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宗祠对联

时间:2016-07-02 14:08:54     编辑:Ky02
20

  洪氏宗祠位于 哪个地区省份,始建于哪个年代朝代?关于洪氏宗祠对联您又了解吗,下面不妨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吧!

洪氏宗祠对联

洪氏宗祠对联

  

  洪氏宗祠

  泉州洪氏大宗祠址在今泉州市鲤城区东大路旁,靠近东湖公园即温陵北路草埔尾。是一处始建于清同治七年的汉族“家祠”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倡建者泉州市草埔尾人,清咸丰九年举人(洪皎之后裔)洪团老向龚氏购得三进旧厝一座(契据仍由洪团老后人珍藏),一进由族人捐助改建宗祠。劝捐洪氏大宗祠序文曰:“夫敬宗收族,虽孝子慈孙事,然家不立庙,祖于何亨,宗不建祠,族于何聚,此我洪氏大宗之建所由汲汲欤。”序文作者为清道光二年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 兵备道兼理学政,按察使洪毓琛,山东临清人。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建筑格局为“前堂后寝”有明显的家祠风格,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泉州洪氏大宗祠为洪团老私人家庙(祠宇),清朝咸丰年间由洪团老向龚姓人家购得的一座旧宅扩建。二进一天井,东西厢房,双护厝加后界(现左护厝和后界已废)的土石木结构,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左右。宗祠建成后至今150多年一直由洪团老及其继承人居住。清朝的产权登记人为洪团老,民国年间由其嫡孙洪秀山继承登记,*** 经50年代的土改由泉州市人民机构 验契确权,80年代产权登记94年发放产权证,产权登记人由洪氏家族各祧联名。宗祠建筑古色古香,肃穆壮观,体现了清代古建筑之精湛艺术水平,虽经历百多年的风雨侵蚀,部份墙壁有些剥落,但雄风犹存,现为市级“文保”单位,非一般“大宗”所能媲美。

  大宗祠燕尾翘脊,前进倒凹寿三川步口伫立石柱四根,各书楹联,中门上缘高悬“洪氏大宗祠“五字。门口大埕旗杆四座,以示威风,(现旗杆座已不存,改砌平面的花岗岩)。从高门槛,大门旁的石螺和旗杆座的设置来看,非** 显爵,安得有此之饰。后进以屏板柳条门组成“密嘴厅”,门缘上高悬“三瑞堂”匾。两旁柳条门板以花草图案雕成“洪唯我祖,节著冷山,***贯月,感动天颜”,“缵承绞绫,莅任赤泉,甘棠遗爱,聚族瓜绵。”神龛内奉祀的神主牌由于文革的沧桑现已荡然无存,其他的匾额也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所毁。大厅附壁点金大柱有楹联曰:“节著冷山十五年衔命抱符***志远逾苏武,派分晋水甘余疏劾奸弥患铁石心迈迹琼崖。

  ”大宗祠祀洪皓、洪皎、洪适、洪遵、洪迈等洪氏先祖清末期间每逢春秋两祭,洪团老邀闽南一带洪氏后裔云集大宗,举办盛大祭礼,设宴款待宗亲,追水源木本。但到民国初年祭祖之仪便不再延续,百余年洪团老家族一直在此安居乐业。2000年,泉州南建筑博物馆筹建初期向洪团老的裔孙租用洪氏大宗祠作为办公地点。

  洪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陪凤阁;四达銮坡: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金石学家洪适,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人,工文词,与两个弟弟洪遵、洪迈先后考中词科,并称“三洪”。历官通判、知州、户部郎中,孝宗时升司农少卿、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并以此为根据证明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传的讹误,考核较精,著有《隶释》、《隶续》及《盘洲集》。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丹阳人洪兴祖,字庆善,绍兴年间受召到翰林院参加考试,高宗将他拔为首座,官秘书省正字。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楚辞补注及考异》。銮坡,指翰林院。

  才称四子;书列三奇: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师民四子俱有才名。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觉范奇于书,为“新昌三奇”之一。

  瑞成连理;图写慈恩: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皓以宁海主簿摄县令事,轻赋税,恤孤寡,衙中荷花、桃实、竹枝皆成连理,人称“三瑞堂”。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洪亮吉绘《机声灯影图》,以示不忘母教。

  洪皓我祖;节著冷山:洪氏大宗祠位于泉州东门草埔尾(现温陵路与湖心街交界处),原占地约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祠前三面环墙,设一大边门,门额匾书“洪氏庙门”。进门为花岗岩铺砌石埕,面积约一百六十五平方米。宗祠朝东南向,沿中轴三进;一进祠门,二进正祠,三进住户,并配两翼护厝。虽历经拆除重建,但主体建筑仍保持完整,具有典型的闽南传统祠堂特色。泉州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4年立碑作简明介绍。

  ***贯日;感动天颜:洪氏大宗祠正祠悬山式木构架筑于石台基上,祠门木构,中间大门作几何棂窗,隔扇对称,两扇雕梅花,另两扇分别雕有鹿凤、龟鹤配翠竹,竹叶精心设计雕刻联句,这些联句往往没有被参观者发现。

  缵承绞绫;荐任赤泉: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甘棠遗爱;聚族瓜绵: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洪氏宗祠五言通用联

  文章高天下;姓字列榜头: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左都御史洪英,永乐中会试首座。

  事可对人语;心常如水平:此联为南宋朝时期的诗人洪咨夔自撰联。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人。嘉定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

  驷马高车地;忠臣理学家: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祠门硬山式筑于石台基上,中门楣上嵌“洪氏大宗”匾,门边石柱刻有清咸丰己未年(公元1859年)举人洪翟离撰书的这副对联。

  洪氏宗祠六言通用联

  三洪名满天下;一军功安社稷: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医洪适,字景伯,鄱阳人。幼敏悟,与弟遵、迈,先后中词科,由是“三洪”名满天下。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卫州知府洪梦炎,字季思,淳安人。宝庆进士。端平间高沙兵变,命梦炎绥之。他开以自新之路,使一军得以平安。官至卫州知府。(算命www.bmfsm.com)

  宋朝忠臣世系;剑州少府名宗:此联为福建省沙县夏茂镇洪氏宗祠“敦煌堂”堂联。夏茂镇洪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初年。祠分前中后三殿,前殿前方有一小坪,小坪前有一宗祠门牌楼,门前还有一对大石狮。门楼往前殿的通道用鹅卵石铺成一个“日”字,其它用地砖铺成;门楼前一“月”字形台阶,取皇帝题匾“忠贯日月”之意。当时的整座宗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俨然象一座宫殿府第。据《剑沙茂溪洪氏族谱载:“夏茂洪氏迁沙始祖洪茂于南宋嘉太二年(公元1202年)任沙县尉(主管全县治安保卫的职官)。洪茂(公元1171~1227年),字季松,号青田。原江西省饶州(今江西上饶)鄱阳籍。登宋嘉太辛西秋(公元1201年)乡榜第三名,授福建南剑少府转沙县尉,卒于官。洪茂逝世后第三年,其子洪原携家眷从沙县城关迁来夏茂水南开基,后移居夏茂水北七姑台。其后裔分迁四川江油县、福州洪山桥、沙县南坑仔(今福建三明沙县南霞乡)松树坑、夏茂洪厝窠自然村(建国后移居松林村岭尾自然村)。夏茂洪氏至今传历三十五代。

  洪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宗山拱秀隆基业;星斗长明映画堂:此联为** 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敦煌(洪氏郡望)堂”联。

  天帝次子声威远;共工水神源脉长:上联典指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自称天帝次子。下联典指洪氏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为神明。

  九重早见长杨赋;一世先传短李诗: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学者兼文学家洪亮吉(公元1746~1809年)书赠联。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又号更生居士,江苏阳湖人(今江苏常州)。清乾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工篆书,有《洪北江全集》。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诗人洪咨夔事典。

  洪氏宗祠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敦盛宗支,源来一本;煌明衍派,义属同家:此联为** 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敦煌(洪氏郡望)堂”联。联首(鹤顶格)嵌“敦煌”堂号。

  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洪家塘洪氏宗祠联,祠祀清朝剧作家、诗人洪升。许多人都知道洪升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但鲜为人知的是,自南宋名相洪皓起,洪升的祖上洪氏家族就开始在西溪定居。据考证,昔日,西溪五常洪家塘有洪氏宗祠。明清时期,西溪洪氏一度成为杭州四大家族之一。尽管洪升生平并没有留下很多与西溪直接有关的作品,但他的确是从西溪走出来的著名戏曲作家。

  派别衍敦煌,宗支百世;地灵钟衮绣,庙貌千秋: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前的这副对联,相传是翰林院编修龚显曾的笔迹。

  兄弟俱才,争比谢家之四;父子皆宜,竟夸宁海之三: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医洪适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政和进士洪皓及其子洪适高中词科的事典。

  由嘉应居石坑,尊祖敬宗,长念馨香俎豆;迁花峰住官禄,光前裕后,宏开礼乐冠裳:此联为广东省花县(今广东广州花都区)官禄镇土布村洪氏宗祠联。

  节著冷山十五年,衔命抱符,***志远□苏武;派分晋水廿余疏,劾奸弭患,铁石心迈迹琼崖: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正祠四至五排柱心位设七层神龛,神龛雕工精美,闽南许多庙宇都纷纷前来仿造。神龛筑在石台上,石台正面篆刻“福禄寿”三字。正祠面积一百六十九平方米,建筑气势高昂而肃穆。神龛前上方是“忠贯日月”匾、承脊大柱上的这副对联,都是为纪念洪氏先祖洪皓而书。据史料记载,洪皓字光弼,谥忠宣,江西乐平人,公元1115年登进士,状元及第,但一生仕途坎坷。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羁留十五年,流放冷山(今黑龙江),艰苦备尝,威武不屈,最后遇赦归宋。宋高宗赵构赞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后与秦桧不和,被放于英山、袁州,最后在南雄州(今海南海口)病逝,终年六十八岁。洪氏大宗祠迄今已一百多年了,是泉州城中保存最完整的祠宇。

  由嘉应,徒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藉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宏敦煌之遗风:此联为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洪氏宗祠祖公棚联。原载于《洪氏宗谱。此联记述了洪秀全的祖先由嘉应州徒居花县官禄布村艰苦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