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

时间:2016-11-10 14:09:29     编辑:ky05
20

   首座夫人宋美龄,这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你知道她和*** 的晚年是怎样度过的吗?宋美龄的三姐妹关系又如何呢?这里你们都了解吗?如果还不知道的话,就阅读以下的文章。都讲述了关于宋美龄三姐妹的关系等等

宋美龄简介

宋美龄简介

  宋美龄简介及资料

  中文名:宋美龄

  外文名:Song May-ling

  别名:蒋宋美龄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浦东

  出生日期:1897年(丁酉年)3月5日

  逝世日期:2003年(癸未年)10月24日

  职业:zhengzhi 家、外交家

  毕业院校:Wellesley College, MA, USA

  信仰:jīdū 教

  主要成就:西安事变当事人之一首座个在美国国会演讲的 人

  代表作品:《西安事变》、《 的和平与**》

  毕业院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人物生平

  宋蔼龄,(1889—1973),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秘书。“二次***”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 “清党”** ,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奉安大典。土地*****时期支持蒋“剿共”。抗日**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 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xianggang 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宋蔼龄,自上海出发来到美国,开始了自己的留学历程。

  宋蔼龄在美求学却是十分轻松而愉快的。

  宋蔼龄就读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位于佐治亚州的梅肯市,濒临奥克穆尔吉河西岸。市内林木葱葱,幽静闲雅。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创立于1836年,原名为佐治亚女子学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附属于联合卫理公会教堂。当初学院规模不大,仅有一幢主楼,学生自然不多。其学生来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后来才增建了配套建筑。二十世纪初,主楼由希腊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改为维多利亚式的华美楼房,又增盖了双层斜坡式楼顶,使之成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厦”。学生宿舍在顶楼且内部装备舒适,有大洗脸室和更衣室,每层楼还有一间浴室,里边有浴盆和瓷制便器。1900年学院又建了一座附属建筑,以为新入学的住宿生提供住处。校园内清静、舒适的环境,为来这里读书的女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宋耀如的3个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曾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后来,这所女子学院也因培养了宋氏三姐妹而名声大振。

  宋蔼龄最初在学院里的“预科班”学习,与她未来的丈夫孔祥熙一样,她也是这里的首座个 留学生。开始的时候,人们都用一种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心理对待她。宋蔼龄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就好像全校的学生里只有她懂得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服饰打扮,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学问。平时没事的时候,宋蔼龄就会站在一旁,去欣赏和研究其他学生的美式服装。宋蔼龄能从一个人的服装上推算出每个同学的父亲到底拥有多少财产。当然这种推断都是她心里琢磨出来的。

  宋蔼龄的同学们都把她的沉稳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为这个矮胖的圆脸 姑娘不会给她们构成任何威胁。但是,宋蔼龄的学习成绩异常突出,尤其是数学成绩,是所有同学都望尘莫及的。

  慢慢地,同学们发现这个看上去很庄重、很严肃的 姑娘,实际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并且热情、开朗,很好接近,在音乐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华。于是,宋蔼龄成了同学们喜欢谈论的“热点”人物。

  自从同学们发现了这位 姑娘的真正性格后,闲暇时都愿意聚集在她的身边,或者怀着极大的兴趣挤进她的宿舍,聆听宋蔼龄用甜甜的声音,讲那遥远而神秘的东方故事。宋蔼龄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学们的“俱乐部”。宋蔼龄的嗓音甜润而宏亮,在家父亲又教过她唱歌,这使她在演出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每当学校集体活动或联欢时,宋蔼龄自然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格里院长的太太格里夫人。

  格里夫人是个和蔼可亲的热心肠妇女。是她尽力设法使宋蔼龄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蔼龄对格里夫妇产生了终生难忘的感情。宋蔼龄变了,变得更加能适应美国的环境。她穿的全是美国服装,还学会了五花八门的美国俚语,且英语口语也运用自如。到美国仅1年宋蔼龄就剪掉了辫子,梳起了流行的高发式。

  宋蔼龄的成长还得益于父亲的指导。宋耀如经常写信给自己的女儿,向她介绍最新的上海情况,推荐有关的 历史书籍,鼓励她要自己努力。宋蔼龄从父亲的信中得到了启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用东方人的眼光看,宋蔼龄的长相并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发生误会。有一天、威斯里安学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说宋蔼龄已经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公民”。宋蔼龄听了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反驳说:“我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一位 公民,并且我为自己是 公民而感到骄傲。”

  宋蔼龄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极为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 的落后和美国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宋蔼龄不愿做美国公民,而为自己是一名 公民而感到骄傲呢?也许是因为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传统思想的影响造成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宋蔼龄自始至终都有一颗不变的爱国之心。

  为了这位教授的一句话,也为了她初来美国时所遇到的遭遇,宋蔼龄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火。这股火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发泄出来。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1906年1月,宋蔼龄经学院特别批准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温秉忠到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来了。温秉忠是受慈禧太后的派遣,率领一个清朝教育考察团来美国考察美国教育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蔼龄的姨夫温秉忠率团来到了美国。宋蔼龄立即前往华盛顿看望姨夫。见到温秉忠之后,宋蔼龄非常高兴,这毕竟是她来美国后首座次见到来自故乡的亲人。

  随后,宋蔼龄作为温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为 教育代表团举办的招待会。席间,宋蔼龄就自己初来美国时的遭遇,向美国总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批评了美国的“民主”。当时,这位美国总统也许是被眼前这位 姑娘的气势给“镇住”了;据说,罗斯福总统当场向宋蔼龄表示了歉意。

  当时,宋蔼龄的父亲宋耀如也正在美国为同盟会进行募捐活动。他从当地报纸上得知爱女的表现时非常激动。消息也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宋蔼龄成了新闻人物,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向她打听当时的情况。

  

  宋美龄宋庆龄三姐妹关系

  宋氏三姐妹关系如何?宋庆龄、宋美龄和宋蔼龄是近代史非常著名的姐妹花,其中宋美龄是**** 首座夫人,民国zhengzhi 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而宋庆龄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主义战士。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 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 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 ,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 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宋氏家族是一个按照jīdū 教的理想和 传统的伦理观念纽结起来的大家庭。父亲宋耀如早年就加入了jīdū 教。宋耀如夫妇对自己的家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今生今世互亲互爱,永不分离。他们全家八口人,在人生的归宿处——宋氏墓地也造了八穴地;宋耀如的妻子临终前,曾要求女儿们永不剪发,她们姊妹三个就谨守母言,一直都梳着发。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在聚合力啊!宋氏姊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聚合力的牵引,才在*** 的zhengzhi 风云中,一方面和*** 保持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zhengzhi 上的分歧而中断缠绵的姊妹之情。

  青少年时代,是宋庆龄与宋美龄姊妹之间感情最纯真、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1904年,大姐宋霭龄作为 赴美的首座个女学生远涉重洋,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的威斯理安女子大学读书。为大姐的远行所鼓舞,庆龄和美龄在国内也积极准备留学的必修课程。庆龄长美龄五岁,生性沉静庄重,温文尔雅,美龄天真开朗,活泼自信,而且还颇有点贪玩。对此,庆龄总是以姊姊的身份督促着妹妹完成学业。但有时她也顺从妹妹纯朴天真,两人一起翻过家园低矮的围墙,在附近的***上尽情地嬉戏,并肩坐在小溪边,向往着大洋彼岸的风光,共同憧憬未来的留学生活。晚上,她们又一起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听父亲讲述过去种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兴之所至,她们会和着父亲的男中音一起唱欢快的曲子。(算命www.bmfsm.com)

  1908年,十六岁的庆龄和十一岁的美龄终于学完了留学的必修课程,结伴登程。在她们的叔叔与婶母的护送下,也进入了威斯理女子大学,和阔别了四年的大姊重聚在海外。第二年大姊霭龄毕业回国,失去了庇护的庆龄和美龄则更加相依为命了。自立 生活能力的增强,使庆龄变得更加老成、爱思考;对二姊的信赖,使美龄开朗活泼的性格在异国依旧焕发着光彩。1912年春天,她们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份特别“珍贵”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面**** 国旗。从父亲的信中她们得知,这一年的元旦,**** 在南京成立了,父亲和大姊他们都参加了***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仪式。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姊妹俩高兴地拥抱在一起,跳跃着,欢呼着。她们把悬挂在宿舍里的清朝龙旗扔在地下,踩了又踩,换上了父亲寄来的新国旗。这一夜,姊妹俩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进入了梦乡。不久宋庆龄先于妹妹修完了学业,转程赶到***,去探望和***一起逃亡到那里的父母。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首座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在东京和***举行了庄重的婚礼。这给一向看重家庭和睦的宋氏家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然而在这哀伤之中,宋庆龄仍感到一种难得的慰藉,这就是在美国的美龄并没有站在全家人一边反对她,反而还对二姊敢于忤逆家庭的勇气表示理解。就这样,由于婚姻的纠葛引起的家庭纷争,使得庆龄和美龄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亲密了。

  掌管 财政的宋子文(1894-1971)在*** 内被称为理财大家然而宋氏姊妹儿时缔结的深厚情谊并不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旧 ,一个深深地卷入了上层zhengzhi 角逐漩涡之中的家庭,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要保持一尘不染,是难以思议的。1927年,宋庆龄和何香凝等*** 左派领导者 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痛击*** 的叛卖行径,并继续呼吁国共合作。她写信给宋子文,希望在国民***生死存亡的关头,能得到弟弟的支持,可这时宋子文已经和*** 眉来眼去,并且还串通大姊宋霭龄一起怂恿小妹,让她和*** 结婚。愤慨之下,宋庆龄和宋子文之间的姊弟感情破裂了。宋庆龄反对小妹同老蒋的婚姻,并不是对*** 的老衰和出身有什么鄙夷,而是对*** 违背了***先生的遗志、背叛国民***的叛逆行径的jiduan 憎恶。*** 作为敌人和妹夫的双重身份,在宋氏姊妹之间像是砌了一堵墙,再加上 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关系,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zhengzhi 上的沟壑使她们疏远了。有一段时间,宋美龄写给宋庆龄的信,都转手由秘书代笔。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一直维持到抗战前.

  1936年12月, 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宋美龄为营救丈夫,急得都快发疯了。就在这连连碰壁之际,她做梦也想不到,宋庆龄居然也反对何应钦轰炸西安的阴谋,主张释放*** 。事变发生第二天,宋庆龄从银行里提出了钱款,用电话通知孙科安排飞机,并约好何宋庆龄在xianggang 成立保卫 同盟香凝,准备联袂飞往西安,直接去说服张学良、杨虎城。这种关键时刻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深深打动了宋美龄。二姊深明大义,不计较荣辱恩怨的胸怀,更是令她钦佩不已,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宋氏姊妹冰释前隙,再度合作。1938年,宋庆龄在xianggang 发起组织“保卫 同盟”。宋美龄不久也抵达xianggang 。当人们惊奇地发现宋氏二姊妹一起在xianggang 饭店露面时,顷刻间舞厅变得“有点像温布尔登市的人群一样拥挤”,只见“新近康复而容光焕发的”宋美龄和“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泽、两眼露出愉快神情”的宋庆龄,携手朝人群走来,那种温融的气氛,使一些亲历过这种场面的人,至今回忆起来仍难以忘怀。

  尽管宋氏姊妹的感情得到了回升,但丝毫也没有改变宋庆龄对*** 的看法。有一次,宋氏姊妹的胞弟宋子良、宋子安到达重庆,*** 想为两个小舅子接风,建议宋美龄邀请大姊和二姊一起到黄山聚餐。宋美龄知道二姊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好感,就说:“让我先问问阿姊再说。”随后,宋美龄马上打电话给宋庆龄,再三强调这是不带任何zhengzhi 色彩的家庭私宴。宋庆龄听后犹豫了一下,依然婉拒了。这样,一次由*** 倡议的“家宴”,在宋庆龄的回绝下告吹了。宋庆龄的反感、冷淡,尤其是zhengzhi 活动上的处处作梗,使得*** 对宋庆龄由恼怒发展到憎恨。在他的暗示下,特务们对宋庆龄采取的恫吓和威胁也逐步升级。对此,宋庆龄毫无惧色,依然在公共场所露面。但宋美龄却担心了,她打电话给宋子文说:“你关照他们(指戴笠)一下,不准在阿姊那里胡来,如果我听到有什么,我是决不答应的。”宋子文听到妹妹的声音既高,语气又严厉,马上就把这话转告了戴笠。这一下挤在*** 和宋美龄之间的军统局反而成了难人。不干吧,怕有负老蒋;干吧,又怕“夫人不答应”,更何况“夫人”也是“不好惹的”,真的“闹出乱子来,委员长还是拗不过夫人”。对此,戴笠也伤透了脑筋。以后,凡是牵涉到宋庆龄的事,特务们就一直有所畏惧,不敢胡来。就这样,在*** 这面“墙”的分界下,宋氏姊妹一边在截然不同的zhengzhi 生活圈子里生活,一边又不顾zhengzhi 藩篱的束缚,始终保持着亲密的骨肉深情,直到蒋家王朝逃到** ,才云水相阻,天各一方,姊味间再也没有见过一面。弹指三十年过去了。1975年*** 死后不久,宋美龄阔别了染指近半个世纪的zhengzhi 舞台去了美国。1981年宋庆龄重病期间,嘱托童小鹏同志,请友人向她在海外的亲友问好。 驻美大使馆也及时地向宋美龄转达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面对着这一切变化,照理说宋氏姊妹重叙骨肉情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仍没有勇气跨出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多少年的离愁别绪,她不心酸,也不哀伤吗?长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国的宋美龄,看着自己的二姊安睡在亲爱的父母身边,遥望着绿草如茵,阳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故土情,那种千丝万缕的姊妹情,难道还能使她的心境始终平如秋水吗?

  宋氏三姐妹中,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霭龄,而宋庆龄则比较文静、温柔……

  宋氏三姐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无论是孙夫人宋庆龄、蒋夫人宋美龄还是孔夫人宋霭龄,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议论 关注。因为独特的身世、特殊的姻亲关系,姐妹三人与*** 的关系也比较特殊。胡佛研究所*** 日记的公布,使人们可以从他的内心独白中窥探出他与宋氏姐妹的关系。

  大姐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 *** ;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 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宋美龄和*** 晚年

  到了** 的宋美龄风范依旧。无论是夜生活,还是吃喝打扮,从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看,她都还是那个非常洋化、非常好享受、爱权力的贵夫人。从** 退到** ,*** 失败了,宋美龄作为首座夫人的舞台小了,但她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

  驻颜有术

  士林官邸的工作人员在回忆往事时,对宋美龄的私生活感触颇多,也描述得十分逼真。他们说:“宋美龄和许多当年在十里洋场呆过的人一样,都是过惯夜生活的人。因为,习惯了通宵达旦、歌台舞榭年轻时代的生活,到了老年,老夫人的习惯还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依旧保持晚睡晚起的作息。早上,大概老先生都已经起床五六个钟头了,宋美龄才从梦中醒来,她在醒来后,是不直接起床的,大概总是要躺在床榻上一阵子,先让她的女副官郭素梅为她做腿部按摩,她才慢条斯理地起床,穿上晨袍,在书房的盥洗室盥洗,然后再自己化化妆。”

  谈到化妆,宋美龄在她百岁的生命中,几乎每天都在化妆。大凡见过她的人都说她真是驻颜有术。确实,宋美龄一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形象。化妆对于宋美龄来说犹如空气和水一样是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同时她的这一习惯也给手下人留下极深的印象。翁元回忆说:

  宋美龄一向是不假手他人的,即使是副官也不麻烦她们,最主要的原因是宋美龄大概不太希望别人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在老先生身边这许多年来,照顾老先生私人生活那么久,却没见过卸下妆的宋美龄几次,可见她善于掩护自己的真面目。

  记得有一晚,在老先生的房里,照顾他老人家,这时,我不经意地回头一瞥,一个像是鬼魅般的人影,吓了我一大跳,仔细定睛一瞧,才知道是卸下妆的宋美龄。但是,卸下妆的她,不但脸色泛黄,皮肤粗糙,还把发髻放下来,拖着长长的头发在脑后,乍看之下,真会让人误以为是在夜晚碰上鬼了,因为,没化妆的宋美龄,真和化了妆的她,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当然不会想到一个平日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在没有化妆品的烘托时,竟会完全判若两人。

  宋美龄一生都非常重视身材和容貌的保养,到了晚年更是精心呵护,这在士林官邸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很可惜宋美龄患有皮肤过敏症这一顽疾,有时仅仅因吃了一点海鲜或沾了一些花粉,就会旧疾复发,非常难受,也很影响她的美观。手下人服侍她时,方方面面都必须十分小心翼翼。宋美龄曾到白宫做客,由于她的皮肤过敏,每天都要换几次床单,可不知内情的白宫侍从们对宋美龄这一习惯却是抱怨不已。

  据悉,她的女副官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帮宋美龄拔白头发。宋美龄十分讨厌有白发,只要自己化妆时,发现头上有白发,就一定要将它除去才罢休。侍从们经常可以看见的一景,就是郭副官在帮她拔头发。考究的食谱

  对于容貌上的先天不足和日渐衰老,宋美龄只有依赖化妆品来弥补和遮盖,但是对体重她不用这么费心,她一生都控制得格外好。她的侍从说,由于她对自己身材的保养格外重视,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自己的体重,只要稍微发觉自己的体重重了些,她的菜单马上随之更改,立刻改吃一些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荤的食物。假如体重恢复到她的标准以内的话,她有时会吃一块牛排。

  据侍从们讲,宋美龄有一样非常喜欢吃的东西,就是爱吃有骨头的食物,也不吃肉多的部分,单单喜欢啃骨头,比如鸡翅膀、鸡爪子之类的东西。是不是这类食品吃了不会使人发胖,就无从考证了。

  但是对于她的客人,在餐桌上,她却热情款待,惟恐人家吃不饱。侍从们说,在士林官邸做客吃饭的客人,大概没有人不怕宋美龄奉菜的。蒋纬国就时常有这种“痛苦”经历。有时,他明明已经吃饱了,但是宋美龄还是不停地给他夹菜,夹了几次,蒋纬国肠胃饱胀,再也吃不下了,但是依他一向的习惯是绝不浪费,所以对已经夹在面前的菜肴非把它吃完不可。蒋纬国时常开玩笑说,在士林官邸吃饭,从来没有不撑破肚皮的。

  宋美龄为保持身材的苗条,还有许多的趣闻。早年,她为了控制体重,曾经常吸烟,她习惯抽凉烟。*** 是不喜欢闻到烟味的,更不允许人们在他面前吸烟。宋美龄为了尊重夫君,常常要抽烟的时候,在自己书房里边抽,而不会到房外去吸。这个为身材而抽烟的习惯大概只维持了几年。也许,宋美龄觉得这个方法有些舍本逐末,就放弃了。

  小气的首座夫人

  尽管宋美龄在餐桌上显得十分大方,但侍从们都对首座夫人的小气记忆犹新。他们提到:官邸外面爱拍宋美龄马屁的大有人在,由于外边传说宋美龄自幼喜欢吃巧克力糖,而且这个习惯即使到了老年,还是不改,所以为了投首座夫人所好,给宋美龄的礼品中总得送些** 当时还不多见的外国进口的巧克力,以致于士林官邸的特大号冰箱,经常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巧克力。偶尔半夜心血来潮,宋美龄就会让当班的侍卫人员帮她拿两块巧克力来吃。

  巧克力摆满了整个冰箱,宋美龄根本吃不完,常常是放在冰箱内几年都没动过。而她也从未把吃不掉的新鲜巧克力“施舍”下人,往往是等到发现有些巧克力都粘成一团,已经不能食用了,她才像对手下人施了多大恩宠似的发话了:这些糖你们拿去吃吧。试问,此时谁还会吃她那些发了霉的、看了都让人恶心的巧克力呢?

  侍从们还记得,有几次过圣诞节的时候,宋美龄吩咐手下人从官邸送一些水果蛋糕给华兴育幼院的小孩子们吃。其实,侍从们都清楚地知道,这些蛋糕都已经放在冰箱里边好久了;有时,她也让送些糖果给院童们,但侍从们也清楚地知道,通常她总是把最精致的东西留给自己,而把看不上的东西给育幼院的孩子们吃。

  宋美龄手下的人常在私下议论她,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实在是太小气了。旗袍之最

  宋美龄花了大气力来保持身材,自然对服饰也十分地讲究。但她最喜欢的衣服式样大概应算是旗袍了。据士林官邸的侍从们介绍,宋美龄超大型衣橱里的旗袍堪称世界之最。

  宋美龄有一超级勤奋的裁缝师。这个裁缝师叫张瑞香。早在** 时期,张瑞香就跟着宋美龄走南闯北,寸步不离。有几次宋美龄到美国去,都带上这个裁缝师,可见宋美龄对这个侍从是宠爱有加的。

  士林官邸内务科的人都清楚,除了过年那天休息一天之外,一年364天,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为宋美龄制作旗袍,而且他只为宋美龄一个人做。由于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太太们投宋美龄所好,送礼之中多半有衣料,长年不断的绫罗绸缎,足够张瑞香一年忙到头的。凭他一个熟练的裁缝师,大约每两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每做好一件,他就喜孜孜地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龄面前邀功请赏。

  可是在侍从们的眼里,宋美龄的旗袍穿来穿去,总是那么几套,从来没有太大的更换,令手下人不解:不知道是宋美龄不喜欢穿新衣服,还是她只喜欢用纯欣赏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几乎每件新旗袍做好之后,宋美龄都只是大略地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橱里妥善保管,从没见她再穿过一遍。这大概只有用“旗袍癖”来解释了。

  最喜欢的业余爱好

  五六十年代,宋美龄业余消遣最喜欢的、也是她最下功夫的应该说是学画画,主要以国画为主。由于她对 画兴趣极浓,一直绘画不断。为了使她能学好绘画,士林官邸特地聘请了当时** 最知名的黄君璧和郑曼青两位名家,作为老夫人的国画教师。

  据宋美龄手下人说,宋美龄确有些绘画天赋,学的时间不算太长,就已卓然有成了,而且她的画风还被说成是颇有大家气势。

  一度,外界关于宋美龄画画得好都不太相信,多认为是郑曼青代笔。为了改变这一看法,宋美龄采纳了老师郑曼青出的一个主意,她出面请** 有名的画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饭,而后郑曼青提议大家一起作画,先从宋美龄这里开笔画松树,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宋美龄从容作画。在场的人都惊叹宋美龄的画是如此得好,甚至还超过了她的老师郑曼青。从此,再没有人怀疑宋美龄画的真伪了。

  在*** 的住室内,往往挂着两幅肖像,一幅是***像;一幅是耶稣像,而室外的客厅往往挂着一幅夫人宋美龄的亲笔画。经常是宋美龄作画,*** 题诗。

  在宋美龄的画作中有一幅最特别的,它不是宋美龄经常爱画的泼墨山水,而是带有毕加索抽象风格的一头猪。据知情人说,这幅画的来历是这样的:有一次,*** 见宋美龄又在作画,觉得她总是画山水,就有意要试探她是不是能画一些新的题材。正好那一年是 农历的猪年,所以他就问她能否画一头猪,结果宋美龄是毫不含糊,没用几下就把一头猪给勾画了出来。宋美龄当然是颇为得意,从此,士林官邸也就多了这么一幅“名画”。最高的机密

  宋美龄生活内幕中还必须提到的是她的年龄这一“最高机密”。

  在*** 死前,宋美龄的年龄,一直被列为“最高机密”。来台以后,宋美龄把持的妇** 会虽然每年都有为会长华诞而举行的祝寿活动,但都没有触及她的禁忌——公开她的真实年龄。多年来,她本人不提自己的年纪,也不愿意别人知道她年龄的秘密。

  宋美龄的年龄,在大多数书中,同时也包括蒋邸在内的人,大多都相信“她比*** 小一轮”之说,即小12岁。但据** 官方公布的资料,她的真正的出生年月日是:1897年3月20日。如果按照 纪年的方式,她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阴历二月十二日。也就是说,她只比*** 小10岁,而不是过去所传说的12岁。

  九十七大件

  1991年,宋美龄离台赴美定居。有关她所带的行李数目的消息传出后,**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一时间人们议论的话题是:xianggang 有九七大限,宋美龄有九十七大件,宋美龄究竟从士林官邸带走了多少金钱珠宝去美国?

  据士林官邸的侍从们推估:宋美龄带走的远远不止97箱宝贝,她至少带走了100多箱东西。当然这里面也有部分是随员们的行李。就因为她和随员一行带走了那么多的物品,所以才引起外界的极度关切和议论 的众说纷纭。

  宋美龄之所以有这么多可带的东西,与*** 内阿谀奉承、送礼成风分不开。宋美龄的侍卫说,在*** 众多官员当中,以送礼向上爬的是不乏其人的。尤其在早年** 一党执政的年代,更是如此。宋美龄既然是** 首座夫人,巴结谄媚者自是比比皆是。能讨人欢心的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大送其礼。

  据悉,在宋美龄的书房旁边,有一间储藏室,专门存放一些大小官员孝敬她的宝物,大凡宋美龄认为比较值钱的东西全部储存在这个房间里,稍微次一点的礼物或是过时的礼品,宋美龄就会差人把东西搬到士林官邸隔壁的一栋平房式建筑的仓库里面去。夫唱妇随

  谈到生活内幕就不能不说到*** 与宋美龄的夫妻感情问题。很久以来,社会上就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 与宋美龄之间的婚姻关系,不过是一种zhengzhi 结合,彼此本来就是基于zhengzhi 和经济上的利益考虑而结合的。但据在*** 夫妇身边的工作人员多年观察,认为至少*** 对夫人是绝对真心真意的。孔宋两大家族在抗战胜利后,受到当时国内许多人士的指责,可是,宋美龄依旧是*** 除了*** 以外最倚重的亲人。** 时期的宋美龄,昔日的风华不再,但*** 对她仍然是一如既往。

  从侍从们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退到** 后,宋美龄对*** 来说,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例如:

  每天下午约4点左右,必亲自送甜点及饮料至*** 书房;

  时间允许,下午5点左右,陪同*** 至台北近郊坐车散步;

  不宴客时,每晚8点左右,必陪伴*** 用餐;

  每周日必陪同*** 至官邸近旁凯歌教堂做礼拜;

  *** 生病之后,宋美龄摒弃一切的嗜好和交际,全心全意地为*** 的身体殚精竭虑,陪着夫君一起住院就医,长年如此。

  但是在士林官邸中却流传着早年一些老一辈的侍从人员最常讲的一个笑话:即有关*** 夫妇争执的趣闻。在抗战胜利的那段日子里,*** 夫妇的感情生活出现了“各行其是”的情况。宋美龄只要和*** 闹别扭,就索性往上海一躲,住在上海官邸,不去理会他。有时候*** 在南京黄埔路官邸等急了,就打长途电话到上海催驾,无奈宋美龄硬是不买*** 的账,怎么劝都不去。有时候,*** 实在给她逼急了,只好低三下四地低声说道:“Darling!无论如何都请赶快回来,你再不回来,佣人们都要造反了,快回来”就这样三催四请,好说歹说才把宋美龄劝了回来。可是,没过多久,宋美龄又会为了别的事情,和*** 意见相悖,拂袖而去。不管是为什么事情,也不管谁是谁非,最后投降的八成仍是*** 自己。

  宋美龄访美

  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正当 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酣战之际,*** 派宋美龄出访美国。宋美龄的这次访问,其时间之长,活动之广泛,反响之强烈,都堪称中外历史上夫人外交之最。长期以来,我们对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未加注意,鲜有论述。本文试图对这次访问的背景、活动、经过及其结果作一初步述评,不当之处,祈批评指正。

  一

  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二战,拉开了太平洋**的序幕。从此, 孤军抗击***法西斯的局面宣告结束,中美英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共同对日作战的时代终于到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 宣言》,一致保证对德意日法西斯战斗到底,不单独停战媾和,从而奠定了三国团结协作的zhengzhi 基础;在军事上,1942年1月3日,成立了以*** 为总司令、史迪威为参谋长的包括中、印、缅及东南亚地区的 战区,统一作战行动。4月,在缅甸联合对日作战中,中** 队力挽狂澜,解救出包括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英军官兵7000余人;在经济上,美英大幅度增加对华援助,1942年2月,美国和英国相继决定向 提供贷款5亿美元和5000万英镑,6月,中美签订《租借协定》,美国宣布向 提供大批租借物资;在外交上,1942年10月10日,美英同时宣布从即日起放弃在华特权,通过谈判签订平等条约。可以说,太平洋**爆发后近一年内,中美英三国特别是中美两国在服从共同对日作战这一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在zhengzhi 、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中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阴影和障碍。

  中美两国联合对日作战虽然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和战略目标。两国在联合对日作战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分歧。欧亚两个战场谁主谁次、谁先谁后的争执,对日作战时双方责任分摊和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和斗争,等等,并在fangong 缅甸作战计划、中印空运物资吨位和美国援华飞机数量等问题上集中地反映出来。

  欧亚两个战场谁主谁次的矛盾是一个涉及到反法西斯**全局战略的问题,也是制约和支配远东及太平洋地区中美两国关系的关键。太平洋**爆发后,出现了欧亚两个战场。由于英国自身安全的需要和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驱使,欧洲战场始终被英美视为**的重点,并据此制定了首先打败德国然后击溃***的“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毫无疑义,英国是一心一意关注欧洲战场的,美国也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希特勒,除派陆军主力参加北非登陆作战外,并尽其全力在武器和经济上援助英国和苏联。早在1941年3月,美国国会就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 提供各种援助,实际上以英苏为主要对象。1941年,美国向英苏提供租借物资14。93亿美元,1942年达65。6亿美元,而同期向 提供的分别只有2582万和1亿美元,仅占当年美国向外提供租借物资总额的1。7%和1。5%。①美国这种先欧后亚、重欧轻亚的思想,从其自身角度和世界反法西斯**全局看,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其实施后果必然给亚洲战场特别是 战场反击***法西斯的斗争带来消极影响,因为美国对 战场兵力投入和对 财政援助的严重不足,必然影响到 战区的作战能力。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 的强烈不满,并成为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关于fangong 缅甸作战计划问题。***对英美开战以后,即派兵jingong xianggang 和东南亚,并于1942年1月4日突破泰缅边境,侵入缅甸。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缅甸战局危急。4月中旬,中英队伍 撤退,日军攻占缅甸全境。至此, 接受外国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完全中断, 的抗战环境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改善 抗战的国际条件,拓宽中外联系通道,*** 迫切要求全面fangong 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美国表示同意,希望通过滇缅公路的重新开通增加对华援助来增强 对日作战能力,并为此于1942年6月22日成立美军中—缅—印战区,由史迪威出任总司令。

  但是,中美英在fangong 缅甸的具体战略部署上,存在分歧。*** 提出,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并尽量减少牺牲,在fangong 缅甸时,美英应掌握制空权,两国海军也应参战,实行海陆两栖攻击;美国希望主要由中英队伍 担任主攻任务,打通滇缅公路;英国由于在缅甸没有直接利益,主张绕过缅甸,攻占苏门答腊,jingong 南洋。由于三方意见不一,fangong 计划从1942年4月开始酝酿,直到年底,也未最终确定下来。

  关于美国空运援华物资吨位和支援 空军飞机数量问题。1942年3月日军攻占仰光,滇缅公路切断之后,美国开辟了从印度加尔各答经喜玛拉雅山“驼峰”直达 昆明和重庆的空中运输线,将美援物资运往 。应该说,这对中美继续合作和加强中** 队的作战能力,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这条航线要飞越6000多米的高山,十分艰险,加上 机场狭小,汽油匮乏,空运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大批美援物资滞留印度,无法运到 。美国援华物资骤减,直接影响到中** 队的作战能力。缅甸失陷前,美国通过滇缅公路运往 的物资最高时每月达1。3万吨②,而1942年6月,在中印航线上运输的美国飞机不足50架,每月运量仅千吨左右。③到1942年11月,“在中印航线上,仍只有双引擎运输机53架”,每月运量不足1500吨。④这同 战场的需求量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与同年6月29日*** 向史迪威和美国驻中印缅空军总司令毕塞尔提出的维持 战区军事行动最低援华物资数量每月5000吨(约需动用双引擎飞机165架)的标准相比,不足三分之一。⑤

  美国援助 空军飞机数量问题,中美间也是意见不一,长期拖而不决。1942年6月,*** 即向美方提出,要实施中美英在缅甸的联合作战, 空军首座线作战飞机最低必须保持在500架以上,⑥,并要求美国在当年8月份提供完毕,此后每月补充75架,以保持最低数额。⑦但是,对于*** 的这一要求,美国方面一直不作积极答复,援华飞机数量增长十分缓慢。1942年6月,援华飞机总数不到40架,到8月底,仅增加30架,且多是一些老旧机型,根本不可能对日军产生任何威慑作用。

  对于美国在上述问题上的迟疑不决,*** 极不满意,多次向美方提出交涉,甚至威胁说,如果美国不答应他的要求, 就不可能派兵参加fangong 缅甸的作战。⑧

  由此可见,中美在联合对日作战过程中,合作是主要的,成绩也十分显著。但是,双方仍存在一些介蒂和分歧。如何解决这些分歧,使双方的合作更加顺利,更有成效,便成为中美两国特别是*** 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共和党领袖威尔基访华,邀请宋美龄访问美国。*** 也希望利用宋美龄同美国的特殊关系,开展一次夫人外交,争取美国谅解,尽快解决中美间的争端,促使美国机构 扩大对华援助和加强对国民机构 的扶植与支持。这样,1942年11月18日,宋美龄便乘美国机构 特别提供的专机,飞离重庆,取道加纳、巴西,开始她长达七个月之久的美国之行。⑨二

  宋美龄的美国之行,名义上是赴美就医和私人访问,实际上是*** 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是一次地道的 “首座夫人”对美国的正式访问。1942年11月16日,*** 给罗斯福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内子非仅为中正之妻室,且为中正过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难之同志”,对其思想的了解,“当非他人所能及”,一切外交要事均可同她“坦率畅谈,有如对中正之面罄也”,并相信此次访问“定更能增进中美两大国之睦谊也”10。

  11月27日,宋美龄抵达纽约,罗斯福总统派夫人维格和总统顾问霍普金斯迎接,霍普金斯还陪同宋美龄前往帕费森医院。第二天,维格到医院看望宋美龄,并举行首座次会谈。其后,霍普金斯穿行于华盛顿和纽约之间,同宋举行多次会谈。11宋美龄也时刻牢记此次赴美使命和蒋的嘱托,一面治病,一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转达*** 关于注重亚洲战场、增加对华援助的要求。12月25日,宋美龄飞赴白宫,同罗斯福夫妇共度圣诞节。12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动身前往华盛顿,开始其马拉松式的外交活动。从这时起到6月底回国,宋美龄为了完成使命,穿梭奔波,足迹遍布整个美国。掀起了一个小小的中美外交活动高潮。

  首座,慷慨陈词,广为游说

  2月17日,宋美龄到达华盛顿。第二天,即由美方安排,在美国国会上下两院发表演说。3月2日,飞回纽约,由美国东部九州州长作陪,在麦迪逊广场向1万8千名听众发表演讲。22日,在芝加哥体育场对两万七千市民慷慨陈词。随即,乘专车横跨美国** ,历时两天三夜,于3月25日到达太平洋海滨城市旧金山。26日,参加市机构 和总商会的联合欢宴,对与会各界代表人物2千余人作即席演说。27日,又在市民礼堂对华侨和美国民众发表谈话。还先后在其母校与塞诸塞州威尔莱士大学和洛杉矶市政厅及好莱坞发表演说。14

  在这些演说中,宋美龄主要是按照*** 的旨意,向美国各级当局、各地民众和爱国华侨强调中美两国的传统友谊,宣传 抗日**的伟大国际意义及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要求美国机构 和人民改变轻亚重欧的思想,重视***法西斯的**实力及其威胁,加强对 的支持和援助,从而彻底摧毁***法西斯。其中,影响最大也最能代表宋美龄思想的是3月18日对国会两院的演说。

  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是宋美龄访美行程中最为重大的一项活动。宋美龄和*** 都十分重视。早在2月上旬,宋美龄就将演说词全文电传重庆,请示*** 。12日,*** 致电宋美龄,提出演说要点,指示宋美龄在演说中,感谢美国的无私援助,强调只有增强中美合作,两国才能成为战后太平洋** 及世界和平的两大柱石。同时,还谆谆告诫说,演讲的“语意切不可使听众觉有训示之意,亦不宜有请求之意”,只应“以友邦地位陈述意见,以备其检讨与采择”15。3月18日中午,宋美龄在维格夫人和参众两院议长陪同下,分别在两院发表演说,场面隆重,由四家主要电台向全国现场直播。宋美龄遵照*** 的指示,在演说中强调中美两国国会应当引导美国机构 和美国人民在增进中美两国友谊、建设未来美好世界过程中,发挥更积极、更具体的作用。16演说非常成功,在美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广泛的赞扬。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勃尔姆说,“蒋夫人之演讲,不但使每个听众能了解其意义,而且能与其抱同一见解”,“莅美外宾之影响美国民众者,从未若夫人之甚”17。众议院议员罗斯夫人说,“蒋夫人态度颇为自重,虽明知 有权要求美国援助,但不明言之。且对美国过去失道处,不明加指责,亦极为有礼”18。美国各地报纸对演说词大都全文转载,有的还发表社论或评论,对演说加以赞扬。宋美龄在其它各处的演说,虽然声势和影响都不能与在国会两院的演说相比,但是,也大都获得了成功,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其二,参与中美间一些重大问题的交涉和谈判

  宋美龄这次是以私人身份出访,只能通过广泛的接触和宣传来影响美国当局和民众,达到支持 抗战、加强对华援助的目的。但是,由于中美之间正在商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宋美龄也就不可避免地参加了谈判。从现在所掌握的资料看,宋美龄几乎参加了当时中美间所有问题的交涉,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 的全权代表。

  关于fangong 缅甸问题。这是中美英反复交涉的一个重大问题。在*** 坚持下,1943年1月,美英卡萨布兰卡会议终于确定于同年11月对全缅发动总fangong ,并确定英军先作试探性jingong 。19但是,由于在其后几个月中,英军的jingong 连遭败绩,丘吉尔改变主意,不愿实施总攻计划。5月后,美英在华盛顿举行两国首脑及三军参谋长“三叉戟会议”,美国向英国妥协,修改卡萨布兰卡方案,将全缅fangong 计划改为北缅作战行动。这一改变,对 极为不利,激起了*** 的恼怒。从5月初*** 得知英美图谋后,就不断电令宋美龄同美交涉,提出,必须坚持原定方案,不得更改。5月13日,*** 在致宋美龄电中提出,“fangong 缅甸计划,必须照北非及重庆会议所决定者实施”,“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谦让”,并威胁说,“英美如无意攻仰光,则我军决不参加fangong 缅北的战斗”20。宋美龄已迭电重庆,报告与罗斯福及美** 方商谈此事。

  在这一时期,宋美龄还参与了中美间其它一些问题的谈判。如陈纳德空中飞行队的归属、中美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重订新约、废除《排华法案》以及对丘吉尔5月22日发表轻视 的谈话进行反击、同英国外相艾登进行接触、邀请美国国会小组访问 ,等等24。

  第三,出席民间外交活动,树立个人外交形象。

  由于宋美龄是以私人名义出访,她在与美国当局广泛接触的同时,十分注重民间外交,力图以“夫人外交”的特有魅力来吸引并影响美国民众,加深美国民众对 的同情和支持,并试图树立个人的外交形象。

  宋美龄多次出席民间活动,两次赴母校威尔莱士大学和威斯里恩女子学院发表演说,赴加州罗岳拉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3月1日,接受纽约荣誉市民称号。26日,接受旧金山市长赐赠的该城金钥匙。同时,还在全美各地与民众见面,发表演说。

  宋美龄的民间外交,有利于增强美国民众对 抗战的了解和支持,同时也在美国民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抗战夫人”的称号,甚至有些人还把她比作“ 的贞德”25。

  6月14~17日,宋美龄应加拿大总理麦肯尊·金之邀,访问加拿大,并在加国会发表演说。返美之后,又于24日三访白宫,同罗斯福夫妇话别。6月29日,宋美龄乘美国专机启程,途经巴西、南非、印度,于7月4日返回重庆,结束了她的访美历程。三

  宋美龄这次对美国长达七个月之久的访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访问过程中,她反复向美国当局和人民宣传 抗战的重要地位和伟大意义,强调中美友谊和亚洲战略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美国人民对 问题的关注和美国机构 对亚洲战场的进一步重视,多少赢得了美国民众和议论 对 抗战的同情和支持。同时,这次访问对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分歧的缩小和解决,也有一定的间接作用。到1944年前后,中美在援华飞机数量、空运物资吨位和废除《排华法案》等问题的交涉上,都有重大突破。1943年12月7日,美国正式废除《排华法案》,1944年上半年,美国援华空军飞机超过500架,下半年,通过“驼峰”的来华美援物资,每月达到46600余吨。26虽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世界形势的发展和*** 机构 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这同宋美龄访美期间所作的积极疏通和不断争取没有一点关系。

  只要我们考察一下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便不难看出,宋美龄访美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是十分有限的。特别是在解决中美之间存在分歧的具体问题上,可以说是收效甚微。如果说,她的访问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主要是体现在一些表现形式上,在实质问题上,她的访问并没有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大的促进。如欧亚战场地位问题,在1943年以后,美国的认识和政策没有出现任何改变;fangong 缅甸问题,正是在宋美龄访美期间,美英召开“三叉戟会议”,作出了不利于 的决定;中印空运吨位和美国援华飞机数量问题,也是在宋美龄的访问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有所进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由下列几个原因造成的。

  其一,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和 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

  *** 派宋美龄访美,无非是想促进中美上述分歧的解决。但当时的形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东西方同时对日、德作战。从实力上看,德国法西斯比***更强大,更凶恶,对美英的威胁也更巨大更直接。从美英的角度考虑,他们自然决定先联手打败德国,然后再解决***,即所谓的“先欧后亚”战略。这一战略是由当时的世界形势和英美自身利益所决定的,是不可更改的。应当说,*** 和宋美龄对此也是十分了解的。而这一时期美英之所以在形式上极力抬举 ,将其作为“四大强国”之一,这除了从战后世界争霸考虑之外,主要是想以此来引诱和吸引 继续全力抗击***,减轻他们自身的负担。26美国给予 一些军事财政援助,也主要是为了保持 一定的对日作战能力,以减少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压力和人员牺牲。在这种情况下,*** 让宋美龄在美国大声疾呼,要求美国亚欧并重,全力支援 ,自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反响;至于想引起美国当局的高度重视,较大改善中美关系的现状,就更不可能了。

  其二,是与这次访问的性质有关

  宋美龄这次是打着治病的招牌以私人名义进行访问的。出访以前,*** 虽已向美方说明,宋美龄具有一定的外交权,可以同她讨论任何问题,但是,*** 并未给这次访问交待任何具体的任务,要求宋美龄负责解决任何具体问题。宋的使命主要是广泛宣传 抗战,积极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谈判中,宋美龄虽参与其事,但并不负责某项具体问题的商谈。这样,宋美龄的访问自然也就难以取得具体的外交成果。

  其三,当时中美之间交换意见的渠道十分通畅,一切问题均可随时协商,没有必要等到宋美龄访问时才加以协商解决或最后落实

  自太平洋**爆发后,中美间协作十分密切,人员往来频繁,双方互派机构也很多。1941年底, 机构 就任命宋子文为外部 长,令其常驻美国,负责协商中美间的一切重大问题。 驻美大使魏道明也是著名中美问题专家,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了更好地同盟国进行军事合作,1942年3月 机构 委派了以熊式辉为团长的 驻盟** 事作战会议代表团,常驻美国参加盟** 事指挥活动。有了这些专职外交机构,中美间的一切意见均可随时磋商和交换,不必劳宋美龄具体负责。而一些上述机构不能解决的悬案,都是美国方面已有定论的重大问题,宋美龄前往游说一通,也是无济于事。就是宋美龄在美期间,参与中美间一些具体问题的谈判时,这些专职外交机构仍然是中美对话的主要渠道,宋美龄只是参与其事或从旁协助而已。

  宋美龄此次访美,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取得什么重大的具体的实质性成果,但是,它仍不失为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