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故事
乾隆皇帝的故事你们知道多少呢?清朝的第六位皇帝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他为什么佩服宋仁宗赵祯?听说乾隆很风流而又很痴情的,这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乾隆的故事吧。
乾隆的故事
乾隆为何佩服宋仁宗赵祯?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赵祯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
宋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一个皇帝死了,让本国黎庶哭得涕泗横流的事,屡见不鲜,引得邻国百姓和皇帝痛哭,实在是凤毛麟角。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宋仁宗统治时期, 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以仁政而着称于史,其领导艺术值得一说。
胸怀仁义 宽厚待人
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淡淡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高考”中“恶毒攻击”全国最高领袖,即使搁在现在,也不会被录取的;即便赶上“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shandong 造反,把他缚送京城。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shandong 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 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宋仁宗不光对其臣民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从不因自己身居高位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坚持原则 善听劝诫
赵祯善于纳谏,成全了千古流芳的青天大人包拯。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相当于 计委主任兼财政部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赵祯宠妃张氏的伯父。包拯把奏章递上去了,赵祯也有点为难。最后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没想到包拯还是不愿意,且谏诤更加激烈。赵祯有些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包拯的回答更加不客气:“太祖、太宗皆曾为之,节度使恐非粗官。”赵祯只好罢了。
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赵祯回到后宫,对张贵妃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zhengzhi 远见的话:“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了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人尽其才 硕果累累
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所以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 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宋代官员待遇比较优厚,退休之后能够优游林下,吟诗作文。这种厚禄制度,使得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创作,所以文学艺术,成果累累,能够流传万世。宋代以科举取士,机构 官员都是文学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这样的事,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的几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一个善待臣民,又善于接受谏诤的皇帝,肯定是会赢得朝野热爱的,甚至会得到敌国的敬重。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可见辽国人对宋仁宗赵祯敬畏之深。(算命www.bmfsm.com)
乾隆与大臣之妻的偷情秘闻
乾隆皇帝是 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皇帝位上60年,外加3年有余的太上皇)、寿命最长(享年89岁)的皇帝。其一生颇有作为,延续了清朝前期百余年的“康乾盛世”,在用兵** 连捷、巩固拓展疆域的同时,加上连年风调雨顺,海内升平,他俨然感到自己是个太平天子,不免纵情享乐,也干出了不少风流韵事。今天乐奀要和大家讲述的故事是:乾隆帝和其皇后兄弟之妻的偷情秘闻。
乾隆即位后,对他爷爷康熙帝时期修建、他父亲雍正帝修葺的圆明园花巨资进行了进一步的大规模扩建,并搜集了无数的珍禽异卉、古鼎文彝陈列于园中,供皇家人员欣赏,自后妃以下,凡公主、宗室、命妇及其近属,都准入园游玩。
话说时值春季的一天,风和日丽,乾隆帝护着皇太后在前,后妃公主等在后随行,两旁迎驾的人依次站定,妇女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其中一位命妇,鸭蛋脸,弯弯的眉毛,鼻子丰润,粉腮上还有两点酒窝,鬓边插着一朵红花,楚楚动人。乾隆帝看到这位美貌妇人,心神飘荡,不知如何是好。因当着众人面,不便细问,只能呆呆地看着。就在此时,皇后富察氏(乾隆帝在位60年,只册封了两位皇后,富察氏为首任皇后)走到丽人面前,喊了一声“弟妹”,乾隆帝才忽然想到,这位丽人正是皇后兄弟、时任内务府大臣傅恒的老婆。在随意闲游中,傅夫人跟在皇后身后,乾隆帝不时回头,傅夫人也有意无意地瞻仰一下御容。回宫后,乾隆帝眼前时显傅夫人那妩媚的娇容,弄得整天无精打采,连朝政也懒得打理。
有一天乾隆帝的精神忽然振奋起来,原来适逢皇后生日,傅夫人这天进宫为皇后祝寿来了。这天在坤宁宫开宴,为皇后庆贺千秋节。乾隆帝早早退了朝,到坤宁宫入席,与傅夫人联诗让酒。自此之后,傅夫人常常被召入宫,陪皇后散心。日子一久,傅夫人就常留在宫中歇息。期间,乾隆帝不时与傅夫人偷偷寻欢作乐,一些宫女虽然心知肚明,但没有人敢声张。
乾隆帝为了可以经常与傅夫人偷情,多次派遣傅恒到边疆统兵作战。后来,傅夫人生下一子,满月时抱入宫中,请乾隆帝赐名。乾隆帝一看这个孩子肥硕强壮,面容很像自己,故十分宠爱,赐名叫福康安,这个福康安就是琼瑶小说《还珠格格》中福尔康的原型。福康安8岁时,乾隆帝即让他到御书房和皇子们一起读书,12岁时便被封为贝子,长大后被封为大将军等要职,多次受命出征,终乾隆帝一朝尽得皇上无微不至的关怀。
时间长了,富察氏皇后渐渐悟出了其中的蹊跷,但为了顾全面子,又因为傅夫人是他的弟妹,不便说破,只得苦水往肚子里面咽,加上立为太子的儿子和另一个儿子相继夭折,终日闷闷不乐而变得日益憔悴。不久,她因受风寒而一病不起,经救治无效而亡,谥号“孝贤皇后”,由此也看得出乾隆帝对她的敬重程度。
尽管孝贤皇后早逝,但乾隆帝依然对皇后娘家格外恩遇。皇后的兄弟不是封侯就是封伯,全家共有14人得到爵位,几乎达到了“外家恩泽古无伦”的地步。傅恒不久就从内务府大臣升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处行走,内大臣,户部尚书,汇典馆总裁,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等职,历时只有六年多,年龄还不到三十,可谓少年富贵;后担任首席军机大臣长达22年直至去世,并两度晋封为一等公,为乾隆帝朝绝无仅有。福康安的大哥福灵安、二哥福隆安,先后被封为多罗额驸、和硕额驸,额驸即为驸马。据说福康安的父亲傅恒还曾经入宫向乾隆请求,让福康安娶公主做为额驸,但乾隆只是微笑不许。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病死,乾隆皇帝前往傅恒府上吊唁,曾作过一首悼亡诗,诗中说:“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自己把这段私情表白的一览无遗,而傅恒戴了一辈子的绿帽子,到死也不知其然。
乾隆帝弘历:风流天子也痴情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琼瑶剧《还珠格格》将乾隆帝塑造成了一个始乱终弃的风流天子。其实正史中的乾隆帝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痴情郎,他一生始终深爱着孝贤皇后富察氏,两人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可惜,孝贤皇后韶年早逝,乾隆帝悲痛欲绝,为她写下了数百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不已。
娶妻当如富察氏
孝贤皇后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首座任皇后,也是他毕生的挚爱。她出身名门,是清朝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保的女儿,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的姐姐。满洲镶黄旗为八旗中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孝贤皇后不仅旗籍高,而且出身于名门宦家,世代簪缨。富察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从太祖到世宗时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济济,名臣辈出,为清王朝多建功勋。
如此高贵的身世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飞扬跋扈的娇娇女,而是让她焕发出一种名门淑媛的大方高贵的气质。据史记载 ,这个家世显赫的皇后生活极为简朴,在其他嫔妃都穿金戴银的时候,她却从来不饰以金玉,反而有一种清新脱俗的动人魅力。
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八日,富察氏与皇四子弘历成婚,为嫡福晋,并在次年(1728)十月诞下一女,便是弘历的长公主。又过了两年,雍正八年(1730)六月,富察氏诞下一子永琏。次年(1731)又生了一女。由此可见弘历对富察氏的宠爱程度。
从十七岁对富察氏一见钟情,结为夫妇,乾隆帝一直对这位品行端方,容貌清秀,聪慧伶俐的妻子迷恋不已,他们婚后的生活过得非常幸福,两人感情极好,恩爱无比。
富察氏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过门后不但悉心照顾丈夫,对他体贴备至,还竭尽全力孝敬婆婆。她每天都殷勤地去婆婆寝宫请安,并常常嘘寒问暖,伺候她用膳,恪尽一个儿媳的本分,深得婆婆的喜爱。
面对弘历的侧福晋,她都能够和善宽容地与她们相处,丝毫不以嫉妒之心与人争宠。尤其是在弘历专宠她一个人时,她也从不表现出骄矜的态度,总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温婉谦和的态度。
如此美丽聪慧、又识大体的妻子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寻,弘历一直很感激上苍,为他送来了如此完美的一位天使。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弘历继位登基,富察氏则被封为皇后。此后富察氏又为乾隆帝生了一子永琮。眼看着几个儿女健康可爱,承欢膝下,公婆又将自己视同己出,丈夫也一直对自己宠爱有加,富察氏感到人生已经几近完美了。可谁也没有想到,乾隆十三年(1748),一次随驾东巡中,这位深得乾隆帝宠爱的皇后在回京的途中仙逝了,年仅三十七岁,谥号孝贤。
一代贤后香消玉殒
俗话说天妒英才,红颜薄命,这个在众人心中几乎接近完美的皇后在壮年的时候却突然撒手西去了,给活着的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与悲痛。这其中,最受打击的自然是乾隆帝弘历了。乾隆帝是 古代封建君主里最长寿的一个,可想而知,在失去爱妻后的生涯中,他身边尽管还有别的嫔妃,却始终无法弥补未能与富察氏携手一生的怅恨。
乾隆帝曾经盛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虽然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这句评价对于富察氏来说绝非溢美之词。在众多朝臣心中,富察氏都是后妃中无可挑剔的典范。
孝贤皇后出身高贵,却始终洁身自好,不肯染上骄奢淫逸的习气,即便做了皇后,也竭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为后宫其他妃子做出了榜样。乾隆帝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勤政皇帝,总是勤劳宵旰。为了让丈夫能够专心理政,她总是帮助他处置好宫闱内政,让他不必为了杂事分心。她知道丈夫是一个孝顺之人,但囿于繁忙的公务,无暇承欢膝下,便主动帮他尽孝,每日殷勤伺候圣母皇太后,深得老人家的垂怜。因为她做事井井有条,待人又和善可亲,所以自嫔妃到宫人,没有一个不称赞她贤能的。
孝贤皇后穿着打扮历来素雅,从不簪金戴银,总是以普通的通草绒花稍作点缀。乾隆帝也很欣赏她这一点,有一次拉家常,便说起了关外旧俗。回忆起入关前的艰苦生活,乾隆帝就给孝贤皇后讲了以前的衣服上常有一种装饰,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也很朴素大方。而现在皇宫中的衣服都是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有点过于讲究了。孝贤皇后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回去后悄悄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了一个燧囊献给乾隆帝,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帝非常珍惜,一直将它佩带身边。直到孝贤皇后仙逝之后,乾隆帝睹物思人,当时的一幕依然清晰如昨,可孝贤皇后已经仙去,想到此不仅潸然泪下,不能自抑。
为了表达心中压抑的思念,乾隆帝便和着眼泪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诗,这些诗句句发自真情,在乾隆帝的诸多诗作中属于最上乘之作。因为透过这些诗,你看到的不再是那个自信满满的雄主,而是一个深情而执着的丈夫对亡妻的无限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