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的故事

时间:2016-11-10 17:04:37     编辑:noble
20

  三国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你了解有多少呢?其中的官渡之战你了解他的发生背景吗?官渡之战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有何历史意义?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吧!

官渡之战的故事

官渡之战的故事

  官渡之战的故事介绍

   在曹操苦心经营中原之际,袁绍也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步占领了青、冀、幽、并四州,黄河以北地区成了他的地盘。他拥有队伍 十万人,又在邺城(今河北临漳)积累了不少粮食,准备挥师南下,渡过黄河,击败曹操,夺取天下。

  曹操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甘示弱。他派卫凯镇抚关中;派减霸带兵从徐州进入青州,从东面牵制袁绍;派魏种驻军河内(今河南武阶县西南),防止袁军从西路进犯;派于禁屯兵于黄河南岸,从正面阻击袁军;又分兵驻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和袁军隔河相持。但曹操的兵力总共不满三万人,硬拼是不行的,就下令坚守不战,等待时机。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率领十余万大军离开邺城,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大将颜良率先头部队渡过黄河,jingong 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亲率兵马,去攻打延津,佯装渡河,以分散袁军兵力。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拨转马头,率轻骑东进,直扑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袁军见主将被杀,阵势大乱,惨败而逃。

  袁绍见jingong 白马失败,又痛失一员大将,心中十分恼火,便下令全军渡过黄河。袁绍从延津以南派文丑为先锋,追击曹军,曹操把从白马运来的粮草轴重,全部丢在路上,命令骑兵埋伏起来。袁军到来,就四处抢夺粮草,曹操一声令下,数百骑兵把袁军先锋部队冲得七零八落,文丑也被杀死,袁军败退。

  白马、延津之战,只是官渡大战的前哨战,曹操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强弱的基本形势并未改变。曹操决定退守官渡,诱敌深入,再伺机消灭袁军。

  这年八月,袁绍引军逼近官渡。曹操坚壁不出,袁绍便命令士兵在曹军营外筑起高高的土山,在山上筑起高楼,居高临下,用弓箭射击曹军。箭如雨下,曹军连营地也不敢出,偶尔出来,也都前进,或用盾牌遮蔽身体。

  曹操为了对付袁军,命令工匠连夜制造了一种发石车,利用石车向袁军抛发石块,抛石时响声隆隆,如同雷声,人们叫它“霹雳车”。飞出的石头击毁了袁军的高楼,士兵被砸得头破血流,纷纷逃命。

  袁绍见高空jingong 失败,又让士兵们挖地道,想从地下打进曹营。曹操发现后,让士兵挖了一条很深的沟,切断了袁军的地道,使敌人再次失败。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

  来揭秘吧据悉袁绍手下有许多谋士,但袁绍不会用人,办事又犹豫不决。许攸劝袁绍趁许都空虚,派一支人马去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不但不听,还把他的家属扣留在邺城,许攸得知消息,就连夜逃出军营,归降曹操。当时袁绍把一万多车粮食集中在乌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沮授建议另派一支人马守卫,防止曹操抄掠,袁绍又不予采纳。

  曹操一贯重视人才。他听说许攸归顺,连鞋也顾不上穿,就急忙出去迎接。二人谈了半天,把自己军中情况全部告诉了许攸。许攸见曹操如此信任自己,就给曹操出主意说:“袁军的粮食都藏在附近的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成性,防备不严,您为什么不去烧掉它呢?”曹操得到这个重要情报,拍着脑门高兴地说:“对,那样我就成功了!”

  第二天,曹操亲带五千人马,连夜向乌巢进发,并一律改换成袁军服饰和旗号,路遇袁军盘间,回答说是奉命去乌巢保卫粮食的,袁军信以为真。曹军来到乌巢,放火烧了粮草。袁军见火起,顿时大乱。双方混战一场,曹军大胜。

  袁绍屯积在乌巢的粮食被烧,守将淳于琼被杀,攻击曹军大营的计划受挫,军心浮动,士气低落。曹操见时机已到,下令发起总攻,把袁军打得大败,消灭敌人七万多人。袁绍丢弃了大量轴重和珍贵图书,仅带八百多骑兵,渡过黄河,逃到了邺城。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等各拥兵自立,互相残杀,争战不已。至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终于歼灭了袁氏兄弟,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压制 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压制 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wuzhuang ),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zhengzhi 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198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中立,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算命www.bmfsm.com)

  建安四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归降曹操。刘表虽然表面上答应支持袁绍,但他并未出兵,持观望态度。曹操用卫觊之计,镇抚关中,并在官渡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袁绍攻击许都。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出人意料地先jingong 徐州的刘备。众将认为应先打袁绍,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现在不打,将来必有后患。袁绍有大志向,但反应迟缓,肯定不会行动的。”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于徐州,关羽被生擒投降,旋即还军官渡。不出曹操所料,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二月,袁绍率步兵十万、骑兵一万,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jingong 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颜良于阵间措手不及,为关羽所杀。白马之围遂解,曹操迁移民众,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追至,士兵们争夺辎重,情况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此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关羽复投刘备。

  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汝南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为曹仁击破。

  **结果: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 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曹操为何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3.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4.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的意义

  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jingong 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这时候曹操乘势jingong ,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官渡之战其实是 政权统一和政权分立的历史选择。曹操主张统一,此战胜利后,曹操向着统一 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基本统一了北方。袁的志向不高,只要自己能成为诸多分立政权中的一个就满足了,他的失败是战略的失策、是fenlie 的失败。这也证明了 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和将其实现的愿望。

  战役评论

  官渡之战是*** 在《 *****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 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的胜负取决于双方zhengzhi 、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fenlie ,而全军溃败。

  曹操成功统一北方的原因:

  1、zhengzhi 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zhengzhi 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