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你们知道吗?有听过他的故事吗?他在抗日时期作出了什么贡献呢?想了解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就往下看吧。
***简介
***简介及资料
中文名:***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藁城庄合村
出生日期:1898年2月18日
逝世日期:1937年10月16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保定军官学校
信仰:****
主要成就:忻口会战壮烈殉国
军衔:陆军上将(追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8年2月18日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他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投奔奉军魏益三部当兵。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军人生涯
从1921年起,***在魏益三部任营长、团长。1926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旅长。在北伐**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师长。打下郑州后部队改编,任国民***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后升任第九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请缨北上(算命www.bmfsm.com)
1934年,*** 发动第五次反***“围剿”时,***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1935年被调往贵阳、独山、遵义等地,率第九军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川黔公路通车后,第九军又担负起保卫和养护公路之责。1937年5月,***再度请求解甲归田。仍未批准,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正在去四川陆大的途中。得知消息,立即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
抗日**
***率所部第四军到达石家庄后,归属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卫立煌指挥。这时山西雁门关已经失守,晋北忻口成了山西抗击***侵略者的首座道防线。
1937年9月底,日军在平型关遭八路军115师重创后全线撤退,集结在代县附近,准备拿下忻口,直取太原。于是***率部队于1937年10月4日夜先期到达了忻口前线。在卫立煌的统一部署、指挥下,任 兵团长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等部,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
1937年10月11日,忻口战役打响,日军指挥官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集中日军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的密集火力网,疯狂向忻口阵地猛攻。***亲临首座线指挥作战,在敌人飞机、大炮轰炸时,他指挥部队躲入掩蔽部,待炮火一停,马上出击,用步兵武器狠狠打击日军。
1937年10月12日,南怀化主阵地被日军攻破,敌我双方步炮兵主力在忻口两北、南怀化东北的 204高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易手13次。
1937年10月13日凌晨5时,郝将军命令所部开始向南怀化、新陈庄出击,三二二团在前,晋军在后,限三小时攻下。后因队伍 伤亡过重,两翼未动,还是停留在原阵地上。
壮烈牺牲
1937年10月16日凌晨,担任fangong 指挥任务的***和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将军亲自到前线督战,fangong 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连克敌人几个山头。到了早晨5点,天已微明,***恐怕天明后我军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不如乘胜追击,迅速歼灭残敌,于是挥兵奋进,敌军混乱,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郝、刘二将军已快到散兵线之前,距离敌人只有200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被敌人的机枪** 打中,而后壮烈牺牲。
***是怎么死的
抗战时期,在山西流传着这样一支民谣,唱的是:忻口开火数月整,娘子关再顶住,南怀化死个够。这支悲壮民谣描述的是1937年“忻口会战”的惨烈场面。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军陆军第9军军长***壮烈殉国。*** 曾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等抗日殉国的将领“给了全 人们以崇高伟大的模范”。***的遗体及遗物被运回汉口后,家人在他随身带的小箱子里,发现了一封他牺牲前写给家人的遗书。
***,生于1898年2月,河北藁城人,1937年10月牺牲于忻口会战。在忻口战役中与日军激战6昼夜,牺牲时距离日军阵地只有200米,倒下后,***仍高喊杀敌报国,其留下的战衣上布满了鲜血和枪洞。
“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此次抗战乃民族 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
这是国民***军第九军军长***将军1937年10月在忻口会战的前线,写给妻子的家书。此前,在 率部奔赴战场,途径武汉的时候,他已经给孩子们悄悄写下了一封遗书。直到今天,***将军的长女、已经94岁的郝慧英老人,回忆起那一刻仍然记忆犹新。
因为母亲不识字,家里的信,一直是15岁的郝慧英来读。她记得很清楚,父亲悄悄写的这封信,跟以往的都不一样。
“我牺牲后,只要 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余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老母,教养子女,对于兄弟姊妹也要照顾,故余牺牲也有光荣。”
当时,***原本正率领第九军修筑川黔、川滇公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先后三次上书请缨,要求上战场。郝慧英老人讲,父亲率部从武汉出征的那天,她悄悄地跑到汉口火车站,望着父亲的背影远去,没想到,那一眼,竟成永诀。
1937年10月4日,***率部抵达忻口。10月10日,与日军短兵相接,展开激战。当时,驰援忻口的大部队还没有赶到,作为军长,***亲临前线坐镇指挥,率部每天击退日军十几次jingong ,歼敌上万人,自己的部队也伤亡惨重。死守阵地的部下曾打报告请求增援,***只批了八个字:站在那里,死在那里。
在下达了无情的命令之后,当天的战场日记里,他是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连日昼夜,炮战甚烈。五日来,已伤团长一员,营长五员,连长二十员,士兵数百名。往日见伤员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此次**为民族存亡之**,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走到生死关头的***将军,提笔给家人写了一封绝笔家书。“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为军人者,为国际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在与敌激战6昼夜后,10月16日,身处最前沿阵地的***将军,不幸被日军机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9岁。他也兑现当时告别家人、奔赴战场时,立下的誓言。
在湖北省博物馆,这一页页泛黄的,是78年前的报纸,记载了***将军为国捐躯的事迹。当时,武汉各界为他举行公祭,并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武昌。为纪念***的抗日功绩,武汉汉口的小北路也改名为“***路”。
郝慧英大半辈子在武汉渡过,对她来说,从15岁的1937年的那年,在武汉火车站诀别的那一刻开始,对父亲的思念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清明节的时候,因为自己行动不便,老人只好托付了她的学生和家人代她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在***烈士陵园,人们把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和后人对前辈英烈的敬仰,带到了将军的墓前。
***抗战事迹
***(1898—1937),河北藁城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时任卫立煌部 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忻口会战时,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时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二位军长(首座位是卢沟桥阵亡殉国的***),国民机构 追认其为陆军上将。
***治军严明,从不任人唯亲,自己受了赏赐都要分给部下。他的部队在乡间宿营,决不轻易打扰百姓,雨天常以草秸宿营。并强调:喝了水,还满缸,扫好地,再出门。他曾在一治兵语录上摘录军歌一首,印发全军背诵及歌唱。歌词是:“三军个个听仔细,行军需要爱百姓,挑水莫挑有鱼塘,莫向人家打门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正在去四川途中。得知消息,立即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在报告中写到: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 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 在日寇要灭亡 ,我们 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他再三上书请缨,要求当局允许他率部出征。终获批准由贵阳率部北上。
1937年10月11日,著名的忻口保卫战打响了,指挥jingong 忻口的日军指挥官是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他集中日军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的密集火力网,疯狂向我忻口阵地猛攻。10月15日夜,总司令卫立煌增派七个旅交***军长指挥,由正面袭击,左右两侧同时出击策应,以期夹击敌人。16日凌晨,我fangong 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担任fangong 指挥任务的***和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将军亲自到前线督战,连克敌人几个山头,到了早晨5点,天已微明。***恐怕天明后我军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不如乘胜追击,迅速歼灭残敌,于是挥兵奋进,敌军混乱,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这时,郝、刘二将军已快到散兵线之前,距离敌人只有200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被敌人的机枪** 打中,倒下后仍力呼所部杀敌报国,而后壮烈牺牲。同他在一起的刘家麒也为国捐躯。
***子女
***是已故的抗日英雄。在抗日**胜利60周年前夕,笔者专程走访了***将军的长女郝慧英女士,并与郝女士一道前往武昌卓刀泉为***将军扫墓,共同缅怀这位民族英雄。
郝将军曾任*** 第九军中将军长,1937年他由贵州请缨北上抗日,10月16日在山西忻口指挥战斗中以身殉国,时年39岁,被追认为上将。10月24日,***的灵柩运来武汉,以国葬之礼安葬在武昌卓刀泉。1985年,在抗日**胜利40周年之际,武汉市人民机构 为缅怀抗日英烈,重新恢复了以***、***、刘家麒、陈怀民4位抗日将士的名字命名的4条路名,并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
曾在武汉市第17中学任语文教师的郝女士虽已是83岁高龄的老人,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忆及先父,一切恍若昨日。
父女相见不相识
在郝女士的印象中,她出生后一直在老家与母亲、祖父、外祖父生活在一起。记得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高大魁梧的人,后面跟着几个随从,村里人招手叫她过去,指着那个大块头的人对她说:“小英子,你快过去,那个人是你父亲,你父亲回来了。”她一听便跑进自家堂屋,见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就一下爬到他的膝上,搂住他的脖子。那人很高兴地搂着她问旁边的人:“这是哪家的孩子,长得蛮逗人疼的。”大家都笑了起来,说:“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这是你的女儿小英子,出生这么大了还没有见过你呢。”她于是认真地看了一眼对方,小声地叫了一声“爸爸”。因为郝慧英是家中的首座个孩子,当***首座次听到有人叫爸爸,这个驰骋疆场的硬汉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随即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
身居要职,平易近人
在郝女士的记忆中,她父亲在家从来没有待到5天以上,每次打完仗后,但凡稍有空隙,都是匆匆回家小住几日,便赶回部队。他与别的当官的不同,从来没有在乡亲们面前耀武扬威地摆架式,每回离村子还有十几里路,他就会脱下军装,换上便装,并命令勤务兵也换上便装。沿途不论遇到哪位乡亲,总以叔、伯、兄弟相称,十分亲热。有一次在回家探亲的路上,遇到一个拣粪的老人,老人见汽车开过来,一下摔倒了。我父亲连忙下车扶起老人,帮他拍去身上的土,老人一看说:“哎呀,是郝军长啊!”我父亲问:“你老不碍事吧?”老人连说:“没事没事,我是看见这个大东西(指汽车)心里一发慌摔倒的。”这件小事,父亲却很在意,回村后又专程带上食品去看望老人,老人以后逢人就提这件事,对我父亲不胜感激。而父亲从那以后,为了让乡下人不害怕,回家小住时,再也没坐小汽车,而改为骑马了。
慈父之情,刻骨铭心
郝女士回忆:我父亲和我们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恐怕不到一年,最长的一次是1930年,那时父亲在郑州当警备司令,由于相对平静,他便把一家人接到郑州,大约团聚了几个月时间,那是我童年最幸福的时光。父亲好像也格外珍惜这一段来之不易的和亲人团聚的日子,不管到哪里,只要可能,就尽量带上我,闲暇之时,他总是牵着我的手散步。一边散步一边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岳母刺字和苏武牧羊,也讲***、史可法等历史人物。那时的父亲,不再是一个威严的军人,而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父亲对我非常喜爱,尤其舍得给我买书。记得当时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影印《藏经》木刻本,全国只发行100套,价钱很贵,他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了一套。许多历史书籍家中都有。父亲自己也很爱看书,一本孙子兵法,被他数次圈点,密密麻麻,很多历史掌故他都能一一道来。父亲常教育我:人生在世,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洁身自好,不徇私情
郝女士告诉笔者,她父亲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母亲多年来都带着家人随父亲辗转各地,靠租房过日子。在武汉居住时,母亲曾看中现在蔡锷路上一幢两层的小洋房,房主开价要一万块钱现洋,母亲向父亲开口要钱,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说军人应以四海为家,如果你们走到一处便购置一处房产,我贪恋小家,岂不是误了 ?!就这样,最终未能购置一处房产。
一次,一位朋友送了母亲一副象牙麻将,母亲极为喜爱。父亲知道后,叫母亲立马物归原主,但母亲没有照办。一天,母亲正在家中与亲友玩这副麻将,被父亲碰到,他发了很大脾气,并当即送到厨房付之一炬。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敢收受别人的任何礼品了。
在父亲的部队里,纪律十分严明,一不准纳妾狎妓,二不准***dubo ,但还是有以身试法之人,有一个姓贾的旅长,就因抽大烟而被革职。我嫡亲的叔爷,当时任师部军械处处长,他竟敢偷偷地买了一个小老婆。父亲知道后,毫不留情地下令以军法治罪,开除军籍,永不录用。事后这位叔爷来家苦苦求情,我祖父和母亲看不过眼,都劝父亲看在亲戚的面上放他一马,让他保证永不再犯就行了,但父亲坚决不允,他对叔爷说:“在家里你是我的叔叔,我以长辈待您;但在队伍 ,您是我的部下,如果我今天放过了您,那我以后还怎么管理我的队伍 呢?我不能徇私情啊!”就这样,父亲给了他一些钱后将他遣反回乡。
父亲对下级,对家乡是慷慨万分的。上级只要犒赏馈赠,他都按职按级论功行赏分给下级官兵,老家办学堂盖校舍,购书籍、器材他都慷慨解囊,让家乡的亲人念念不忘。1985年郝女士回家乡时,家乡人挖出了埋在地下的一尊郝将军的瓷像。他们对郝女士说:“家乡人都忘不了郝军长,为此烧了这尊瓷像纪念他。***** 时怕遭人损坏 埋到地下,现在郝军长的后人回来了,我们就赠送给你们吧。这尊瓷像现一直珍藏在郝女士家中。
忠魂永在,万古流芳
1937年,父亲北上抗日,途经武汉,在家小住,即已给我们几个子女写下他的遗嘱:“此次北上抗日,是 民族生死存亡最后关头,我下定牺牲决心……我死后你们可读贵族学校,好好读书,发奋向上,要孝敬祖母,听母亲的话……”3天后,我们到大智门车站送父亲北上,从此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在忻口战场上,**形势异常严重,在他牺牲的前5天,又特意给我母亲留下遗嘱“……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只要有 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我牺牲有荣,为军人者,为 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父亲精忠报国,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郝慧英女士回忆说:“父亲牺牲时年仅39岁,当时我还是一个初中学生。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姊弟四人在党和人民的哺育下幸福成长。我深切地感受到,为民族解放捐躯者,人民永远怀念他们。父亲竭诚报国的诤诤誓言一直鼓舞着我们子女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