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添仓节习俗

时间:2016-12-07 10:30:33     编辑:Ky02
20

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是古代民间祈年节日“添仓节”、顾名思义“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

那么你您知道添仓节的由来吗,满族添仓节习俗有哪一些做法?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吧!

满族添仓节习俗

满族添仓节习俗

添仓节的由来

在古代,填仓节(Fillpositions insection)是一个隆重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 - 民间亲朋往来~佳肴盛餐 - 醉饱方归。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 - 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国北方民间都要过填仓节。在华北农村.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

”这一天要吃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可见北方人民生活的俭朴了。

立春以后北方还有填仓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正月二十五 - 人家市羊彘肉 - 客至苦留 - 必竟而去,名曰填仓!

”关于此节又一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 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王不顾黎民百姓死活 - 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

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 - 救济了百姓。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 - 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这件事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重补被烧坏的“天仓” - 于是相沿成俗,这一天便作为“天仓节”、后来成为填仓节。

想起来真是,后来填仓的意义扩大了 - 人们又赋予了其它形形色色区别的含义.在北京,正月二十三是“小填仓” - “大填仓”是在正月二十五日。

此俗曾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方地区盛行!关于填仓有三种说法。首座种说法是这一天要吃饱吃足,这样一年都不会挨饿,会很顺心。

实际是以酒食饱腹为填仓。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引明朝陆启宏《北京岁华记》说:“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

谓之填仓。”第二种说在这一天要籴米积薪,收贮煤炭 - 把这叫做“填仓”...

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说:“京师之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曰为填仓!

”实际是提醒人们,居家过日子实属不易~要时时注意积攒过日子的必需之物、不要过了今天不顾明天。

这正是 人特有的勤俭节约的美德.第三种说法,是在农村 - 这一天把少许灰撒在场院的地上,画成粮囤的形状,在其中放少许谷物,标记围仓,叫做“填仓”。

这是一种企盼丰收的仪式。这三种说法老百姓更喜欢首座种~它更实际。

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 - 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为了求得一年顺当富足。农民也忌在此日卖粮食、从另一角度看粮店可是喜欢在这一天收购粮食,为的是讨个喜兆。

为了吸引卖粮食的主顾,粮店特意摆酒设宴 - 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一些生活迫的农民 - 就选择在此日卖粮了 - 先不管吉利不吉利,反正能赚顿好饭...

至今,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填仓节填仓节 - 民间有许多填仓活动 - 皆和饮食习惯紧密相连。格外是山西,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

用荞面作丸 - 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吕梁地区喜吃糕!

文水县将粮仓内灯熏的墙土取一些谓之填仓...晋南地区要用稀面摊极薄饼,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煎饼置放粮仓。

全省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同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吕梁地区最为典型!按照家庭人口数,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完了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

夜晚,再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

置放面灯时,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多下蛋”诸如此类。

与填仓相类似的风俗叫“填穷坑” - 这种风俗主要流行于陕西。在铜川一带。夏历正月初五这一天 - 人们吃早饭时要吃得特别饱,相传这样行填平穷坑,引来富源!

在关中~正月初五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

这跟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 - 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

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 - 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满族添仓节风俗习惯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以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

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 - 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

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 - 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

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 - 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满族的添仓节时、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 - 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首座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算命www.bmfsm.com)

在山西晋中、孝义汾阳一带,早年正月二十的小添仓节~孝义西部山区有舞窗花表演。用纸做成一个妇女手拿簸箕,挂在天窗里面~随着风吹,在外面就看见妇女除糠倾倒的动作...

意思是除去秕糠,留下果实,借以庆贺五谷丰登。到正月二十五,孝义的家家户户囤里要添粮 - 缸里要添水,并用糕面包馅做成素糕、垒成好几层 - 再用糕面做灯瓜瓜,即灯展。

有的把灯盏做成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等形状。灯盏盛麻油、谷子裹棉做捻~到晚上点燃祭祀、院中灯盏四布、香火缭绕、十分壮观。

说真的,民谣云:“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灯”与“登”谐音、“糕”跟“高”谐音~寓意五谷丰登,粮仓升高。

如今 - 添仓节的祭祀活动早已销声匿迹了~但仍保留了吃糕的习俗~只不过吃素糕变为吃油炸糕了。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