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的传统节日
毛南族是 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关于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希望可以帮到您!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
毛南族的历史
毛南族也是
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族主要聚居在
云贵高原的茅南山、九万大山、凤凰山和大石山一带,而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更是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
毛南族信仰多神多教。明末之前,以信奉原始宗教为主。清初,正一派道教传入毛南族聚居区,开始几种宗教同时流行。以后,道教在同毛南族文化,尤其是原始宗教、文化及其他民间信仰的合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形成以敬神跳神(还愿)为主的所谓“武教”,以打斋送终为主的所谓“文教”,以及由两班人马合作的水陆道场。掌管敬神法事者,毛南人称为“博套”,即师公;掌管送终法事者叫“先生”,即道士。第三种是专司驱祟
招神的巫师,称为“匠暮”,其余是降神法童、风水先生、鬼谷先生(兼占卜等)。前三种,他们各有一套经书,如师公有唱本诵词(巫语);道士有《开路歌》、《挽歌》及佛经;巫师有巫语集。师公的诵词多为长短句,歌词有三、四、五、六、七字句,极少数不等的长短句。道士的唱词有五言句并七言句,经书的句式则长短不一。这些唱词、经书和巫语有相当一部分属韵文,讲究格律,同毛南族的民歌民谣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的形式、唱曲为群众喜闻乐听。其书写文字,大部分用汉字直书,一部分用假借字。诵唱时,师公与巫师多用广西宜州市德胜乡汉语方言,兼用毛南语和壮语;道士用广西柳州普通话,唱词用毛南话。近百万字的唱词、经文及巫语,不只含有大量的宗教资料,传统的韵文与散文作品,而且保存了许多民俗、历史并语言文字方面的材料,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1941年,jīdū
教开始在一些乡村建立教堂或传教点,至今先后有200余名教徒,活动不甚正常。另外有极少数人于阴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焚香跪拜观音菩萨。推荐阅读:壮族的传统节日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
1、赶祖先圩
“祖先圩”的地点,在下南。波川两个村交界处的下林(毛南话叫“卡林”)。这里有座小山坡,形象一把交椅,从山麓到山腰,石坟星罗棋布,是一个较大的墓地,前面有一条山溪水,风景很好。每年到清明节这一天凌晨,下南、波川一带的毛南人,带着火把或点上油灯,在山坡坟地间“赶圩”来了。
中元节毛南族叫“七月十四”。实际过节农历七月初七就开始了。这一天,天麻麻亮,主家就拿一根尖头扁担,下头插在大门石阶梯的泥地里,上头放一顶竹笠,中间束一把草(或树叶),尔后烧三柱香,口中喃喃自语:“公女八女几啊!索马梭存耐。”即:“公奶啊!拴马在这里。”说是给祖先回来拴马的。从这天起祖先就回来了。
十五日早上,要送祖先“回家”,杀鸭供奉就餐后,把从初七至十五早上烧的钱纸灰(原子核先烧在烂盆),用两张芋叶或竹壳包好,用一小根竹片装成小担子,毛南话叫“担以女八”,即公奶的钱担,送到村头界外或小溪边,表示送祖先“回家”(即回阴间),节日宣告结束。十五日,禁忌小孩到溪边玩,怕在路上碰着祖先把孩子“带走”。
2、分龙节
分龙节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庆祝活动盛大而隆重。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称为分龙节。20世纪初叶之前,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
过节的日期有两个,毛南山乡的地势南高北低,南段山村为"一团",包括现在的上南乡和中南诸村,取亥日过节,宰马为祭品,先于"下团"五日过节;北段乡村为"下团",即下南乡,取辰(龙)日过节,椎白色水牛牯祀神。其他仪式,内容大体相同。
祭神有庙祭和家祭。庙祭两天,首座天,先在庙内供神。当晚,人们汇于庙前观看身着法衣、头戴面具的巫师跳神演唱。次日,人们又围于庙前,观看椎牛祭神仪式。第三天,即分龙日,各户举行家祭家宴,请青少年作社交娱乐活动。这一天,家家户户宰鸡鸭,制作五色糯饭、粉蒸肉等佳肴,用于祭祖和祭家氏神等。并用各色糯饭捏成小团团,插在竹枝上,表示硕果累累,预祝丰收。同时用糯饭团夹粉蒸肉喂耕牛,以示慰劳。供奉祖先诸神之后,即请亲友赴宴,共度节日。青年男女则相邀于水边、山上山下阴凉处,对歌游戏,约会诉衷肠,尽情欢乐。
新
成立以后,分龙节的庙祭已经逐步废除,家祭家宴亦逐渐简化。但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仍然保留,改革开放以后,丰富和充实了许多健康内容,目前是毛南族最重要的欢庆节日。
3、春节放鸟节
春节将到,毛南族家家户户都上山采集蒲叶回来。除夕这天,他们用菖蒲叶精心地编织“百鸟”、给“百鸟”的空腹灌上香糯,有的拌饭豆或加上芝麻馅,煮好后,用一根甘蔗把“百鸟”的麻绳子提耳串起来。挂在堂屋正中香火堂前,看上去滚肥大肚儿的鹦鹉,有细头长尾的山鸡、有非常灵俐的燕子,有长颈秃尾的鸬鹚多等。“百鸟 ”一直摆到元宵节,这叫“槽鸟”元宵节早上,主妇把“百鸟”和棕子取下来,再放锅里煮,晚上用“百鸟”当饭,这就是“放鸟飞”。这个祭祀活动有个传说,元宵节“放鸟飞”是从小鸟姑娘那里传下来的。
4、端午找药节
农历五月初五,毛南族也过端午节,有这一天,男的上山找草药,女的在家做糍粑这种糯粑是用当地的狗屁藤和米磨成浆然后放在锅里煮熟,吃起来有一种香味,吃了这种糯粑可防病疫,用雄黄研末成粉,冲酒喝一杯,又可以驱病邪。老人说这一天男人上山采回的草药,药效特别高,不管是人是畜,吃了都可以防病驱瘟,老人还说这天吃了蛇肉蛇汤,就不会生病,患风湿和要它癣病。各家各户还采来枫树枝插了大门边,以驱除各种妖风毒气。中元节毛南族叫“七月十四”,实际上从农历七月初七就开始过节了,这一天,不麻亮,主家拿一根尖头扁担,下头插在大门上阶梯的泥地里,上头这一顶竹笠,中间束一把草(或树叶)、尔后烧三柱香,口中喃喃自语:公哟!索马梭存耐。即“公奶啊!栓马在这里”,说是给祖先回来拴马的。从这天起祖先就回来了,家中有新亡人,今天就要给他烧纸钱,给他“分田”,进行祭祀时要杀鸭,要把新亡人的,遗物拿出来,一件件地在烧钱纸火上掠过,口中念道:“爹妮,你的东西在这儿,拿去用吧。”
从初七到十二日,虽然祖先回来了,但每餐均以日常饭菜敬奉,不杀鸡鸭,到十三日早上,妇女拿一只鸭、香支、钱纸、酒、肉等回外婆家敬祖祈福,外婆送给糯粑、红蛋和禾把,这天晚杀鸡不杀鸡鸭,在主妇卧室门边供祭,说是安花佑子,焚香化纸后,给小孩分红蛋。十四日较隆重,早晚两餐要杀鸭,旦全天休息,开怀畅饮,十五日早上,要送祖先“回家”,杀鸭供奉就餐后,把从初七到十五早上烧的钱纸灰(原先烧在烂盆)用两张芋叶或外壳包好,用一小根竹片装或小担子,毛南族叫“担公”。
5、重阳节
许多民族把重阳节视为老人节,有敬老的传统习俗。毛南族也一样,只是风尚不同。对于年过花甲而又体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阳节时为之“添粮补寿”。子女们在这天置办几桌酒席在家中,请亲朋好友光临,来客都要带几斤细粮好米,或者新鲜水果。亲友送来的“百家米”要单独贮存。日后在给老人做饭时抓一些掺进自家米中。“百家米”吃完了,老人若未康复,还得继续择日搞“添粮补寿”仪式。这种风俗实际上是出于对老人的一片爱心,很符合群众的道德及传统观念,得到当地机构
的支持和重视。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节日祭祖,一般多用猪、鸡、鸭、牛肉、酒、糯米饭等作祭品。毛南族逢年过节、操办喜事,都喜欢做豆腐圆,作法是把猪肉(或牛肉)、干虾、花生米、大蒜、香菜、胡椒混合剁碎,加入食盐后拌匀成馅,用捣烂的水豆腐包上馅放在手中或碗里反复滚动即成圆状,然后放到油锅内炸熟。吃时放在锅里煮汤,味道鲜香可口,既是宴请客人的必备菜肴,也可作为礼物相互馈赠。在节日里,毛南族喜欢用开水涮牛肉接待客人,即按本地的习惯,在火塘上摆置一口铁锅,进餐时候大家围拢在铁锅的周围,将生肉片、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后蘸配料下酒,这是毛南族民间最常见的宴请形式。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过分龙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有的还要烤香猪。折回柳枝插在中堂上,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实累累,祈望五谷丰登。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狗屁藤等草药熬水饮浊,或用这些草药剁碎作馅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说。有的人家还自己用高粱、玉米酿制。但以市场出售的瓶装白酒居多。
6、南瓜节
毛南族的“南瓜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瓢,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用。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许多民族把重阳节视为老人节,有敬老的传统习俗。毛南族也不例外,只是风尚不同。对于年过花甲而又体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阳节时为之"添粮补寿"。
子女们在这天置办几桌酒席于家中,请亲朋好友光临,来客都要带几斤细粮好米,或者新鲜水果。亲友送来的"百家米"要单独贮存。日后在给老人做饭 时抓一些掺进自家米中。
"百家米"吃完了,老人若未康复,还得继续择日搞"添粮补寿"仪式。
- 上一篇:黎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 下一篇: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 毛南族人穿什么衣服?毛南族的服饰
- 揭秘《神路图》,纳西族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