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的民间故事

时间:2016-12-06 10:17:03     编辑:Ky02
20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除夕”又称之为是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节日的主要活动有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等。

那么您知道关于除夕的民间故事有什么吗,下面不如快来了解看吧!

关于除夕的民间故事

关于除夕的民间故事

除夕的民间故事——夕的传说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和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 - 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 - 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

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个地方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原因是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

”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

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以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 - 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的原因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外面,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 - 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

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

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 - 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大家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损坏 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 的空地这个地方。

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既然害怕早已经站在那块儿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既然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大体而言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

就在于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 - 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归咎于“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从前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跟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

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

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除夕的民间故事——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 - 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尤其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

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 - 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 - 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很厉害,不管哪个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

要我说啊,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 - 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

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算命www.bmfsm.com)

这天晚上“夕”不出所料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

“夕”吓得四处乱跑,最后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与七郎与狗打了起来.

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 - 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稍微斗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

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显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民间故事——熬年守岁

守岁 - 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 - 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汉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更有甚者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 - 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当成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 - 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所有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备凶吉未卜的意味~有鉴于此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一点点成为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标记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的民间故事——春联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概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除此之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 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 - 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马上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大家可能不知道~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 - 认为这样做同样行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 - 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 - 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标记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汉族民间,门神是正气跟武力的标记,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有神奇的禀性与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 - 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 - 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汉族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习惯上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每次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 - 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在...外面 - 人们又把秦叔宝与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 - 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