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夷陵之战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有不同,而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你了解是怎样的吗?其中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夷陵之战蜀军到底有多少人?历史如何评价夷陵之战?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相关的介绍吧!
历史故事: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故事介绍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正月,魏王曹操病死。太子曹丕嗣魏王,继任为相。十月,曹丕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不久,曹丕即迁都洛阳,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并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第二年四月,刘备也即位做了皇帝。那还是上一年,关羽被吕蒙所杀,荆州转归东吴。这时候,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便决定出兵讨伐东吴。当时,蜀国的许多大臣都反对刘备伐吴。赵云向刘备建议说:“** 是曹魏,而不是东吴。若能先灭魏,孙权自然降服。
如今曹操虽死,其子曹丕篡汉,百姓很不满意。我们应该顺应民心,早日占领关中,控制黄河和渭水上游,讨伐曹丕,那时关东义勇之士,就会策马以迎王师。万万不可先去攻打东吴。一旦交兵,战局就不可收拾,请陛下明察。”
刘备不听,秦也劝谏说:“陛下为了一人一地,不惜亲自出征,万一失利,损失一定惨重,到那时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刘备听后,见他出此不利之言,便勃然大怒,竟将他下狱囚禁。
七月,刘备让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留守成都;命魏延驻守汉中,以防魏军进犯;还派马良带着金银财物,去五溪(今湖南西南部)联络那里的少数民族,共同出兵;让张飞从间中(今属四川)率兵出发,到江州(今四川巴县西)会合。一切准备就绪,刘备正要发兵,忽然接到凶讯,说张飞被害。
原来,张飞在间中,听说关羽被害,朝夕号哭,诸将以酒劝解,他酒后怒气更盛,经常鞭打士卒。这次叫他兴兵伐吴,心情格外激动,对部下要求更加苛刻,日夜严格督军备战,引起部下张达、范强的不满。二人寻机暗杀了张飞,便投东吴去了。噩耗传来,刘备对东吴更加恨之入骨,便命张飞部下吴班为先锋,自己亲率数万人马,带领黄权、冯习诸军,分水陆两路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杀奔东吴而来。
蜀军先锋部队在吴班、冯习率领下,在巫城(今四川巫山县)大败吴军,乘胜占领了株归(今属湖北),深入吴境五六百里,刘备驻军貌亭(今湖北宜都北),声威大震。
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只好改消极求和为积极应战。他一面派遣使节向魏国进贡称臣;送还被关羽俘虏的魏将于禁,暂时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一面果断地起用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最高军事统帅),命他率领五万人马,带领朱然、潘璋等将领抵抗蜀军。
第二年二月,蜀军将东吴将领孙桓包围在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后,刘备突然传令全军停止jingong ,就地安营扎寨,观察形势,重新部署兵力,把一部分陆战部队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另一路陆战部队与水军会合,移驻在平地上,日夜向吴军挑战,希望一举歼灭陆逊的部队。
陆逊却不肯上当。他见蜀军深入吴境五六百里,一路上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便传令部队守住各处关隘,只准挖壕筑垒,不许迎战。谁知号令既出,全军哗然,东吴老将潘璋、韩当等对此十分不满。其实,避开蜀军锋芒,坚守不战,正是陆逊的战略决策。
陆逊头脑冷静,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他认为蜀军远离自己的统治中心,深入吴地,处境不利;又沿山行军,处处结营,兵力难以展开;舍舟就步,失去上游优势。吴军只要坚守,以待形势变化,蜀军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就这样,双方相持了数月,刘备始终找不到和吴军作战的机会,心中十分烦闷,当时天气已经炎热,就命令蜀军全部移至密林深处,四十多座兵营连在一起,近溪傍润,就水歇凉,准备到秋天再大举jingong 。
陆逊见蜀军在阴凉处连营,违背了军事常识。又见蜀军纪律松懈,士气低落,认为fangong 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出奇制胜。八月的一天夜里,陆逊命令将士身佩刀剑,手持茅草,备带火种,悄悄摸到蜀军营前,顺风点火,顷刻之间,四十多座营寨全部被烧着。
只见烈焰腾腾,火光冲天,照得大江沿岸,如同白昼。吴军擂鼓呐喊,举起刀剑,从四面八方杀向蜀军。蜀军狼狈逃命,死伤不计其数。这一仗,蜀军损失惨重,轴重粮草、船只器械,几乎全部丢失,伤亡数万人,刘备只带领少数残兵败将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不久就病死在那里。
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陆逊,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连营的故事。
来揭秘吧评:陆逊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对敌我双方进行了较为切合实际的分析,采取了避其锋锐,击其怠惰的战略,以积极的防御,抓住有利战机,以弱胜强,一举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夷陵之战蜀军到底有多少人
后世很多猜测和估算,而估算的基础是建立于刘备前部是四万人这个基础上,这个说法是没什么争议的了,孙权上表曹丕"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冯习就是这"支党四万人"的大都督。在汉末三国时期,四万人的队伍 不是小数目了,很多在当时的名将终其一生统率过的兵力也不过数千,就连蜀汉集团能排上前几名的的大将张飞,有记载的统兵数最高也就万余人(巴西战张郃);于禁的7军,大多数意见认为也就是3万余人。冯习能统4万人,这个数量级直追蜀头号大将关羽。(算命www.bmfsm.com)
那么,冯习是怎么样的人呢?这关系到蜀军总兵力的分界点。因为:
1:冯习是比较普通的将领(但不至于说是打酱油那么普通),那么一个比较普通的将领统4万,后面的刘备本部肯定比这个4万人多(但估计也不会比4万多太多,因为益州的人口就那么多,最多只能养10+万的兵力,还要留下一部分防守汉中和各地的豪帅),那么蜀军总兵力该大于8万。
2:冯习是深得刘备器重的将领,有过人的能力,刘备对其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其统率之4万人东征作为主力扫讨,那么刘备本部就不会多于4万(至于小于4万具体少多少,不知道),这样的话蜀军总兵力就该小于8万。
关键就在于冯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论冯习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有一点,刘备识人的能力较强,敢于让冯习统4万大军。可见冯习不是一般的人,应该是有两手的。至少,在刘备看来,冯习胜过黄权,陈到,向宠这些一同参与东征的将领,否则,刘备怎么不让他们作这4万人的大都督?但也不排除有一点,刘备看人看错了。
冯习的资料很少,只知道是刘备在荆州时期的旧曲。之后统率大军东征,给人的感觉是突然冒出来的,但显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应该是随刘备入川,有战功的,否则刘备如何发现的此人?如果不是刘备看走眼了,那就是史料的缺失,造成冯习的战绩不详。假使冯习没死,和魏延这些拔于行伍的将领应该是有一比的,但是他死了,而且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也只能茶余饭后猜测下了。
有种看法认为刘备东征总共就是这4万人,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刘备经过夷陵之战的惨败后,驻扎在永安,孙权依然特别害怕刘备,这说明,刘备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蜀川的主力还在,应该还有能力组织对东吴的战役,不然孙权没必要怕刘备。
另有,有人说刘备带冯习,张南这帮之前"没出过场"的人东征是因为其他人不同意刘备的东征,这种观点有点牵强附会。其实持不赞同意见的有明确记载的也就诸葛亮,赵云,秦宓等,秦宓不说了,他是观天象以天时不利为由所以不同意。而且其本身是个酸儒,不具备带兵能力的,岂懂战场之事?而赵云,此时不过一杂号将军,他即便双手+双脚赞成东征,别人刘备也不会把冯习的位置给他由他来率大军。
至于诸葛亮,诸葛亮一直是主张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这是在隆中就勾画好的蓝图。另外对诸葛亮我要多说几句,首先我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是持肯定态度的,有人说诸葛亮留守后方,是后勤部长,不会打仗,这种看法完全错误。留守大后方恰恰才是最强的人,最受信任的人。后方才是根本,后方被端,你还打什么打,别的不说,就以蜀国为例,当年刘备和袁术战,让张飞守后方大本营(下邳国),结果让张飞给丢了,使得刘备无家可归,如同丧家之犬;关羽北伐,糜芳,士仁守南郡(江陵和公安),结果怎么着?另有,刘备入川,带的不是羽,飞,而是黄忠,魏延。羽,飞是在当时的后方(刘属荆州地区)留守,难道是说刘备认为羽,飞打仗不行?留守后方不是不会打仗,而恰恰相反,是本集团最有实力的人,最受信任的人。
话说回来,除了诸葛亮,杂号将军赵云,酸儒秦宓,还有哪些将领不愿意打?张飞不愿意吗?肯定不会,但是刘备没让他做主帅,只是作为偏师,率本部出阆中(估计也就万把人)
到重庆与主力汇合,魏延不愿意打吗?肯定不会,魏延是刘备一手提拔的,刘备要打,魏延会持反对意见?(你说别人魏延要守汉中呐!那马超在干嘛,况且刘备拔了那么多行伍之列的将领,就真的没人可替换下魏延吗)另外黄权不是不赞成东征,而是认为进易退难,建议刘备坐镇后方指挥,由黄权自己率大军先往寇敌。这些当朝主要将领都没有持反对意见,而刘备没有选他们做大都督,而是选了冯习,可见冯习是有过人之处的,否则,就是刘备看走眼了。只有这两种可能。
夷陵之战战役评论
胜败原因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fangong 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队伍 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复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历代评价
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可以认为是重要转折,这既是刘备最大的军事失误,也是陆逊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当魏文帝曹丕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就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而对于陆逊的出色指挥,晋代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评语写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辨亡论》称赞陆逊说:“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复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对于夷陵之战,曾写赞诗歌三首称赞陆逊,一是:“坐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二是:“陆逊运良筹,能分吴国忧。挥毫关将堕,焚铠蜀王羞。功业昭千载,声名播九州。至今巫峡地,草木尚添愁。”三是:“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不敬书生。”
清代学者邓廷罗在《兵镜》中评价说:“司马懿挑朱然,吴班挑陆逊,皆不得行其计,岂非将之有能有不能哉?”
*** 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的批语说:“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按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 上一篇:历史故事:张松献图
- 下一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 屈原的历史故事
- 封神榜中的梅山七怪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