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曾国藩为什么不反清?

时间:2016-12-02 17:06:06     编辑:noble
20

  在内忧外患的晚清末期中,名臣曾国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这样历史的背景下曾国藩为什么不反清?其中缘由是什么?后人是如何评价曾国藩的?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吧!

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曾国藩为什么不反清?

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曾国藩为什么不反清?

  解密曾国藩为什么不反清?

  曾国藩,晚清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近代zhengzhi 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与*** 、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公元1811年,曾国潘在一个晚清地主家庭出生了,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其父家有薄产,却不事生产,反而一心一意的醉心科举,奈何17次不中,最终放 弃。曾国潘自幼便跟随自己的父亲读书,史记其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27岁殿试 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后因母亡而丁忧在 家。后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组建湘军。

  在曾国藩创立湘军的过程中,就有人劝说他学习赵匡胤,黄袍加身,自立为王。共有四次,王闿运两次、左宗堂一次、水师统领一次,曾国潘一次都没有答应。在太平天国被平定之 后,曾国潘的势力达到巅峰。曾国荃做到总督,曾国潘自己是大学士兼两江总督,门下弟子无数,天下半数督抚出于他门下。这也就算了,但他手中还握有最重要的倚仗,乱世中最 重要的权利,那就是兵权,直辖兵力十几万。对于清朝那不堪一击的八旗子弟,曾国潘手中的精兵,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在打败太平天国后,被俘的李秀成曾说,如果曾国藩这个时 候选择赵匡胤式“黄袍加身”,勾联李秀成,以湘军为骨干,辅以太平军试问谁能抵挡?由此可见,曾国潘的个人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重权在握的曾国潘为什么不造反呢?

  客观原因分析,假如曾国藩真的造反了,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

  曾氏客观上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虽然他看似风光无限,但其嫡系在打下南京后便彻底腐败,不可再用。另一支嫡系水师,陆地上基本不堪大用。

  另一方面,左宗棠保西北 张之洞保沿海 曾国藩保中原。晚清三辅臣,互相牵制互相理解。曾国潘一动,而牵全身。(算命www.bmfsm.com)

  即使重用曾国潘,清廷实际对他也是有防范之心的。当年攻占岳州、武昌。咸丰帝大喜之下,想要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大学士祁隽藻进言:“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 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 福也。”咸丰帝收回成命,仅赏曾国藩兵部侍郎头衔。清王朝最得力的部队——蒙古亲王增格林沁在打下南京后由北方迅速南下,他的 目标就是盯住南京城。

  曾国潘是个极为清醒的人,对于这样的状况,他当然不会选择造反。晚清四大名臣他们其实都有共识,在名族危难之际个人得失无关紧要。如果他造反,刚压下去的战乱,绝 对会又起,到时候战火纷飞,列强绝对会趁虚而入,最后的结果不用多说。

  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国潘其才,功在当时,利在万代。因其极具前瞻性的眼光,促进了 的近现代化建设。在他建议指导下, 建造了首座艘轮船,建立了首座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首座批西方书籍,安排了首座批赴美留学生。也由此,曾国潘被后世人称为“ 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同时他还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 、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是 近代著名的zhengzhi 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自然不可能像盛唐的臣子一般,人们记住的多是他们的功绩。因为时局的特殊性,那个时代的臣子,一个不慎,很有可能会留下千古骂名。再加上人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真正陪你过偏差也就愈加明显。

  曾国潘一生压制 太平天国,提倡“经世致用”,希望用实业兴国,本应该名垂千古,被当时之人赞扬,但因为一件事件的处理,使得他身染污名。这个事件,就是天津事件。

  当时的人,怀疑法国天主教借传教之名,拐卖妇女儿童,因此聚集在一起,围在天主教外面,希望能讨个说法。此事被认为是清朝官员督管不力,因此在两方相遇之后,起了冲突。激烈争吵之下,天津县令遭遇枪击,中方有人受伤死亡。此事被群众所知后,群情激奋,冲到教堂内,对法国臣子及传教士和若干修女,进行报复。

  此事件发生后,清廷派曾国潘全权处理此事。曾国潘从时局和 实力考虑,知道若是开战,清朝绝对打不过法国。因此为了平息法国人的怒火,将主犯几人处死,并派官员前往道歉。曾国潘的做法,是从清朝大局考虑,却没有想过那些丧尸了亲友之人的普通民众的感受。这么处理后,当时人全都调转矛头,声讨曾国潘,甚至骂他为“卖** ”。辛亥***后的部分***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

  “卖** ”对于一个一心想要,增强 实力的大臣有多沉重。而且当时的曾国潘已经年老,在此事件发生不久后,甚至身患重病去世。对此有些学者认为,曾国潘很有可能承受不住,因为天津教案督办不力的打击,进而让身体病重更深。

  曾国潘处理这件事情,也许的确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对 建设的贡献,所以严格说来他的功绩大于过错。

  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

  对于曾国潘,后世许多人称之为“半圣”。此种称呼方法,可见其评价之高。而之所以如此称呼他,正是因为曾国潘说了许多圣人之言,对人极具教化作用。但是在小编看来,曾国潘虽然在教化方面,的确具有很高的成就。可是圣人,圣人,其实也是一个人。曾国潘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善于总结自身过错,并且对于自己的缺点,时刻督促改正,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去。比如他办公的时候,午休,起来后,欲望渐起。对于这种私密的事情,曾国潘并不觉羞愧,只坦然面对,希望下次改正。所以小编说曾国潘是个普通人,但是却善于改正总结。

  梁启超认为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左宗棠: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 评价曾国潘:“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