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杀珍妃 珍妃的死因揭秘

时间:2016-12-05 17:37:01     编辑:noble
20

  在光绪帝执政期间,珍妃作为光绪最爱最宠的妃子,你知道她的人生中是如何得罪慈禧的吗?最后是不是慈禧被慈禧所杀呢?其中的死因是怎样的?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吧!

慈禧为什么杀珍妃 珍妃的死因揭秘

慈禧为什么杀珍妃 珍妃的死因揭秘

  珍妃是被慈禧杀死的吗

  1938年《故宫周刊》第三十期出版了《珍妃专号》,刊载了珍妃之死悲剧的历史见证人,原清官太监唐冠卿的叙述,照录如下:“庚子七月十九日,联军入京,崔玉贵率快枪队四十人守蹈和门,我一也率四十人守乐寿堂。时甫过午,我在后门休憩,突然看见慈禧后自内出。

  身后并无人随侍,我想她可能要去颐和轩,遂趋前扶持。乃至乐寿堂右,后竟循西廊行,我颇惊愕。启曰:“老佛爷何处去?”曰:“汝勿须问,随我行可也。”及抵角门转弯处,邃曰:“汝可在颐和轩廊上守候,如有人窥视,枪击勿恤。”我方骇异间,崔玉贵来,扶后出角门西去,窃意将或殉难也,然亦未敢启问。

   少顷,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现在还成话么,义和拳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 ”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吗?你先下去,我也下去。”

  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贵。贵渭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我耶!”贵曰:“主儿下去,我还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我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闻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砰然一响,想妃已堕井矣,斯时光绪帝居养心殿,尚未之知也。

  珍妃被害时年仅二十五岁。据《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回京后,为了掩盖她残杀珍妃的罪行。对外宣称珍妃是为了免遭洋人污辱投井自杀的,并于当年十一月三十日下懿旨说:“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阑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褒恤。”

  起初珍妃葬于北京西直门外田村,1913年2月22日隆裕皇后去世时,珍妃棺枢由北京移至清西陵梁格庄行宫暂安。同年11月,以贵妃葬仪,埋葬于光绪陵寝崇陵旁的妃嫔寝内。

  珍妃之死,清末野史笔记小说中还有多种说法,来揭秘吧认为都不足为据。

  珍妃被杀细节:慈禧太后传话处死 太监动手行凶

  距离北京120多公里处,河北省易县城西永宁山下的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所在。末代皇帝溥仪逝后也安葬于此,但不再有皇陵。陪伴这些帝王长眠地下的,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妃子,应该就是光绪帝的宠妃——珍妃。

  珍妃的一生只有短暂的25年,她被光绪帝宠爱,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爱情、zhengzhi 、宫斗、谋杀……诸多戏剧性的强烈冲突交织在这个女人身上。在晚清历史舞台上,珍妃也许只是个微末角色,但她的生前身后事,无论是在档案记载、民间传说还是文艺作品中,都构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戏。

  清西陵墓葬中的珍妃也不安宁。1938年,八个当地村民盗掘了珍妃墓,举世震动,其影响甚至不亚于另一起著名的皇陵盗案——孙殿英挖开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寝。

  上世纪80年代末,电影《夜盗珍妃墓》把这起盗墓案搬上银幕,阴森kongbu 的故事场景,创造了当时 kongbu 片的巅峰之作,甚至有该影片上映时吓死观众的传闻。

  比对档案资料和盗墓者的回忆,有清史研究者给出了这样的判断:当年的盗墓者和后来拍成的电影,都搞错了盗墓的对象,被盗的并不是珍妃墓,而是她的姐姐——瑾妃之墓。

  是耶,非耶?

  直到去年,探地雷达在瑾妃墓上探测出了一个清晰的盗洞,珍妃墓却完好如初。珍妃墓上笼罩的重重迷雾终于被拨开。

  珍妃之死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北门——贞顺门内,有一眼水井。尽管井水早已枯竭,四面八方的游人还是不住地向井底探望。

  这眼井淹死过清朝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故称之为珍妃井。在井畔的东墙上,挂着一块说明牌: “珍妃是光绪帝的宠妃,她同情并支持光绪帝的变法维新的主张。慈禧太后扼杀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则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jingong 北京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行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后打捞出尸体葬于西直门外,1913年移葬清西陵之崇陵(光绪帝陵)妃园寝。后人重新制作井口,不再使用。”

  不过,“被投井”只是珍妃之死几个版本之中,最广为人知而且最可信的一个。而关于珍妃投井具体情形的描摹记叙,更是林林总总。珍妃之死,也是众说纷纭的谜团之一。

  有关珍妃的记载,关于她生前的部分倒是简单而确定的。

  在《清史稿后妃传》、《清皇室四谱》等有关书籍中,对珍妃生平都只略提过几笔,概括起来就是这样几句:珍妃,镶红旗,满洲,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日,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1889年,珍妃两姊妹入选宫中,13岁的她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

  在清朝的后妃等级中,嫔为九等嫔妃序列中的第五等,下面是贵人、才人、常在等级别。直至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她俩得以晋嫔为妃。

  妃之上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包括她们姐妹在内,光绪帝一生仅有一后二妃。光绪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也就是后来发布退位诏书、结束满清封建统治的隆裕太后。

  根据历史记载,珍妃因为生性单纯活泼,略通西学,深得光绪的宠爱,光绪也因此日渐冷落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令慈禧十分不悦。后来珍妃因为支持光绪进行戊戌变法而触怒了慈禧太后,被打入冷宫。也许,慈禧早就动了对珍妃的杀心。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西逃的这一天,也成了珍妃生命的最后一天。

  最初,《清列朝后妃传稿》这样记录:“妃有宠于帝,光绪二十六年各国师入京师,帝西狩,妃仓猝不能从,于宫中殉焉。”

  按照这个说法,珍妃是“贞烈殉节”,投井自杀。在慈禧的有生之年,清廷的公开记录一直是这样记载的。甚至在回銮之后,1902年11月,慈禧还下旨: “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启从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洵属节烈可嘉,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哀恤。 ”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即1908年11月14日,太阳落山的酉时,光绪皇帝驾崩,终年38岁;十多小时之后,十月二十二日未时,慈禧太后逝世于中南海之仪鸾殿,终年74岁。

  24小时之内,皇帝和皇太后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成了 历史上的末代皇帝。这奇特的历史一幕之后,关于珍妃之死的档案记录也有了变化,由投井自杀,改成了“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死”。

  指示做出这个改动的,是溥仪的生父载沣。后人在载沣的传记中记载,载沣亲眼见珍妃死时的情景。

  清东陵管委会副主任于善浦上世纪80年代曾发表一篇文章《珍妃与珍妃之印》,补充了这一说法的一些细节——

  关于珍妃被杀之事,颇多记述,一般传说由内监总管李莲英奉命执行。动手行凶的是二总管崔玉贵。

  当时城外枪炮声隐隐传来,宫中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在忙乱中传话处死珍妃,一时间左右太监面面相觑,不敢前往。只有崔玉贵攘臂而出,口说:“都是怂小子,看我去。”

  随后,崔玉贵凶神附体似的进入幽禁珍妃的院落,把珍妃连推带提拥到井口。珍妃跪地求见老佛爷一面,崔厉声说:“没有那些说的。”一脚把珍妃踢入井中,还投下了几块大石头。

  这是关于珍妃之死具体情形比较权威的记录,而在很多描摹处死珍妃的文字中,慈禧就在现场。

  1929年,成立不久的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故宫周刊》,该刊第30期曾出版了“珍妃专号”,也是该刊的唯一一次专刊。

  《故宫周刊》的编辑找到了当时在世的太监唐冠卿,按他的描述,有了这样的记载:

  少顷,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现在还成话吗?义和团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言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崔玉贵)。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还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闻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砰然一响,想珍妃已堕井矣。斯时,光绪帝居养心殿,尚未之知也。 这个版本中有慈禧和珍妃的直接对面冲突,更富戏剧性,因而在野史和文学作品中流传甚广,虽然多假借不同人物之口说出,但仍能看出是源自唐冠卿之说。只是,这个版本一直因为是一家之言而备受质疑。

  且不论那些或真或假的细节描述,故宫贞顺门的那眼井是珍妃的殒命之地,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多数人对珍妃的了解,大概就以投井而死为止。实际上,她死后的事情,像生前一样跌宕。

  迁葬西陵

  珍妃死后一年多的时间,遗体就一直沉在井内。这时,慈禧带着满清皇室避祸西安,连自己的宫城都保不住,更不会顾及那个被弃之井下的珍妃。

  珍妃后来被捞出来,据说是因为慈禧的噩梦。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资料室研究员邢宏伟告诉记者:“传说慈禧在逃跑途中,晚上睡觉经常作噩梦,梦到珍妃来找她算账,这让慈禧非常焦虑。1901年回到北京前,慈禧就下令,让珍妃的家人把她的遗体从井里打捞出来,安葬在恩济庄。”

  恩济庄墓地实际上是一处宫女墓地,珍妃虽然被掌权的慈禧太后幽禁、处死,但毕竟是妃子,安葬在宫女墓地不合礼制。她本应葬在光绪陵寝之侧。

  当时光绪帝尚在人世,但这并不是珍妃没有葬入光绪皇陵的原因。在封建社会,皇帝一般在登基之后就开始为自己寻找“万年吉地”、修建陵寝。一些先于皇帝离世的皇后、嫔妃,会被安葬在已经修好的皇陵之中。但珍妃投井而亡,乃至她的尸身被捞出,葬于恩济庄宫女墓之时,光绪的陵寝连一砖一瓦都还没有。

  光绪这个一直被慈禧操控于掌中的皇帝,在位33年,不但皇权虚掌,他的陵墓直到死后才开始修建。反倒是慈禧,虽然逝世仅比光绪晚十几个小时,但位于清东陵的陵寝早已建好,而且又按她的旨意经过了扩建大修,直到其豪华程度超过了东宫皇太后慈安,这才满意。

  从慈禧崩亡到棺椁抵达东陵,其间将近折腾了一年,最后总算于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将棺椁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整个殡葬共耗费白银达120多万两,为大清历代帝王后妃葬礼之最。

  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是清入关后不久就划定的皇家陵园,首座帝顺治和第二帝康熙先后葬在了那里。第三帝雍正改弦易辙,把他的陵寝建在了易县泰宁山下,从此出现了东陵和西陵两个陵园。这就为以后的清帝提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以后陵寝应建在东陵,还是建在西陵?

  首座个面临这个问题的是乾隆,他也为后世立下规矩:“昭穆相建”,也就是东陵安葬一位皇帝之后,继任者要葬在西陵。也正他为自己在东陵建造了裕陵。

  不过,“昭穆相建”的规矩并没有被严格遵守。道光帝的陵寝原本应该建在东陵,但陵已经修好,逝世的皇后已经入葬那里,却发现陵寝漏水。于是道光拆了东陵的陵寝,改在西陵重新修建自己的慕陵。

  按照清朝皇帝陵寝择址的制度,光绪本应和咸丰一样安葬于东陵。那样就会出现他和慈禧这对“冤家”比邻长眠的局面。但现实情况是,慈禧葬于东陵,而光绪葬于西陵。

  这一次损坏 “昭穆相建”规矩的是慈禧。同治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也许是不愿与儿子分开,慈禧把青年暴亡的同治帝的陵寝安排在东陵,确定陵名为惠陵。于是,光绪只能在西陵为陵寝选址。

  关于光绪葬地的选择,多半认为是直到他驾崩后,才由新登基的宣统皇帝溥仪之父、醇亲王载沣,派人在西陵界内找了一块叫金龙峪的地方,兴建陵寝。但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资料显示,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光绪帝就已经为自己选好了位于金龙峪的墓地,许多史料确认光绪皇帝生前拜谒西陵和选定万年吉地的史实。

  据传说,金龙峪此前的名字叫绝龙峪。为光绪陵寝选址的堪舆人员看中了这里的风水,但“绝龙”二字太不吉利,遂把这里改成九龙峪。碰巧的是,光绪皇帝是清入主中原第九代“真龙天子”,联系到此地的前名,“九龙至此,绝无后续”,更不吉利了。王公大臣再三商讨,最后定名为金龙峪。

  “万年吉地”虽然选好,但光绪帝没有实权,修不修光绪陵全由慈禧说了算。于是,直到慈禧死后,清王朝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寝才得以开工。 邢宏伟介绍,光绪的崇陵是1909年溥仪登基后才开始修,同时修建的还有崇妃陵。光绪的一后二妃,此时只有珍妃已逝。隆裕皇后还在世,给刚登基的宣统垂帘听政,死后要与光绪合葬。瑾妃也在世,崇妃陵不但有珍妃墓,也是将来瑾妃的安葬之地。

  皇陵工程浩大,晚清又国力羸弱,光绪的崇陵迁延日久。直到1912年,光绪的皇后、已升格为皇太后的隆裕替宣统发布退位诏书,满清的封建统治宣告终结,崇陵和崇妃陵的基础工程尚未过半。满清机构 一倒,1912年整个工程又停工了一年。

  根据《优待清室条件》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 支出。”1913年,民国机构 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到了1913年11月初,崇陵和崇妃陵的地宫部分基本建好了。

  1913年11月16日,光绪和珍妃于同年同月同日安葬于清西陵。

  珍妃的姐姐瑾妃(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参加了珍妃的迁葬仪式。在故宫里,珍妃井北侧门房也为她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

  珍妃的悲情故事,到此应该终止了,谁也不会想到,25年后8个盗墓人的到来,彻底扰乱了崇妃园寝的宁静。

  为“干大事”盗墓

  清西陵附近散落着不少村庄,华北村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30年代,清机构 虽然早已覆灭,不少八旗后裔,尤其是守陵人的后代,仍然生活在这里。

  盗掘珍妃墓的主要发起人有两个:关友仁和鄂士臣,他们当时都住在华北村里,关系要好。

  “我们家祖上是东北长白山的,镶黄旗,跟着顺治帝进的北京,开始一直住在蓝靛厂一带,后来易县开始修清西陵,我们就迁过来了。”关友仁的儿子关虎军,到现在仍然住在清西陵一带,他在泰陵旁边盖了个农家院“瓜尔佳山庄”。

  “瓜尔佳”是关友仁的满族祖姓,后来清廷垮台,瓜尔佳氏放弃了满姓,取“瓜”的谐音“关”为姓。

  谈起多年以前父亲参与的那场轰动一时的盗墓案,关虎军说,他的父亲和鄂士臣之所以盗墓,是为了筹资拉队伍抗日。

  实际上,清西陵和清东陵这两个被视为“风水宝地”、“万年吉地”的皇室陵区,在上世纪初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早就成了侵略者和军阀横行无忌的天地,葬入皇陵地宫的无数奇珍异宝,更让各路土匪和盗墓贼垂涎三尺。

  清东陵被盗掘得最厉害,几乎所有的皇陵都被盗墓者洗劫过,清西陵的情况比东陵要好一些,大的皇陵中只有光绪的崇陵被盗。

  崇陵被盗案至今仍是一起悬案,是何人所为没有定论。目前能够获知的资料,多数都是从盗墓现场遗留的痕迹推测而来。

  盗墓者对崇陵的结构很熟悉,盗掘起来亦很内行。他们不像孙殿英那样,遇到石门和阻碍用炸药硬崩,而是用松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自来石,进入金券。

  光绪帝梓宫正面被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尸体拖到棺外。棺内随葬品被洗劫一空。隆裕太后的梓宫是从上面打开了盖子,盗走随葬物。而且,把册宝箱也打碎了,盗走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

  “清西陵一些小的王爷、公主园寝也已经被盗空了。”邢宏伟说,其中有些盗墓者就是当地守陵人的后代。

  守陵人为什么会监守自盗?这和清东陵护陵队伍的成分构成有直接关系。

  给皇家园陵护陵的,都是后迁来的满族人,而且人数众多,都是吃皇粮的八旗子弟。

  清西陵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清西陵最大的官儿,是西陵守护大臣,一般都是由贝勒和贝子担任。整个清西陵,七品以上的官员有两三百个。

  清朝时清西陵工作人员的分工很细,人数众多。每个陵都有自己的内务府、礼部、八旗等等一套班子,“皇帝陵的内务府有120人左右,妃子园寝的内务府50人左右,整个下来,清西陵陵区的护陵人有几千人。”邢宏伟说。

  在清帝退位前,皇家陵区是没有任何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所需的所有东西都靠外面供给,以至于八国联军来到清西陵的时候,对完全没有生产能力的陵区评价是“非常不方便”。

  清朝覆灭,陵区的供给线被打破了,民国机构 决定分地。

  机构 把清西陵周边的土地划成不同的区,分给护陵人。但是这些护陵的八旗子弟世代吃皇粮,养尊处优,不会种地,分到手里的土地,他们要么出租,要么转售给了当地的农民。

  “护陵满人的后代日子过得非常拮据,缺少生活来源,有些人就动了盗墓的心思。”邢宏伟说。

  慈禧为何要谋杀珍妃?珍妃是怎么得罪慈禧的

  光绪皇帝的一生不仅在zhengzhi 上不得志,他的婚姻也同样的不幸。他在选皇后的时候,并没有选到自己看上的女子,而是被慈禧太后做主挑选了一后二妃,他的皇后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光绪帝是慈禧的外甥,慈禧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和操纵光绪,达到自己继续把持朝政的目的。

  不过幸运的是二位妃子中,有一位博得了光绪帝的欢心,这就是赋性聪颖,姿容美丽的“白富美”珍妃。珍妃在刚入宫的时候是珍嫔,当时慈禧也很喜欢这个活泼,开朗的珍嫔,知道她喜爱书画,还专门让内廷供奉缪嘉蕙女士来教她。在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日子里,宫内的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珍嫔和姐姐瑾嫔也沾了慈禧六十大寿的喜气,同时被晋升为瑾妃和珍妃。这年珍妃刚满19岁,她不仅活泼开朗而且擅长琴棋书画,深的宫中人们的喜爱。

  珍妃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女子,在封建社会里,嫔妃大多只是皇帝们传宗接代的工具和举行典礼时候的陪衬,可是珍妃却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尤其对宫中的繁文缛节和枯燥呆板的生活十分厌恶,她喜欢新生事物,喜欢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也与她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她小时候长期生活在任广州将军的伯父长善的府中。广州当时与西方世界接触多,思想也比内地更加开放。

  珍妃的这种性格,在规矩和理发森严的皇宫显得格格不入。也许是对慈禧插手自己婚姻的一种无声反抗,光绪帝却非常喜欢珍妃这无拘无束的性格,也许这也是光绪帝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一种选择。

  珍妃很少巴结,逢迎权势人物们,皇宫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让她极为反感,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母仪天下,嫔妃们必须听从皇后,可是珍妃却不理这一套,这也是珍妃极为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大婚后的一段时间里,与光绪帝过着“最美的时光”。这段时间里,光绪帝几乎每天都会召幸珍妃,而且每隔三四天还会到珍妃所在的景仁宫去一次,关系亲密和睦。隆裕皇后被光绪和珍妃这样的态度记恨不已,为了泄愤,经常跑到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

  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慈禧太后以“不尊家法,干预朝政为名”,下令总管太监李莲英杖责珍妃以示处罚,甚至瑾妃也受到了牵连。同时,珍妃手下的太监高万枝被处死,其余珍妃手下的太监有的被发配充军,有的被立毙杖下,有的被秘密处死,甚至连伺候珍妃的白姓宫女也被驱逐出宫。珍妃和瑾妃姐妹二人被降为贵人,一年以后才又恢复了妃号。

  慈禧还把对珍妃严惩的懿旨制成两块禁牌悬于后宫,一块给珍妃和瑾妃,要求她们谨言慎行。另一块给隆裕皇后,让她看管好瑾珍二妃。

  关于珍妃的死因有很多种。根据《清宫遗闻》中所记载,当时慈禧挟光绪西逃,所有准备出逃的人都换上百姓的布衣,慈禧突然想到了珍妃,命人把她带来,可此时珍妃心中仍然牵挂着光绪帝,她冒着激怒慈禧的危险,跪求慈禧把光绪帝留在皇宫来主持议和的事宜。真正惹慈禧太后,是珍妃说的两句话。1.“皇爸爸(指:慈禧太后)可先暂避,皇上可留京主持大局!” 2.“我要见皇上,皇上没叫我死!” 这两句话的背后有另一个意思:“光绪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慈禧太后不是!”这也是慈禧太后最不爱听到的言语。在慈禧愤怒之下命令太监二总管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了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珍妃是满族,依祖制,应该是“赐自尽”,而不应该叫太监崔玉贵推坠井中的。

  在慈禧西逃返回皇宫以后,想平息珍妃之死的事件,为了掩人耳目就将崔玉贵赶出了宫中,声称当时只是在气头上,并没有想把珍妃淹死在井里之心,是崔玉贵自作主张把珍妃推下去的。珍妃死的时候年仅25岁。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