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面相与道德的关系

时间:2012-04-15 11:12:12     编辑:ky01
20

    易学研究既然已经达到繁荣局面,这是不是意味着此等研究没有必要再深入下去呢?其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人类的精神探索本来就是无止境的。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人类还需要它,它就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到重新的解释,易学当然也是如此。我们说易学研究已经繁荣,并不等于这种研究不存在任何问题,更不是说这种研究已究尽了一切课题。事实上,不仅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而且还有一些课题至今仍少有人问津,“易学与道教思想的关系”即是此类课题,有必要深入探讨。 现在,一起来看看周易面相与道德。

    开展易学与道教思想的相关研究,至少有如下意义:

    首座、从易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如果不理清《易》与道教思想的错综复杂关系,那就不能够全面地认识 传统文化各个层面的互相沟通问题。考察一下 古代文化典籍,可以发现:《易》本来就与作为道教思想基础的道家哲学有着同源关系。《易》曾经是一种占卜的学问,属于巫教文化的范围,而道家出于史官,原先也是从巫教文化团体中分化出来的。两者的因缘关系决定了它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的必然性。从汉代道教产生之后,易学便成为道门中人的必修课。现存道教经书总集《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道藏辑要》以及** 出版的《道藏精华》等大丛书中都收录了为数不少的易学专着,这不是偶然的。像西汉时问世的焦赣《易林》,杂采神仙典故、灾变之说,在思想宗旨上与道教根本追求相合拍,故能为其所用,成为道教预测的工具。当然,道门中人并非仅仅实行“拿来主义”,而是在“拿来”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解释、撰写符合其需要的易学专书。如果说在道教初创时期,道人们由于教务繁忙,来不及大量创作易学专书,那么,当道教组织相对稳固之后,由道人们创作的易学专书便接二连三地问世了。先有著名道士葛洪的《周易杂占》,范长生的《周易蜀才注》,陶弘景的《卜筮要略》,吕岩的《易说》;李道纯的《周易尚占》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人开创的《易》图书学派对于宋代以来我国易学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自北宋道士陈抟将《易龙图》传出之后,图书之学便成为易学领域的突出分支。不仅道人们应用图像显示《周易》秘义,而且其他学派也有数量众多的学者效法陈抟,以图书学为宗。数百年来,此类着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光在《 丛书综录经部·易类》“图说之属”中所罗列的就有六十种,至于其他解释《周易》的著作配上此等图像者那就数不胜数了。这方面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就易学史研究而言,倘若去掉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种研究必然是片面的。只有结合道教思想文化现象来研究易学史问题才能真正弄清易学发展的脉络。

    第二、从道教思想体系的研讨角度看。如果不联系易学,那也是无法从广度与深度上揭示道教思想体系的本质的。作为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有一个庞大的体系,这包括神仙信仰、方术仪式、伦理戒规等等。它的基本宗旨是为了修炼成为神仙。从今日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不过是一种未被实践证明有实现可能的理想,但在道门中人看来,这却是一切努力的最终目标归宿。为了实现这个宗旨,道门中人不仅需要试验,而且需要理论。一方面,通过逻辑的推演向信徒们说明信仰的力量,树立神仙典型;另一方面设计出达到信仰境界的方法。这就需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当中提取营养。《周易》自然也就成为道门中人手中之“至宝”。道门中人不光是要对《周易》作出解释,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它作为一种基础典籍应用到道教信仰理论体系的各方面去。比如”道”这个道教信仰中的最高范畴,道教学者对它的阐述最多,花的力气最大,但它最终却被看成与《周易》之“易”相等的概念。既然“道”通于“易”,与“道”合一的神仙也就闪烁着《易》的光圈。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三才定位图·下篇》论述道教上品神仙--九皇的一段话:“《易》之八卦,盖祖乎天真九皇之气,纯阳为乾而居西北,纯阴为坤而居西南。乾阳下降而夺坤中之阴,故坎中实而为月也,坤阴上升而夺乾中之阳,故离中虚而为日也。”不难看出,这是以《易》“九”老阳之数比“九皇”。这种比附在该书所绘之图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所谓”天真九皇”盘腿而坐,像外各绕九个圈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九”在《易》数中乃是极至的数,把它化成光圈,套在道教神仙的像上,可以显示其至尊性,体现了“易”、“道”、“仙”三合一的思想。不仅如此,道教学者们在树立神仙典型的同时还运用《周易》的原理来讲述修仙的方术。例如《三箓篇》这部道教学符法的重要著作便深深地打上了易学的烙印。该书上篇《周易内文三甲处》说:“《周易内文》具八极圣祖名上字妙行符,昔伏羲传与神农;神农传由知五谷之播种,辨别百药之良得,济生民;后箓图得之为颛师,周公得之以明《易》道,太公得之以阴谋佐武成王灭纣,孔子得之遂洞幽微,以赞《易》道……”。按照这种观点。作为道教方术重要内容的符箓早在伏羲时代便已存在了。这虽然是假託之词,但却反映了道教符法学与《周易》的密切关系,符箓本是一种古文字,后来道教加以变通,用以治病。由于道教活动的需要,道门中人大量地制作符箓,其中有不少是以《易》卦命名的,诸如《八封内吉凶应箓》、《东方震符》、《东方艮符》、《东方巽符》、《东方离符》、《西北乾符》、《西南坤符》、《西北兑符》等等。在道教中,符箓的使用往往同咒语相配合。其中亦隐含着《易》的意蕴。试看《召五神混合符》服符咒:“太上灵丹,光耀三田。杀灭尸虫,辟切魔烟。五神混合,百关通全,能令冬热,即使夏寒,回反坎离,施气绵绵。我身荡荡,由化千端。入我五脏,百神不迁。真气内降,剥坤健乾。”显而易见,这段咒语中的坎、离、坤、乾即是《周易》中的四个基本卦。咒语的作者引入了《周易》的卦象,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语词导引,活络通经,使气血流畅。像这种例子在道教典籍中几乎是随手可得的。事实证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道教作品对《周易》的应用都相当明显。因而,如果不明了《周易》要义,就无法真正弄通道教思想的内涵。

    眉青、白、朦色、亲族有忧愁、困厄之事。 眼有红丝、性燥。 眼田宅宫、子女宫、赤色、产厄。 眼如黑烟、鼻、颧青气相通、耳至颧赤色产厄。 眼白常黄、好色、贪淫。 眼如白雾盖黑睛、判事不明难、求富贵。 鼻头赤色、破财、泌尿系统病症。 鼻两翼至山根赤丝、犯血光。 鼻头黄色、进财。 鼻头有一点白光、兄弟有孝服。 鼻孔黄润色、进财。 鼻孔有红丝、破财。 鼻孔周围白色、淋病。 鼻疾厄宫黑、赤色、肠胃病、色至年寿、家人生病。 鼻疾厄宫至准头朦色、财运不佳。 鼻年寿至颧朦色、信用不好。 女鼻发青、与人外出、小心被下药。 鼻准头黑、周转不灵。 鼻准头亮、有一小圈白色、进财。 鼻下两侧、法令内气色好、得贵人相助。 女鼻两旁青、动情、易追求。 鼻赤、天中、命门有痣、恶色、凶险而亡。 鼻有赤脉至印堂、克夫刑子。 鼻翼生红、白筋、好酒色、女防被qiangbao 。 女鼻有小赤点、生理期。 鼻翼、井灶赤色、破耗、损财。 鼻翼青气直上山根、部属、子女犯上。 鼻黄、红色、喜事临身、进财。 鼻赤色、灾病、破财。 鼻黑色、破败。 鼻青、白、朦色、财运不佳。 山根青筋、小孩有回虫、夫妻吵架。 山根两侧青、好色、身体不健康。 年寿赤色、血光、灾病、官刑。 疾厄宫、血丝直、事情近、短、横、长期。 口角黄润色、进财、加薪。 上唇朦色、想变业。 唇深紫色、肺功能弱。 耳白于面、人际关系好。 耳、鼻准青色、近亲**。 耳经年赤、暗色、运逆、泌尿系统病症。 耳色如铁锈、腰酸背痛、肾病。 额青黄色、易疲劳、肝病。 额官禄宫黑色、财产抵押、官司不利。 额官禄宫有斜纹、命门粉红、有男女关系。 额官禄宫有赤色、失窃。 额发际暗朦色、兄弟有刑伤。 上额暗朦色、或如波墨、久未祭祖、扫坟。 额官禄宫有赤点斜列、血光、口舌争纷。 额官禄宫有赤点斜列、边地黑色、印堂白色、不远游、舟、车小心。 女额官禄宫朦色、家庭地位不稳、两旁气色佳、有贵人相助。 额官禄宫不光亮、避婚。 额有赤丝、青筋、是非临身、易跌伤。 额发际青、赤色、判事不明。 额头至下巴黑色、水厄。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