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填仓节?

时间:2016-11-08 11:36:36     编辑:ky05
20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汉族民间一个标记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可是你们又知不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呢?

这个节日的意义标记新年五谷丰登,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就看让带你们了解更多关于填仓节的习俗与传说吧。

何事是填仓节?

什么是填仓节?

填仓节庆简介

“添仓节”是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

”届期 - 人们或饱食以说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

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 - 也称“小天仓”、“小添仓”;

大填仓则在二十五。《介休县志》:“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

”《大同志》:“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

添仓 - 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

添仓节、在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标记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与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

不瞒你说,有的地方添仓节、做“雨灯灯” - 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 - 小碗大小、所有的...都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各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

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哪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装甲在啥月需雨水最多来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东西~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算命www.bmfsm.com)

满族的添仓节时、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首座天 - 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在山西晋中,孝义汾阳一带,早年正月二十的小添仓节,孝义西部山区有舞窗花表演!用纸做成一个妇女手拿簸箕,挂在天窗里面,随着风吹,在外面就看见妇女除糠倾倒的动作。

意思是除去秕糠,留下果实,借以庆贺五谷丰登.到正月二十五,孝义的家家户户囤里要添粮 - 缸里要添水~并用糕面包馅做成素糕,垒成好几层 - 再用糕面做灯瓜瓜,就是灯展。

有的把灯盏做成各种动物、植物等形状。灯盏盛麻油 - 谷子裹棉做捻,到晚上点燃祭祀、院中灯盏四布、香火缭绕,特别壮观...

民谣云:“点遍灯 - 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灯”与“登”谐音 - “糕”跟“高”谐音,寓意五谷丰登,粮仓升高。

如今,添仓节的祭祀活动早已销声匿迹了,但仍保留了吃糕的习俗,只不过吃素糕变为吃油炸糕了。

填仓节背景简介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载道:“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 - 客至苦留,毕竟而去~名曰填仓。

”“填仓”意即填满谷仓!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可是 - 皇帝不顾人民死活 - 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殍遍野、尤其在年关,穷人走投无路。这样,给皇帝看粮的仓官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并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自焚。

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标记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 - 整修农具~准备春耕。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是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农民用柴灰洒圆圈于地~内放各种作物种籽,用瓦盖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满仓.也有正月二十为小填仓的习俗。

填仓节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为正月二十日~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日!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

正月二十五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 - 标记五谷丰登。

按照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五填仓,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正月二十五 - 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标记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填仓节节日由来

在古代,填仓节(Fillpositions insection)是一个隆重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民间亲朋往来~佳肴盛餐,醉饱方归.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国北方民间都要过填仓节。在华北农村.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

”这一天要吃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可见北方人民生活的俭朴了。

立春以后北方还有填仓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正月二十五 - 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必竟而去 - 名曰填仓!

”关于此节又一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 北方遇到连年旱灾 - 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王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

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 - 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这件事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 - 重补被烧坏的“天仓” - 于是相沿成俗,这一天便作为“天仓节”,后来变成填仓节。

要我说啊,后来填仓的意义扩大了,人们又赋予了其它形形色色不同的含义。在北京,正月二十三是“小填仓”~“大填仓”是在正月二十五日.

此俗曾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方地区盛行!关于填仓有三种说法.首座种说法是这一天要吃饱吃足,这样一年都不会挨饿,会很顺心!

实际是以酒食饱腹为填仓。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引明朝陆启宏《北京岁华记》说:“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竟日 - 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

谓之填仓。”第二种说在这一天要籴米积薪 - 收贮煤炭~把这叫做“填仓”!

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说:“京师之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曰为填仓。

”实际是提醒人们,居家过日子实属不易 - 要时时注意积攒过日子的必需之物,不要过了今天不顾明天!

这正是 人特有的勤俭节约的美德。第三种说法,是在农村,这一天把少许灰撒在场院的地上~画成粮囤的形状~在其中放少许谷物、标记围仓,叫做“填仓”。

这是一种企盼丰收的仪式...这三种说法老百姓更喜欢首座种、它更实际。

大家可能不知道,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以便求得一年顺当富足。农民也忌在此日卖粮食,不过粮店却喜欢在这一天收购粮食,为的是讨个喜兆。

为了吸引卖粮食的主顾,粮店特意摆酒设宴~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一些被生活所迫的农民,就选择在此日卖粮了~先不管吉利不吉利,反正能赚顿好饭...

至今 - 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填仓节填仓节、民间有许多填仓活动,都合饮食习惯紧密相连.格外是山西,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

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 - 置于粮仓 - 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吕梁地区喜吃糕。

文水县将粮仓内灯熏的墙土取一些谓之填仓。晋南地区要用稀面摊极薄饼 - 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若是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煎饼置放粮仓。

全省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合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吕梁地区最为典型!按照家庭人口数~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接着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

夜晚、再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 - 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

置放面灯时,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多下蛋”等等。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与填仓相同类的风俗叫“填穷坑”,这种风俗主要流行于陕西。在铜川一带。夏历正月初五这一天 - 人们吃早饭时要吃得特别饱~相传这样没问题填平穷坑,引来富源.

在关中~正月初五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 - 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 - 如三原县与武功县!

这与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

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 - 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填仓节的相关传说

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仓官。仓官是谁?在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西汉淳于衍曾做过粮仓官、为人正直 - 遭人陷害 - 判死刑入狱,经女儿上诉赦免、后人为了纪念他 - 定正月二十五为天仓节。

另一种传说是,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

照样征收皇粮,弄得民间怨声载道。看守李家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 - 便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

他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就一把火把皇仓烧了,连同自己也活活烧死.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

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另一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宋代以前~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在远古时期,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荡,猛兽巨鹰横行扑食难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

这时被称为人类始祖的女娲氏,采来五色彩石日夜冶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正是正月廿五这一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好.

大家可能不知道~女娲氏又斩断巨龟的四条腿 - 用来支撑天的四方 - 并且杀死猛兽巨鹰,治退洪水 - 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女娲氏,人们就在正月廿五这天吃烙饼、煎饼、并要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谓之“补天穿”。

苏轼曾有:“一枚煎饼补天穿”的诗句,故正月廿五又称为“天穿节”、“天仓节”。

关于这个节日,不同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地区,节日时间有所不同 - 节俗也不一样。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记载:“《拾遗记》曰,江东俗正月二十四日为天穿。

……池阳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饼投屋上,谓之补天。”又载“《荆楚岁时记》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苏轼诗曰:“一枚煎饼补天穿.”说明这个节日由来已久。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