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点灯的习俗

时间:2016-09-06 16:03:26     编辑:Ky02
20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有赏灯、猜灯谜、耍龙灯,关于元宵节点灯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元宵节的点灯传说又有什么说法 - 人们又为什么要在元宵节挂灯笼呢?

下面建议你快来看相关的文章吧!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

元宵节点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与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考虑到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特别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 - 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点灯传说

一: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

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汉族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

二: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 - 怎么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

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

武帝允诺 - 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

元宵节为什么要挂灯笼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有鉴于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首座个月圆之夜 -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 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 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算命www.bmfsm.com)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与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 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尽管有只有3天,与此相对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外面,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原因是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全都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 - 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标记全家人团团圆圆,与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 -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 - 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 ,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是 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栏目导航