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什么养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排行第十位的。夏至是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在这一时节农产品需要大量的补水,我们人类也是如此的。在养生上饮食宜清淡,多吃杂粮,多吃新鲜蔬菜、夏热水果和一些消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品。
夏至的食材
适宜吃什么
1、饮食宜清淡,多吃杂粮,多吃新鲜蔬菜、夏热水果和一些消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品,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草莓、桃子、李子、面条、绿豆、红小豆、小白菜、芹菜、丝瓜、绿豆芽、冬瓜、胡萝卜、苦瓜、猪肉、鸡肉、鸭肉、兔肉、鲫鱼、大枣、乌梅等。
2、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因为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所以要因时制宜。
3、因为随着这一高温时节的来临,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会大量排汗而耗气伤津,并容易中暑,故在中药材方面可多选用荷叶、薏米、扁豆、莲子、百合、玉竹、沙参、淮山、麦冬、天冬等。
禁忌吃什么
1、不宜过食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2、不可过食热性食物,如胡椒、辣椒、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茴香、桂皮等,以免助热生火。
3、不可过食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
略增酸味,止汗固表
由于夏至出汗较多,盐分的损失较大,身体中的钠等电解质也会有所流失,所以除了需要补充盐分,还需要使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
中医理论认为夏至前后应该多食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以达到固表止汗的效果。《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说的便是夏季需要食用酸性的食物有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生津、去腥解腻,还有增加食欲的功效。
凉面防暑保健康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炎夏的开始,不少地方的人们都会选择食用凉面解暑。南方人一般食用的是麻油拌面、阳春面、过桥面等,而北方人主要吃的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凉面有防暑、降温、解除饥饿的功效,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淀粉、粗纤维、维生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但需注意的是,凉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所以还应该适当搭配一些肉类、豆制品、鸡蛋等。
注意卫生,防治“病从口入”
夏至前后,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相对较快,所以食物十分容易腐坏变质。再加上此时人体肠道的防御能力变弱,非常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因此病由口入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尽量不要剩菜剩饭;切忌过量食用冷饮;不食用过期、无标识、包装破损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路边摊贩卖的麻辣烫、凉菜或者熟食;不吃生的和生腌的水产品;多吃“杀菌”类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葱、韭菜、青蒜、蒜苗等。
夏至最应该吃的食物
绿豆
养生功效:被称为“济世之良谷”的绿豆,是夏至时最应该吃的食品,有消暑利尿、补充水分和矿物质的功效。
挑食标准:上等的绿豆一般颗粒饱满、杂质较少、颜色鲜亮。
食而有道:不宜用铁制炊具来煮绿豆。不要把绿豆煮得过熟,这样会造成其营养成分流失,从而影响其清热解毒的功效。
要注意在服药期间不能食用绿豆食品,尤其是服用温补药时。
适可而止:40克/次
夏至的食谱
(1)酥豆空心菜
【材料】空心菜400克,青豆150克,青柿子椒50克。
【调料】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空心菜洗净,切丁;柿子椒去蒂、子,洗净,切丁;青豆洗净,沥水。
2. 炒锅放植物油大火烧至五成熟,下青豆,炸至浮出油面且皮酥时,捞出备用。
3.原锅留底油大火烧至七成熟,下空心菜、柿子椒、盐,煸炒至空心菜断生,下青豆、味精翻炒均匀即可。
(2)清炒空心菜
【材料】空心菜500克。
【调料】葱花、蒜末、盐、味精、香油、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空心菜洗净,沥水。
2.炒锅放植物油烧至七成熟,下入葱花、蒜末爆香,放入空心菜炒至断生,加盐、味精翻 炒,淋入香油,装盘即可。(算命www.bmfsm.com)
夏至人群养生
1.男士:
防治夏热伤阳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持续的高温使人体的气血运行越发旺盛,引进会岁汗液的渗出 而有所损耗。同时,夏季阳气聚集体表,也很容易损耗,应该在养护阴津的同时,也把阳气护好。
夏季阳气的损耗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首座为暑热。阳气的旺盛很容易伤及阴气,而阴津液会同时随汗液的排出而有所损耗,只是阴不敛阳;第二是湿气重。湿气十分容易损伤阳气,从而伤及脾胃;第三是起居上不谨慎。如果在露天的环境中过夜,风寒之气便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使人体中的阳气受到损伤;第四为饮食不当。因为气候炎热,人们多喜欢喝一些冷饮,而贪食冷饮的结果是会使阳气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疾病。
正如《遵生八笺》中记载的那样,“须于止阳,以消暑气”,夏季对阳气的维护有利于消除暑气,同时可以增强抵抗力,同时还能避免由于冬季阳气不足而复发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夏至养阳,切忌过分贪凉,少吹空调。可以吃一些时令水果消暑,如西瓜、甜瓜等。
2.女士:
(1)关注出汗,谨防“伤心”
夏至时节,由于天气越来越热,人体适当的出汗也就再正常不过。但并非所有的出汗都是正常的,如多汗、自汗、盗汗、黄汗、血汗等,都是某些疾病的外化特征。
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津液被阳气蒸发随汗腺排出体表的。津液与血液都是由水谷精气所化,所以有“血汗同源”的说法。而由于心脏主血,故此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
汗液分泌过多会消耗精气,伤及心血。而心气的虚损,就是导致自汗的直接原因。如果心气过旺,可能会出现大汗淋漓。夏季在五行之中属火,火又与阳气相关,烈日炎炎的夏日阳气十分旺盛,容易干扰心神,并引发心脏疾病。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此时一定要注意出汗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异常之处,要及时就医,适当减少活动的频率,避免在高温下工作,饮食上注意选择一些安心养神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等,以安度夏日。出汗过多者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并用温水洗澡,切勿用凉水冲洗。大量出汗后不要直接进入空调房间,而应当先用毛巾擦干。
(2)夏至来临,当心情绪“中毒”
夏至过后,我国便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即盛夏。所以防范中暑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暑,不仅要在身体上加以防范,在心理方面也同时要加以关注。
由于温度的骤然攀升,人体下丘脑的情绪条件中枢会受到气温影响而使人体产生焦躁的反应。有些人可能并没有处在非常热的环境中,但是受到窗外强烈光线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烦躁的情绪。情绪还可能与汗液渗出 的增加、睡眠和饮食不充足等因素相关,这些活动都可能影响人体的电解质代谢和大脑的神经功能,从而进一步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动。所以盛夏要谨防情绪上的“中暑”。
如果你身边的人变得爱发脾气、萎靡不振、做事效率低、情绪低落、头脑迷糊、丢三落四、行为异常或者固执地重复洗澡、洗脸、洗手等,那他/她很可能出现情绪“中暑”了。
3.老人:
睡凉席,当心惹上皮肤病
许多老年人喜欢睡在凉席上来度过炎炎夏日,但有些人睡了凉席后,皮肤上会出现许多小红疙瘩,而且十分痒,这是由螨虫的叮咬所致的螨虫皮炎症的典型症状。
酷暑时节,人体会排出许多汗液,而皮屑、灰尘等很容易混合在汗液中滴落在凉席的缝隙间,为螨虫创造了繁殖的温床。所以夏季一定要定期清洗凉席,要先用热水反复的进行擦洗,然后再放在阳光下暴晒几个小时。这样才能把肉眼看不见的螨虫和虫卵消灭干净。夏天用完凉席之后,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清洗后保存,再放些防蛀、防霉用品来防止螨虫的出现。如果发现螨虫已经在凉席中安家了,可以把樟脑丸敲碎,均匀的洒在席面上,卷起凉席,一小时后把樟脑丸的碎末清理干净,再用清水进行擦洗,最后放在阳光下暴晒。
在选择凉席时,如果对草、芦类的凉席过敏,可以选用竹子或者藤蔓编制的凉席。过敏的症状大多是出现豆粒大小、淡红色的疙瘩,奇痒无比,这种过敏属于接触性皮肤病的一种。
4.孕妇:
温水洗澡,消暑防痱
夏至过后,人体会分泌较多的汗液。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大概占到98%-99%%u3002此外还含有尿素、乳酸等有机物和氯化钠、钙、镁等无机物。这些化学成分与尿液中的相当,如果水分蒸发了,这些无机物和有机物仍然会停留在皮肤上,皮肤就可能长痱子,甚至引发皮炎。
要清除掉残留在皮肤表面的污垢,最简单的就是洗澡。由于天气较为炎热,建议每天早晚各洗一次。用温水而不用冷水。因为冷水会ciji 毛孔,令毛细血管收缩,影响内热的散发和身体毒素的排出。温水可以让体表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况,消除疲乏,增强免疫力。
夏天洗澡时,水温以38°——42°为宜。如果太烫,人体会难以承受,而且温度过高的水会使皮肤的水分流失,让皮肤变得干燥,甚至引发微血管爆裂。将洗澡的水温控制在比人体体温稍高一点的范围内,不仅可以洗净汗液中的废物,还可以消除一天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