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传统习俗和禁忌
除夕的具体时间多数时候都是在农历的二十九或三十之间、也被称之为是“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几种叫法。
除夕吃年夜饭是最为之熟悉的传统习俗,哪么有关除夕的传统习俗还有哪一些呢?关于除夕的禁忌事项分别又是什么东西~下面不如快来了解看吧!

除夕的传统习俗和禁忌
除夕的传统习俗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 - 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同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 - 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证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是标记"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一样,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加之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标记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任凭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跟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略微多 - 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差异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好些剪纸——窗花。窗花不独…还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 -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算命www.bmfsm.com)
4、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在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与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多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5、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流行、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6、燃爆竹
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首座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 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能给人们带来欢愉与吉利...
7、年祭祖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相当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
旗族人祭祖、满蒙有区别,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 - 撤供时炸以香油 - 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除夕夜与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 - 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差异,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要我说啊 -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跟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 - 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8、挂灯笼
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标记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9、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不瞒你说,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 - 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显示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跟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的的禁忌事项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假如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2、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 - 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3、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相当忌讳别人来打扰的~格外忌讳有人来串门、原因是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不能动“鱼”
你猜怎么着?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原因是这鱼代表“富裕”与“年年有余”、标记来年的“财富和幸运” - 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5、忌过早睡觉
守岁,实际上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终结果是一天。
6、零点不能不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
一到零点,一家人要整个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 - 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7、灯长开不关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不论会不会守岁 - 屋里的灯都不要关 - 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8、禁止大小便
很多人都不会在意啥时候上厕所 - 实际上除夕夜是不能大小便的...切记要见到阳光后才能大小便!
9、吃饺子不能说话
到晚上11点约,开始下饺子。首座锅饺子出锅完了,不过不能吃。饺子一出锅,还是与小年夜一样,先得摆供台。
与此在由长房长孙挑鞭,次子点火,在自家的大门外燃放爆竹。一挂鞭放完~全家进门~按照大小依次给长辈磕头、下一步开始吃饺子。
吃饺子的时候不许说话,不许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经吃完了也不能随便站起来离开!
10、忌开箱柜
不少地方讲究从除夕这天的太阳落山到第二天春节太阳升起早先,忌开箱柜,以守住财物。
11、忌吃药
正在服药的病人~一旦说不定 - 最好是暂时停药 - 家里年前煎过的药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据说这样才有利于来年的身体健康。
12、忌晒衣
在除夕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一大禁忌,据说鬼神会在除夕夜缠身在晾衣绳上,从而会带来厄运。
13、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14、不可说不敬之语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不管大人抑或是小孩 - 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与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 - 而是说“有了”;若是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马上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
15、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
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
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或许的灾难!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 上一篇:关于除夕的古诗词
- 下一篇:除夕为什么要放鞭炮 除夕放鞭炮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