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

时间:2017-03-30 11:35:22     编辑:ky07
20

  李秀成(1823~1864年),初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职业是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忠王。原名李以文,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重要将领,被封为忠王,称荣千岁。在一生中,李秀成的主要成就有很多,在至今也被人们所歌颂。代表作品有李秀成自述,李秀成钧谕李昭寿,忠王李秀成给苏郡四乡谆谕,李秀成谆谕赵景贤等

李秀成

  李秀成资料与简介

  陈子龙

  中文名陈子龙

  别名陈卧子,陈大樽

  国籍 (明代)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

  出生日期万历三十六年六月初一(1608年7月12日)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广西省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周围是一片高山峻岭。在十九世纪,附近住的都是贫苦农民。他们大都靠着雇工、种田、烧炭来维持生活。这儿,就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家乡。李秀成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父亲李世高,母亲陆氏,生他和弟弟李明成。他们给别人垦山种植,“寻食度日”生活贫苦。李秀成的舅父是村塾教师,在八岁那年,把他带去读了两年书,到了十岁,家里生活太苦便不能再读下去了,把他叫了回来帮助父母干活养家。后来在舅父的帮助下。李秀成获得了在村塾帮工的机会,在这里一边帮工、一边自学。在李秀成一生里面,有一个突出的性格,人们称他为“外柔内刚”,柔是委婉从顺,刚是坚强果断。“外柔”是外在,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内刚”才是本质,既是百炼钢那般刚强,又是绕指柔似的韧性。而正式这段“帮工各塾”的经历,磨练出了李秀成“外柔内刚”的性格。然而在村塾的收入对家庭的帮助有限,不久李秀成就又回到家中,春天来了,就上荒山去种兰,到了秋冬,又上山砍树、烧炭。他“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受尽了“孤寒无食”的折磨。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从广东花县进入广西宣传、组织拜上帝会,以桂平县的紫荆山为根据地,并向四周发展。广西的桂平、贵县、武宣、平南、象州、藤县、陆川、博白以至广东的信宜这几个州县的贫困农民都信从了,每村每处都知道有“洪先生”。李秀成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

  参加起义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这年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东乡建立,是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这年八月,太平军在桂平突破清军围困,经平南、藤县向永安州进军,路经李秀成的家乡,沿途召集拜上帝会人马,李秀成就在这时加入了太平军,当了一名圣兵。太平天国二年(1852年)五月,太平军出湖南、攻武昌,下江南,于太平天国癸开三年(1853年)二月十四日,建都南京,称为天京。那时候李秀成已随春官丞相胡以晃理事。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亲自提拔李秀成为右四军帅,把守太平门外新营,不久,又升为后四监军,把守仪凤门外高桥。同年11月,李秀成随石达开赴安庆抚民,他“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逢轻重苦难不辞”,“修营作寨,无不尽心”。

  1854年春,胡以晄攻占庐州府,李秀成被调往庐郡“守把安民”,并提拔为二十指挥。

  1856年春李秀成已升任地官副丞相,随燕王秦日纲解镇江之围,大败吉尔杭阿,又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1856年9月,天京事变后,清军乘机从各个战场fangong 。李秀成入守桐城,率残军六七千人把守孤城。1857年春,李秀成与从宁郭郡来救的陈玉成在枞阳商定出奇兵制敌的计策,大破清军,并北上六安、霍邱,招得捻军张乐行、龚德树等,进封合天侯。

  1857年天王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为副掌率,与又正掌率陈玉成同提兵符之令。他上书请求洪秀全“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依古制而惠四方“”礼而恤下,宽刑以待万方,轻世人粮税,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洪秀全长、次兄)” 遭到严斥并革除封爵,后经朝臣力谏得复。1858年,李秀成行文各镇守将,在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各誓一心,订约会战” ,谋解京围。这时天王设五军主将,封李秀成为后军主将,进爵合天义。9月26日,李秀成与陈玉成在乌衣会师,大败德兴阿,再次攻破江北大营。11月与陈玉成在三河全歼湘军李续宾部,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秋天王封其为忠王,并亲书“万古忠义”四个大字赠与李秀成。但李秀成接到封王诏书后,悬印月余,不肯接受,他上本章说他的一些功劳,都出自捻军将领之力,恳请天王先加封捻军将领韩碧峰、韩肃峰、孙葵心、刘天祥等爵位,而后他方敢受任。

  克复苏浙

  1860年初,江南大营重围天京,李秀成强请出京,领军连下安徽广德,浙江安吉、长兴等地,并率1350名先锋奇袭杭州;当江南大营分兵往救,即间道驰还,与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等在建平大会。数路军分进合击,于5月6日再破江南大营。旋乘胜东下,攻占常州、无锡、苏州、嘉兴等府的绝大部分州县,建立苏福省,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

  在清机构 统治时期,苏南地区田赋极重,再加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李秀成克复苏州后,将民众苦状奏陈,天王下诏减轻了田赋。李秀成在苏南执行“着佃征粮”政策,顺应农民的要求,又发给“田凭”,农民“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使得当时的苏南农村“稻堆蔽场,无路可走”,一片“丰年景象”。李秀成还鼓励发展工商业,凡做生意没有本钱的,可以具呈请领本钱,货物售卖后,缴还本钱七成,留三成,使他们永远可有本钱周转。 这也使得苏州“百货云屯,流民雨集,盛于未乱时倍蓰”。

  jingong 侵略者

  在李秀成一生的事迹中,要特别提出来的,是他jingong 外国侵略者的事迹。

  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称外国人做“洋兄弟”,欢迎外国人来 通商,当癸好三年(1853年)春,英国公使兼xianggang 总督文翰访问天京时,太平天国就曾经向他正式通知;准许英国人来华经商,惟警告英国不准再卖鸦片,且不承认英国与清机构 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以后,清机构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对清机构 的态度由打击转到拉拢,最后帮助清机构 ,共同jingong 太平天国。李秀成就在这时,领导太平军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庚申十年(1860年)四月,太平军克复苏州,李秀成决定进军上海。清苏道吴煦、四明公所董事候选道杨坊雇佣美国人华尔募集外国暴徒,在上海组织洋枪队,妄图防守上海,夺回附近各城。五月,李秀成照会在上海的英国全权大臣,声明收复松江、上海的必要,并宣布太平天国对外国的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英国公使普鲁斯置之不理。干王洪仁玕到苏州,又照会英、法、美领事,仍不理。六月,华尔洋枪队进犯青浦,太平军守将告急。李秀成从苏州带领人马去救青浦,大败洋枪队,打伤华尔,击毙洋枪队三分之一。七月初九日(8月18日)李秀成照会上海各国公使,宣布大军即抵上海,对外侨加以保护。发出照会后,即进军上海。英、法侵略者则下令队伍 用大炮和来福枪向太平军轰击,在黄浦江上的英** 舰也发大炮轰击。

  辛酉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乘着太平军在长江上游战事失败,安庆陷落的形势,跑到天京提出平分 ,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拒绝,双方发生决裂。李秀成克复杭州后,再次jingong 上海,他先传檄外国侵略者,“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时候,外国侵略者已经取得《北京条约》,与清朝统治者互相勾结,英国海军提督何伯、陆军提督士迪佛立、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调集了侵略队伍 集中上海,连同华尔的常胜军,与清军联合,向太平天国fangong 。壬戌十二年三月,连陷嘉定、青浦,进犯太仓,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营一百多座,城城都有侵略军把守。李秀成从苏州亲率精兵前来迎敌,四月初五日,大战于太仓,力破敌阵。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被击毙于奉贤南桥镇。李秀成乘胜直追,把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率领的英法侵略军困在嘉定城内。外国侵略者从上海派兵来救,又被李秀成打败。四月十四日,士迪佛立焚城突围,逃回上海。克复嘉定后,李秀成即下青浦,将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围住。华尔率部焚烧青浦城,逃回松江。李秀成督军紧追,生擒法尔思德。克得青浦之后,李秀成一路向泗泾、太仓、松江扫荡,攻破敌营一百三十多座,将华尔围于松江城内,外国侵略军从上海来救,依然被李秀成打败,李秀成叙述当时太平天国的军威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然而正当太平军在上海节节胜利时,曾国荃部湘军从安庆直下,攻陷芜湖、巢县、无为、运漕、和州、东、西梁山、太平关,直犯天京。天王一日下三道诏旨,命令李秀成立刻撤兵回救天京。五月初八日,李秀成从松江撤退。

  虽然,太平天国不曾能完成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大业,是极可痛惜的,但是忠王李秀成及其部下给予外国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把外国侵略者打得一败再败,不敢见仗,表现出了 人无比坚强的反侵略的战斗精神。

  艰苦支持

  太平天国壬戍十二年(1862年)五月初八日,李秀成奉命从松江撤退。十一日,在苏州召集部下大将召开军事会议。李秀成与诸将详细研究当前形势,指出:湘军从上而下,有水师的便利,以逸待劳,不可与争锋;应将苏省米粮jun1huo 等物资多多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过了两年,等敌人久顿坚城而无斗志时再与之决战。然而当李秀成的把这个策略上奏天王后,却遭到洪秀全的严斥"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李秀成接到这严诏,不得不放弃会议的主张。六月廿五日,他又在苏州召集军事会议,计划调集队伍 回救天京。当时天王采取强本弱枝政策,把陈玉成、李秀成等部下大将都封了王,以分他们的权力,李秀成指挥发生困难。为强调团结一致,李秀成亲自为《会议辑略》作序,“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他又为了要消除天王对他的猜疑,就把苏、浙两省政权全部交给各将,连母亲和家眷也从苏州送回天京,交给天王为信,表示他的“愚忠”。

  李秀成在回京前,为稳定苏福省后方,也作了必要的措施。早在太平军克复苏州以前,苏、松、嘉、湖广大太湖地区,就有一种恶霸、流氓组织的枪船,千百成群,四乡开设duchang ,在湖上抢劫,为非作恶,为害百姓。太平军进军这个地区时,有一部分枪船就帮助清朝统治者抗拒太平军。李秀成审查情势,定下欲擒故纵的策略,用官爵广封枪船头目,笼络着他们,使这些匪帮陷入圈套。李秀成要回救天京,为弭除后方的隐忧,五月二十八日,他一声号令,苏、松、嘉、湖各地队伍 同时行动,太湖枪船一时绝迹。李秀成生平对待敌人,往往采取这类外柔内刚的手段。

  八月中,李秀成率军从苏州出发,到东坝集合,分军两路,一由秣陵关,一由板桥、善桥直向雨花台而来。九月初三日,下总攻击令,大军包围战线长达五、六十里。是役,虽然使曾国藩“心已用烂,胆已惊碎”,使得湘军“将士皮肉都尽”,称“自发逆猖乱来未有如此围之久者”。但湘军有水师运输子药物资,得以持久战,而太平军却须陆运,各军从八月出发,未带寒衣,十月天已冷了,天京又无粮,猛攻了四十多天,十月十五日,各路军不得不撤退。

  李秀成攻清营不下,天王当殿明责,革了他的王爵。他另采取“进北攻南”的策略,从长江北岸jingong 上游湘军的后方,迫敌人不得不调南岸的队伍 去救北岸,调下游的队伍 去救上游,其目的是为了要解救天京的围困。十月二十七日,大军昼夜赶渡,冲过江浦、浦口。其后连克含山、巢县、和州。时骆国忠在常熟叛变,李秀成回苏州定乱。到癸开十三年二月十八日,始得赶到巢县指挥进军。李秀成留来王陆顺德、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梯王练业坤等军牵制清军,而自率大军打算从安徽舒城、六安、英山、霍山疾趋湖北麻城宋埠市,分兵一出黄州,一出汉口,合攻武昌省城,然后进取荆州、襄阳,与远征陕西的扶王陈德才队伍 联成一片。三月二十九日,大军赶到六安州,正逢青黄不接,没有粮食可购,不得不回军,从寿州附近东归。寿州被练匪苗沛霖扰害,正闹饥荒,李秀成队伍 没有粮食,吃草充饥,饿死很多,回到天长等处。五月初一日雨花台失守,京内惊慌,天王召秀成回京。秀成奉诏立即回军。这时候正逢长江水涨,路道被水冲崩,无路行走。敌人又水陆jingong 。秀成调集船只,先载将官战兵马抢渡过江,还未过尽,和州、江浦、浦口、下关、九洑洲都失守,未过江的部队都战死。这一役,前后丧失战士数万人,给士气以重大的打击。

  李秀成既归天京,天王加封他为真忠军师,留守天京,各王都归调遣。先是,当秀成北征的时候,清江苏巡抚*** 的淮军与由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连陷太仓、昆山、吴江,进犯苏州。清浙江巡抚左宗棠的湘军与由法国人德克碑率领的常捷军围攻富阳,迫近杭州。李秀成回到天京后,苏、杭各将告急,日日飞文前来。他三番四次奏请去救苏、杭,天王都不准。到八月初,始得出京到苏州。苏州水道纵横,旱道很少,太平军旱道能争,水师不能与敌轮船见仗,是以战败。秀成亲带一军出阊门,屯扎马塘桥,取犄角势,暂保苏州,打算回京向天王建议,不守天京,正在计议间,郜永宽、汪安钧等已刺杀苏州守将慕王谭绍光叛变。苏州既失,无锡相继沦陷,李秀成退屯丹阳。此时在浙江,外国侵略者也先后攻陷了宁波、绍兴,于是余姚、金华、龙游、温州等处的太平军也都陆续撤屯,屯扎富阳,癸开十三年八月,富阳又被攻陷,太平军退守余杭,杭州也岌岌可危。

  看到这种情势,李秀成知天京不能再守,要回京劝天王撤退。他的堂弟侍王李世贤驻兵溧阳,劝他前去,别作他谋,不要回京,他不听。李世贤要带兵前来,逼他去溧阳,阻止他回京。秀成知道,就轻骑连夜走回京。第二天,他上殿向天王奏陈天京不能再守,请求“让城别走”。他竭尽忠诚,痛切陈词,甚至请死于殿前,以求听从。天王竟断然拒绝,严加斥责。李秀成含泪出了朝门,阖朝众臣都来劝慰,全城百姓也流涕呼留。第二天,天王也赐下龙袍,来安慰他。秀成只得遵天王意旨,留天京死守。他传令李世贤领军去江西就粮,到1863年江南秋收后回救天京。

  ***殉国

  甲子十四年(1864年)正月十七日,天保城失陷,天京被合围。四月十九日,天王逝世。秀成扶幼天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嗣位,以安定人心。这时城中队伍 只有一万多名,能作战的只有三、四千名,粮食又断绝。湘军围城越加紧急,从东门到北门沿城掘地道攻城。秀成指挥守城军,一连破了几十处地道。然而五月二十一日,地保城失陷,湘军得以猛烈的炮火作掩护,迫近太平门城根,开掘地道攻城。六月初六日(1864年7月19日)午刻,龙膊子地道发,城垣被轰陷。李秀成率领饥军奔向缺口,用火药倾盆烧死敌人无算,无奈湘军以五万生力军攻城,众寡悬殊,抵挡不住。李秀成奔回朝门,保护幼天王,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自己另骑了一匹不得力的马。幼天王就因为骑这匹快速战马得逃出敌人的追赶。而秀成却因为骑的不是战马,战斗了一天,马不能行被俘。

  李秀成带幼天王回家辞别母亲。“既为忠臣,难为孝子”,李秀成要尽忠保护幼天王,便不能兼顾母亲了,他与母亲要生离死别,全家流涕分离。他率领战士保护幼天王上清凉山暂避。到了初更时候,假扮清兵,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出城后他又率一百余人转身拦截清军 ,与大队人马走散,流落方山。百姓把他密藏起来,要送他出险,后不幸为八村村董陶大来知悉,于23日将李秀成献与萧孚泗。乡民为替李秀成报仇,将萧孚泗亲兵王三清捉去,“杀而投诸水中” 。

  曾国荃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久攻不下。他“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动”,恼羞成怒的曾国荃亲自动手,“短衣握锥,独身走出”“遍刺以锥,血流如注”。李秀成被俘后,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处死,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曾国藩没有将李秀成送到北京,是为sharen 灭口。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秀成想效法姜维诈降。

  民不能忘

  李秀成的一生,是比较能关心平民疾苦的,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节”还重。他曾对人讲过:“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由于他平日能够“用命散财,肯救穷人”,所以能深“得军民之心”。

  1854年、1855年李秀成镇守和州、太平郡一带。和州城东南太阳河牛路一带码头,与长江东岸采石矶相对,是当时长江** 的一个交通要道。千百年来,这一带船户把持码头,任情讹索,为害行人,以致“手中空虚”的人,“临江而叹”。李秀成来守和州,特地在太阳河牛路码头上,树立一座渡船规条碑,颁布了新的码头交通条例,使交通得以畅通无阻。规条碑最后一条规定“凡无钱之人,有紧急事情,务宜飞渡 ,虽系一人,亦须送去”。

  李秀成在苏南实行了有利于民生的减免政策,生活得到改善的苏州人民在阊门外建汉白玉碑一座,上书“民不能忘”四字,来歌颂太平天国,歌颂李秀成。*** 攻克苏州后,曾经查问此事,“民以减粮对”。苏南人民对李秀成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的,在五十年代,苏南还流传着许多歌颂李秀成的民歌。有一首唱道:“春天里百花开,忠王一到宜兴来,我伲的嘴巴都笑开。夏天里来流水长,‘哪有忠王的情义长,我伲看见忠王象见亲爹娘。秋天里来稻子黄,割下稻子打成谷,送给忠王当军粮。冬天里来雪茫茫,我伲一家在炉旁,说起忠王的恩情日夜都不忘。”后来李秀成带兵从苏州去救天京的时候,苏南人民又唱道:“长江里水向东流,我伲日夜都发愁。千愁万愁不愁别,愁你一去不回头!”

  人物生平

  1855年秋

  天京地区形势日趋紧张。清将吉尔阿和总兵张国梁,率兵围困镇江,威胁天京。1856年2月,李秀成和秦日纲、陈玉成等去救咽喉之地镇江。进兵至汤头时,为清兵张国梁所拒。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长江边的瓜洲镇,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

  1856年6月

  李秀成又配合石达开参加破袭江南大营的战斗。李秀成等进驻天京城外东北燕子矶观音门。石达开部进占黄马群,把敌人切成两半。20日,太平军与清军统帅向荣发生激战,攻破孝陵卫满、汉营寨二十余处。杨秀清亲自派人从城内策应。最后向荣败走丹阳,自缢而死,江南大营土崩瓦解。

  1856年9月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在“朝无佐政之将”的情况下,洪秀全重建新的领导核心。1857年10月,李秀成被升为副掌率,提兵符令,进入了领导核心。但这时的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专信同姓”。李秀成极力劝告洪秀全,要“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李秀成的犯颜直谏,惹恼了洪秀全,将李秀成一度罢官,经过李秀成和在朝文武的据理力争,才又恢复了李秀成的职务。1858年,洪秀全恢复前期五军主将制,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同年,清军进逼天京,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主持天京解围的战斗。8月,他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除京围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东进破庐州、克滁州。李秀成在滁州东南乌衣与陈玉成合兵击败清军主力德兴阿、胜保部。紧接着奔袭浦口,摧毁江北大营,敌都统德兴阿部被歼一万多人。

  正当陈玉成和李秀成乘胜扫荡苏北战场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安徽发动大规模jingong 。李秀成配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歼敌李续宾部六千人,沉重打击了湘军的气焰,稳住了长江上游的局势。

  三河大捷后

  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合兵解***之围,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在李秀成、陈玉成和清军拚死奋战不断为太平天国事业立下显赫战功的时候,洪秀全封从xianggang 回到天京还不到一个月、尚无尺寸之功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接着封陈玉成为英王。敌人利用这一时机,指使叛将李昭寿寄书给李秀成劝降。此信被天京戍卫部队查获。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惊,立即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将李秀成的母妻押当,并下令封江不准李秀成回京。此时,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但仍坚持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李秀成的勇敢作战和***不渝的表现,解除了洪秀全的疑虑。洪秀全亲书“万古忠义”四字送给李秀成,并晋封为忠王,以表彰他对太平开国***事业的忠诚和卓越贡献。

  1860年初

  太平军采用“围魏救赵”的战略围歼清军江南大营。李秀成奉命率精兵从浦口出发奇袭杭州。他对部下说:“官军精锐,悉萃金陵,其饷源在苏、杭。今金陵城外长壕已成,官军内围外御,……攻之难得志,不如轻兵从间道疾捣杭州,杭州危,苏州亦必震动,金陵大营惧我绝其饷源,必分师奔命以救之。我见大营虚弱,还军急击,踏破大营,则苏杭皆我有也。”李秀成在进军杭州,攻占安吉、长兴后,突然兵临杭州城下,吓得杭州官绅惊慌失措,守城无策。3月19日,李秀成攻占杭州。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果然中计,忙派总兵张玉良统兵一万三千余人援救杭州。清军于23日赶到杭州城下,第二天,太平军迅速回师,各路大军分进合击江南大营。天京城内太平军也分头出击,连抛火罐,敌营“火药轰处,人声鼎沸,登时大乱。”在太平军内外夹击下,连破清营五十余座,数万清兵全部溃散。和春等清营大员“不及衣履,仓皇奔镇江”,“京围立解”。

  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之后,1860年5月,洪秀全在天京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在李秀成的积极支持下,会议采纳了洪仁玕提出的东下苏杭,先夺取江南富庶地区,尔后西上奔袭武汉的战略计划。担任东征主将的李秀成率兵攻丹阳,占常州,进无锡,克苏州。太平军在苏常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湘军乘机掘了三道长壕加紧围攻安庆。

  1860年9月

  洪秀全调集各路将领组织第二次西征,会攻武汉,援救安庆。陈玉成部走长江北岸从安徽入湖北,攻武昌北面。李秀成部走长江南岸,经江西入湖北,攻武昌西南。两军约定在1861年4月会师武汉。陈玉成在3月进抵距武汉一百六十里的黄州,因英国出面阻挠和南路军未能按时赶到,便率主力折回安庆。而李秀成原本不想参加西征,主张守住东南新地盘,只是在洪秀全的严诏督责下,才不得已于10月下旬留下主力,自己带部分兵力进入皖南。12月,大军逼近祁门。曾国藩惊恐万状,“军中皇皇,莫知为计”,忙写下遗嘱,准备后事。可惜,李秀成没有探明敌情,误认为祁门驻有重兵,所以就放过祁门绕道江西,这才使曾国藩虚惊一场,死里逢生。

  1861年6月

  李秀成攻下武昌县,逼近武汉。因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了。在安庆形势十分紧张,太平军广大战士艰苦的进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李秀成又率军从安庆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军去协力援救。他这种不顾大局的行动,引起太平天国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洪仁玕在给他的信中指出,他对长江上游“弃而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必不能久远。”后来,安庆的失陷,李秀成是应负一定责任的。

  1861年9月

  李秀成回师江西,进入浙江,12月攻克杭州。在李秀成经营苏杭地区期间,任用了不少清朝的官僚、豪绅、团练头子在太平军中当官。一些地方原有的地主政权甚至照旧执政,不仅允许地主收租,而且还设局催租,保护地主的封建剥削。

  1860年

  李秀成在占领苏常地区之后,率军直指上海。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出资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jingong 。李秀成在青浦一战大破洋枪队,“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华尔身中五枪,狼狈逃回上海。1862年,太平军再次jingong 上海。李秀成发出布告警告侵略者,要他们“各宜自爱,两不相扰”,“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太平军在重创英法干涉军和洋枪队之后,主动转移。5月中旬,在太仓破清营三十余座,乘胜收复嘉兴。8月,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太平军打死了“常胜军”头子华尔。由于中外反***势力的联合jingong 和李秀成率主力回援天京,致使苏浙战场转入防御,根据地日渐缩小。1863年12月苏州失陷,第二年3月,太平军从杭州突围北撤。

  1862年10月

  李秀成jingong 天京城外雨花台湘军大营

  。太平军把湘军打得晕头转向。李秀成部开掘地道,炸毁湘军围墙,太平军冲入湘军阵地展开肉搏战。后来由于太平军云集天京,棉衣、粮食供应都遇到困难,李秀成才决定撤军。接着,洪秀全又命他执行“进北攻南”的计划,企图jingong 清军后方,伺机消灭湘军以解京围。但由于天京告急才又回师援救。这次南北奔波,使李秀成损兵折将,锐气大伤,失去太平军将士数万人。

  1863年

  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军渡过长江攻安徽,企图以jingong 清军后方迫使包围天京的清军撤退,由于军中粮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围据点接连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军在该次出征损失惨重,“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军亦超过10万以上,导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队严重不足仅3万残兵,故湘军得增益7万兵力围攻天京。苏州失守后,天京形势更为危急。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曾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建议。但此时的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自此时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留守天京。

  1864年6月

  洪秀全病逝。6日,十六岁的幼主洪天贵福即位。

  7月19日,湘军挖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战死,其余在混乱中突围。李秀成将他的好马让与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擒获。

  1864年8月

  李秀成被俘后,被人送至曾国荃的清军兵营。因为自己的亲兄弟曾国华在与李秀成作战时,战死在三河镇,故而对其痛恨有加。曾国荃动用割其臂股肉的残酷刑罚,李秀成痛楚斥他:“两军对战,各忠其主,当有损伤,何如此?”,英雄之气丝毫未减。

  此后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无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谓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据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考证,曾国藩为了邀功曾夸大和扭曲了很多史实,因害怕清机构 的审讯而不等指示,擅自将李秀成***。李秀成的自述也在上报朝廷时,经过了曾国藩的删减,原稿被曾国藩送至家乡秘藏。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江宁就义,终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曾表示在阅览完《李秀成自述》后,也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年表

  ⊙1823年(清道光三年)李秀成生于广西藤县大黎新旺村。

  ⊙1849年 李秀成全家加入拜上帝会。

  ⊙185l年1月11日金田起义胜利,建号太平天国。

  ⊙1851年(清咸丰元年)8月太平军路过藤县,李秀成入伍。

  ⊙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改称天京。

  ⊙ 李秀成在春官正丞相胡以晃手下理事。

  ⊙7月 被保举为右后四军帅,把守天京太平门外新营。

  ⊙8月 调任后四监军,在天京仪凤门外高桥驻守。

  ⊙9月 随翼王石达开到安徽安庆巡视民务。

  ⊙1854年春 太平军克复庐州,李秀成奉命镇守,升二十指挥。

  ⊙1854年秋至1855年 驻守安徽太平府、和州一带。

  ⊙1856年2月 奉调随燕王秦日纲解救天京,8月打破清军阻击,进入镇江城。

  ⊙4月 参加一破江北大营之役。

  ⊙6月 参加一破江南大营之役。

  ⊙9月 天京内讧,东王杨秀清被杀。

  ⊙冬 困守安徽桐城。

  ⊙1857年1—2月 会合前来救援的陈玉成部,大破桐城围敌,连克舒城、六安、霍邱;与张洛行部捻军联合。

  ⊙夏 受洪秀全封为副掌率,“提兵符之令”。

  ⊙ 11—12月奉命率部东返,接应吴如孝部撤出镇江。

  ⊙ 1858年4—6月奏准出京调度军务,占领滁州,在江浦大刘村被清军打败。

  ⊙ 7—8月召集枞阳会议,确定解救天京方略。受封为后军主将。

  ⊙9—10月 会同陈玉成部再破江北大营并占领扬州。

  ⊙11月 配合陈玉成部围歼湘军李续宾部于三河镇并乘胜连克舒城、桐城、潜山、太湖。

  ⊙1859年 以滁州守将李昭寿、江浦守将薛之元先后降清,天京北路又困,与陈玉成部转战江浦、浦口一带。

  ⊙冬 晋封忠王。

  ⊙1860年初 商定以“围魏救赵”方略解救天京之围。

  ⊙2月 在芜湖召集诸将,誓师进军。

  ⊙3月19日 率所部攻破浙江杭州,并于6天后疾驰北返。

  ⊙4月8日 于安徽建平召集各路将领,商定回救天京的作战计划。

  ⊙5月6日 再次攻破江南大营。

  ⊙5—6月 率部东征苏州、常州,开疆拓土,建立苏福省。

  ⊙7—8月 首座次进军上海。

  ⊙10月 自天京出发,走商路,参加第二次西征。

  ⊙1861年6—7月 进抵湖北南部武昌外围,因江北陈玉成部回救安庆,遂放弃“合取湖北”计划,取道原路东返。

  ⊙8月 5日安庆失守。

  ⊙ 9一12月进军浙江,并于12月29日再克杭州。

  ⊙ 1862年(清同治元年)1月率大军自杭州出发,开始第二次jingong 上海。

  ⊙ 6月以湘军进扎天京雨花台外,天王洪秀全下诏回救,自松江撤兵回苏州商讨对策。

  ⊙10月 率“十三王”之兵回救天京,与湘军苦战45日,未能取胜而退。

  ⊙1863年2—5月 率部遂行“进北攻南”计划,至安徽六安折返。

  ⊙6月 自江北南渡时,遭湘军水陆师合击,太平军被击毙饿毙不计其数。

  ⊙9一12月 组织指挥苏州保卫战。12月4日,苏州失守,返回天京。

  ⊙12月 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建议,被拒绝。

  ⊙1864年3月2日 湘军合围天京。李秀成负责全城防守事宜。

  ⊙6月1日 洪秀全病逝。6日,幼主洪天贵福即位。

  ⊙7月19日 天京陷落。当晚,扶幼主突围出天京,不久离散。

  ⊙22日 在方山被俘。不久,被囚入木笼,连日赶写《自述》。

  ⊙8月7日 在南京就义。

  李秀成为何没被凌迟

  为什么李秀成没有被凌迟处死呢?据说,李秀成曾经向曾国藩乞降,所以曾国藩对李秀成网开一面。我想肯定不是这样的,曾国藩会感佩一个凛然大义的英雄,只会被英雄的气节所折服,却不会被一个摇尾乞怜的人的哀求所动,我想曾国藩绝对不会对一个向自己摇尾乞怜的人网开一面。这其中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曾国藩觉得李秀成是一个英雄,曾国藩英雄惜英雄,所以才网开一面让李秀成死的不那么痛苦。

  据说李秀成在刚被捕的时候曾国荃曾经审讯李秀成,并对李秀成施以割臀股之肉的刑罚,据当时在场的人记载李秀成当时受刑之后面不该色。可见李秀成绝对不是一个惧怕刑罚贪生怕死的人,后来李秀成在与曾国藩会面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864年7月30日开始写自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肯定是曾国藩与李秀成的谈话起到了作用。据说李秀成曾经对曾国藩进行劝降,建议曾国藩自立为王。可能正是与曾国藩的谈话,让两个人惺惺相惜,所以曾国藩才决定不对李秀成施行凌迟,而是采取了斩首的方式处死李秀成。

  刘秀成是凌迟吗?答案是否定的,李秀成是被曾国藩在南京斩首而死的。

  太平天国风云录:李秀成之死

  天京保卫战历时3年, 调动使用兵力数十万而终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略上说,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国领导者 奉行消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天京被围时,洪秀全虽然提出过西 袭湖北计划,但李秀成执行不力,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最后还是困守孤城。等到湘军完成合围时,洪秀全仍然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致使错过了撤出天京以图再举的 最后机会。从作战指挥上看,前敌诸将协同不够,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仍然是各行其事。所有这些,都和太平天国后期zhengzhi 日趋保守和腐败息息相关,最后的 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督湘军从太平门攻入南京。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回到天王府,独自带着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被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第二天清晨,忠王李秀成带一千多人,护着幼天王从太平门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一百年后,*** 登上太平门,盛赞李秀成的胆识和智慧。

  出城后,李秀成让幼天王等先走,自己断后。由于李秀成出城时把自己惯骑的战马让给了幼天王,现找的马很不得力,渐渐地跟不上队伍,后面敌兵紧追,不得已,只好藏在南京郊外方山的农民家。不料被两个农民认出,并向清军报告。7月22日,李秀成不幸被俘。

  7月23日, 李秀成被押送曾国荃部肖孚泅营。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日记记载:曾国荃听说生擒忠王李秀成,亲自讯审。他摆放了一些刀锥,打算慢慢割李秀成的身体。有人告诉 了赵烈文,赵认为李秀成是朝廷的要犯,急忙赶去曾国荃处,对他耳语了几句。曾国荃盛怒,从座上跃起,厉声说:“此土贼耳,安足留,岂欲献俘耶?”他喝叱兵 勇用刀割李秀成的臂膀与大腿,鲜血直流,而忠王却巍然不动。曾国荃因久攻南京不下,对李秀成恼怒之极,暴跳如雷。而李秀成则表现得大义凛然。

  当晚,赵烈文前来探访,李秀成与之作了长谈。赵烈文问李秀成对生死作何考虑。李秀成答道:“惟死而已”。但也留了一句话:“顾至江右者皆旧部,得以尺书散遗之,免戕害彼此之命,则瞑目无憾!” 他至此还关心着太平军旧部的命运。

  此时在安庆的曾国藩听说抓获了李秀成,一面上奏朝廷:对李秀成是“槛送京师,抑或即在金陵正法,咨请定夺。”一面赶往南京。

  7月28日,曾国藩赶到南京,当晚即提审李秀成。审后,曾国藩下决心在南京***李秀成。第二天,曾国藩给在安庆的儿子曾纪泽写信说:“伪忠王曾亲讯一次,拟即在此正法。”曾国藩之所以决定在南京***李秀成,主要是怕清廷从李秀成嘴里得到对他不利的东西。

  俘获李秀成,轰动朝野。为对天下有个交待,曾国藩让李秀成写一份“供词”。于是,李秀成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天中,不顾伤痛和酷暑,留下了一部数万字的“自述”。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说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說曾国藩反清自立,但不成功。

  1864年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于南京,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述其尽忠之意。

  李秀成被害后,曾国藩把李秀成自述作了删改,抄一份送交清廷。为掩天下人耳目,十几天后,就在安庆刊出了经曾国藩删改的刻本,取名《李秀成供》。以后坊间流传的五花八门的刻本都是根据这个安庆本演化而来的。这份自述的真迹,一直秘藏于曾氏家中。直到1962年,在** 的曾国藩后人才将这部秘藏了98年 的原稿影印刊行,书名《李秀成亲笔手迹》。第二年,中华书局根据这个影印本,题书名为《忠王李秀成自述》,以线装影印发行。这份自述不仅叙述了李秀成的一 生经历,而且涉及到几乎太平天国的全部历史。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其实不光是史学界)围绕这部文献争论不休,其论述之多,有人统计,几乎占到整个太平天国 史研究论文的十分之一。

  李秀成死后,人们对他王爵封号的“忠”字有颇多争议。有人说他有晚节不保、投降曾国藩之举,并且还秘密建议曾国藩拥兵自立,以图天下。争议的最大之处就在于,这一举动究竟是贪生怕死,还是忍辱负重。有人认为,天王已死,天京已破,大事已不可为,何不慷慨赴死,从容就义?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是也。而有人却说,当时天王虽死,幼主尚在;天京虽破,长江** 犹有太平军数十万雄兵。如果能说服曾国藩拥兵自立,然后仔细筹划,谋求清廷、湘军、天国三足鼎立的局势并非绝无可能。天下如棋,后人坐而论道,犹自纷扰。当局之人,又怎能不愁?

  李秀成的性格,人称“外柔内刚”。这样的人最是心机深沉,也最能忍辱负重。从他临死前所写的自述来看,痛陈天朝十误,字字血泪之言,怎能看出半点贪生怕死,对天国不负责任的意思?他之所以劝曾国藩自立,势必是从勾践赴吴,姜维伪降之故事中得到启发而要效仿。李秀成的一生,始终难以逃出“忠而见疑”的命运。他对天国赤胆忠心,但是不仅在世时被洪秀全怀疑,到了死后仍然被后人怀疑。这个“忠”字封号,对他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安慰,还是一种悲哀?

  还有几位太平天国重要人物的结局也在此交待一下。天京陷落时,洪仁玕正在湖州。1864年8月27日,洪仁玕在江西被俘,10月11日在南昌被***。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出天京后,到达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贵福与当地太平军从湖州出走,打算会合江西的太平军后北上中原。部队沿途被清軍紧追,10月9日部队在江西被击溃,洪天贵福在附近地区流浪多日,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军俘获。1864年11月18日在南昌被沈葆祯下令凌迟处死,年仅十五岁。

  1864年天京陷落后,太平天国余部仍然继续战斗。1864年初,侍王李世贤因天京一帶缺乏粮食而率军转战江西。同年天京陷落后,幼天王企图与李世贤軍会合另谋发展,但李世贤军当时在广东,未及会合,幼天王便被清军俘获。李世贤转战福建,10月占领漳州,打算以当地作为根据地。清廷以左宗棠统筹福建军事,加紧jingong ,李世贤军终于在1865年5月被击溃。李世贤削发匿藏,8月19日到达镇平(今广东蕉岭县),会合由康王汪海洋率領的太平军。汪海洋当时名义上是李世贤下属,他害怕被李世贤治罪,在8月23日殺害李世贤。

  1864年7月天京失陷后,扶王陈得才在11月于安徽霍山兵敗自杀,大軍瓦解,只有遵王賴文光部大致完整。賴文光与捻军领袖、梁王张宗禹合作,把太平军和捻军合编,並被推为捻军新首领,与张宗禹、任化邦、牛宏升、范汝增等坚持对清斗争。

  1865年5月,捻军在山东高楼寨之战歼灭了清军精锐的科尔沁王僧格林沁部。1866年10月,賴文光在河南与张宗禹分领东、西捻军作战。1867年1月,賴文光的东捻军在湖北击败湘军郭松林部,隨后破淮軍张树珊部。2月在尹隆河战役先胜后败,3月歼灭湘军彭毓橘部。同年经河南入山东,陷入曾国藩、*** 、左宗棠等清軍包围圈,被围于运河、黄河、六塘河之间。12月东捻军全军覆沒,赖文光率残部千余人向南突围。1868年1月,賴文光在扬州瓦窑铺被吳毓蘭俘获,不久在扬州被处决。至此,太平天国起义全部结束。(算命www.bmfsm.com)

  李秀成后人资料介绍

  目前知道的李秀成的后人中一个是李秀成的次子李容发,也有人说李容发是李秀成的养子,不管是不是养子,既然管李秀成叫父亲,我们就把他看成李秀成的后人吧,李容发在江西被捕后被湖南巡抚陈宝箴收养,并且将一个婢女许配给了李容发,但是不久李容发就抑郁而死。

  另一个是李秀成的幼子李其祥,当时李其祥被捕的时候还非常的小,沈葆桢在奏章中这样说:“监禁,俟岁满后按例处置”,至于按例处置就是在造反首领的男孩成年后,也就是满十二岁的时候按照惯例施行阉割,并且给功臣为奴,从这里可以知道李其祥是不可能再有后代的了。

  李秀成的女婿黄金爱突围之后到达了福建南阳乡但是却被康王汪海洋冤杀,其妻子和儿女也不知所踪。李秀成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会王蔡元隆,这个人后来投降了,并且受到了清王朝的重用,得到了善终。但是在蔡元隆的族谱中只有配偶余、张、杨、王、钱五氏合葬,我想可能是将蔡元隆当成了杨秀清的女婿,很可能这是李秀成的女儿,为了避祸才充作杨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