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孙连仲赴台后远离军界孙连仲儿孙近况

时间:2016-11-18 09:39:35     编辑:noble
20
“我们家其实挺有意思,卢沟桥事变,是我外公打响首座枪,8年抗战胜利,我爷爷又在北京太和殿主持受降典礼。”4月24日,孙大强在自家的牛排馆里与记者聊起自己的爷爷和外公,一脸的自豪。
孙大强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爷爷是血战台儿庄的抗日名将孙连仲,而他的外公,则是“七七事变”中的抗日名将宋哲元。孙、宋两家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版的抗战史。
孙连仲来到** 后,逐渐远离军界、政界,而他的儿孙们,也无一人从政从军,他们遵循先辈教导,“学一门技术,用实业报国”。
人物小传
孙大强(72岁) 抗日名将孙连仲长孙、抗日名将宋哲元外孙。他将美式快餐引入** ,被称为** 美式餐饮教父。
从不对家人提及台儿庄
从台儿庄大战中生还的人,很多提起那场血战就会哭。孙连仲,时任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负责守城。
抗日名将孙连仲赴台后远离军界孙连仲儿孙近况
图为台儿庄大捷后,孙连仲(前排右一)和李宗仁(前排右二)、白崇禧(前排右三)等将领合影。
孙大强说,在他记忆中,爷爷从未在家人面前提及他打仗的经历。等到成年后,他才从史料中获知祖父的战功。
在张洪涛的《国殇》一书中曾这样描述孙连仲的心境:台儿庄大战之后,他不愿再听到“台儿庄”三个字,更不愿人们把他与这三个字放在一起。台儿庄一仗后,他的心境就再没平静过。他的西北军旧部已所剩无几,就连身边的几个跟随他多年的参谋、副官,平日跟他随便得像家人一样的几个弟兄,也融入了台儿庄的焦土中。
据说孙连仲部2万余名将士,牺牲14000多人,歼敌万余。
孙鹏万,孙连仲的小儿子,亦是孙大强的小叔。他对记者讲述了如下一幕:1945年,***投降,父亲作为平津地区受降主官,在故宫太和殿主持受降典礼。2万多民众欢呼雀跃。孙连仲当时想哭又不能哭,强忍着眼泪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脑子里全是抗战8年跟随他而牺牲的将士们。”
抗日名将孙连仲赴台后远离军界孙连仲儿孙近况孙连仲
孙大强说,爷爷性格很单纯,不善于zhengzhi 。
孙连仲带领的西北军被称为“杂牌军”,虽然战功赫赫,但不受*** 重用。入台后,他被委以虚职。1956年,孙连仲彻底退役。
此后,孙连仲将精力放在网球运动。
有一次,中日韩网球比赛在***召开,作为** 网球协会会长的孙连仲,带队参赛并获奖。
孙鹏万后来对媒体回忆,那场赛事日方很重视,***天皇的皇子也到场观看。日方向孙连仲率领的** 代表队颁奖时,孙连仲仰着头,拿起奖牌就走,并没有鞠躬致谢。
孙鹏万说,父亲对***人充满恨意。

儿女多在孤儿院长大
在孙大强的记忆中,他只见过几次爷爷。
孙大强的父亲孙湘德,是孙连仲的长子,由首座位夫人苏氏所生。
抗战时期,孙湘德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在天津英租界。他曾加入“抗日杀奸团”,并亲手暗杀汉奸。
尔后,孙湘德进入黄埔军校成为十七期学员,并参军担任校官。
“抗日杀奸团”的成员中,还有孙湘德的青梅竹马,宋哲元将军的二女儿宋景宪,后来两人结为夫妻,相伴70多年。
孙连仲的第二位夫人名为罗毓凤,为清朝端王爱新觉罗载漪的孙女。在冯玉祥荐婚保媒下,两人成婚,育有三儿三女。
罗毓凤在抗战时期曾经担任伤病医院院长、主持河南流亡儿童教养院。经常一身戎装,与宋美龄一起出现在战壕中救治伤员。
孙鹏万则是罗毓凤所生的最小的儿子。
抗日名将孙连仲赴台后远离军界孙连仲儿孙近况
孙连仲夫人
孙鹏万说,他幼年时跟着父亲到** ,很受父亲宠爱。但哥哥姐姐们多数都是在抗战时长大。那时父亲常年在外带兵打仗,母亲也忙于救济孤儿,哥哥姐姐们也都跟着在孤儿院长大。
到了** 后,孙连仲的子女们纷纷离开,移民到美国。
孙鹏万记得,少年时的他有一次抽烟,烟缸被父亲发现,父亲拿着烟缸从他眼前走过去倒掉,然后又放回原位,并留下一张字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05年,孙鹏万和*** 前主席** 前往台儿庄遗址参观,见到当年孙连仲指挥部借用民房的主人。
那位近80岁的老人抱着他痛哭,跟他说,“你父亲当年走的时候说要带我去当兵,这一晃都快70年过去了。”
拿什么护照也不能忘了根
孙大强的外祖父宋哲元,亦是抗日名将,曾有豪言:“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933年初,日军侵占山海关,宋哲元时任29军军长,率兵在喜峰口歼敌3000有余。
“母亲宋景宪时常与我们提及外祖父。在她眼中,宋哲元是一位深明大义,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孙大强说,但直到1940年宋哲元在四川绵阳去世,国人对他还有些误解,认为他当年在北京与***人曾私下联系。
为此,宋景宪一直有一桩心愿,要为宋哲元正名。她搜集了很多29军抗战的资料,还有宋哲元的遗迹,满满两大箱。后来宋景宪在美出版《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成为近代史珍贵史料。
在他们家中,母亲宋景宪比较严厉,也很有个性。因为母亲不喜蒋家政权,孙大强一家1949年赴** 后,又马上转移到xianggang 定居,父亲孙湘德在xianggang 中文大学教授时事zhengzhi 。上世纪60年代,一家六口也移民美国。
在孙大强的记忆当中,幼年到xianggang ,整个过程都是颠沛流离,随后的日子更像是流放的感觉,没有根,也没有了故乡。
孙大强说,他在xianggang 读小学和初中,接触的都是英式教育,但母亲宋景宪逼着他们念中文,读 历史。
后来虽然移居美国,宋景宪还跟孙大强他们说,无论今后拿什么护照,那都是为了生活、工作方便,但你的民族永远跟着你。

儿孙都靠自己讨生活
孙大强说,无论是祖父孙连仲的儿女,还是外祖父宋哲元的后人,他们几乎已全部移居美国。
孙大强的舅舅,宋哲元的独子宋华玉娶了孙连仲的女儿孙幼如为妻。宋华玉在*** 即到美国,后来在美国外部 工作。
孙大强说,他们这些后人,基本都没有依靠父辈的荣耀和名声获得荫荣,因为无论是宋哲元还是孙连仲,在** 都被正规军排斥,他们也都依靠自己的能力讨生活。
上世纪80年代,** 作为制造业基地,为美国各大品牌代工。当年孙大强所在的美国贸易公司将他派驻** ,来往美国与** 之间。他由此看到机会,开始代理生产美国史努比、迪士尼玩偶。
随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美国麦当劳生意火爆,他有了把麦当劳引入** 的打算,于是他就与美方谈判,拿下麦当劳在 的代理权,并在** 开办麦当劳餐厅,并一举成功。
孙大强说,在** 像他这么大年纪的人,很少有既通 文化又通美国文化的人,因此美国人放心与他合作。
孙大强将自己抓住生意场上的机会,归结为自己将门之后的基因。他说自己的母亲做事雷厉风行,在他的个性当中和母亲有些相似,不怕失败,看准机会就不会瞻前顾后。
“我们家其实挺有意思,卢沟桥事变,是我外公打响首座枪,8年抗战胜利,我爷爷又在北京太和殿主持受降典礼。”孙大强说,孙宋两家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版的抗战史。
如今,孙宋两家的后人们各自在美国打拼自己事业。他们当中没有人再从军从政,孙连仲的儿女当中,不是医生就是教授,他们受父辈教导,无论如何要学一门技能,用实业报国。如今第三代,开始踏入商界。
抗日名将孙连仲赴台后远离军界孙连仲儿孙近况
孙连仲
孙大强说,自己的母亲很崇拜外公,对外公感情很深。他打算将母亲的骨灰移到绵阳宋哲元上将墓地,让母亲落叶归根。
人物小传
程恒莲(98岁) 山东临沂西安乐村村民,亲眼目睹血战后的场面,并和乡邻亲手埋葬了486名抗战将士遗体。
1938年2月,日军板垣师团从青岛登陆,意图从临沂南下,与济南、南京出发的日军对徐州形成合围。为了给台儿庄守军布防赢取时间,中** 队在临沂阻击日军,打响了台儿庄大战的序幕战。
是年2月24日,一支数百人的 海军陆战队在葛沟镇西安乐村,与日军展开巷战,几乎全部战死。时年22岁的村民程恒莲亲眼目睹了海军陆战队与日军血战后的场面,并和乡邻一起埋葬了486名阵亡将士遗体。
【口述】
“不能让486具忠骨总躺水沟下”
挖坑埋了486名将士
1938年农历正月二十五,天很冷。我记得很清楚,那年我22岁,刚嫁进西安乐村。
那天早上一听到枪声,我们就往外跑,在30多里地外的林子里躲了五六天,才试着回村看看。
我进村一看,脚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我的老天爷,到处都是死人,街上,院子里,屋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尸体,墙上都是血和刀砍的痕迹。有户村民的院子里,人叠人躺着30多具。

这些都是海军陆战队的遗体,他们很好认,因为他们的棉军装是蓝色的,不是一般的土黄色。鬼子死的也很多,在俺家旁边的胡同里,还有一个士兵喘气,受了重伤。我现在还记得他的样子,长方脸,大高个,当时没有医院医生,我给他喂了水,想救他,但晚上他还是去世了。
我们合计,得给这些打鬼子的战士们收尸。当时村子没有合适的地方,村西南有块荒地叫棺地,以前村里死了小孩会埋在那儿。壮劳力们卸下门板,用门板把尸体抬到棺地的池塘里。
人摞人,一个池塘不够,又挖了一个,填满了还是装不下,又挖了一个大的,也填满了。填满的时候数了数,总共486人。
池塘填平后,遗体一腐烂,地就洼下去,遗骨又露出来。男劳力又找来秫秸,盖在遗体上,又填埋了一次。
*** ,填平的池塘成了一片林地,林间多出来一条水沟,小孩经常在里面玩儿,会踩到骨头。大人都不让小孩下水沟玩儿。
抗日名将孙连仲赴台后远离军界孙连仲儿孙近况
想给英雄们建陵立碑
1984年,俺村老支书刘敬礼在青州碰到个老头,老头问他是不是葛沟镇的,老支书说是葛沟西安乐村的,这个老头说,17岁那年他在西安乐村和鬼子打了一仗,死了太多人。
他问老支书建烈士陵园了没,老支书说没有,觉得挺遗憾的。
村里人都想给英雄们做点啥,又不知道咋办。唯一能给英雄们做的是,每年清明自发把小树林打扫干净,烧纸祭奠一下。
其实我们村也向上反映过,希望给将士们立个碑、建个陵园什么的,但都没什么下文。
不过这困扰村民几十年的事儿,在2012年开始有了转机。
那年有个叫常芳的作家写长篇小说《第五战区》,到我们村采风。老支书刘敬礼和村委合计,能不能给这些英雄立碑,立个“临沂阻击战无名烈士之墓”啥的,我们给作家打电话征求意见,作家非常支持。
碑有眉目身份仍是谜
在作家的帮助下,有媒体来村里采访,把当年的战斗和我们的心愿一并报道了出来,没想到引起了那么大关注。
好多人给村委会打电话,想要捐助立碑。还有一个女人专门从** 来到俺们村,在小树林里烧纸祭奠。她说看了网上的报道非常感动。
前几天城乡规划勘察院的人来了,进行实地测量,做纪念碑的准备工作,需要486块花岗岩。每一块花岗岩代表一个英雄。
还有一个好消息。村主任说,今年临沂市民政部门已经将评烈士的材料上报,对村民的爱心全力支持。
不过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这些牺牲将士的身份仍然是个谜。村里和外界的好心人也准备和** 抗战老兵联系,争取查到这些士兵的番号和身份。
在今年祭奠时,我觉得村支书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故乡在哪里,但他们都是正直的 人。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