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时间:2016-11-14 11:22:02     编辑:noble
20

  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有名的故事,其中与诸葛亮有关的就有很多,而其中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情节你了解吗?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对是错?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相关内容介绍吧!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所攻打的是谁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于是组织北伐,以实现他兴复汉室,统一 的多年宿愿。

  建兴五年(227年)春,诸葛亮决定率军北伐。临出师前,他向后主上了一道奏章。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他在《表》中说:“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应当统率三军,北定中原,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都洛阳。”以表达自己统一全国的决心。

   第二年春,诸葛亮亲率大军,从汉中出发,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境内)推进,意欲一举扫平陇右。由于魏蜀两国很久没有发生**了,魏国事先毫无准备,忽然蜀军到达祁山,军容整齐,号令严明,都很惊恐。一时南安(今甘肃陇西县东)、天水(今甘肃甘谷县东)、安定(今甘肃径川县西北)三郡,都叛魏降蜀,诸葛亮还收降了魏将姜维,关中为之震动。

  魏明帝被迫到长安坐镇,并仓促派张邻率军西征,迎击蜀军。诸葛亮听说魏军西进,就派马谡为先锋,率军扼守街亭(今甘肃泰安县东北)要冲,并嘱咐他要依山傍水,坚守要道,而马谡违背诸葛亮,把队伍 驻扎在山上,结果被张邻战败,街亭失守,诸葛亮只好退兵。

  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依法将马谡斩首示众。街亭之失,诸葛亮认为自己身为主帅,用人不当,也有责任,于是向后主刘禅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请求自贬三级,以处罚自己的错误。诸葛亮还真诚地把自己的错误告诉大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同年冬天,诸葛亮复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围陈仓(宝鸡东北)。魏将曹真据险坚守,蜀军围攻二十多天,没有攻下,诸葛亮因军中粮食缺乏,自动撤退。魏将王双率骑兵穷追,被诸葛亮斩于途中。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第三次出兵祁山,攻占了武都(今属甘肃)、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二郡后,回到汉中。建兴八年七月,魏军分兵三路jingong 汉中。诸葛亮防守于城固、赤阪(今陕西洋县东龙亭山)之间,魏军遇雨,道路泥泞,行军不便,便自动撤退,诸葛亮率军追至祁山而回。

  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再出祁山,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即独轮车)和“流马”(四轮车)作为运输工具,但终因粮食供应不上被迫撤退汉中。

  诸葛亮鉴于几次北伐军粮不继的教训,便在汉中实行屯田,经过三年的充分准备,于建兴十二年,再出祁山,大举北伐,经过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于四月占领武功(今属陕西),进驻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屯田于渭滨,与魏军相持渭水南岸。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始终没有找到与魏军主力作战的机会。由于诸葛亮日夜操劳,思虑过度,便积劳成疾,一于八月病逝于五丈原,终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死后,姜维等人按照诸葛亮生前嘱托,秘不发丧,组织部队后撤,魏军主将司马懿领兵追赶,姜维同杨仪进行反击,司马懿怕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就停止追击。当司马懿回军巡视蜀军驻扎过的营地时,见其营垒构筑巧妙,就佩服地赞扬诸葛亮说:“真是天下奇才啊!”

  蜀军从容不迫地退回汉中,怀着沉痛的心情,将诸葛亮安葬在定军山。诸葛亮被溢为“忠武侯”。

  从zhengzhi 、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力量对比看,曹魏都比蜀汉强大,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并非偶然。诸葛亮虽然没有完成统一 的大业,但他***不渝的高风亮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备受后人敬仰。后来,诸葛亮被人们比作智慧的化身,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真相:诸葛亮为什么只出祁山?

  这时,魏延献上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自己带5000精兵翻越秦岭出子午谷,10天到达长安。如果能攻克长安,那么关中地区可以一举平定。长安守将是靠父亲是夏侯渊和是曹操的驸马这两个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夏侯懋,未必有真才实料,如果偷袭的话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成功”拿下长安能再“成功”守住吗?以蜀汉成都有4万的防守兵力来看,以魏国的国力长安守兵也不会少于4万。那么即使偷袭,以长途跋涉精疲力尽的5000兵偷袭有坚固防御的8倍于自己的兵力,成功的几率会有多大?即使攻克长安,魏国马上调集部队对长安反包围,来个里应外合,5000兵恐怕要全军覆没了。也就是说:在兵力不占优(但也别差的太离谱),其实是两国综合实力差别太大的情况下,魏延的计划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里引用的是迷死诸葛亮 同志的<<魏延斜出子午谷与邓艾偷渡阴平的比较>>中原文)。

  而诸葛亮的计划是大军出陇右,沿祁山而进,大家要注意他的目标不是直取长安,而是先取西凉,再回过头取长安.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有四点:其一,地形较复杂,便于隐蔽行军;其二,西凉是曹操晚年才吞并的,统治较薄弱;其三,马超马岱的西凉旧统治势力还和当地土豪大家有联系;其四,西凉兵微将寡,单独抵御不了诸葛亮大军的jingong ,而长安援军要增援必要过祁山沿线,便于诸葛大军的拦截。(算命www.bmfsm.com)

  如果是先取长安而后取西凉行吗?答案很简单:不行!如果直攻长安的话,能否取的长安这座易守难攻的城市暂且不论,就是侥幸攻下来,下一步就会陷入曹魏的河南方面军与西凉方面军的夹击中,诸葛兵少于曹魏,结果肯定是失败无疑。

  其实,各位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早在刘备称帝前后,北伐的首座个目标就定位在西凉了.如不是西凉,刘备为什么只封马超为凉州牧,而别人都未封其余的州牧;刘备取西川后按与东吴的条约是还荆州,而他赖着不还荆州的托词就是取凉州后还荆州,这两方面印证着取中原的总计划是要先取西凉,再攻长安,而后出潼关取中原.诸葛亮再此后的六出祁山,目标大抵是如此.他在执行刘备的计划而已。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对还是错?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我等耳熟能详的事迹,从这样的事迹中来看诸葛亮,世人无不感叹诸葛亮忠君爱国的情怀和坚毅不屈的品质以及光复大汉的雄心壮志!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典范,而诸葛亮也正因为这些事迹使之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为何要六出祁山,而不是一出岐山,这不用想肯定是一次失败再来二次,最后一次又一次连着来了六次最终结果是诸葛亮非但没有达成兵出岐山歼灭魏国恢复大汉王朝的宏图霸业,而且闹得个身死前线的结局。诸葛亮死后蜀国气数完全失尽后来留下一句叫“乐不思蜀”的成语。真是不得引用诸葛亮自己的话:时也、运也、命也!

  话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国之后,为报结拜兄弟关羽之仇帅大军远征东吴,闹得个火烧连营自己病死白帝城的惨剧。之后其子阿斗上位交由诸葛亮辅佐。经过建国后国力得以提升但是在公元222年火烧连营之后蜀国整体国力大损,七十万大军和多年积蓄基本打光。经过六年休养生息之后诸葛亮于公元228初年开始出师北伐并写下了流传千年之久的《出师表》,从此正式拉开了蜀国北伐的宏伟篇章,也因此把蜀国拖下了一个深渊加速了蜀国亡国的步伐。首座次初期取胜但最后街亭丢失导致整个战场局势发生不利变化导致首座次出祁山以失败告终。同年冬诸葛亮又重整旗鼓第二次率领大军出动北伐魏国大军还没怎么开打自己后勤补给就出了问题,逼得诸葛亮不得不急忙回师,第二次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这玩意就差不多可以说得上是蜀国大军搞了一次远程实战情况下的拉练。公元229年春诸葛亮再次重整旗鼓出兵北伐,此次多少还是有点收获,取得了两个郡的地盘,但是在各种原因的干扰下,第三次北伐也仅仅取得了这一点成就,这两个郡就相当于军费了。公元230秋诸葛亮又组织第四次北伐这次也多少取得了一点成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公元231年第五次北伐,眼看前线战况一片大好,蜀军的后勤补给线又出现问题了,被后勤问题所困扰的书军不得不班师还朝公元234年诸葛亮组织第六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魏军指挥官司马懿高挂免战牌拒不出战,诸葛亮由于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逝。此次北伐也给诸葛亮六出祁山圆满的画上了句号,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兵,到死也没能达成歼灭魏国光复汉室的宏图霸业。

  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这短短的七年时间,诸葛亮就组织了六次北伐,要是在加上230年抵御魏国大军jingong ,那么在这七年时间中蜀国就打了七次大型**,平均下来一年打一次,这样的作战频率是相当高的了。222年才被火烧连营到228年中间休养生息的时间算下来也才五个年头,以蜀国偏居一隅五年休养生息的时间,接着连续七年作战,哪怕是在富有的 也不可能支持得了这么高强度的**,更何况是蜀国一个小 。诸葛亮是有能力不假,但是他每年一次大规模兴兵北伐,那么蜀国的国力能否支撑的柱,人口资源有是不是能满足**需求。他这样每年打一次,非但不能形成合力而且还不断地减少自己的那些资源储备,同时也极大地分散了蜀军的力量。常年的**把蜀国活生生的拖向了一个无底的深渊,大好的时机没有用来不断地积蓄力量,而是把原来那点家底白白的消耗光了。这使得蜀国底子越来越薄。诸葛亮任何事情总是亲力亲为,没有利用好各次大战的机会来培养人才也是一个巨大的失误,最终在蜀国五虎上将都去逝之后蜀国大将青黄不接,各种统军人才出现不足。而六出祁山有没有给蜀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导致人才整体出现缺失。国力上的消耗资源的不足使得蜀国国力强不起来,而人才的流逝后继人才的匮乏导致统御能力低下,其结果就是人才资源都缺少整个 国力不强,这就免不了最后蜀国落得个被灭的后果。

  但是诸葛亮在六次北伐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忠君护主的忠心和败不馁越战越勇的勇气以及为了光复汉室而亲力亲为的行为更和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操也不断地激励和教育了后人,并为他自己赢得了千古美名使自己万古流芳!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