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悬疑,日军从哪里来为何选在卢沟桥?
时间:2016-12-17 14:15:46 编辑:noble
20
说起卢沟桥事变,人们往往会对一个问题不大明白:***队伍
不是呆在东北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时候,华北并没有沦陷,宛平卢沟桥一带怎么会有***鬼子呢?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辛丑条约》说起。 1901年9月7日,清机构 被迫与诸列强签订了 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条约》。列强通过该条约,不仅向清机构 勒索4.5亿两白银,还附加了许多苛刻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外** 队可以驻扎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实际上,早在《辛丑条约》签订前的4个月,***机构 就以“护侨”、“护路”为名,宣布成立“清国驻屯军”(1912年改为 “ 驻屯军”),任命大岛久直中将为首座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营分别设于海光寺和北京东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
在侵华的***队伍 当中,最有名的当属“关东军”了。但与 “ 驻屯军”相比,“关东军”只是个“小字辈”而已。它成立于1919年,比“ 驻屯军”整整晚了18年。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正是驻丰台的 驻屯军步兵旅团第 1联队(团)第3大队(营)。而当时,***的“ 驻屯军”驻扎北平已有36个年头了。
为何选择卢沟桥
***人历来以认真细致著称,把发难地点定在卢沟桥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决定,而是大有预谋的。
卢沟桥自古就是战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桥与夺桥之战不绝于史。进入20世纪,在卢沟桥以北不远处又架起一座铁路桥,1905年 的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经此全线通车。卢沟桥地区还有两条铁路支线,一达北平、通县;一经丰台与北宁线相接。这样,卢沟桥地区就成为平汉、平绥、平津3条铁路线的汇合点,其战略地位更形重要了。
众所周知,***继九一八事变夺占 东三省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夺取华北,而平津地区是华北的zhengzhi 、军事、经济、文化核心,其中北平的地位尤为重要,日军甚至认为:“只要拿下北平,其余地方就会不战而降。 ”
到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已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
东面,有日军扶植的冀东伪政权和所属伪军部队;北面,有日寇炮制的以德王为首的伪蒙疆自治机构 ;东南面,日军强占了战略要点丰台。这样一来,只有北平西南方向的卢沟桥尚在中** 队的控制之中,卢沟桥是北平保持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成了中日双方的必争之地。当时就有人指出:“卢沟桥之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平原之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 ”这充分说明,日军把卢沟桥作为首攻目标,绝不是针对偶发事件的临时决定,而是发动全面侵华**的一个蓄谋已久的战略步骤。
揭秘卢沟桥的***鬼子是哪里来的?
“失踪的***士兵”到哪里去了
在七七事变前,日军便多次在卢沟桥地区举行以 守军为假想敌的演习,不断进行挑衅。1937年7月7日上午,日军又来到卢沟桥以北地区演习。下午,驻守丰台的日军河边旅第1团第3营第8连,由连长清水节郎率领,从兵营出发开到卢沟桥西北龙王庙附近,举行夜间演习。
7时30分,暮色降临,清水节郎下令部队开始夜间演习。日军部分军官和假想敌旋即到东面活动。待天完全黑下来以后,近600人的部队便向假想敌所在的东方移动。这时,天上没有月亮,夜色中的宛平城若隐若现。城内城外,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这漆黑的夜里,日军将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一步步付诸实施了。 10点半左右,29军驻宛平守军突然听到城东北日军演习位置响起一阵枪声。在寂静的夜幕下,枪声是那么刺耳,引起宛平守军的密切注意。
少顷,几名日军来到宛平城下,声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遭到守城官兵拒绝。日军立即包围宛平县城,开枪示威。同时,清水节郎派人去丰台向营长一木清直报告,要求派兵支援。一木清直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顶头上司第1团团长牟田口廉也报告,牟田即令一木率领第3营开往卢沟桥驰援。
如九一八事变一样,七七事件起因也是***人自导自演。事后,***人曾称“首座枪”是“*** 学生”放的,这自然是胡说八道。至于所谓“士兵失踪”的事情,也很离谱。那位“失踪”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一名二等兵,因解手离队,不久就归了队。清水节郎知道后,故意不报告。战后有人问他当时为何不报告,清水支支吾吾,说“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故,是我的失策,现在记不清楚了”。 7月8日凌晨2时,营长一木清直已得知志村菊次郎归队的消息,却认为:“连团长都下了交涉的命令,又因此而中止,我不知道 方面会怎样宣传呢? ”所以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不过,此后日军却把挑衅的借口由“士兵失踪”偷偷地换成了“非法射击”,甚至干脆否认曾向 方面提出过搜寻“失踪士兵”的事情。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辛丑条约》说起。 1901年9月7日,清机构 被迫与诸列强签订了 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条约》。列强通过该条约,不仅向清机构 勒索4.5亿两白银,还附加了许多苛刻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外** 队可以驻扎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实际上,早在《辛丑条约》签订前的4个月,***机构 就以“护侨”、“护路”为名,宣布成立“清国驻屯军”(1912年改为 “ 驻屯军”),任命大岛久直中将为首座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营分别设于海光寺和北京东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
在侵华的***队伍 当中,最有名的当属“关东军”了。但与 “ 驻屯军”相比,“关东军”只是个“小字辈”而已。它成立于1919年,比“ 驻屯军”整整晚了18年。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正是驻丰台的 驻屯军步兵旅团第 1联队(团)第3大队(营)。而当时,***的“ 驻屯军”驻扎北平已有36个年头了。
为何选择卢沟桥
***人历来以认真细致著称,把发难地点定在卢沟桥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决定,而是大有预谋的。
卢沟桥自古就是战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桥与夺桥之战不绝于史。进入20世纪,在卢沟桥以北不远处又架起一座铁路桥,1905年 的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经此全线通车。卢沟桥地区还有两条铁路支线,一达北平、通县;一经丰台与北宁线相接。这样,卢沟桥地区就成为平汉、平绥、平津3条铁路线的汇合点,其战略地位更形重要了。
众所周知,***继九一八事变夺占 东三省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夺取华北,而平津地区是华北的zhengzhi 、军事、经济、文化核心,其中北平的地位尤为重要,日军甚至认为:“只要拿下北平,其余地方就会不战而降。 ”
到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已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
东面,有日军扶植的冀东伪政权和所属伪军部队;北面,有日寇炮制的以德王为首的伪蒙疆自治机构 ;东南面,日军强占了战略要点丰台。这样一来,只有北平西南方向的卢沟桥尚在中** 队的控制之中,卢沟桥是北平保持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成了中日双方的必争之地。当时就有人指出:“卢沟桥之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平原之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 ”这充分说明,日军把卢沟桥作为首攻目标,绝不是针对偶发事件的临时决定,而是发动全面侵华**的一个蓄谋已久的战略步骤。
揭秘卢沟桥的***鬼子是哪里来的?
“失踪的***士兵”到哪里去了
在七七事变前,日军便多次在卢沟桥地区举行以 守军为假想敌的演习,不断进行挑衅。1937年7月7日上午,日军又来到卢沟桥以北地区演习。下午,驻守丰台的日军河边旅第1团第3营第8连,由连长清水节郎率领,从兵营出发开到卢沟桥西北龙王庙附近,举行夜间演习。
7时30分,暮色降临,清水节郎下令部队开始夜间演习。日军部分军官和假想敌旋即到东面活动。待天完全黑下来以后,近600人的部队便向假想敌所在的东方移动。这时,天上没有月亮,夜色中的宛平城若隐若现。城内城外,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这漆黑的夜里,日军将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一步步付诸实施了。 10点半左右,29军驻宛平守军突然听到城东北日军演习位置响起一阵枪声。在寂静的夜幕下,枪声是那么刺耳,引起宛平守军的密切注意。
少顷,几名日军来到宛平城下,声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遭到守城官兵拒绝。日军立即包围宛平县城,开枪示威。同时,清水节郎派人去丰台向营长一木清直报告,要求派兵支援。一木清直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顶头上司第1团团长牟田口廉也报告,牟田即令一木率领第3营开往卢沟桥驰援。
如九一八事变一样,七七事件起因也是***人自导自演。事后,***人曾称“首座枪”是“*** 学生”放的,这自然是胡说八道。至于所谓“士兵失踪”的事情,也很离谱。那位“失踪”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一名二等兵,因解手离队,不久就归了队。清水节郎知道后,故意不报告。战后有人问他当时为何不报告,清水支支吾吾,说“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故,是我的失策,现在记不清楚了”。 7月8日凌晨2时,营长一木清直已得知志村菊次郎归队的消息,却认为:“连团长都下了交涉的命令,又因此而中止,我不知道 方面会怎样宣传呢? ”所以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不过,此后日军却把挑衅的借口由“士兵失踪”偷偷地换成了“非法射击”,甚至干脆否认曾向 方面提出过搜寻“失踪士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