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时间:2016-11-10 14:56:07     编辑:ky05
20

  张学良是一位元帅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你又知不知道他的风流史呢?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元帅的历史呢?现在就来看一下这篇讲述张学良的一生风流史吧。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简介及资料

  中文名:张学良

  别名:双喜、小六子、张汉卿、张少帅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

  出生日期:1901年(辛丑年)6月3日

  逝世日期:2001年(辛巳年)10月14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东北陆军讲武堂

  信仰:jīdū 教

  主要成就:西安事变促蒋抗日东北易帜中原大战

  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军衔:*** 陆军一级上将职务**** 陆海空军副司令

  字:汉卿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张学良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在校内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两人成为忘年之交。1920年后以炮兵科首座名毕业,初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负责保卫张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维持治安,他将郭松龄一同带至奉军。

  首座次直奉**

  1922年首座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首座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

  第二次直奉**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吴佩孚成为张作霖手下,直系从此走入历史。奉系由此一战夺取了 政权,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者 ,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机构 ,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机构 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 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机构 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中东路事件

  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

  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队伍 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jingong ,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为争夺 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 南京 机构 及*** 会议的内战,5月*** 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手握重兵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成为交战双方争取的对象。反蒋派于4月1日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反蒋派成立北平国民机构 后任命张为国府委员(共7人)、承诺机构 一半的部长职务为奉系人员担任,最后战事不利时又许诺将察、绥两省和平津地区让与东北军。

  1930年6月21日,*** 也任命他为陆海空军副司令,许诺平津地区的军政、财权均归张学良掌握,黄河以北地区全由张学良节制,还任命张学良部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王家桢为外部 次长,又以数千万元巨款收买。应*** 请求,英、法驻华公使也出面对张施加压力。(算命www.bmfsm.com)

  张学良在双方矛盾之初,于1930年3月1日发表《劝告蒋阎息争通电》,表示“邦家多难,非息争不足以图存”,声称自己中立并调停劝和。为表示中立,拥有东北兵工厂的张学良向交战双方都**** 。但实际上张学良较为倾向*** ,张与蒋的代表张群、吴铁城、方本仁等很亲近,对阎、冯等人的代表则较为冷淡。不过由于奉系内部对是否介入中原大战以及帮助哪方有诸多分歧,张学良并未下定决心入关助蒋。

  随着中原战火日益扩大,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拢张学良。1930年7月2日张学良以养病为由,避居葫芦岛一个多月。7月下旬,冯玉祥决定在陇海线发动总的攻势,以配合晋军夺取战略要地徐州。但由于阎军配合不好,冯军给养不足,未能如愿,南方桂军又中途受阻,回师湘桂边界。*** 趁机调动援军增强陇海线防务,反蒋力量处于劣势。当时张学良分析,如果*** 部队夺回济南,那么蒋在中原大战中将获胜的局势就基本明朗了。至此,张学良感到摊牌的时机已到。

  1930年7月18日张学良密电张群:“弟拟暂不返省,刻已派车迎岳军(张群字岳军)兄来岛畅谈,耀(方本仁号耀庭)、铁(指吴铁城)两兄如能同来,尤所祈盼”。吴铁城、张群来岛后,张学良向他们表示:“蒋军如果夺回济南,就可以考虑出兵”,但仍不肯表示具体出兵时间。8月初,张学良从葫芦岛到北戴河,进一步观察时局变化,把握着出兵时机。8月中旬,蒋军攻取济南,反蒋联军出现无法挽回的败局。

  张学良感到出兵时机已到,1930年8月30日,他致电张作相、万福麟:“良于卅日返省,现有事待商,希即来沈为盼。”1930年8月30日,张学良返回沈阳。1930年9月10日,张学良在北陵主持召开东北最高会议。在会上张学良详细阐述了他决定出兵华北wuzhuang 调停内战的原因。他指出:首座,东北地处边陲,***窥伺已久,欲抵御日寇,必须国内统一,南京机构 是全国统一的机构 ,支持了这个机构 方能保证国内的统一;第二,扩大会议内部派系多,分歧大,阎冯反复无常,不能成大事;第三,*** 亦系一阴谋野心家,对东北无特殊关系,如想搞垮东北会不择手段,为防止*** 继续分化东北军,只有从速实现全国统一,早停内战;第四,蒋军已攻下济南,“应实践对蒋的诺言”。张学良的精辟分析是经过数月冷静思考后得出的,其有理有据,使一向反对出兵的张作相也无话可说,与会者一致同意张学良的主张。应该说,张学良做出拥蒋入关的决定,既是维护自身所在的奉系集团的利益,又有维护 统一的爱国心的考虑。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护 、呼吁和平的“巧电”,不失时机地出兵华北,10多天时间,东北军即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占领。10月15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联电张学良,表示接受和平解决。随后,阎、冯联袂下野,晋军、西北军分别为张、蒋收编。

  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成了赢家。张在中原大战胜负已分时入关,未受到任何损失,他却不仅在**中靠卖jun1huo 和索要军费发了一笔财(张部一入关蒋即发开拔费500万元),还于战后获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的地盘,整编后的晋军和西北军一部也归张指挥。zhengzhi 上张学良还

  获得了**** 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 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其部下也有多人进入南京 机构 。中原大战后的张学良,实力和声望达到了其人生的顶点。

  但是,因为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张学良对东北事务的精力被分散;而且中原大战后入关的大批东北军没有回防,1931年张学良为了讨伐石友三又再度征调部分东北军精锐入关,导致了东三省兵力的进一步空虚。这些都给图谋东北已久的***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正好是张学良入关的一年之后的9月18日,***少壮军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 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9月22、23日,*** 和国民机构 也分别发表讲话和告国民书,要求“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 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事实上默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并退守锦州。

  在“不抵抗政策”指导下,张学良和*** 都寄希望于国联。但到1931年10月24日,国联作出决议,要求日方撤军,而***不但不加理会,反而于11月jingong 嫩江黑龙江守军。***野心已暴露无遗,张学良自谓:“国联自身本无实力,仅能调解纠纷,不能强判执行,中日事件最好能自谋解决办法。” 但在嫩江桥战役中,当日军和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桥jingong 时,张学良令守军于兆麟部和平撤退,以免靡乱地方,仍旧依赖国联 。

  江桥抗战,马占山可谓孤军奋战,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驻锦州队伍“毫无战斗准备” 。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议论 猛烈抨击。上海救国联合会说“黑省马军,孤军抗日,效忠疆场,张学良未能拨援” 。市** 合会致电国民机构 ,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职守” 。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电请机构 “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 。

  南京机构 在认识到日军必将占领东三省的野心和国联的软弱后,逐渐改变政策。1931年11月14日***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座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

  而11月锦州事变中,张学良仍未下抗日决心,而是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11月29日,张学良致*** 密电,称“惟个人对此亦颇赞成”,并在与日方代表谈判之同时,开始安排东北军撤出锦州。顾维钧于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学良)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后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 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 亦于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队伍 此时勿撤退。”但12月21日,张学良致电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jingong 锦州之时,我军驻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机构 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 。当日军jingong 锦州时,国民机构 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机构 还急电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日军占领锦州及绥中一带后,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完全占领。

  1932年***策划的伪满洲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 人视为国耻日。 

  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 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但近

  些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 在面对***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的军事攻击,***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 机构 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 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 日记表明其迟至1931年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人不会占领全 ,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ciji ***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此时,***侵华日亟,国民机构 一再妥协。** 驻**国际代表王明在莫斯科以** 和中华苏维埃 机构 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6年12月4日,*** 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

  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 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jingong 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9日, *** 组织大规模的群众** 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 请愿示威。*** 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 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 人不打 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 ,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机构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zhengzhi 犯。开放民众爱**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zhengzhi 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的要求。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 。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 的四项条件:一是*** 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机构 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的);二是改组*** 机构 为抗日联合机构 ,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zhengzhi 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机构 解决。 

  囚禁生活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于是在1942年2月把张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 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年10月被送到** 。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张学良在** 三地都过着软禁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后有情妇“赵四小姐”。他后期信奉jīdū 教,这是他早年读教会学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规则,蒋中正令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 

  恢复自由

  1988年1月13日,*** 逝世。李登辉执政后,1990年起,张学良

  全面恢复人身自由,之后到美国探访。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在那里长居,直到逝世。 

  逝世

  2001年10月14日14时50分(北京时间10月15日8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和于凤至

  1973年一个明艳的下午,洛杉矶东北同乡会总干事肖朝志,驾车带着一位76岁的老人从迪斯尼乐园归来,午后的阳光闲适洒落茵茵草地,空气中弥漫着典型地中海气候的爽朗与温暖。老人专注地望着港城郊区尚未开垦的土地,忽然,她发现路旁荒地的萋萋蔓草间有一幢灰色的小屋,屋门上“农舍出售”的牌子在风中轻摆,她立刻要求停车,虽然小屋孤零零无人问津,她却发现了宝贝似的,不假思索地买下。

  从此,老人搬到郊区悠然耕耘,将原本空旷寂寥的农舍变成了草木繁茂的伊甸园。肖朝志很久都无法理解义母的举动,直到1979年秋天,美国凯斯尔旅游集团公司看中了这片数千坪的绿地,准备在这里兴建旅行大厦,多次商洽购买,最终,女主人以每坪3万美元的价格出让全部绿地。

  这不过是她若干次成功房产交易中的一次,她还买下了两处著名的居所,一处是英格丽·褒曼曾经钟爱的林泉别墅,另一处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故居。与两位蜚声世界的女明星相比,她的传奇毫不逊色,这位当年的东北首座夫人对孙辈们说:“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最好的礼物。”

  她是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半个多世纪,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她一直期盼着和少帅的重逢,只是,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直到 1990年3月20日,93岁的她孤独地长眠在洛杉矶比弗利山玫瑰公墓的黑色大理石下,这个愿望依旧没有实现。

  曾经,我以为,一个女人婚姻幸福与否,是出身、教育程度以及外貌、性格的综合作用,可是现在,我觉得,或许婚姻幸福是件太凭运气的事,爱情从来就不平等,你的宽容知礼就是比不上她的巧笑倩兮,你的才华横溢就是敌不过她的娇嗔痴嗲,又或者,仅仅是阴差阳错的变故,你依旧与他失之交臂。不然,苦等了张学良50年的于凤至又何至凄凉得让人心疼?

  她不是不够好看。照片上的她古典而美丽,即便与宋家三姐妹站在一起气质也是出挑的好,在高尔夫球场挥杆时纤瘦而优雅,穿着时髦的貂皮大衣和少帅十指紧扣行走街头更是一对璧人,连见过无数美人的皇弟爱新觉罗·溥杰也赞叹她美得犹如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纵然一定要把她与小她14岁的赵四相比也是各有千秋,一个胜在从容优雅,一个美在轻灵俊秀。

  她并非出身低微的高攀。她是张作霖钦定的儿媳,东北王未发迹时深得她的父亲、富商于文斗的照顾,自负的张作霖许下心愿,得势后他的儿子一定要娶被算命先生批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的于家女儿,甚至不惜许诺:张学良永不纳妾。她还认了宋美龄的母亲做干妈,被视为宋家的第四个女儿,如果说宋美龄是首座夫人,那么当年的她不过是在一人之下。

  她一点都不缺少才情。与十四岁便流连舞场而后离家私奔的赵四不同,她五岁入私塾,十六岁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嫁入张家后,她主动到东北大学南校法科旁听。

  张学良的笔墨也属上乘了,在她面前却自愧弗如,晚年,少帅依然记得首座次带兵打仗时她为他写的小词:“恶卧娇儿啼更漏,清秋冷月白如昼。泪双流,人穷瘦,北望天涯搵红袖。鸳枕上风波骤,漫天惊怕怎受。祈告苍天护佑,征人应如旧。”

  那是他们最好的岁月,他和她共同赏玩徐渭的《葡萄图》、陈洪绶的《莲花鸳鸯图》以及石涛、任伯年的书画真迹,她留印“鸾翔鉴赏”、“古翔楼”,因为她字“翔舟”,是东北著名的才女。

  她处事足够得体熨帖。张作霖去世后首座个大年初一,夫妇俩正装肃立,在遗像前拜年默哀,她一一给各位姨娘行礼,希望体谅少帅的难处,像往年一样,她组织全家聚会,给弟妹压岁钱,还打破沉闷放了鞭炮。可是,谁又知道,这得体的前一晚,夫妻俩执手痛哭,她对他说:“汉卿,千万克制,别倒下!”

  她的大度少有人妻能及。有一天,一个中学还没念完的十五岁女孩跑到她面前跪下,求她收留,女孩保证不要名分,只希望做少帅的女秘书。周围一片反对,说这样一个爱玩的女孩待在少帅身边不会有什么好事。但她还是心软了,觉得女孩这么小就和家里断了关系,往后怎么办呢?她答应女孩留下做女秘书,还告诉会计工资从优,甚至自己出钱给女孩买了房子。没有她的成全,赵四成不了传奇。

  她懂他的悲喜。在他被软禁的头几年,她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那时的光阴有多痛苦,她从来没有说,但她却患上乳癌,如果不是心情郁结,何以得这样的病?她心疼他不能自由,看着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军人,日复一日落寞地被关在小屋里唱《四郎探母》,原本不该属于他的哀伤,却在他的唱词里流转,他击节: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

  她焦灼、痛苦,又无能为力,最终大病。少帅说:你不如去美国看病,也为我的自由向世界呼吁。如此,她才答应暂时离开。想不到的是,这个“暂时”竟然成了“永远”。

  她总是记得他对她的好。生第四个孩子时,她大出血生命垂危,家里人担心万一出了意外,三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提出让她的侄女嫁给少帅。当时,少帅说:“我现在娶别的女人过门不是催她早死吗?即使她真的不行了也要她同意我才能答应。”虽然他自诩风流到处留情,但对待结发妻子,依然有份特别的义气和眷顾。她奇迹般地痊愈后,从此用尽全力地对他好。

  但是,这些又怎么样呢?即便她那么好,命运也没有对她特别优待。初到美国,她经历了化疗和两次大规模的胸外科手术,不仅头发掉光而且左乳摘除,我想她真的是个太坚强的女子,硬是闯了过来。在生活的挣扎中,学外语、学炒股,投资房地产,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规划着和少帅的未来。

  不料,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书。

  她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打电话过去,少帅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我们,我现在依然每天都在唱《四郎探母》。他为她写了一首诗: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看到诗,她立刻哭了。

  怕别人像掐死一只笼中鸟一样掐死他,她签了字。

  从此,他成了别人的丈夫。

  但是,她一生的签名,始终是“张于凤至”。

  生命中的劫难依旧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四个孩子中,小儿子最早因病夭折。二战时,二儿子在炮火中精神失常,在去找爸爸的路途中,死于** 的精神病院。她视如珍宝的孩子一个个离去,她早已痛彻心扉,在一次飙车中,她愈加珍爱的大儿子也撞成了植物人,不久离她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她是尝遍了。晚年,她身边只有大女儿张闾瑛夫妇陪伴。

  唯一的补偿是,她的投资越来越成功,她的地产投资都是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赚钱,她也炒股,同样成绩斐然,她成了洛杉矶华人圈的骄傲,可是,对于一个孤寂的老妇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她把两处别墅都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起来,自己住一处,另一处留给张学良和赵四。

  她一直等他到93岁。

  她墓碑上的名字是:凤至·张。在她心里,他永远是她的丈夫,她吩咐在她的墓旁留个空穴给少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相伴。可是,赵四也在夏威夷神殿谷墓园自己的墓旁留了个空穴,两个女人无声地给少帅出了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最终,就像生前的选择一样,少帅在夏威夷长眠。怎么办呢?他欠她的太多,再欠一次又何妨呢?

  凤至·张,成为一个永远回不去的梦。

  我佩服她,心疼她,感慨她,如果说写字的人也有偏心,我承认我格外地偏爱她。她各方面都如此出色,最挑剔的传记都对她没有半句微词,最苛刻的旁观者都说不出她的不是,为什么却归宿如斯?我常想,如果她在天堂看到自己墓边寂寥的空穴,是否会后悔?

  后悔在某个隔着烟尘的午后收留了那个跪地哭求的女孩,自己的家庭从此再不完整;

  后悔当年阴差阳错地离开西安,没有力阻少帅陪*** 去南京,挽救他于大半生的监禁;

  后悔曾经要求赵四在她患病期间照顾少帅,成全了别人的旷世奇恋,自己却孤老终生;

  后悔自己的矜持宽容大度,独自斟饮孤独与思念的苦酒,与其在历史中展览百年,实在不如伏在他肩头结结实实地痛哭一晚!

  都说少帅是懂得感情的,所以会评价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但结果是,他,最终没有选择她。他到底是糊涂了,还是辜负了?

  我想是辜负吧。我们总是辜负最爱我们的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对我们最好的人,因为我们野***腾的心里明镜似的清楚,伤害她们的代价最小,她们的度量因爱而宽广,永远会不计前嫌地原谅,设身处地地体谅,所有的苦涩,她们情愿一个人扛。

  所以她,执子之手,却未能偕老。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在当地时间六月二十二日于檀香山病逝,终年八十八岁。这位巾帼英雄,在七十二年的岁月里,与张学良长相厮守,其传奇一生,可谓多姿多彩。

  赵一荻, 人们多称她赵四小姐。 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出身於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异的学生。她父亲名叫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机构 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贤慧、勤劳的妇女。

  相识·私奔

  赵一荻与张学良的初识和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应该是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地点是在天津,原来,当时北洋机构 中有些达官贵人,嫌在北京过私生活有些拘束,便常溜到天津在交际场中品酒赏花, 高歌酣舞,玩个痛快。 赵一荻好奇,常到那里看热闹。张学良的天津私邸在旧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五十四号,三层洋楼,颇为精美。他有时路过天津也小作勾留。赵一荻经大姐绛雪(即冯武越爱人)介绍,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赵四小姐名赵绮霞,排行第四,父亲是当时北洋机构 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大骂一通后,派吴妈和一个小丫环昼夜看守,一步不许出门。这种软禁的生活给赵四小姐带来无限的痛苦,在其六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来到奉天(沈阳)。

  赵四小姐的私奔, 在赵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与此同时,帅府内也感到了微微的不安。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正式夫人的名义。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情,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著张学良。心胸大度、温柔贤慧的于凤至感念赵四小姐的一片真情,力主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并亲自监工设计装饰,使小妹尽量居住舒适一些。赵四小姐搬入此楼居住,她把自己的卧室设在二楼西北角,这里虽然比其它房间阴冷,但抬头就可以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心里顿时就会涌起一般似水的柔情,那种温暖的感觉就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一九二九年赵四小姐和张学良将军在这里有了唯一的儿子。

  赵四风流?

  “九一八”事变时,全国轰传张学良在北平正与影星胡蝶跳舞。当时广西学者马君武写了一首诗,讽刺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历时五十一载,能背诵此诗者仍大有人在

  据当时张学良机要室主任洪钫与张学良的代表胡若愚回忆,这中间属于误传,马君武则据误传而成诗。据称,一九三一年胡蝶到北平拍摄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电影,曾拜访张学良,并无其他关系。“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患伤寒病初愈,尚在协和医院疗养。那一夜,携夫人于凤至与赵四小姐,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梅兰芳的《宇宙锋》。忽得渖阳事变消息,立即退场,回到他的公馆(清代顺成王府),召开幕僚会议,请示南京军事委员会如何应变,覆电“日军此举,不过是寻常挑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绝对不准抵抗”。*** 于九月二十三日也说:“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白发新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 夫妇回南京前,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是东北军,他写下手谕,交王以哲、于学忠等人代管;二是赵四母子,为防止不测,吩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xianggang 。

  但此时的赵四小姐,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张学良,直到大姐于凤至匆匆从国外赶来,她才回到xianggang ,可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念著被*** 软禁中的张学良。

  一九四○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赵四小姐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著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一九** 年,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著张学良的赵四小姐,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七月四日,在赵四小姐五十一岁的时候,这对“牢狱鸳鸯”在jīdū 十字架下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

  

  张学良和宋美龄

  张学良与宋美龄同居

  张学良曾说,一生中有两位女性对他恩同再造,一是蒋宋美龄,一是赵一荻。西安事变发生后,原本与*** 关系兄弟般的张学良,瞬间成了*** 永不可饶恕的罪人。不杀而又要让这个血性男儿的心理被安抚,能居间起作用的,惟有宋美龄。张学良也坚持认为,西安事变后*** 不杀他,是有宋美龄这个保护神在。在《世纪行过----—张学良传》中,张学良这样叙述这段细节:“我没死,关键是蒋夫人帮我。蒋先生是要把我枪毙了的,这个情形我原先不知道,但是我后来看到一个东西,是美国的公使JOHNSON写的,他写宋(指宋美龄)对蒋先生说,‘你对那个小家伙,你要对他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 ,我把你的事情都给你公布了’。这句话很厉害。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了解,她说西安事变,他(张学良)不要金钱,他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他要的是牺牲。”而张学良曾在被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对宋美龄的尊崇,只要宋美龄活着,他便要把秘密守住。

  张学良与宋美龄同居

  “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

  在张学良的眼里,宋美龄是“绝顶聪明”而且“近代 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同样,或许当时找不到一个与宋美龄的关系密切程度和被欣赏程度可以与张学良相比的人。

  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首次进入上海。张学良当时在上海是个花花公子,当他首座次和宋美龄见面时,宋当时未婚,在上海也是知名闺秀,有名的美女。少帅一见面,立刻为她出众的气质倾倒,称她为“美若天仙”,还与宋美龄约会了好几次,经常在一起跳舞、游玩。两个人当时都只有20多岁,感觉过得非常愉快。少帅曾对王书君说:“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这些*** 都不知道)。”那时*** 也在追求宋美龄,而且跟着去了东京。

  后来*** 到北京首座次见到张学良,宋美龄也在场。宋美龄招呼张学良:“Peter(张学良的英文名),howareyou?”*** 觉得奇怪:“怎么你们俩认识啊?”宋美龄1925年和张学良在上海相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她是***的小姨子,名媛。*** 当时只是个上校,且在队伍 里,根本碰不到她。

  中原大战后,*** 特邀张学良到南京参加*** 三届四中全会,并把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也请到了南京。由于以前的接触,宋美龄对张学良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同时令她惊叹不已的是这位“胡帅”之子----—少年得志的马上英雄竟然有着西方所谓的“莱茵河畔的骑士”风度。当她追忆这位少帅临危受任,毅然决然地除掉亲日派元老杨宇霆和常荫槐,以及窥测战机,挥兵入关,一举结束中原大战的时候,又感到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英雄是一位了不起的zhengzhi 家。欢迎于凤至的仪式也是由宋美龄一手承办的。于凤至一下专车,宋美龄便快步迎了上去,亲热地与之紧紧拥抱,充分显示出她作为**** “首座女性”之风采和魅力。当晚宋美龄在私邸设宴为张学良、于凤至洗尘。她几乎没有安排什么zhengzhi 场面,一切都是家庭的、女性的方式。这使本来并不太善于交际的于凤至很快对她产生了亲密感。几天下来,两人穿梭交往,形影不离。宋美龄的母亲宋老太太见三女儿同于凤至如此亲昵,而于凤至的品性又是这样的文雅娴静,便决意认于凤至为干女儿。宋美龄与于凤至亦结拜为干姊妹。由于宋美龄年少,故亲昵地称于凤至为干姊。翌日,*** 也主动地和张学良换了兰谱,结为异姓兄弟。

  张学良与宋美龄同居

  “我们对不起汉卿”

  1936年12月,在 危亡的紧急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张学良毅然决然地与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最后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事变落幕,少帅为了保全*** 的面子,要亲送*** 返回南京,蒋对张说:“我不能保障你在南京的生命安全。”宋美龄则坚持,“回到南京,一定要送汉卿(指张学良)回西安”。这个奉行“好汉做事好汉当”的铮铮铁骨的东北汉子,坚持送蒋,但此后遭软禁半世纪。

  宋美龄之后对*** 说,“我们对不起汉卿”,未守承诺送少帅回去,但她却设法保住了张学良的活命,并努力在生活上对张学良关怀备至。事实上,张学良在后来亲自撰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里,也在追想事变之前的阴差阳错,说,如果夫人那时在西安,也不一定会发生西安兵变。

  张学良与宋美龄同居

  有着远比*** 更多的共同语言

  出身的相似、年龄的相似、通英文、受过西方教育的影响,使宋美龄与张学良之间有着远比*** 更多的共同语言。宋美龄认为,*** 是还能够算得上英雄的,然而与心胸狭隘好猜忌的*** 截然相反的张学良,他身上敢做敢为的豪气和真性情,属于更高境界的英雄。后人甚至无法猜度,宋美龄对张学良超乎寻常的关心和爱护,在性情相投外是否带有一种为*** 的偏狭的补偿。

  张学良所留信件,有四大箱约500多封,包括他与*** 、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 、陈诚、杨虎城、戴笠、端纳及其他要人的往来信札。在这些信件中,张学良与宋美龄的通信最多,在百封以上。这些信件显示,宋美龄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对张学良一直很关照。

  张学良与宋美龄在信件交往中,感情诚挚。宋美龄直呼张学良为“汉卿”;张学良称宋美龄为“夫人”,而自称“良”。张、宋书信交往,宋美龄以英文信为多。从两人往来书信中,可看出宋美龄非常关照软禁中的张学良,尤其体现在生活上,常送日用品、礼物给张学良,代转张学良在美家人,包括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托带的物品、信件。宋美龄有一次念张学良眼睛不好,特送他一盏从美国带回来的台灯。信中也显示,宋美龄与于凤至私交甚好,称于为“凤姐姐”。

  习惯两人用英文通信的宋美龄,在张学良身体不适时,细心周到地以中文去函,而她并不擅长中文书写,惟便于病中的张学良不至阅读英文时劳神。这种体贴还体现于宋美龄得到友人赠送的巧克力时,寄与张学良一同分享。

  异地恋怎么过情人节 8种方式让异地恋的甜蜜不再遥远

  非比寻常的柏拉图式情感

  原本信佛的张学良,在漫长的幽禁岁月经宋美龄的劝导成为一个虔诚的jīdū 徒,宋美龄希望信仰能帮助张远离zhengzhi 并排遣心中的愤懑不平。我们无从得知张学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终于赢得了迟到的自由是否与此有关。但宋美龄在劝张入教时的语气俨然非一般朋友:“汉卿你又走错了路了。不是我信就说它好,世界上很多名人都信jīdū 教。”

  不仅张学良如此,张学良的夫人赵四小姐最终也成为一名jīdū 徒。而张被幽禁后在xianggang 公寓的赵四小姐能够回到张的身边,正是宋美龄的牵线。赵到** 不久,宋美龄介绍董显光教张氏夫妇研习英文圣经。

  或许值得一说的是,原本同于凤至相熟的宋美龄不喜欢赵四小姐,但随着岁月的洗礼,宋美龄对赵四小姐越加敬重,并促成其结婚。1964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1岁的赵四小姐,在台北杭州南路一位美籍牧师的家里,按照严格的宗教仪式举行了婚礼,这对相爱30多年的恋人终于成了夫妻。宋美龄参加了这个简朴的婚礼。

  张获得自由后曾有一句感慨:“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这对形容宋美龄与张学良之间的保护神关系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个曾经权力欲望强烈、以善于作秀的zhengzhi 图腾出现的宋美龄,惟在与张学良这种真性情的人交往中显示出真挚细腻的情感,这种非比寻常的柏拉图式情感,出现在这两位特殊身份、特殊命运的人之间,不可思议却又至诚至信,且顺理成章。

  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夏威夷檀香山病逝,享年101岁。消息传来,与“少帅”交谊70多年的宋美龄悲痛不已,静默多时,沉思往事。她通过孔令仪表达哀痛之意,并特别交代辜振甫(曾为*** 日文翻译)夫人严倬云(严复之孙女)代表她赴夏威夷参加23日张学良的追思礼拜与公祭,向“少帅”告别并向家属致意。辜夫人将一束署有“蒋宋美龄”的十字架鲜花,置于“少帅”灵前。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