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率部进入豫西奇袭日军飞机场,解救万名民工
时间:2017-01-18 09:15:11 编辑:noble
20
自平旷的郑州西南行,数十里后,巍峨群山拔地而起,绵延到天际。
这是豫西山地的边缘。豫西山地极为辽阔,北到黄河,南临南阳盆地,伏牛山、熊耳山、崤山、嵩山等连绵起伏,雄踞大地。车行山间,弯道渐多,坡度渐陡,我们的目的地——环翠峪渐行渐近。
71年前,日寇以近15万精锐发动河南会战,汤恩伯、蒋鼎文部队被击溃,豫西大部沦陷。
受八路军总部委派,皮定均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自太行山启程,飞渡黄河,奔赴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用智慧和热血,在连绵的群山中掀起抗日狂飙。环翠峪是皮定均等抗战将士战斗过的地方。“峪”的意思是山谷,环翠峪长20多公里,谷底宽数百米到一两里不等,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苍翠山峰。
因地处新密、登封、荥阳、汜水(后并入荥阳)四县交界处,这条山谷是那种“一盘磨,转四县”的地方,如旋转门,可以迅速转入另一区域,坐以策动四方,是游击**中最好的落脚点。皮定均的司令部一度设在环翠峪卧龙台。卧龙台下的三坟村,则是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在这个小山村,2000多名伤员康复,重新走上抗战前线。
“英雄树”掩护抗日英雄
正是麦收季节,金黄的麦子密密实实,风吹不动。三三两两的农民手持镰刀,弯腰收割。
环翠峪的农田,都在溪边、山脚、山洼,地块一般只有两三分,最多半亩大小,地势又高低错落,收割机派不上用场,所以至今仍是人工收割。
山区生活有诸多不便,但在抗战期间,大山却是装备落后的中** 队最好的立足之地。
一路打听,记者找到了三坟村“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
那是三孔暗圈石窑,上有一棵巨大的古树,如巨伞般的树冠枝叶茂盛,蓊蓊郁郁,将窑洞和院落遮掩。
我们正为这棵树惊叹,一位老人走了过来,告诉我们那叫橿树。至于树龄,“我奶奶说,她奶奶小时候树就这么大了”,老人说。
老人叫慎天才,今年86岁,是窑洞的主人。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他的家。在这大热的夏天,窑洞里凉爽舒适,端的是好去处。
与一般的窑洞相比,慎家的窑洞高大宽敞,宽三四米,深十多米,内壁全部用石头圈起,看着十分坚固。
听我们夸窑洞,老人十分开心,说这窑洞是他父亲一生的成就。他父亲八岁打长工,长大后健壮能干,身高五尺五(约1米83),能挑100多斤的担子。那时候环翠峪没有大路,全是溪边小路,别说汽车,独轮车都没法推,进出全靠挑担。长距离的山路,一般人只能挑七八十斤,他父亲最多能挑一百四五十斤。
环翠峪地少,很多人靠烧炭为生。他父亲自己烧炭,或买别人的炭去郑州卖。三坟村距离郑州老城60公里,来回要走三天,卖一次炭能挣一斗麦(约35斤)钱。
到20多岁,慎天才的父亲攒了一些钱,买下了这个“庄子”(老人这么称自家的院子)。当时只有一孔土窑,石窑是后来圈的。
“山里盖房子,只要有劳力、人勤快就行。”慎天才说,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去山上“破石头”,那时没炸药,要用钢钎弄破,然后一块块运回来,攒够石头,请人圈窑,一般先垒窑洞的前半截,再慢慢垒后半截,建一个石窑要几年的时间。“俺父亲从20多岁到50多岁,苦干几十年,省吃俭用,买了三亩地,建了这三孔石窑。”慎天才说。
1944年10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卫生部长高长喜看中了环翠峪,这里地形幽深复杂,又是四县通道,既方便四方伤员送来救治,又便于伤员转移。他考察了数天,相中了三坟村慎家窑洞。
“不只是因为俺家窑洞宽敞坚固,还因为有大树。”慎天才指着千年古橿树说,以前不只是窑洞上面的这棵树,院子里“左边一棵大榆树,右边一棵大槐树,三棵树把院子遮完了”。
有这三棵大树,伤员在院子里活动,“***飞机来看不见人”。
应该说,高长喜相当有眼光,看中慎家窑洞后,他即命在此建“八路军第二卫生所”(后更名后方医院)。此后,在大橿树的掩护下,两千多伤员顺利康复,重返抗日战场。这棵树被人称为“英雄树”。郑州绿化委员会和荥阳绿化委员会专门为“英雄树”立碑,认定为古树名木,鉴定其树龄约1500年。
但于抗战有功的,绝不仅仅是树,更有三坟村的村民。
我们问慎天才:“你父亲辛苦一生建的窑洞,怎么就同意让伤员住呢?”老人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们:“你都不知道,谁都想让八路军住自己庄子(指自己家)!用地方,用房子,那算啥呢?!”
都想让八路军住自己家
“从四月到八月,俺村人都不敢在家住,在山上睡石板。窑洞门口结蛛网、长荒草了。八路军来了,我们才敢回家住。”慎天才说,“八路军特别好,都想让他们住自己家。”
1944年农历四月初三,隆隆的炮声响彻群山,三坟村村民都跑到山上躲避,当天夜里,日军大部队过去了。第二天,有大意的村民回了家,不幸遭了***后续部队的毒手。“***兵进村见人就用刺刀戳,临走把房子点了。”
kongbu 的消息传开,村民不敢回家住。那段时间,驻扎在新密县城的日军时常来往,四个多月时间里,村民在山上吃住。偶尔回村做饭或拿东西,也是提心吊胆,“一喊‘老日’来了,起来就跑”。
八路军来了,小股日军轻易不敢过来,大家心里有了依靠,才敢回自己的家,在自己床上睡个踏实觉。
所以八路军看中慎家窑洞的时候,慎家人没有任何的迟疑,把家让了出去,自己搬到半山坡一孔小窑洞居住——那本是为躲土匪建的临时住所。而慎天才的母亲留下来,负责接待伤病员的亲属。
八路军后方医院由所长战旭东,指导员和福冉,医生严明玉、李海虞,以及司药、护士20余人组成。医院几乎没有什么设备,三坟村村民热情相助,拿来长短板凳、床板、柴草,架起了数十张病床,这个战地医院就正式开张了。
八路军并不是一下子就赢得民心的。皮定均率部刚到豫西时,人们对这支陌生的部队充满疑惧,没有人敢接触他们、帮助他们。但仅仅半个月,他们就赢得了三坟村、环翠峪,乃至整个豫西山区人的敬爱。
“八路军,过黄河,汉奸鬼子不得活。八月中秋月亮明,嵩山来了皮司令。皮司令,到登封,到了登封就放工!八路军,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昨打飞机场,今打白栗坪。”
71年前的中秋节,这首民谣在豫西山地广为流传。此时皮定均率部进入豫西还不到半个月,他们奇袭日军在建的登封飞机场,解救1万多民工的战斗,一举打开了局面,而随后的“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彻底赢得了豫西民心。
这是豫西山地的边缘。豫西山地极为辽阔,北到黄河,南临南阳盆地,伏牛山、熊耳山、崤山、嵩山等连绵起伏,雄踞大地。车行山间,弯道渐多,坡度渐陡,我们的目的地——环翠峪渐行渐近。
71年前,日寇以近15万精锐发动河南会战,汤恩伯、蒋鼎文部队被击溃,豫西大部沦陷。
受八路军总部委派,皮定均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自太行山启程,飞渡黄河,奔赴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用智慧和热血,在连绵的群山中掀起抗日狂飙。环翠峪是皮定均等抗战将士战斗过的地方。“峪”的意思是山谷,环翠峪长20多公里,谷底宽数百米到一两里不等,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苍翠山峰。
因地处新密、登封、荥阳、汜水(后并入荥阳)四县交界处,这条山谷是那种“一盘磨,转四县”的地方,如旋转门,可以迅速转入另一区域,坐以策动四方,是游击**中最好的落脚点。皮定均的司令部一度设在环翠峪卧龙台。卧龙台下的三坟村,则是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在这个小山村,2000多名伤员康复,重新走上抗战前线。
“英雄树”掩护抗日英雄
正是麦收季节,金黄的麦子密密实实,风吹不动。三三两两的农民手持镰刀,弯腰收割。
环翠峪的农田,都在溪边、山脚、山洼,地块一般只有两三分,最多半亩大小,地势又高低错落,收割机派不上用场,所以至今仍是人工收割。
山区生活有诸多不便,但在抗战期间,大山却是装备落后的中** 队最好的立足之地。
一路打听,记者找到了三坟村“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
那是三孔暗圈石窑,上有一棵巨大的古树,如巨伞般的树冠枝叶茂盛,蓊蓊郁郁,将窑洞和院落遮掩。
我们正为这棵树惊叹,一位老人走了过来,告诉我们那叫橿树。至于树龄,“我奶奶说,她奶奶小时候树就这么大了”,老人说。
老人叫慎天才,今年86岁,是窑洞的主人。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他的家。在这大热的夏天,窑洞里凉爽舒适,端的是好去处。
与一般的窑洞相比,慎家的窑洞高大宽敞,宽三四米,深十多米,内壁全部用石头圈起,看着十分坚固。
听我们夸窑洞,老人十分开心,说这窑洞是他父亲一生的成就。他父亲八岁打长工,长大后健壮能干,身高五尺五(约1米83),能挑100多斤的担子。那时候环翠峪没有大路,全是溪边小路,别说汽车,独轮车都没法推,进出全靠挑担。长距离的山路,一般人只能挑七八十斤,他父亲最多能挑一百四五十斤。
环翠峪地少,很多人靠烧炭为生。他父亲自己烧炭,或买别人的炭去郑州卖。三坟村距离郑州老城60公里,来回要走三天,卖一次炭能挣一斗麦(约35斤)钱。
到20多岁,慎天才的父亲攒了一些钱,买下了这个“庄子”(老人这么称自家的院子)。当时只有一孔土窑,石窑是后来圈的。
“山里盖房子,只要有劳力、人勤快就行。”慎天才说,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去山上“破石头”,那时没炸药,要用钢钎弄破,然后一块块运回来,攒够石头,请人圈窑,一般先垒窑洞的前半截,再慢慢垒后半截,建一个石窑要几年的时间。“俺父亲从20多岁到50多岁,苦干几十年,省吃俭用,买了三亩地,建了这三孔石窑。”慎天才说。
1944年10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卫生部长高长喜看中了环翠峪,这里地形幽深复杂,又是四县通道,既方便四方伤员送来救治,又便于伤员转移。他考察了数天,相中了三坟村慎家窑洞。
“不只是因为俺家窑洞宽敞坚固,还因为有大树。”慎天才指着千年古橿树说,以前不只是窑洞上面的这棵树,院子里“左边一棵大榆树,右边一棵大槐树,三棵树把院子遮完了”。
有这三棵大树,伤员在院子里活动,“***飞机来看不见人”。
应该说,高长喜相当有眼光,看中慎家窑洞后,他即命在此建“八路军第二卫生所”(后更名后方医院)。此后,在大橿树的掩护下,两千多伤员顺利康复,重返抗日战场。这棵树被人称为“英雄树”。郑州绿化委员会和荥阳绿化委员会专门为“英雄树”立碑,认定为古树名木,鉴定其树龄约1500年。
但于抗战有功的,绝不仅仅是树,更有三坟村的村民。
我们问慎天才:“你父亲辛苦一生建的窑洞,怎么就同意让伤员住呢?”老人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们:“你都不知道,谁都想让八路军住自己庄子(指自己家)!用地方,用房子,那算啥呢?!”
都想让八路军住自己家
“从四月到八月,俺村人都不敢在家住,在山上睡石板。窑洞门口结蛛网、长荒草了。八路军来了,我们才敢回家住。”慎天才说,“八路军特别好,都想让他们住自己家。”
1944年农历四月初三,隆隆的炮声响彻群山,三坟村村民都跑到山上躲避,当天夜里,日军大部队过去了。第二天,有大意的村民回了家,不幸遭了***后续部队的毒手。“***兵进村见人就用刺刀戳,临走把房子点了。”
kongbu 的消息传开,村民不敢回家住。那段时间,驻扎在新密县城的日军时常来往,四个多月时间里,村民在山上吃住。偶尔回村做饭或拿东西,也是提心吊胆,“一喊‘老日’来了,起来就跑”。
八路军来了,小股日军轻易不敢过来,大家心里有了依靠,才敢回自己的家,在自己床上睡个踏实觉。
所以八路军看中慎家窑洞的时候,慎家人没有任何的迟疑,把家让了出去,自己搬到半山坡一孔小窑洞居住——那本是为躲土匪建的临时住所。而慎天才的母亲留下来,负责接待伤病员的亲属。
八路军后方医院由所长战旭东,指导员和福冉,医生严明玉、李海虞,以及司药、护士20余人组成。医院几乎没有什么设备,三坟村村民热情相助,拿来长短板凳、床板、柴草,架起了数十张病床,这个战地医院就正式开张了。
八路军并不是一下子就赢得民心的。皮定均率部刚到豫西时,人们对这支陌生的部队充满疑惧,没有人敢接触他们、帮助他们。但仅仅半个月,他们就赢得了三坟村、环翠峪,乃至整个豫西山区人的敬爱。
“八路军,过黄河,汉奸鬼子不得活。八月中秋月亮明,嵩山来了皮司令。皮司令,到登封,到了登封就放工!八路军,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昨打飞机场,今打白栗坪。”
71年前的中秋节,这首民谣在豫西山地广为流传。此时皮定均率部进入豫西还不到半个月,他们奇袭日军在建的登封飞机场,解救1万多民工的战斗,一举打开了局面,而随后的“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彻底赢得了豫西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