间(西元1174-1189年)任溪县知县。朱熹曾奏荐之,称其"不务赫赫可喜之名,而有肯肯爱民之实。
翁难乙翁万达,明代兵部尚书。
翁方纲,(西元1733-1818年)字正三,清代大兴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内阁学士。精金石考据之学,亦擅长词章、书法。曾任鸿胪寺卿,预千叟宴。
翁同龢,清朝时期江苏常熟人,管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师。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担任内阁学士。
翁春,清代诗人。
翁文灏,辅仁大学教授,是 早期的地质学家之一。
姓翁的现代名人
翁虹,1968年9月17日生于xianggang ***** ,影视女演员、歌手,毕业于xianggang 演艺学院舞蹈系。
1989年参选亚洲小 姐并获冠军,与亚洲电视台签约进入娱乐圈。1990年,翁虹出演了以当时xianggang 的移民潮为背景的一部60集情境喜剧《富贵冤家》,剧中翁虹与xianggang 女艺人沈殿霞搭档出演一对母女。1998年,翁虹参演了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首次扮演猫妖一角。2007年1月,与担任专业健身管理师的刘伦浩结婚,并于同年10月诞下一女。
翁静晶(Mary Jean Reimer,1964年5月22日-),xianggang 知名人物、曾为影视艺员,电视及电台节目主持人,保险顾问,现为职业律师及自由撰稿人。1980年代前期红极一时的青春玉女偶像,主演剧集《豆芽梦》,《突破》及电影《喝彩》,《杨过与小龙女》,《妖魂》,《武林圣火令》等,1984年嫁给了著名导演及武术指导刘家良。
翁航融(男)1987年1月22日出生于福建福清;17岁开始就大江南北征战大小选秀活动,曾于2006年参加华娱卫视举办的“动感新声大赛”,获得季军。现为xianggang 华娱卫视当家男主播并于2011年发行个人唱片《梦航行》获新人奖, 同时兼具有歌手与演员的身份。
翁立友,** 知名闽南语歌手。
翁滋蔓,** 知名少女艺人。
翁金珠,** 前“文建会主委”。
翁启惠,知名中研院院士。
翁倩玉,知名** 旅日歌手,身兼演员。
翁俊明,翁倩玉祖父,同盟会成员,知名抗日志士。
翁炳荣,翁俊明儿子,** 早期知名导演。
翁岳生,嘉义人,曾任** 地区“司法院院长”及“司法院”** 官。
翁重钧,** “立法委员”。
翁明显,中环集团总裁、** 棋院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文化创意科技小组副召集人。
翁帆,与大自己54岁的杨振宁结合,其夫是首座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翁嘉麟,2008** 麻将大赛赌王。
翁杰明,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文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员。现任** 重庆市委常委、市人民机构 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兼任重庆行政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